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头整模一次成型压铸及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5926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链头整模一次成型压铸及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头整模一次成型压铸及装配装置,特别是指对于拉链头的铸压、修毛边、组装均集中整模同时完成作业的装置,使拉链头铸件以连续一贯的作业方式完成加工并组合成成品。
一般拉链头的拉头和拉片分别经压铸成型后,当累积至一定数量即以人工搬运方式将拉头及拉片移送至滚桶作拉头和拉片与浇道柄的分离,待拉头和拉片为独立形成时并将其各别置于振动列整的组装机,以振动方式调整拉头及拉片的组装方向,使每个拉头与拉片相互对拉后,供铆合为一体。
上述对于拉链头的压铸、修毛边及组装等加工作业,无法同机台同时完成,必须经由人工搬运至各站完成各项加工,方能组合为成品,其不仅加工制造过程不连贯且制造时间长,也相对耗费工时。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头整模一次成型压铸及装配装置,通过转向轨道,使拉头可呈螺旋状90度回转,以改善拉头在生产时因模具无法做水平向的脱模,故在装配时需利用转向轨道使拉头呈水平向以配合拉片的方向,使两者可铆合结合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拉头欲与拉片铆合时,装配机构活动座插件可伸置入拉头内将拉头精确的定位,同时可防止拉头在与拉片铆合加工时,因铆力过大而产生变形情形,同时可消除拉头内部的细小毛胚。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即在于装配机构是呈水平移动方式,除了以活动座供拉头及拉片相互对位定位供铆合外,亦在铆合完成后,活动座可自动后退移动,使拉链头受挡止于退料板而自动脱离插件,使拉链头成品可自动落入成品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拉链头整模一次成型压铸及装配装置,它包括可与拉头模及拉片模结合并分别将其旋转至拉头切断装置及拉片切断装置处的转盘、将定位在活动槽内的拉头向前推入与转向轨道连接的推料杆、转向轨道、拉头切断装置、将拉头与拉片定位以便铆合并将拉链头退出铆合位置的装配机构、拉片切断装置和铆合装置;所述的推料杆与拉头切断装置的活动槽相对应,活动槽与转向轨道的一端连接,转向轨道的另一端与装配机构的固定拉片的插件相对,在插件的上方、邻近转向轨道处设有拉头与拉片的铆合装置,在装配机构的活动座上方设有拉片切断装置。
所述的转盘周缘等角度连接有复数支呈辐射状的衔接杆,衔接杆可与拉头模或拉片模结合,转盘与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相连。
拉头切断装置包括定位座、下压件和刀具,定位座上设有活动槽,活动槽与可升降的下压件配合固定拉头模,活动槽内整排的拉头模的浇道柄呈垂直方向列置在刀具下方对应的位置,拉头模的浇道柄向外侧凸设。
转向轨道具有将拉头从垂直转成水平的螺旋回转槽。
拉片切断装置包括活动座、下压件和刀具,活动座上的插件与可升降的下压件配合固定拉片模,整排的拉片模的浇道柄呈垂直方向列置在刀具下方对应的位置,拉片模的浇道柄向外侧凸设。
呈水平移动方式的装配机构包括活动座、连杆、退料板及固定板,活动座上设有插件,由推料杆推动的拉头,其扣环定位在由下压件和活动座插件固定的拉片孔的上方,活动座中还穿设有与之滑动连接的退料板,退料板另一端的连杆通过一固定板限制活动座的水平位移。
推料杆与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相连。
在拉片切断装置下压件的下方设有成品槽。
在拉头切断装置和拉片切断装置刀具的下方设有集料槽。
本实用新型由于针对拉链头的组装方式作设计,提供一种双压铸结构并配合双模具及转向结构,使拉头模及拉片模可同步作业,以达到对拉链头的压铸、修毛边、组装为连续作业完成,也就是说上述对于拉链头的压铸、修毛边及组装等加工作业,可同机台同时完成,不需由人工搬运至各站完成各项加工,即可组合为成品,其不仅加工制造过程连贯且制造时间短,也相对节省工时;由于插件的设计,除了能将拉头精确定位外,并可防止拉头在铆合时铆力太大而变形。
兹配合图式就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详加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转向机构送料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拉头被切断定位后的输送转向状态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装置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拉头模及拉片模同时被定位与切断浇道柄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拉头模及拉片模结合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拉头模及拉片模被铆合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拉链头被移送至成品区的动作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拉链头集中下落至成品槽示意图。
请参阅
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将拉头82及拉片92组装成拉链头成品的装配装置,该装配装置包括转盘1、推料杆2、拉头切断装置3、转向轨道4、装配机构5、拉片切断装置6及铆合装置7。
请参阅
图1、2、3、4所示,上述拉链头的拉头模8及拉片模9由模具压铸后,由两转盘1各将拉头模8及拉片模9铸件卸至转盘1下方,该转盘1在周缘等角(度)连接有复数支呈辐(射)向的衔接杆,可与拉头模8及拉片模9结合,并将其旋转至拉头切断装置3及拉片切断装置6处,同时以下压件32、61将拉头模8及拉片模9定位,其中整排的拉头模8的浇道柄81呈垂直方向被列置在拉头切断装置3的定位座31内,浇道柄81向一侧凸设,当定位座31下压固定拉头82时,所形成的活动槽34,恰可供拉头82有活动的空间;而拉片模9则以拉片92被下压件61下压定位在装配机构5的活动座51的插件511上方,该拉片模9的浇道柄91向外侧凸设,在拉头模8及拉片模9完全被定位后拉头切断装置3及拉片切断装置6的下压件32、61便同时向下将浇道柄81及91同时切断,而被切断的浇道柄81、91则会落入集料槽10内。
请参阅图2、3、4、5所示,在拉头模8及拉片模9同时被切断浇道柄81、91后,定位在活动槽34内的拉头82便被推料杆2向前推,而活动槽34与转向轨道4连接,该转向轨道4具有螺旋回转槽41,当拉头82被前推时,呈垂直的拉头82则依螺旋回转槽41的方向作螺旋状回转90度,使拉头82呈水平状,以便于对准配合与拉片92铆合。
请参阅图6所示,该拉头82被推料杆2前推并呈水平状后,以利于被定位在装配机构5上,该装配机构5包括活动座51、连杆52、退料板53及固定板54,其中装配机构5可呈水平移动方式,上述被定位的拉片92则是以下压件61下压定位在活动座51的插件511上方,在拉头82被前推后可定位在插件511上,使拉头82的扣环位于拉片92的孔上方,由铆合装置7向下压即可使拉头82与拉片92作一定程度的铆合,且插件511除了将拉头82精确定位外,还可防止拉头82在铆合时,铆力过大而变形的情形。
请参阅图7、8所示,拉链头的铆合工作完成后,活动座51即离轨道方向快速移动,设于退料板53上的连杆52向后移动至一定程度后被固定板54挡止,此时退料板53便会再后移而使成品拉链头脱离连杆52,并下落至下方成品槽20内,而装配机构5的移动空间足以供成品有下落空间,而连杆52及退料板53的移动空间亦可令成品脱离插件511。
上述活动座51在退料动作完成后立即回复原位且紧贴在转向轨道4端面,推料杆2也同时退回原位以待下次动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拉链头整模一次成型压铸及装配装置,确能增进在拉链头的一贯性加工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拉链头整模一次成型压铸及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可与拉头模及拉片模结合并分别将其旋转至拉头切断装置及拉片切断装置处的转盘、将定位在活动槽内的拉头向前推入与转向轨道连接的推料杆、转向轨道、拉头切断装置、将拉头与拉片定位以便铆合并将拉链头退出铆合位置的装配机构、拉片切断装置和铆合装置;所述的推料杆与拉头切断装置的活动槽相对应,活动槽与转向轨道的一端连接,转向轨道的另一端与装配机构的固定拉片的插件相对,在插件的上方、邻近转向轨道处设有拉头与拉片的铆合装置,在装配机构的活动座上方设有拉片切断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整模一次成型压铸及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盘周缘等角度连接有复数支呈辐射状的衔接杆,衔接杆可与拉头模或拉片模结合,转盘与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整模一次成型压铸及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拉头切断装置包括定位座、下压件和刀具,定位座上设有活动槽,活动槽与可升降的下压件配合固定拉头模,活动槽内整排的拉头模的浇道柄呈垂直方向列置在刀具下方对应的位置,拉头模的浇道柄向外侧凸设。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整模一次成型压铸及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向轨道具有将拉头从垂直转成水平的螺旋回转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整模一次成型压铸及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拉片切断装置包括活动座、下压件和刀具,活动座上的插件与可升降的下压件配合固定拉片模,整排的拉片模的浇道柄呈垂直方向列置在刀具下方对应的位置,拉片模的浇道柄向外侧凸设。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整模一次成型压铸及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呈水平移动方式的装配机构包括活动座、连杆、退料板及固定板,活动座上设有插件,由推料杆推动的拉头,其扣环定位在由下压件和活动座插件固定的拉片孔的上方,活动座中还穿设有与之滑动连接的退料板,退料板另一端的连杆通过一固定板限制活动座的水平位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整模一次成型压铸及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推料杆与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相连。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整模一次成型压铸及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拉片切断装置下压件的下方设有成品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整模一次成型压铸及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拉头切断装置和拉片切断装置刀具的下方设有集料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链头整模一次成型压铸及装配装置,包括转盘、推料杆、转向轨道、拉头切断装置、装配机构、拉片切断装置和铆合装置;推料杆与拉头切断装置的活动槽相对应,活动槽与转向轨道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装配机构固定拉片的插件相对,插件上方设有拉头与拉片的铆合装置,活动座上方设有拉片切断装置。它将拉链头的铸压、修毛边、组装集中整模同时完成,使拉链头以连续一贯的作业方式完成加工组装。
文档编号A44B19/42GK2413539SQ9925730
公开日2001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13日
发明者傅景隆 申请人:傅景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