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帮面,属于鞋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行走时,通常鞋用于保护人的脚,当人在行走或者奔跑时,鞋保护人的脚以免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对于鞋体来说包括鞋帮面和鞋底,而鞋帮面由顶帮面和侧帮面组成。其中现有的运动鞋帮面通常是由多个皮革或纺织材料的拼块缝合而成,由于拼块之间的缝合,形成过多的断面,影响穿着时的舒适性。
又或是在现有的鞋帮面,所选用的材料不具备透气性,使得其透气效果差,从而给穿入的脚面带来的穿着不适的感觉。现有的鞋帮面在解决透气问题时,仅在帮面设置两个透气孔,仅仅依赖透气孔或者是透气材料实现鞋内空气的交换,由此换气效果不佳,不利于帮面的透气性,无法根据需要而自动调节换气,从而降低鞋子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鞋帮面,解决现有的鞋子无法有效实现鞋内空气与外部空气的交换,透气效果差,无法根据需要而自动调节换气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鞋帮面,包括顶帮面和侧帮面,其中侧帮面上设置凹陷区,且凹陷区由透气性材料构成;所述凹陷区内设置若干组由通气导管和弹性气囊组成的透气结构,其中通气导管与凹陷区接触位置上设置透气孔,且通气导管的一端设置通气口,所述通气口与弹性气囊的出气口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凹陷区内设置两组透气结构。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两组透气结构之间呈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凹陷区上设置开孔。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开孔表面固定网罩。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帮面上设置导流条。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帮面设置粘连带。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鞋帮面,通过对鞋帮面进行改进,利用顶帮面和侧帮面,其中侧帮面上设置凹陷区,且凹陷区由透气性材料构成,利用透气材料实现透气,同时由通气导管和弹性气囊组成的透气结构设置在凹陷区,使得凹陷区在保持原有厚度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压迫弹性气囊,利用弹性气囊的变形将其内的空气排入通气导管,通气导管上的透气孔分别向凹陷区输送气流,气流经凹陷区的透气性材料进入鞋内,从而可以将鞋内的空气排挤出。由此实现鞋内与鞋外的空气交换,利用气囊结构可以便捷实现换气需要,且保持原有体积。
由此采用该中鞋帮面,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鞋子无法有效实现鞋内空气与外部空气的交换,透气效果差,无法根据需要而自动调节换气的技术问题。使得鞋子更加轻便和舒适,可以使用于各种鞋体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帮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鞋帮面,包括顶帮面1和侧帮面2,其中侧帮面2上设置凹陷区3,且凹陷区3由透气性材料构成,利用透气材料实现透气。在此基础上,在所述凹陷区3内设置若干组由通气导管4和弹性气囊6组成的透气结构,其中通气导管4与凹陷区3接触位置上设置透气孔5,且通气导管4的一端设置通气口,所述通气口与弹性气囊6的出气口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凹陷区3内优选设置两组透气结构,即利用两组透气结构即可有效实现换气功能,且节约成本,节省透气结构所占用的体积,使得效果达到最佳。进一步地,所述两组透气结构之间呈平行设置,如图所示的结构,使得两组透气结构可以分别对不同位置的进行空气输送,提高换气效果。
并且,所述凹陷区3上设置开孔7,开孔7设置为两个,可以利用开孔7直接实现换气,即利用开孔7增加换气方式。
对于上述开孔7,其开口大小可以根据鞋体的大小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在其表面固定网罩。利用网罩可以实现防止石子或其他固体掉入开孔7而进入鞋内,该开孔7的网罩可以为软性材料制成。
在上述结构的鞋帮面上,还可以优选在所述顶帮面1上设置导流条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将导流条8设置在鞋舌上,利用导流条8实现顶帮面的导流,帮助其上的水流顺利向下流动。以及,为了方便穿脱,所述顶帮面1设置粘连带9,利用粘连的方式,便于鞋体的固定。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鞋帮面,使得凹陷区在保持原有厚度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压迫弹性气囊,利用弹性气囊的变形将其内的空气排入通气导管,通气导管上的透气孔分别向凹陷区输送气流,气流经凹陷区的透气性材料进入鞋内,从而可以将鞋内的空气排挤出。由此实现鞋内与鞋外的空气交换,利用气囊结构可以便捷实现换气需要,且保持原有体积。可以方便的使用于各类鞋体中。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