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缓冲减震的鞋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48405发布日期:2018-07-17 21:59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缓冲减震的鞋子。



背景技术:

鞋子具有缓冲减震的功能,主要吸收脚部冲击力,进而保护足部的鞋子。

现在的鞋子主要依靠材料本身的弹性形变缓冲人在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压力以及地面的反作用力,由于人体运动所产生的力完全依靠材料缓冲,而材料经过反复的外力冲击极容易对材料造成疲劳损害,大大降低鞋子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缓冲减震的鞋子,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鞋子依靠材料进行缓冲,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鞋底和鞋帮,所述鞋底的鞋跟部位设有向内凹陷的减震腔,减震腔包括上腔、中腔和下腔,上腔、中腔、下腔三者成阶梯递减状布置,上腔内可竖直滑动的安装有上支板,上支板与鞋底的上端面平齐,上支板的下端固定有导杆,导杆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上导柱、双向齿条和下导柱,下导柱可竖直滑动的插装在下腔内,下导柱的下端经第一弹簧连接鞋底,中腔左端和右端对称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可与双向齿条啮合,第一齿轮同轴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下端啮合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远离第一齿轮的端部经第二弹簧连接鞋底,上腔内固定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上端与上支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对不同的冲击力进行不同的缓冲减震方式,从而延长鞋子的使用寿命,保证人体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鞋底鞋跟部位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支板竖直滑动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5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鞋底1和鞋帮2,所述鞋底1的鞋跟部位设有向内凹陷的减震腔,减震腔包括上腔3、中腔4和下腔5,上腔3、中腔4、下腔5三者成阶梯递减状布置,上腔3内可竖直滑动的安装有上支板6,上支板6与鞋底1的上端面平齐,上支板6的下端固定有导杆,导杆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上导柱7、双向齿条8和下导柱9,下导柱9可竖直滑动的插装在下腔5内,下导柱9的下端经第一弹簧10连接鞋底1,中腔4左端和右端对称安装有第一齿轮11,第一齿轮11可与双向齿条8啮合,第一齿轮11同轴连接有第二齿轮12,第二齿轮12下端啮合有第一齿条13,第一齿条13远离第一齿轮11的端部经第二弹簧连接鞋底1,上腔3内固定有第三弹簧14,第三弹簧14上端与上支板6固定连接。

为了增加鞋子的舒适性,所述鞋底1顶面上设有弹性的鞋垫15。

为了使得第一齿条13滑动的平稳性,所述中腔4内设有T型的凹槽,凹槽内滑动滑动有T型块16,T型块16的上端伸出凹槽且与第一齿条13固定连接。

为了保证上支板6在上腔3内竖直滑动的稳定性,所述鞋底1上设有T型槽,T型槽内滑动有T型的连接块17,连接块17的外端与上支板6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脚部产生一般的冲击力时,上支板6在上腔3内竖直滑动挤压第三弹簧14,冲击的势能部分转化为第三弹簧14的势能,下导柱9插装在下腔5内,下导柱9向下滑动挤压第一弹簧10,冲击的势能部分转化为第一弹簧10的势能,此时双面齿条并未与第一齿轮11相接触,第一齿条13处于原始的位置,一般的冲击力被第一弹簧10和第三弹簧14吸收,对脚部进行保护;

脚部产生较大的冲击力时,冲击的势能先部分转化为第一弹簧10和第三弹簧14的势能,双向齿条8向下运动至与第一齿轮11啮合,第一齿轮11同轴固定有第二齿轮12,双向齿条8经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2带动第一齿条13向外侧移动,第一齿条13挤压第二弹簧,从而使得冲击力部分转化为第二弹簧的势能,第二弹簧为强力弹簧,最终,第一弹簧10、第二弹簧、第三弹簧14将冲击力缓冲掉,在这个过程中,竖直向下的力部分转化为了水平的力,从而减小了鞋底1端部的受力,有效的对鞋底1的下端部进行保护,提高人体舒适性的同时延长了鞋子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益处:1)较小的冲击力被第一弹簧10和第三弹簧14缓冲吸收,起到减震的效果;2)较大的冲击力部分被第一弹簧10和第三弹簧14缓冲吸收,绝大多数被第二弹簧缓冲吸收,竖直的冲击力转换为了水平的弹力,从而有效减低了鞋底1下端的受力,延长了鞋子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对不同的冲击力进行不同的缓冲减震方式,从而延长鞋子的使用寿命,保证人体的舒适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