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联锁型的布制面搭扣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384627阅读:来源:国知局
开了如上所述的各种方式的技术,将其中的主要技术概括如下。
[0060] 本发明一方面涉及一种布制面搭扣,是具有基布、在该基布的表面存在的钩状联 锁元件以及在该基布的背面存在的圈状联锁元件的双面联锁型的布制面搭扣,构成该基布 的底经纱和底炜纱、以及钩状联锁元件和圈状联锁元件是均由聚酯系树脂形成的纱,且该 底炜纱包含皮芯型的热熔接性聚酯系纤维,并且,钩状联锁元件和圈状联锁元件均被构成 该基布的该热熔接性纤维固定于基布。
[0061] 根据此种构成,钩状联锁元件和圈状联锁元件被构成基布的底炜纱熔接固定,因 此,无需将粘合剂涂布在基布的表面或背面,即无需在联锁元件存在的面上涂布粘合剂,因 此,制得外观品位优良的双面搭扣。
[0062] 而且,在本发明的钩和圈一体型的面搭扣的情况下,构成基布的底经纱和底炜纱、 以及构成钩状联锁元件的单丝纱以及构成圈状联锁元件的复丝纱均为聚酯系纤维,因此, 使用底炜纱而牢固地热熔接固定,联锁元件的耐久性提高且获得高联锁力。
[0063] 并且,在本发明中,构成基布的底炜纱以及底经纱均为聚酯系纤维,因此,不会像 聚酰胺系纤维那样,在热熔接时热劣化而纤维性能大幅度降低,且不会发生因湿气而面搭 扣起伏的情况。
[0064] 而且,在本发明的钩和圈一体型的面搭扣的情况下,无需将用于固定联锁元件的 粘合剂涂布于基布上,因此,面搭扣柔软,而且具有外观品位优美的优点,因此,在要求柔软 性或光泽优美性的领域中也能使用。而且,构成面搭扣的纤维大致全部为聚酯系纤维,因此 染色时能够用同一染色工序大致均匀地染色,不会发生以往的面搭扣那样因混入有不同种 类的纤维而染色性不同所造成的颜色不均的问题。
[0065] 此外,在所述双面联锁型的布制面搭扣中,优选:钩状联锁元件与圈状联锁元件的 元件密度之比为钩状联锁元件:圈状联锁元件=1:1. 3~1:4的范围。认为据此获得高的 联锁力,且获得尚的耐久性。
[0066] 而且,在所述双面联锁型的布制面搭扣中,为了使彼此的联锁元件容易进入,优 选:钩状联锁元件用纱和圈状联锁元件用纱平行于底经纱并沿底炜纱方向交替地织入于基 布。
[0067] 此外,在所述双面联锁型的布制面搭扣中,优选:钩状联锁元件用纱和圈状联锁元 件用纱以相对于底经纱4根为1根的比例织入于基布,钩状联锁元件用纱和圈状联锁元件 用纱在基布内不交叉或不接触。据此,钩状联锁元件和圈状联锁元件分别被固定于基布。
[0068] 而且,在所述双面联锁型的布制面搭扣中,在钩状联锁元件用纱跨3根底经纱的 部位形成有钩状联锁元件,在圈状联锁元件用纱跨1根底经纱的部位形成有圈状联锁元 件。据此,能够制得更容易联锁的面搭扣。
[0069] 此外,在所述双面联锁型的布制面搭扣中,优选:具有如下织入结构:钩状联锁元 件用纱在形成钩状联锁元件后,下沉到下一个底炜纱之下,并浮出于再下一个底炜纱之上, 然后进一步下沉到又下一个底炜纱之下,并在该又下一个底炜纱和更下一个底炜纱之间浮 出基布面而在跨相邻的3根底经纱的部位形成钩状联锁元件,另一方面,圈状联锁元件用 纱在形成圈状联锁元件后,下沉到下一个底炜纱之下,并在该下一个底炜纱和再下一个底 炜纱之间浮出基布面而在跨相邻的1根底经纱的部位形成圈状联锁元件。
[0070] 根据此种构成,认为容易获得更高的联锁力。
[0071] 而且,在所述双面联锁型的布制面搭扣中,优选:钩状联锁元件用纱为单丝纱,圈 状联锁元件用纱为复丝纱,钩状联锁元件用纱和圈状联锁元件用纱均为由聚对苯二甲酸丁 二酯系树脂形成的纱。
[0072] 根据此种构成,其柔软的性质使得圈状联锁元件的丝容易散开,钩状联锁元件容 易钩挂在圈状联锁元件的丝上,即使是轻度的荷重也获得高联锁力。
[0073] 而且,作为构成钩状联锁元件的单丝纱,通过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系聚酯纤 维,获得高的联锁力,但是如果反复联锁和剥离,圈状联锁元件的丝的一部分从基布部拔出 而有损于外观品位,而且也存在耐久性的问题,而在本发明中,优选构成钩状联锁元件的单 丝纱是也具有柔软的性质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系聚酯,由此,联锁元件的耐拔出性得到 改善。
[0074] 此外,在所述双面联锁型的布制面搭扣中,优选:钩状联锁元件用纱是直径为 0. 15~0. 30mm的单丝纱,且圈状联锁元件用纱是由5~9根丝构成的、总分特为150~350 分特的复丝纱。
[0075] 认为:如上所述地减少构成圈状联锁元件的丝的根数来使热熔接性树脂浸透到丝 之间,由此能够利用热熔接将圈状联锁元件牢固地固定于基布。
[0076] 实施例
[0077] 下面,基于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此外,在实施例 中,将干热收缩率按照日本工业规格JIS L1013、联锁力按照日本工业规格JIS L3416,以面 搭扣宽度80mm进行了测量。
[0078] 实施例1
[0079] 作为构成面搭扣的基布的底经纱和底炜纱、以及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纱和圈状联 锁元件用复丝纱准备了以下的纱。
[0080] [底经纱]
[0081] ?由熔点260°C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形成的复丝纱
[0082] ?总分特以及丝根数:167dtex、30根
[0083] [底炜纱(由皮芯型复合纤维形成的热熔接性复丝纱)]
[0084] ?芯成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熔点:260°C )
[0085] ?皮成分:间苯二甲酸25mol%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共聚物(软化点"190°C )
[0086] ?芯皮比率(重量比):70:30
[0087] ?总分特以及丝根数:116dtex、24根
[0088] · 200°C下的干热收缩率:13%
[0089] [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纱]
[0090]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熔点:220°C )
[0091] ?纤度:410dtex (直径:0· 2〇mm)
[0092] [圈状联锁元件用复丝纱]
[0093]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熔点:220°C )
[0094] ?总分特以及丝根数:265dtex、7根
[0095] 使用上述4种纱,在以下的条件下,制得了交替地具有存在钩状联锁元件的区域 (A) 和与(A)区域相邻且在背面存在圈状联锁元件的区域(B)的双面联锁型的布制面搭扣。
[0096] [存在钩状联锁元件的区域(A)]
[0097] 使用上述底经纱、底炜纱以及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使用平纹梭织来作为织物组 织,以织成密度(热收缩处理后)为底经纱55根/cm、底炜纱20根/cm的方式织成。并且, 以如下方式在基布上形成了圈,即:相对于4根底经纱为1根的比例将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 与底经纱平行地织入,在下沉到3根底炜纱之下而浮出后跨3根底经纱,并在所跨的部位形 成圈。
[0098] [存在圈状联锁元件的区域(B)]
[0099] 使用上述底经纱、底炜纱以及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使用平纹梭织来作为织物组 织,以织成密度(热收缩处理后)为底经纱55根/cm、底炜纱20根/cm的方式织成。并且, 以如下方式在基布上形成了圈,即:相对于4根底经纱为1根的比例将圈状联锁元件用复丝 与底经纱平行地织入,在下沉到1根底炜纱之下而浮出后跨1根底经纱,并在所跨的部位形 成圈。此外,钩状联锁元件用纱和圈状联锁元件用纱不交叉也不接触。
[0100] 另外,上述(A)区域和(B)区域不是分别织成而是同时织成,由此制造了双面联锁 型的布制面搭扣。具体而言,将底炜纱均织入(A)和(B)而织成,从而形成了(A)区域和 (B) 区域交替存在的面搭扣。即,如图1所示,观察面搭扣带的剖面,以上述(A)区域和(B) 区域以交替存在的方式被织成,即:钩状联锁元件列区域(A :底经纱4根+钩状联锁元件用 纱1根)的旁边存在圈状联锁元件列区域(B :底经纱4根+圈状联锁元件用纱1根),在其 旁边又存在钩状联锁元件列区域(A :底经纱4根+钩状联锁元件用纱1根),又在其旁边存 在圈状联锁元件列区域(B :底经纱4根+圈状联锁元件用纱1根)。并且,在钩状联锁元件 存在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存在圈状联锁元件。此外,钩状联锁元件用纱和圈状联锁元件用纱 不交叉也不接触。
[0101] 将以上述条件织成的用于双面联锁型的布制面搭扣用带的布,在200°C下实施了 热处理,即:在只有底炜纱的皮成分热熔融且底经纱、钩状联锁元件用单丝纱、圈状联锁元 件用复丝纱以及底炜纱的芯成分不热熔融的温度区域进行热处理。底炜纱大幅度收缩,且 皮成分熔融而使存在于近旁的纱熔接。其结果,基布在底炜纱方向收缩了 9%。并且,使所 制得的织物冷却后,切断钩状联锁元件用圈的单脚部而形成了钩状联锁元件。
[0102] 所制得的双面联锁型的布制面搭扣的钩状联锁元件密度为30个/cm2,而且,钩状 联锁元件的自基布面起的高度为I. 7mm,圈状联锁元件密度为60个/cm2,而且,圈状联锁元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