专利名称:一种含有机棉纤维混纺面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含有机棉纤维混纺面料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面料,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制作贴身衣物的面料结构。
技术背景[0002]由于生活水准的日益提升,以及产品设计得日益精良,使用者在选择衣物尤其是贴身衣物时,特别注重其穿戴时的舒适性。[0003]并且,由于环保意识的增强,服装面料需要具有可分解性以有利于环保。[0004]贴身衣物为了穿戴时贴合身体而舒适,一般由具有伸缩性能的弹性布料所制成。 然而,一般弹性布料为单层面料结构,在制作保暖内衣等衣物时,由于厚度不够而使保暖性能受到影响。并且单层面料在使用时会有边缘卷曲和弹性不足的缺点。实用新型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含有机棉纤维混纺面料结构,它具有足够厚度,弹性好,透气性好,穿戴舒适,环保的面料结构。[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含有机棉纤维混纺面料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面料包括两层相互结合的弹性纱层,并在两层弹性纱层之间粘接有非弹性纱层。[0007]其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非弹性纱层分别与两层弹性纱层分别粘接结合而成。[0008]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非弹性纱层具有多层非弹性纱、两层弹性纱层分别具有多层弹性纱。[000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该面料结构具有多层结合结构,中间的非弹性纱层具有足够的厚度,不易卷曲,两层弹性纱层保证了面料的整体弹性,中间的有机棉纤维、人造棉纤维、涤纶纤维制成的非弹性纱层透气性佳,可完全降解回收,符合环保要求。
[0010]图I是本实用新型含有机棉纤维混纺面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0012]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含有机棉纤维混纺面料结构,该面料包括上层弹性纱层1,下层弹性纱层2,由有机棉纤维、人造棉纤维、涤纶纤维制成的非弹性纱层30上层弹性纱层I具有多层上层弹性纱11,下层弹性纱层2具有多层下层弹性纱21,由有机棉纤维、人造棉纤维、涤纶纤维制成的非弹性纱层3具有多层非弹性纱31。[0013]非弹性纱31包括有机棉纤维、人造棉纤维、涤纶纤维,其中有机棉纤维人造棉纤维漆纶纤维比例为20:40:40。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比例的有机棉纤维、人造棉纤维、涤纶纤维。[0014]所述含有有机棉纤维、人造棉纤维、涤纶纤维制成的非弹性纱31分别与上层弹性纱11、下层弹性纱21以粘接方式结合而成。[0015]本实用新型结构粘接结构结合,因此,所得的面料厚实,具有稳定的紧密度,寿命长,各层结合为一完整面料,贴合平整,原有的弹性纱层保持了良好的弹性、柔软性、透气性,穿着舒适。[0016]由有机棉纤维、人造棉纤维、涤纶纤维制成的非弹性纱层绿色环保,可降解回收, 甲醒含量低,因此绿色环保具有良好的摩擦牢度、耐水洗牢度及较高的强力;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保暖性、抗静电、吸湿导湿、不易缠结、不霉不虫主、常温下耐酸碱。[001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含有机棉纤维混纺面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包括两层相互结合的弹性纱层,并在两层弹性纱层之间粘接有非弹性纱层。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含有机棉纤维混纺面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弹性纱层分别与两层弹性纱层分别粘接结合而成。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含有机棉纤维混纺面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弹性纱层具有多层非弹性纱、两层弹性纱层分别具有多层弹性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有机棉纤维混纺面料结构,该面料包括两层相互结合的弹性纱层,并在两层弹性纱层之间粘接有由有机棉纤维、人造棉纤维、涤纶纤维面料制成的非弹性纱层;由有机棉纤维、人造棉纤维、涤纶纤维面料制成的非弹性纱层具有多层非弹性纱、两层弹性纱层分别具有多层弹性纱。该面料结构具有多层结合结构,中间的非弹性纱层具有足够的厚度,不易卷曲,两层弹性纱层保证了面料的整体弹性,中间的有机棉纤维、人造棉纤维、涤纶纤维制成的非弹性纱层透气性佳,可完全降解回收,符合环保要求。
文档编号A41B17/00GK202727429SQ20122031917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日
发明者孔军 申请人:江苏贝德时装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