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体的弹簧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077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鞋体的弹簧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类生活需要品中的一种鞋体的缓冲结构,详细地说是与鞋体的弹簧减震装置有关。
多年来,不断有人尝试在鞋体中加入弹簧,以缓和人体因跑、跳及行走等运动所带来的冲击力量,如美国专利第2,668,374号,第4,267,648号及4,322,893号等。前述的专利案大体上是在鞋底夹层中设置若干线圈弹簧,以达成缓和冲击力量的目的;因为线圈弹簧本身具有制造容易、价格低廉的优点,且可供选择的规格级数众多,故线圈弹簧广被使用于各类鞋体的减震构造中。然而,线圈弹簧在使用上,常需在该弹簧两自由端接触面上设计固定或夹持机构,用以固定各该弹簧的位置,确保其正常运作,或者,需在各该线圈弹簧两自由端面上固设刚性板件,以避免应力集中于各该弹簧两端,造成人体穿着上的不适;如此一来,整个减震机构变得相当复杂,且无法进行配搭于各类鞋底中使用,使得这类减震机构的市场流通性大受限制。有鉴于此,部份创作人使用碟形弹簧或特殊设计的弹性元件,如美国第5,343,637号专利案,做为鞋体的减震机构;如此,或可改善线圈弹簧常用上的缺点,惟其弹性元件本身规格特殊,或结构复杂需特别制造,因而牺牲了使用线圈弹簧的优越性,实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一下承接、一上承接件、数个呈柱状的结合件,数个线圈弹簧所组成的鞋体的弹簧减震装置,其结构简单、制造、组装容易,且可避免应力集中于弹簧自由端面,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因此,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它包含有一具有平整底面可供设置于鞋体内侧底面的下承接件,其中该平整底面往上突设有数个管柱;一上承接件,是置于该下承接件上方,具有一平整的顶面,供承接位于其上的鞋体衬垫;数个呈柱状的结合件,其一端与该上承接件的顶面固接,另一端则以可定位于一上死点位置的方式穿置于各该管柱内;数个线圈弹簧,是分别套穿各该结合件,且各该弹簧的两端分别顶抵于两承接件的顶、底面,用以使各该结合件未受外力时维持于该上死点位置;借此,可缓和鞋体穿着者于行走或跳跃时脚部所受到的冲击力。
由于以上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说的鞋体的弹簧减震装置,具有缓和鞋体穿着者在行走或跳跃时脚部所受到的冲击力。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顶视图。
图3是图2沿3—3线方向上的剖面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底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鞋体的弹簧减震装置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面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剖面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现在结合上述各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
首先参阅
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鞋体的弹簧减震装置,它包含有一下承接件10,具有一平整的底面12,是设置于鞋底00容室的内底面02上,且自该底面12往上突设有数个管柱14,其中各该管柱14的内管径是采用突缩管的方式配置,即自该管柱14底端往其顶部设置有较大的孔径141,顶端往其底部则设置有较小的孔径143,且两孔径141和143在该管柱交会处呈一平整的环面145。
一上承接件20,是置于该下承接件10上方,具有一平整的顶面22,可承接位于其上的鞋体衬垫04,其中该上承接件20相对下方各该管柱14位置都开设有一穿孔24。
数个结合件30,是一顶端及尾端各设置有一往外部延伸抵掣块32和34的塑胶射出一体成型柱状体,分别穿设于各该穿孔24及其相对应的管柱14中,可使各该抵块32和34分别卡制于上承接件20的穿孔24外周缘及该管柱14内部的环面145上;其中该尾端抵制块34自其底端往柱身设置有呈正交十字形状的沟槽341和343。
数个线圈弹簧40,其自由长度等于或略大于该结合件30的长度,且套穿于该柱状结合件30的外部,两端分别抵顶于两承接件的相向内表面16和26上。
请参阅图3及图4。本实用新型鞋体的弹簧减震装置,其中各该结合件30尾端设置的抵制块34,因其外周缘具有锥度及开设有沟槽341和343,使得该塑胶材料抵掣块34体积稍具有径向压缩性,故可一一压入各该穿孔24及其相对应的管柱14后,再回复其原有体积,并借弹簧40的回复力量,使该抵制块34紧卡于该管柱14内的平整环面145上(即该弹簧减震装置的上承接件顶面位于上死点位置),结合上、下承接件20和10成一完整不脱落的弹簧减震单元,置于鞋底夹层中,以h为弹簧压缩冲程,减缓冲击力量对人体的影响;其中该冲程h是小于等于该管柱14底面孔径141的深度H。此外,如图6所示,利用螺合于该结合件30两端的螺栓36和38作为抵掣元件,也可达到结合各该构件成为一体的目的。
再请参阅图7和图8,本实用新型鞋体的弹簧减震装置于制造上可令该上承接件20与该结合件30顶端一体成型,如图7的90部份所示;或如图8所示,在该上承接件20原各该穿孔24位置开设沈头孔28;借此,可使该减震装置是以整个上承接件20顶面来承接冲击力量,避免应力集中于各该连结件30顶端的抵制块32上,造成穿着上的不适。
另外,如图9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其中该下承接件50自其底面往上突设有数个管柱52,而该结合件30则穿过该管柱52,使该抵掣块34直接卡抵在该下承接件50的底面上(即该弹簧减震装置的上接件顶面此时位于其上死点位置),配合鞋底00容室05的设置,亦可达到减震的效果。此外,请再参阅
图10,当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装设于具柔软弹性材质的鞋体中底08中使用时,可于该中底08中设置一较具刚性的装置底座60,避免该中底08的柔性材质无法支持位于其上的减震装置重量或冲击力量,其中该装置底座60具有一平整的底面,可供设置于鞋体00的底面02上,且该弹簧减震装置可设置于该装置底座60的内部容室62中正常运作。本实用新型于制造时也可在上承接件20顶面往下突设若干管柱,便于更加固定弹簧的位置,确保弹簧正常操作,诸如上述各类的弹簧减震单元设计,都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精神内。
综合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鞋体的弹簧减震装置,其结构简单、组装容易,可视鞋型大小(常与使用者体重成正比),采用不同级数的线圈弹簧以符合不同的耐冲击需求,且采用单元化设计,不受外形、体积限制,可进行搭配各类鞋型的鞋底或中底使用,具有平整的承接端面,可避免应力集中带来穿着上的不适。
权利要求1.一种鞋体的弹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一供设置于鞋体内容室底面的下承接件,它具有一平整底面,该底面往上突设有数个管柱;一上承接件,是置于该下承接件上方,具有一供承接位于其上的鞋体衬垫的平整的顶面;数个呈柱状的结合件,其一端与该上承接件的顶面固接,另一端则以可定位于一上死点位的方式,穿置于各该管柱内;数个线圈弹簧,是分别套穿各该结合件,各该弹簧的两端分别顶抵于两承接件的顶、底面,以使各该结合件未受外力时维持于该上死点位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体的弹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管柱,它是自其底端具有较大的孔径,顶端具有较小的孔径,两孔径于柱身交会处是为一平整环面。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体的弹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结合件,其顶端与该上承接件的顶面是一体成型的。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体的弹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上承接件,是相对其下方各该管柱位置都开设有一穿孔,且各该结合件顶端设置一往柱身外部突出的抵掣块,该抵掣块是卡抵于各该穿孔外周缘。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体的弹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穿孔是一沈头孔。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体的弹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结合件,其顶端的抵掣块,是为螺合于该结合件顶端端面的螺栓。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体的弹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上承接件,其顶面相对其下方各该管柱位置,往下更突设有一管柱。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体的弹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结合件,其底端设置有一往柱身外部突出的抵掣块,该抵掣块是卡抵于该管柱孔径外周缘。
9.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体的弹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各该结合件底端设置有一往柱身外部突出的抵掣块,该抵掣块外周缘是卡抵于该管柱内平整环面上。
10.按照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鞋体的弹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结合件,其底端的抵掣块,是螺合于该结合件底端端面的螺栓。
11.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鞋体的弹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设置于该结合件底端的抵掣块,与该结合件是为塑胶射出一体成型。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鞋体的弹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抵掣块,自其底端端面往上更设置有若干预定深度的沟槽。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鞋体的弹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设置于各该结合件底端抵掣块的若干沟槽,是呈正交十字形形状。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鞋体的弹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该正交十字形沟槽,有一沟槽深度为该抵掣块厚度,另一沟槽深度是大于或等于该抵掣块厚度。
专利摘要一种鞋体缓冲结构,它包含有一供设置于鞋体内侧底面的下承接件,其具有一平整底面,该底面往上突设有数个管柱;一上承接件,是置于该下承接件上方,具有一平整的顶面,供承接位于其上的鞋体衬垫;数个呈柱状的结合件,其一端与该上承接件的顶面固接,另一端则以可定位于一上死点位置的方式穿置于各该管柱内;数个线圈弹簧,是分别套穿各该结合件,各该弹簧的两端分别顶抵于两承接件的顶、底面,用以使各该结合件受外力时维持于该上死点位置。
文档编号A43B7/32GK2262819SQ9624193
公开日1997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1996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18日
发明者温绍良 申请人:温绍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