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电加热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70857发布日期:2020-03-27 12:41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石墨烯电加热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石墨烯电加热服。



背景技术:

在寒冷的冬季或登山运动员、站岗人员等其工作特殊的工作环境中,通常需要厚重的棉服外套进行保暖,现有的棉服外套往往特别臃肿,且限制了人们的活动,尤其是对于登山运动及其他户外活动来说,更加影响了其正常动作的灵活性,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登山服也称“冲锋衣”,是适合户外运动特别是登山运动的服装,属于防水的功能性服装,较适合登山等运动穿着,但是为了兼顾上述功能,研究者通常致力于服装的材料选择上,想要追求防水性好且耐风的服装材料,但是现有的登山服、骑行服等功能性服装保暖性效果依然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石墨烯电加热服,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登山服等功能性服装为了运动的灵活性,其保暖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石墨烯电加热服,包括:服装本体、温控开关、插头;其中,

所述服装本体由外之内依次设置有防雨装饰外层、保温结构层、石墨烯加热层及透气内层,所述石墨烯加热层固定于所述保温结构层与透气内层之间,所述石墨烯加热层与所述温控开关以及所述插头通过导线连接;

所述石墨烯加热层与所述透气内层之间设置有夹持层,所述导线设置于所述夹持层内;所述插头与电源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石墨烯加热层为石墨烯柔性导电膜,所述石墨烯柔性导电膜缝制于所述保温结构层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防雨装饰层表面涂覆有ptfe涂层。

优选的,所述石墨烯柔性导电膜的数量为多个,其设置于所述服装本体的迎风面。

优选的,多个石墨烯柔性导电膜设置于所述服装本体的前胸、四肢的正面处。

优选的,多所述电源为移动电源或车载电源。

优选的,多个石墨烯柔性导电膜并联于电路中。

优选的,所述保温结构层与所述透气内层之间设置有容纳所述石墨烯柔性导电膜的插袋,所述插袋的上部设置有拉链或魔术贴以便于盛装所述石墨烯柔性导电膜。

优选的,所述温控开关设置于所述服装本体的口袋上部或右手袖口位置,与所述插头连接的导线置于所述服装本体的口袋内。

优选的,所述口袋的上部设置有内胆,所述内胆的上部与所述口袋通过拉链连接,所述温控开关与所述插头之间的导线置于所述内胆中,所述内胆的侧部设置有通口以便于插头伸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石墨烯电加热服,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石墨烯加热层固定于保温结构层的内侧,其尺寸较薄,通过外接电源发热进行保暖,无需过厚的保温结构,即可起到较好的保暖效果;且上述结构应用于登山服或其他户外功能性服装上,不会过多影响穿着者的运动,更加适合登山或其他户外极限运动。同时石墨烯发热产生的远红外热效应对人体也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磁疗保健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服装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石墨烯电加热服的整体示意图;

图3是石墨烯加热层与温控开关、插头通过导线连接的示意图;

图4是石墨烯电加热服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中100、服装本体;1、防雨装饰外层;2、保温结构层;3、石墨烯加热层;31、石墨烯柔性导电膜;4、透气内层;5、夹持层;6、温控开关;7、插头;81、移动电源;82、车载电源;9、稳压变压器,;10、插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墨烯电加热服,参照图1-图3,图1是服装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石墨烯电加热服的整体示意图,图3是石墨烯加热层与温控开关、插头通过导线连接的示意图;其包括:服装本体100、温控开关6、插头7;其中,

服装本体100由外之内依次设置有防雨装饰外层1、保温结构层2、石墨烯加热层3及透气内层4,石墨烯加热层3固定于保温结构层2与透气内层4之间,石墨烯加热层3与温控开关6以及插头7通过导线连接;

石墨烯加热层3与透气内层4之间设置有夹持层5,导线设置于夹持层5内;插头7与电源电连接。

其中,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防雨装饰内层设置于最外层,能起到防水的效果,更适合于户外登山服、骑行服等其他户外功能性服装;保温结构层2可以为夹棉层或羽绒层等,进一步增强服装的保温效果;上述透气内层4为了穿着舒适,其可以采用棉里层或其它舒适的内层,其能将石墨烯加热层3与人体分隔开,更加美观、安全。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温控开关6能够控制石墨烯加热层3的温度,且石墨烯加热层3的温度不会过高,能够起到对人体保暖的效果即可,因此不会对其相邻的保温结构层2及透气内层4产生损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石墨烯电加热服,其有益效果是:石墨烯加热层3固定于保温结构层2的内侧,其尺寸较薄,通过外接电源发热进行保暖,无需过厚的保温结构,即可起到较好的保暖效果;且上述结构应用于登山服、骑行服等其他户外功能性服装上,不会过多,影响穿着者的运动,更加适合登山或其他户外极限运动。同时石墨烯发热产生的远红外热效应对人体也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磁疗保健作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石墨烯加热层3为石墨烯柔性导电膜31,石墨烯柔性导电膜31缝制于保温结构层2的内侧。

上述石墨烯柔性导电膜31,轻薄、能够快速充电释放热量且蓄积热能,产生了抗寒保暖,呵护人体的作用,且其具有远红外热效应,其加热释放出波长为5-15μm的远红外线具有扩张微细血管增强代谢修复、调节机体失衡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可起到一定程度的保健效果。

其中,上述防雨装饰层可采用现有的防水性面料,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防雨装饰层表面涂覆有ptfe涂层。

为了增强服装本体100的保暖性能,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2,石墨烯柔性导电膜31的数量为多个,其设置于服装本体100的迎风面。

相较在服装内部设置一整片的石墨烯柔性导电膜31,上述具体实施例中的设置方式不会过多影响服装的舒适性和穿着感,更加灵活、方便,便于拆卸。

本具体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参照图2,多个石墨烯柔性导电膜31设置于服装本体100的前胸、四肢的正面处。应当理解的是,图中示出了四片石墨烯柔性导电膜的设置方式,当然,其数量不并限于四个,还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量,设置于上述迎风面的各处,能够为穿着者带来更温暖的体验。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图4是石墨烯电加热服的电路原理示意图;上述电源为移动电源81或车载电源82。

上述插头7可采用usb插头7,将插头7插设于移动电源81,如充电宝,或电瓶车、摩托车车载电源82上接口为上述石墨烯加热层3充电。

为了不影响石墨烯柔性导电膜31的正常工作,如一个石墨烯柔性导电膜损坏,其他各处的石墨烯柔性导电膜依然能够正常发热,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4,多个石墨烯柔性导电膜31并联于电路中。

为了方便固定石墨烯柔性导电膜,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2,保温结构层2与透气内层4之间设置有容纳石墨烯柔性导电膜31的插袋10,插袋10的上部设置有拉链或魔术贴以便于盛装石墨烯柔性导电膜31。

可将上述石墨烯柔性导电膜31放置于上述插袋10中,并将其缝制于保温结构层2上,透气内层4作为插袋10的内层,固定好后,拉上插袋10的拉链或粘合魔术贴,能够保证石墨烯肉柔性导电膜不外漏。

为了便于固定插头7与导线,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温控开关6设置于服装本体100的口袋上部,与插头7连接的导线置于服装本体100的口袋内。

其中,上述温控开关6为本领域内的成熟技术,其可于市场上直接购得,如:型号为hx-kg-001的温控开关6,电路中还设置有稳压变压器9,其工作电压可维持在5v左右,低电压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为了便于盛装导线与插头7,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2,口袋的上部设置有内胆11,内胆11的上部与口袋通过拉链连接,温控开关6与插头7之间的导线置于内胆11中,内胆11的侧部设置有通口以便于插头7伸出。

不使用时,将导线和插头7置于内胆11中,防止导线过长影响穿着。使用时,将插头7从内胆11的侧部通口处取出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