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物及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125558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物及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脾胃不和与脾胃虚寒诸症,是属于具有治疗胃肠道疾病作用的中、蒙药物的治疗药物。
中医学理论《中医大辞典》1995年版载述“胃肠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肠,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肠,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肠也,胃肠者水谷血气之海也”。治法治疗当以“补气、活血、通经、发表解暑、散寒止痛、健脾开胃”的治疗原则为主方。
蒙医学理论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1987年版下部载述“胃肠道疾病,多由外感寒湿、内伤生冷、误食不洁,及食用腐坏变质食物,阻碍脾胃气机升降,或因脾胃虚寒所致”。治法治疗当以“芳香温通、辟秽散寒、祛湿理气、消积化滞、健脾和胃”的治疗原则为主方。
现代医学理论《内科学》卫生部规划教材(高等医学院校教材)1995年版第四版载述“胃肠道疾病,大多是由于胃肠粘膜被炎性物质浸润后,造成胃肠道内外炎性感染,以及各类致病菌侵害人体胃肠道粘膜,使其发生病菌性感染或由于其它刺激因导致胃肠道粘膜的损伤及出血等病理性改变,致使生理功能减退的一类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胃痛、胃胀、反胃、泛酸、消化不良、烧心、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治法治疗当以“抗菌、消炎、抑酸、健胃”的治疗原则为主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功能与主治”所述丁 香功能与主治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
丁香油功能与主治同丁香。
白 术功能与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
当 归功能与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川 芎功能与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症瘕腹痛,胸肋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豆 蔻功能与主治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细 辛功能与主治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薄荷油功能与主治疏风清热、清热解毒、降逆止呕。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头晕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齿痛、皮肤瘙痒、虫蚊咬伤,湿热下痢、反胃、胃肠气胀、呃逆。所述十四味药材均无毒性。
冰 片功能与主治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用于热病神昏、惊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的“性味与归经”方中十味药材中丁香、丁香油、白术、当归、川芎、豆蔻、细辛均属温性;薄荷油性凉;冰片性微寒。所述的十味药材均无毒性。其综合属性为温、凉、微寒。
丁 香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肺、肾经。
丁香油性味与归经同丁香。
白 术性味与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当 归性味与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川 芎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豆 蔻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
细 辛性味与归经辛、温。归心、肝、肾经。
薄荷油性味与归经辛、凉。归肺、肝经。
冰 片性味与归经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
《中华药海》1993年版中以上十味药材的“药理作用”所述丁 香①具有抑制胃肠异常发酵。排除肠内积气,缓解腹部气胀,促进胃肠蠕动及胃液分泌,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的作用;②具有抑菌作用a、煎剂1∶20-1∶640浓度时,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变形、绿脓、大肠、痢疾、伤寒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b、丁香油和丁香油酚在1∶2000-1∶8000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痢疾(志贺氏)、大肠、变形、结核等杆菌均有抑菌作用;c、丁香乙醇浸出液对白喉杆菌、流感杆菌、炭疽杆菌、副伤寒杆菌、伤寒杆菌甲和乙、痢疾杆菌、霍乱弧菌、变形杆菌、鼠疫杆菌等有抑制作用;d、丁香油可以杀死上述各种细菌。
③具有抗病毒作用丁香煎液对流行性感冒病毒pr8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④具有抗真菌作用含有1%浓度的丁香的乙醚浸出液,水浸液或含8%的丁香煎剂的沙伯氏培养基。对革兰氏黄癣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
⑤具有止痛作用
丁香油直接少量滴入可消毒龋齿腔。从而破坏其神经,减轻牙痛。
丁香油同丁香。
白 术①具有利尿作用;②具有强壮作用具有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有升白作用。具有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自然玫瑰花形成率,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且明显增高血清IgG。说明白术有健脾胃,壮身体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③具有降血糖及保肝作用家兔及大鼠灌服白术煎剂或灌服浸剂后,均有轻度降血糖作用。小鼠内服煎剂后有保护肝脏,防止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糖元减少的作用;④具有抗肿瘤作用白术挥发油对小鼠艾氏腹水瘤有抑制作用,体外对区氏腹水瘤细胞也有直接杀灭作用。且在体外对Ecalo9食管癌细胞呈抑制作用,可使细胞脱落,核圆缩,染色质浓缩,细胞无分裂或极少分裂;⑤具有抗菌作用水浸液在试管内对絮状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有抑制作用。煎剂对脑膜炎球菌亦有抑制作用;⑥具有对于用化学疗法或放射线疗法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当 归①具有镇静、镇痛作用;②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川 芎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②对平滑肌有抗痉挛作用;③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绿脓、伤寒、副伤寒杆菌及霍乱弧菌等有抑制作用;豆 蔻具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
细 辛①对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乃至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其挥发油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抑菌作用;②具有解热及镇痛作用;③具有提高机体新陈代谢功能,增强心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强脂质代谢的作用;④具有抗组织胺及变态反应的作用。
冰 片①具有止痛和防腐的作用;②具有抑制大肠杆菌、猪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作用。
薄荷油①具有止痛止痒作用用于皮肤,能刺激神经末稍之冷觉感受器而产生凉感,而有消炎、止痒和止痛作用;②具有解肠痉挛作用对离体肠管有解痉作用,但对内容物推进无影响,甚至有抑制倾向;③具有健胃作用可能是由于其嗅、味感觉续发性引起;④具有抑菌作用薄荷煎剂对人型结核杆菌在试管内有完全抑制作用,对伤寒杆菌体外试验亦有显著的抗菌作用。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配比范围为丁香1%-30%、丁香油0.1%-3%、白术20%-3%、当归20%-15%、川芎20%-4%、豆蔻4.6%-20%、细辛5%-20%、薄荷油0.1%-3%、冰片0.2%-4.9%。
本发明的生产工艺为按以上药材丁香1%-30%、丁香油0.1%-3%、白术20%-3%、当归20%-15%、川芎20%-4%、豆蔻4.6%-20%、细辛5%-20%、薄荷油0.1%-3%、冰片0.2%-4.9%的配比范围进行配比投料,将丁香、白术、当归、川芎、豆蔻、细辛用机械方法合并粉碎成粗粉,过2号筛后备用,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收集挥发油与药液备用。
将提取完挥发油的药液过滤后,加温至100℃进行浓缩,之后,装入干燥器内干燥成干粉,再将干粉与挥发油、丁香油、薄荷油、冰片、0.1%-5%的柠檬酸研细合并搅拌均匀,装入胶囊中即可。
本发明在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过程中,在抗菌消炎的同时,配以活血化瘀,以增强胃肠道粘膜组织细胞的血液供给,从而,使病变部位损伤的组织细胞,迅速的完成自我修复。另外,胃肠部位血液循环的改善使胃肠道的生理功能得到增强,这样一来,一些刺激性的食物及致病菌就不能够轻易的侵犯胃肠道粘膜,而造成胃肠道病变的发生,因此,本发明在控制疾病症状的同时,从根本上祛除了病因,具有标本兼治的治疗效果。并且,复发率极低。通过对本发明产品多年的临床服用,也充分的证实了这一点。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以冰醋酸作为提取药物的有效溶剂,具有易于提取天然药物中所含有的各类挥发油类及有效成份完全、提取浓度大,以及,能保持药物的稳定性等优点。
2、具有使得柠檬酸所具有的较强的渗透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使药液易于渗透接触到“胃肠粘膜”的里层,具有易于人体迅速吸收,直接对病灶部位快速的发生治疗作用等优点。
3、具有当药物进入胃肠道后,既能保证酸性的药物不去与酸性的胃液及胃肠道内的各类消化液以及酶类发生化学反应,并能迅速的渗透进入到“胃肠粘膜”的里层,将胃肠道粘膜深层内的有害致病菌彻底杀灭,使病灶部位的血液循环及微循环在药物的直接作用下,快速的得到增强、改善和提高。确保因病菌的感染所导致发生炎症的“胃肠粘膜”或溃疡面及出血的创口不再继续感染,使胃肠道炎症部位或溃疡面及创口出血部位得到快速的自我修复及愈合等优点。
4、具有“药物浓度大、药效发挥充分、吸收完全,药效好、疗效好、见效快、疗程短”等优点。
5、具有“健脾和胃、温脾止泻而不峻烈;化湿消痞、理气止痛而不伤中”等优点。6、可同时对各类“脾胃虚寒、胸腹冷痛、胸脘痞闷、气郁暴厥、肝郁气滞、血虚萎黄、湿浊中阻、外感风寒、胃肠气胀、反胃呃逆、积滞内停、食积不消、呕吐泄泻、泻痢后重、痈疽疮疡、肠燥便秘”等胃肠疾病及临床症状,具有“标本兼治”的综合性的特殊治疗功效等优点。
7、具有提取天然药物的有效成份时的生产工艺简单,易于操作,简便、易行,生产费用低,安全性高,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
通过非限定性实施例对本发明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生产工艺为按以上药材的配比范围进行配比投料,将丁香、白术、当归、川芎、豆蔻、细辛用机械方法合并粉碎成粗粉共985g,过2号筛后备用。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收集挥发油约30g与药液约985g备用。
将提取完挥发油的药液过滤后加温至100℃进行浓缩,待水分基本蒸干时,装入干燥器内干燥成干粉约148g,药材量与干粉量比例约为10∶1~2。
再将148g干粉与30g挥发油、5g丁香油、5g薄荷油、5g冰片、0.1%-5%的柠檬酸研细合并后搅拌均匀共约为200g,装入胶囊,每粒中装0.2g即得本发明产品1000粒。
本发明实施例2的生产工艺同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3的生产工艺同实施例1。
有益的效果使用本发明产品的临床病例列举如下病例1张跃,男22岁,汉族。2001年5月14日就诊。腹痛、腹泻一日。患者昨日中午,因在小餐馆内就餐时,误食不洁食物。1小时后,出现恶心、呕吐,共3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200ml/次。腹痛、腹泻6次,大便为粘液血便、有里急后重感。化验大便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和红细胞,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经口服本发明产品2粒,10分钟之内,全部止泻,12小时之内服用三次,各种不适的临床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等症状全部消除。各项理化指标均恢复正常,大便内无脓细胞和红细胞,身体完全康复。
病例2牛永,男26岁,汉族。2001年4月24日就诊。周期性腹痛,主要是餐后出现腹痛,伴腹部胀满,厌食,嗳气,泛酸达8年多。患者8年前因长期大量抽烟,过量饮酒,而出现胃部不适,到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胃炎。之后,一直未经系统治疗,疼痛时口服一些药物,病情也无明显好转。前年因疼痛加重,再次到医院就诊,胃液检查示胃酸分泌过多,细菌培养,幽门螺杆菌阳性,粪便潜血试验阳性,X线钡餐造影显示胃溃疡。之后,口服用药治疗,但已十几年之多,病情无明显好转。经口服本发明产品,每日两次,每次2粒。10日之内,各种不适临床症状腹痛、上腹隐痛、嗳气,泛酸、呕吐症状全部消除,30日之内,各种理化指标恢复正常,身体完全康复。
病例3梁荣,女60岁,汉族。2001年3月20日就诊。患者主要是腹痛,夜间犹为严重,胃部疼痛,烧心、反酸、恶心达20年。患者于20年前因腹部长期不适,到医院就诊,胃液检查示胃蛋白酶原分泌增多,细菌培养,幽门螺杆菌阳性,粪便隐血试验阳性,X线钡餐造影示十二指肠球部呈分叶花瓣状,胃镜检查示胃粘膜充血、水肿、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检幽门螺杆菌阳性,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之后,口服用药治疗,至今疗效不佳。经口服本发明产品,按每日两次,每次2粒。10日之内,各种不适临床症状腹痛、无规律性上腹胀满,厌食,嗳气,泛酸等症状完全消除,30日之内,各项理化指标均恢复正常,身体完全康复。
病例4巴特,男38岁,蒙古族。2001年4月8日就诊。腹痛、腹泻一日。患者于昨日中午因食用生冷食物后,10小时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400ml/次,共呕吐5次,腹痛伴腹泻10次,水样便伴有脓血、有里急后重感。经医院诊断为急性胃炎,伴急性直肠炎。经口服本发明产品,每日两次,2粒/次,12小时内,全部止泻。之后,又连续服用,2日内,各种不适的临床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全部消除。5日内各项病理指标恢复到了正常的范围内,便内无血。身体完全康复。
病例5詹水茂,男42岁,汉族。2001年3月10日就诊。发热、腹泻,伴粘液脓血便达12年,患者于12年前,因每日饮食无规律性,饮食卫生差,而出现腹泻。至今每日大便次数8-9次,最初便为稀水状,最后发展到便中有粘液,脓血,伴排便有急迫感,肛周不适,大便轻度失禁等症状。到医院就诊,化验大便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和红细胞,诊断慢性腹泻。之后,医院给予补液对症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以后一直采用口服药物维持,但一直未能根治。经口服本发明产品,按每日两次,每次2粒。10日之内各种不适的临床症状腹泻、肛周不适、里急后重感全部消除,30日之内,各项理化指标均恢复正常,大便内无脓细胞和红细胞,身体完全康复。
病例6张福全,男63岁,汉族。2001年3月11日就诊。上腹隐痛,食欲不振,反酸10年,患者因长期大量的抽烟、饮酒,于11年前出现上述症状。遂到医院就诊,胃镜示胃粘膜出血、水肿、呈花斑状,有分泌物附着。化验胃酸偏低,诊断为浅表性胃炎。之后,给予口服用药治疗,疗效不佳。经口服本发明产品,每日两次,每次2粒。5日之内,各种不适的临床症状上腹隐痛,食欲不振,反酸等症状完全消除,且食欲大增。20日之内,各项理化指标完全恢复正常,身体完全康复。
病例7高开花,女58岁,汉族。2001年2月26日就诊。腹痛、食欲不振、反酸23年,近5年出现贫血,消瘦,腹泻。到医院就诊,化验胃酸偏低,胃镜示粘膜呈灰白色,皱裂变红,平坦,粘膜脆性增加,并有糜烂灶。诊断萎缩性胃炎,伴发慢性糜烂性胃炎。之后,给予服药治疗,至今疗效不佳。经口服本发明产品,每日两次,每次10ml。10日之内,各种不适的临床症状腹痛、食欲不振、反酸、贫血、消瘦、腹泻完全消除。35日之内,各项理化指标完全恢复正常,身体完全康复。
病例8赵铭,男46岁,汉族。2001年4月3日就诊。反复性腹痛,腹泻伴里急后重22年,近10年出现贫血,2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为下腹阵发性痉挛性绞痛,腹泻每日3-4次。遂到医院就诊,化验血常规示贫血,粪便有大量红细胞、白细胞和脓细胞,内镜示粘膜呈细颗粒状,并有弥漫性充血,水肿,脆而易出血,覆盖有血性渗出物,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之后,给予口服用药治疗,效果不佳,以后病情经常反复。经口服本发明产品,每日两次,每次2粒,10日之内,各种不适的临床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完全消除。20日之内,各项理化指标80%以上恢复正常。40日之内,各项理化指标完全恢复正常,身体完全康复。
病例9曹进宝,男53岁,汉族。2001年3月8日就诊。6年多来,由于大量吸烟、饮烈性酒,出现饱餐后,食道痉挛,胸骨后有烧灼样不适感,经常反酸,并伴有少量食物。在吃刺激性食物时,呈持续性吞咽困难,伴疼痛。近期病情加重,到医院就诊,化验胃酸过多,食管吞钡X线显示食管龛影、食管狭窄。食管镜显示食管粘膜充血、水肿。诊断反流性食管炎,伴食管溃疡。之后,给予口服药物治疗,至今疗效不佳。经口服本发明产品,每日两次,每次2粒。5日之内,各种不适的临床症状食道痉挛、反酸、吞咽困难、胸骨后烧灼样不适感完全消除。10日之内,各项病理指征食管龛影、食管狭窄、食管粘膜充血、水肿好转80%以上。30日之内,以上病理指症完全恢复正常,身体完全康复。
权利要求
1.用于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物,特征是,本发明主要成分是丁香1%-30%、丁香油0.1%-3%、白术20%-3%、当归20%-15%、川芎20%-4%、豆蔻4.6%-20%、细辛5%-20%、薄荷油0.1%-3%、冰片0.2%-4.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物,特征是,最佳配比为丁香13.5%、丁香油0.5%、白术20%、当归20%、川芎20%、豆蔻20%、细辛0.5%、薄荷油0.5%、冰片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物的生产工艺,特征是,按丁香1%-30%、丁香油0.1%-3%、白术20%-3%、当归20%-15%、川芎20%-4%、豆蔻4.6%-20%、细辛5%-20%、薄荷油0.1%-3%、冰片0.2%-4.9%的配比范围进行配比投料,将丁香、白术、当归、川芎、豆蔻、细辛用机械方法合并粉碎成粗粉,过2号筛后备用,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收集挥发油与药液备用,将提取完挥发油的药液过滤后,加温至100℃进行浓缩,之后,装入干燥器内干燥成干粉,再将干粉与挥发油、丁香油、薄荷油、冰片、柠檬酸研细合并搅拌均匀,装入胶囊中即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脾胃不和与脾胃虚寒诸症,是属于具有治疗胃肠道疾病作用的中、蒙药物的治疗药物。目前,市场上出现一些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象胃得宁、丽珠得乐、胃肠安片、盖胃平、甲氰咪呱等,它们大多都是单纯的抗菌消炎或单纯的靠抑制胃酸、中和胃酸来控制胃肠道疾病的一些症状,一旦停药,复发率特别高,因此,造成了胃肠道疾病的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本发明主要成分是由丁香、丁香油、白术、当归、川芎、豆蔻、细辛、薄荷油、冰片组成,经特殊生产工艺加工成胶囊。本发明在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过程中,在控制疾病症状的同时,从根本上祛除了病因,具有标本兼治的治疗效果。并且,复发率极低。通过对本发明产品多年的临床服用,也充分的证实了这一点。
文档编号A61P1/00GK1397313SQ0112615
公开日2003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16日
发明者乌力吉 申请人:乌力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