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用拉头的拉片及拉链用拉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27407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链用拉头的拉片及拉链用拉头。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拉链用拉头而已知有如下的拉链用拉头,其具备拉头躯体及安装在拉头躯体的拉片,且拉片具备:拉片部件,安装在拉头躯体;绳部件,安装在拉片部件;以及热收缩性管,覆盖拉片部件与绳部件的连接部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实用新型登录第311318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拉链用拉头中,虽然通过覆盖拉片部件与绳部件的连接部分的热收缩性管能够防止拉片部件与绳部件的偏移,但由于需要其他部件即热收缩性管,因此拉片的制造成本增加。本实用新型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用其他部件即可防止拉片部件与绳部件的偏移的拉链用拉头的拉片及拉链用拉头。[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目的通过下述构成达成。(1)一种拉链用拉头的拉片,其特征在于:其是安装在拉链用拉头的拉头躯体的拉片,且拉片具备拉片部件以及安装在拉片部件的绳部件,拉片部件具有:连结部,安装在拉头躯体;以及安装部,从连结部延伸以供绳部件安装;且安装部具有:第1孔部及第2孔部,于正背方向贯通;以及卷绕部,形成在第1孔部与第2孔部之间以供卷绕绳部件;第2孔部配置在第1孔部与连结部之间,绳部件具有将绳体的大致中央回折而形成的回折部,且将其两端结合而形成为环状,绳部件插通于第1孔部及第2孔部而卷绕在卷绕部。(2)根据(1)所述的拉链用拉头的拉片,其特征在于:在第2孔部与连结部之间形成有用以配置标志、标记、及文字的间隙。(3)根据(1)或(2)所述的拉链用拉头的拉片,其特征在于:第1孔部的最大左右方向尺寸设定为大于第2孔部的最大左右方向尺寸。(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拉头的拉片,其特征在于:卷绕部以其上下方向宽度在其左右方向中央成为最小的方式形成。(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拉头的拉片,其特征在于:连结部(21)具有一对脚部以及扣合凸部,所述扣合凸部形成在一对脚部的前端部,且与拉头躯体扣合。(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拉头的拉片,其特征在于:将绳部件的回折部从拉片部件的正面及背面的一方朝另一方插通于第1孔部,且将绳部件的回折部从拉片部件的正面及背面的另一方朝一方插通于第2孔部,使绳部件的结合部钻过从第2孔部拉出的绳部件的环,通过牵拉绳部件的结合部而拉紧绳体来将绳部件卷绕在卷绕部。(7)根据(6)所述的拉链用拉头的拉片,其特征在于:在绳部件卷绕在拉片部件的卷绕部的状态下,绳部件的回折部配置在第1孔部侧。(8)一种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具备:拉头躯体;拉片安装部,从拉头躯体的上翼板的上表面遍及至下翼板的下表面而设置为大致U字状;以及拉片,安装在拉片安装部;且拉片为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拉片。[实用新型的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拉片具备拉片部件以及安装在拉片部件的绳部件,拉片部件具有:连结部,安装在拉头躯体;以及安装部,从连结部延伸以供绳部件安装;安装部具有:第1孔部及第2孔部,于正背方向贯通;以及卷绕部,形成在第1孔部与第2孔部之间以供绳部件卷绕;第2孔部配置在第1孔部与连结部之间,绳部件具有将绳体的大致中央回折而形成的回折部,且将其两端结合而形成为环状,绳部件插通于第1孔部及第2孔部而卷绕在卷绕部,因此不使用其他部件即可防止拉片部件20与绳部件40的偏移。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拉链用拉头的拉片的第1实施方式的拉头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拉头的俯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拉头的侧视图。图4(a)是图2所示的拉片的立体图,(b)是图2所示的拉片的俯视图。图5是说明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拉链用拉头的拉片的第2实施方式的拉头的俯视图。图6是图5所示的拉头的侧视图。图7(a)是图5所示的拉片的立体图,(b)是图5所示的拉片的俯视图。图8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拉链用拉头的拉片的第1变形例的立体图。图9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拉链用拉头的拉片的第2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0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拉链用拉头的拉片的第3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1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拉链用拉头的拉片的第4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2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拉链用拉头的拉片的第5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3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拉链用拉头的拉片的第6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4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拉链用拉头的拉片的第7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5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拉链用拉头的拉片的第8变形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拉链用拉头的拉片的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关于拉片(拉片部件),正侧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为近前侧,背侧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为深侧,上侧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为上侧,下侧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为下侧,左侧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为左侧,右侧设为相对于图1的纸面为右侧。另外,拉片(拉片部件)的左右方向也称为宽度方向。(第1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拉链用拉头的拉片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拉片10安装在拉链用拉头(以下,也简单地称为“拉头”)11A的拉头躯体12A的拉片安装部16A。该拉片安装部16A从拉头躯体12A的上翼板13A的上表面遍及至下翼板14A的下表面而设置为大致U字状。此外,图3中的符号15A为将上翼板13A与下翼板14A连结的引导柱。另外,图1中的符号SF为拉链,T为拉链链布,EL为拉链链齿。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拉头11A为具自动停止功能的拉头,但也可为无自动停止功能的自由拉头。另外,在拉片安装部16A的两侧面,沿着拉片安装部16A而分别形成有拉片10扣合的拉片引导槽17A。因此,拉片10能够沿着拉片引导槽17A移动,且能够配置在拉头11A的上表面侧或下表面侧。而且,该拉头11A例如使用在双面衣服的前襟部分的双面拉链等。如图2~图4所示,拉片10具备平板状的拉片部件20以及安装在拉片部件20的绳部件40。拉片部件20具有:连结部21,配置在拉片部件2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且安装在拉头躯体12A的拉片安装部16A;以及安装部30,配置在拉片部件2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从连结部21延伸以供安装绳部件40。连结部21通过在中央设置大致矩形的拉片开口部22而在左右两侧形成有一对脚部23。在一对脚部23的前端部分别形成有扣合凸部24,所述扣合凸部24以相互接近的方式向宽度方向内侧延伸,且扣合于拉片安装部16A的左右的拉片引导槽17A。安装部30具有:第1孔部31及第2孔部32,于正背方向贯通;以及卷绕部33,形成在第1孔部31与第2孔部32之间以供卷绕绳部件40。第1孔部31配置在安装部30的下部,第2孔部32配置在第1孔部31与连结部21之间。即,第1孔部31及第2孔部32沿着拉片10的长度方向排列并配置。另外,在第2孔部32与连结部21之间形成有用以配置标志、标记、及文字的间隙34。另外,如图4(b)所示,第1孔部31的最大左右方向尺寸W1设定为大于第2孔部32的最大左右方向尺寸W2。另外,如图4(b)所示,卷绕部33的上侧面33a及下侧面33b分别是以卷绕部33的上下方向宽度在其左右方向中央成为最小的方式弯曲而形成。由此,将卷绕在卷绕部33的绳部件40向卷绕部33的左右方向中央引导,因此能够抑制绳部件40的位置偏移。绳部件40具有将绳体41的大致中央回折而形成的回折部41a,且是将绳部件40的两端部利用抓捏部42结合而形成为环状。抓捏部42例如通过合成树脂的射出成形而形成。其次,参照图2及图3对绳部件40向安装部30的安装进行说明。首先,使绳体41的回折部41a从拉片部件20的正面朝背面插通于第1孔部31。其次,使绳体41的回折部41a从拉片部件20的背面朝正面插通于第2孔部32。继而,使绳部件40的抓捏部42钻过从第2孔部32拉出的绳部件40的环。然后,通过将绳部件40的抓捏部42向下方牵拉而拉紧绳体41来将绳部件40卷绕在卷绕部33。接下来,参照图2及图3对绳部件40安装在安装部30的状态进行说明。从绳部件40的回折部41a连续的各绳体41从下方朝上方通过卷绕部33的正侧之后,从正侧向背侧通过第2孔部32。通过第2孔部32的各绳体41从上方朝下方通过卷绕部33的背侧之后,从背侧向正侧通过第1孔部31。然后,通过第1孔部31的各绳体41通过利用绳部件40的回折部41a而形成的环。另外,绳部件40的回折部41a配置在第1孔部31侧。另外,在第1孔部31内配置有从回折部41a连续的2根绳体41、及通过利用回折部41a而形成的环的2根绳体41,在第2孔部32内配置有从回折部41a连续的2根绳体41。而且,由于该绳体41的配置而将第1孔部31的最大左右方向尺寸W1设定为大于第2孔部32的最大左右方向尺寸W2(参照图4(b))。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拉链用拉头11A的拉片10,拉片部件20的安装部30具有:第1孔部31及第2孔部32,于正背方向贯通;卷绕部33,形成在第1孔部31与第2孔部32之间以供卷绕绳部件40;绳部件40插通于第1孔部31及第2孔部32而卷绕在卷绕部33,因此不使用其他部件就能够防止拉片部件20与绳部件40的偏移。另外,由于不使用其他部件,因此能够提高拉片10的设计性,另外,能够容易地更换绳部件40。此外,也考虑不在安装部30设置第2孔部32,而将绳部件40插通于第1孔部31及拉片开口部22,但在该情况下,由于拉片开口部22的长度方向尺寸设计得较小,因此若将绳部件40插通于拉片开口部22,则绳部件40的绳体41与拉片安装部16A接触而使拉片10成为立起状态。而且,若强行使该立起状态的拉片10倒下,则存在停止爪抬起而使拉头11A成为非锁定状态的可能性。此外,在如本实施方式的双面拉链用拉头中,由于连结部21的一对脚部23的前端部间开放,因此为了提高拉片10的扭转强度,而将拉片开口部22的长度方向尺寸设计得较小。(第2实施方式)其次,参照图5~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拉链用拉头的拉片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同等的部分,在附图中标注相同或同等的符号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如图5及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拉片10安装在拉头11B的拉头躯体12B的拉片安装部16B。该拉片安装部16B设置在拉头躯体12B的上翼板13B的上表面。此外,图6中的符号14B为下翼板,符号15B为将上翼板13B与下翼板14B连结的引导柱。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拉头11B为无自动停止功能的自由拉头,但也可为具自动停止功能的拉头。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拉片部件20的连结部21如图5~图7所示,通过在中央设置大致椭圆形的拉片开口部22而在左右两侧形成有一对脚部23,且一对脚部23的前端部彼此利用轴部25连结。而且,轴部25摆动自如地安装在拉头躯体12B的拉片安装部16B。关于其他构成及作用效果,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进而,所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所示的拉片10也可为图8~图15所示的形状(第1~第8变形例)。此外,所述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及第1~第8变形例的拉片10的各构成(连结部21、安装部30、第1孔部31、第2孔部32、及卷绕部33等)的组合自由。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内容,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例如,绳部件向拉片部件的安装方法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所示的方法,其安装方法为任意。另外,拉片部件的外形形状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所示的形成,其形状为任意。[符号的说明]10拉片20拉片部件21连结部23脚部24扣合凸部30安装部31第1孔部32第2孔部33卷绕部34间隙40绳部件41绳体41a回折部42抓捏部11A、11B拉链用拉头12A、12B拉头躯体13A、13B上翼板14A、14B下翼板16A、16B拉片安装部W1第1孔部的最大左右方向尺寸W2第2孔部的最大左右方向尺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