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发光图象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1965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致发光图象片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利用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元件使图象片发亮的装置,以及采用这样电致发光图象片装置的物品。电致发光元件的电源来自干电池,它通过特别设计的变压器和电路板而发光。电致发光元件能把图象片上各类图象或文字均匀及清彻照明,光度温和使人容易接受。此装置可用于任何产品或作广告之用。
目前,市面上图象片一般都采用灯泡发光,而电致发光在日常产品中只用于手表表面上,未有将其用于照明图象片及与日常用品结合,以增添其吸引力;或用于广告产品上以作宣传之用。此外现时以UM4电池作为能源形成电致发光的电路设计,均不能使电池寿命延长至超过一个小时,亦未有电路设计可用UM4电池在低电量操作下使电致发光光度足够强。市面上以灯泡发亮的图象片,其照明只集中一点,不能象电致发光那样使图象片发出均匀及和谐的光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致发光图象片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有电致发光图象片的胸章。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则是提供一种有电致发光图象片的帽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透明(及任何形状)的图象片后接上电致发光片,电致发光片便成为图象片发光的光源,电致发光片则接上特别设计的电路板、变压器及电池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一种电致发光图象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置于透明图象片后面的电致发光片EL、变压器、晶体管TR、电容器E2和C1、电阻R1和R3、开关以及电池VDC,其中晶体管TR的发射极与变压器的线圈F和P的结点相连接,线圈F的另一端与电容器E2的一端相连接,电容器E2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和电阻R3、电容器C1的结点与晶体管TR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3和电容器C1并联的另一结点以及电源VDC的正极则连接晶体管TR的集电极,电源VDC的负极连接开关的一端,开关的另一端则与并联的电致发光片EL和变压器线圈S的一端以及线圈P的另一端相连接。
为了使电致发光图象片装置可控地闪烁发光,可作如下改进串联连接的电容器E1和电阻R3接在变压器线圈F和电容器E2的结点以及晶体管TR的集电极,电阻R2则连接在电容器E1和电阻R3的结点以及电容器E2和电阻R1的结点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具有电致发光图象片的胸章,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电致发光图象片装置、前壳1、电致发光片2、面镜3、后壳4、电池接触片5和7、电池6、电路板10、电池盖8、开关9、变压器顶盖11、支撑脚12、以及扣针13和口袋夹1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具有电致发光图象片的运动帽,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电致发光图象片装置、顶壳1、底壳2、电池接触片3-5、电路板6、开关7,输出电源线8、电致发光片9、电池10、以及变压器11。
它利用电致发光使图象片发出均匀及温和使人容易接受的光亮,令印刷在图片上各类图象及文字都清彻显示无遗,足以引起人们注意,非一般以灯泡集中一点发光的装置可比。另外以UM4电池及特别设计的电池电路板与变压器,使电池寿命延长至最少6小时,令电致发光光度增加及使整个装置体积缩小,方便使用及携带。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使图片发出显示均匀、和谐及光度足够的光亮。整个装置亦变得更加轻巧,电池寿命亦得以延长,以方便携带及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a及1b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发光片装置的电路图。
图2a和2b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电致发光图象片的胸章的纵剖面图及其Ⅰ-Ⅰ剖视图。
图3a和3b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电致发光图象片的运动帽徽章的纵剖面构造图及其Ⅰ-Ⅰ剖视图。
首先参阅
图1a,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这是一项利用电致发光使图象片上的图象闪烁的电路装置。
当接通电源后,电流流经电阻器R3向电容器E1充电,当电容器充满电后,经电阻器R2及R1放电,提供晶体管TR的基极的偏压及偏流。当电流注入晶体管TR的基极使晶体管TR集电极至发射极导通时,强大的电流由集电极流经发射极到磁芯变压器的线圈P。线圈P的磁通量因有电流流过而改变,线圈F亦因磁通量改变而产生电压。此电压经电容器E2(作用主要是阻隔直流电)及电阻器R1反馈至晶体管TR基极,形成一个固定频率的振荡器。磁芯变压器线圈S的电感量比线圈P及F大很多,所以微量的磁通量变化亦使线圈S产生较高的电压,推动电致发光片EL闪亮。
当电容器E1放电完毕后,晶体管TR截止,振荡就停止,磁芯变压器亦无电压输出,电致发光片熄灭,待电容器E1再充电后电路又循环工作。
如改变电阻器R3值,即改变电容器E1的充电时间便可控制电致发光片的亮熄时间。若想将电致发光片的发光时间比熄灭时间长,则改变电阻器R2值,即改变电容器E1的放电时间。若放电时间越长,发光时间就相对熄灭时间越长。
接着参阅
图1b,当接通电源后电流经电阻器R3注入晶体管TR基极,使晶体管导通,大量电流由电池流过晶体管的集电极,因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变压器的P组线圈,大量的电流亦因此而流过线圈P,使线圈P的磁通量因电流的改变而改变,线圈F亦因磁通量改变而产生电压,此电压经电容器E2(阻隔直流)及电阻器R1反馈至晶体管TR基极,造成一个固定频率的振荡器,变压器线圈S的电感量比线圈P及F大很多,所以微量的磁通量变化亦使线圈S产生较高的电压,推动电致发光片EL发亮。
电致发光片图象产品的变压器与一般升压变压器的分别一般升压产品采用的变压器E1-16多是由矽钢片制成,而矽钢片只适合在低频(约100Hz)的环境下工作。而对于较高频(本实用新型产品约1KHz)其工作效率低,造成消耗电流大,电池寿命短、体积也较大(16.5×15×15mm3)。
而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发光图象片产品所用的变压器是用铁氧体为磁芯在高频(1KHz-20KHz)的工作环境性能比一般的用矽钢片所制的变压器为好。原因是损耗电流小,电池会特别耐用,其体积与重量都比一般(E1-16)变压器小和轻(13.5×12.7×8.1mm3),同时它的内部线圈还被渗入微粒腊,加强线圈间的绝缘度,用以提高本电致发光图象片产品的耐用程度。
现在参阅图2a和2b,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发光图象片装置的胸章,其中标号1表示前壳,2表示电致发光片,3表示面镜,4表示后壳,5表示电池接触片(+/-),6表示UM4电池,7表示另一电池接触片,8表示电池盖,9表示开关,10表示电路板,11表示变压器顶盖,12表示支撑脚,13表示扣针,以及14表示口袋夹。前壳1和后壳4所限定的空腔用来配置电池6、开关9、变压器以及电路板10等。在这个实施例,如果电路板10采用
图1a中所示的电路,则电源接通时电致发光图象片会闪烁。如果电路板10采用
图1b中所示的电路,则电源接通时电致发光图象片仅仅发光而不会闪烁。
现在参阅图3,图中示出了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发光图象片装置的运动帽微章。其中标号1表示电致发光图象片装置的顶壳,2表示底壳,3、4和5表示电池接触片,6表示电路板,7表示开关,8表示输出电源线,9表示电致发光片、10表示UM4电池、以及11表示变压器。顶壳1和低壳2所限定的空腔用来配置电路板6、开关7、电池10以及变压器11等。电路板6可以因配置
图1a或
图1b中的电路而在接通电池后,使电致发光图象片闪烁或者不闪烁地发亮。
本实用新型的以上两个实例只是作为说明用的典型例子,而不是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实际上本实用新型还可用于其它不同的产品,诸如皮带、服装、饰物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理解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后,是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型的,但这些改型应当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将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予以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电致发光图象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置于透明图象片后面的电致发光片EL、变压器、晶体管TR、电容器E2和C1、电阻R1和R3、开关以及电池VDC,其中晶体管TR的发射极与变压器的线圈F和P的结点相连接,线圈F的另一端与电容器E2的一端相连接,电容器E2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和电阻R3、电容器C1的结点与晶体管TR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3和电容器C1并联的另一结点以及电源VDC的正极则连接晶体管TR的集电极,电源VDC的负极连接开关的一端,开关的另一端则与并联的电致发光片EL和变压器线圈S的一端以及线圈P的另一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致发光图象片装置,其特征在于,串联连接的电容器E1和电阻R3接在变压器线圈F和电容器E2的结点以及晶体管TR的集电极,电阻R2则连接在电容器E1和电阻R3的结点以及电容器E2和电阻R1的结点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利用电致发光图象片发光装置,它是在透明图象片背后,贴上电致发光片,而电致发光片则接至电路板、变压器及电池。这种电致发光片发光装置可配置在胸章、运动帽及衣物等上。
文档编号A42B1/24GK2323439SQ9721794
公开日1999年6月9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1997年6月27日
发明者陈升恒 申请人:威龙电子国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