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体螺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0913发布日期:2018-06-05 18:41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膏体螺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唇膏等膏体应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膏体螺旋器。



背景技术:

作为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物品,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膏体螺旋器通过旋转螺旋体推动固体胶胶体向上运动,当固体胶胶体露出外壳的上端面时,即可涂抹使用。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6915191A公开了一种节约型固体胶棒,包括壳体,可沿壳体腔室往复运动的盖体,以及可带动所述盖体运动的螺旋组件,螺旋组件包括螺旋杆及支撑座,螺旋杆与盖体螺旋配合连接,支撑座与螺旋杆固定连接,支撑座通过凸起和环槽卡接的方式安装于壳体的端部,以在支撑座转动的过程中避免支撑座发生沿盖体运动方向的直线运动。

然而,由于上述固体胶棒为了保证壳体对支撑座直线运动的有效约束,要求凸起和环槽需要有紧密的配合,因此导致支撑座在旋转的过程中受到壳体较大的摩擦力,从而导致支撑座待动螺旋杆转动的过程中费时费力,进而严重影响了固体胶棒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固体胶棒支撑座转动过程所受摩擦力大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提高膏体进出效率的膏体螺旋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膏体螺旋器,包括壳体及支撑座,所述壳体的端部开口,所述支撑座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开口端处,以带动膏体在所述壳体腔室内往复运动,所述壳体内壁固定设置有可限制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壳体分离的挡件,所述支撑座的外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对应于所述挡件设置,以使所述 第一凸起从所述挡件的一侧推开所述挡件移动至所述挡件的另一侧后与所述挡件压接。

作为优选,所述挡件为挡板,所述挡件自所述壳体内壁向远离所述支撑座的方向倾斜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挡件为两个,两个所述挡件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撑座的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座的外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壳体内壁对应于所述第二凸起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第二凸起靠近所述壳体的端部位于所述环形凹槽的内部并与所述环形凹槽间隙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凹槽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环形凹槽沿膏体运动方向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腔室的内部设置有可与所述支撑座同步转动的螺旋杆,所述螺旋杆连接有可沿所述螺旋杆往复运动的移动件,所述移动件的外部形成有凸条,所述凸条沿所述移动件运行的方向延伸,所述壳体的内壁对应于所述凸条开设有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与所述凸条配合连接,以约束所述移动件的旋转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凸条为多个,多个所述凸条绕所述螺旋杆的转轴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远离所述支撑座的端部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的开口端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盖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可与所述支撑座可拆卸连接的连接部。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壳体的端部开设有固定凹槽,所述连接部的形状对应于所述固定凹槽设置,以固定插接于所述固定凹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膏体螺旋器通过设置所述挡件及所述所述第一凸起,能够在保证了对所述支撑座运动约束的前提下,能够减小对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壳体之间可转动连接的配合要求,从而能够减小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壳体之间的接触面积,继而能够减小所述支撑座转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进而能够显著提高膏体进出所述壳体腔室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膏体螺旋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述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述支撑座及所述螺旋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所述盖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所述盖体与所述支撑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壳体;2、支撑座;3、挡件;4、第一凸起;5、第二凸起;6、环形凹槽;7、螺旋杆;8、移动件;9、凸条;10、条形凹槽;11、连接部;12、移动套;13、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见图1至图4,一种膏体螺旋器,包括壳体1及支撑座2,所述壳体1的端部开口,所述支撑座2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开口端处,以带动膏体在所述壳体1腔室内往复运动,所述壳体1内壁固定设置有可限制所述支撑座2与所述壳体1分离的挡件3,所述支撑座2的外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凸起4,所述第一凸起4对应于所述挡件3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凸起4从所述挡件3的一侧推开所述挡件3移动至所述挡件3的另一侧后与所述挡件3压接,进而达到避免所述支撑座2与所述壳体1分离的目的。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膏体螺旋器通过设置所述挡件3及所述所述第一凸起4,能够在保证了对所述支撑座2运动约束的前提下,能够减小对所述支撑座2与所述壳体1之间可转动连接的配合要求,从而能够减小所述支撑座2与所述壳体1之间的接触面积,继而能够减小所述支撑座2转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进而能够显著提高膏体进出所述壳体1腔室的效率。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壳体1为中空圆柱形结构,所述支撑座2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1腔室的外部并与所述壳体1压接,所述支撑座2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壳体1的腔室内。

针对所述挡件3的结构,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其可以为:所述挡件3优选为挡板,此时,所述挡件3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两个所述挡件3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撑座2的两侧,以对所述支撑座2除旋转以外的运行进行有效限制;所述挡件3自所述壳体1内壁向远离所述支撑座2的方向倾斜设置,以在将所述支撑座2安装于所述壳体1上时,能够使所述第一凸起4轻松推开所述挡件3,从而提高了所述支撑座2的安装效率,同时在所述所述支撑座2于所述壳体1上安装好后,能够使所述挡件3与所述第一凸起4压接,进而限制所述第一凸起4的反向运动,更进而保证了对所述支撑座2运动的约束。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支撑座2的外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凸起5,所述壳体1内壁对应于所述第二凸起5开设有环形凹槽6,所述第二凸起5靠近所述壳体1的端部位于所述环形凹槽6的内部并与所述环形凹槽6间隙配合,以此能够减少所述支撑座2与所述壳体1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减小所述支撑座2转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进而能够显著提高膏体进出所述壳体1腔室的效率;所述第二凸起5靠近所述支撑座的侧部与所述环形凹槽6压接,以在所述支撑座2安装于所述壳体1的过程中,对所述支撑座2沿靠近所述壳体1的直线运行方向进行限位,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支撑座2于所述壳体1上安装的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的,所述环形凹槽6优选为多个,多个所述环形凹槽6沿膏体运动方向间隔设置,以此能够使所述壳体1与不同尺寸的所述支撑座2进行配合, 从而提高了所述壳体1与所述支撑座2间的通用性,进而提高了膏体螺旋器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壳体1腔室的内部设置有可与所述支撑座2同步转动的螺旋杆7,所述螺旋杆7连接有可沿所述螺旋杆7往复运动的移动件8,所述移动件8优选为移动盖,所述移动件8的开口端背朝所述支撑座2,所述移动件8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移动套12,所述移动套12中空,所述移动套12套设于所述螺旋杆7的外部并与所述螺旋杆7螺旋配合,所述移动套12的设置能增加所述移动件8与所述螺旋杆7的接触面积,进而能够提高所述移动件8运动的稳定性;所述移动件8的外部形成有凸条9,所述凸条9沿所述移动件8运行的方向延伸,所述壳体1的内壁对应于所述凸条9开设有条形凹槽10,所述条形凹槽10与所述凸条9配合连接,以约束所述移动件8的旋转运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移动件8上设置所述凸条9,同时在所述壳体1上开设所述条形凹槽10,无需对所述凸条9的长度进行限定,即通过较短长度的凸条9即可保证了所述移动件8沿膏体运动方向直线往复运动,进而降低了膏体螺旋器的成本。

作为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凸条9为多个,多个所述凸条9绕所述螺旋杆7的转轴间隔设置,以此在所述支撑座2安装于所述壳体1上的过程中,能够缩短所述凸条9与所述条形凹槽10对准所需的时间,进而能够提高所述支撑座2安装于所述壳体1上的效率。

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壳体1远离所述支撑座2的端部设置有盖体13,所述盖体13的开口端与所述壳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盖体13的另一端设置有可与所述支撑座2可拆卸连接的连接部11,以此在当使用膏体时,可将所述盖体13固定于所述支撑座2上,从而避免因所述盖体13的丢失而使膏体长期与空气接触,进而保证了膏体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所述支撑座2远离所述壳体1的端部开设有固定凹槽,所述连接部11的形状对应于所述固定凹槽设置,以固定插接于所述固定凹槽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