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控喷射通气供氧装置及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1125559阅读:1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手控喷射通气供氧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医疗器械的供氧装置,更具体一些,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急救功能的手控握柄式喷射通气供氧装置。
技术方案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手动控制阀,不需要能源控制,提供一种具有急救功能的手控握柄式喷射通气供氧装置,还可用于转移患者时的呼吸支持。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急救方法,即利用环甲膜穿刺技术,对喉痉挛、牙关紧闭窒息的患者以及作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在环甲膜穿刺技术基础上,增加气体交换,迅速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主要由空心杆状体和阀体(2)构成,两侧设置有接头(3)(4),空心杆状体上安装的阀体(2)是指二位二通阀。本发明的使用方法是,本发明装置与氧气瓶、环甲膜穿刺针或喷射通气针座配合使用。
本发明的优点是在抢救患者时,本发明可用于抢救喉痉挛、牙关紧闭窒息的患者进行环甲膜穿刺,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时的呼吸管理,可经环甲膜穿刺或置管,可以迅速解除上呼吸道梗阻,在气管切开过程中,利用本发明连接环甲膜穿刺针对呼吸减弱或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进行气体交换,迅速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携带,特别适用于野战及救灾环境下适用,即使在医院抢救病人时也可以明显缩短抢救时间。


图1为本发明剖视图并反映了使用状态;
患者,吴某,女,63岁,高血压引起脑出血,昏迷,入医院后7天,术后,痰多、肺部感染,突然呼吸减弱,需要紧急气管切开,在切开气管过程中,使用本发明一边手控喷射供氧一边切开气管,这样可以确保在切开气管过程中发生患者的缺氧状态明显改善,减少患者死亡率。
本发明使用时,通常需要与小氧气瓶12、环甲膜穿刺针或喷射通气针座11联接后一起配合使用,平时可放入急救箱内随箱携带,便于各种条件下的现场呼吸、复苏。
在抢救患者时,本发明用于抢救喉痉挛、牙关紧闭窒息的患者进行环甲膜穿刺,首先将该装置与开放式环甲膜穿刺针联接,打开可调式小氧气瓶,成人为0.1~0.12mpa/cm2、儿童为0.06~0.08mpa/cm2,手控频率在8-12次/分。利用本发明支持呼吸管理时,首先将该装置与喷射通气针座11联接,打开可调式小氧气瓶,成人为0.12~0.25mpa/cm2、儿童为0.08~0.1mpa/cm2,手控频率在12-60次/分。
操作方法右手持握本发明装置,将其夹在拇指和中指之间,按动按纽7,气体有节律的间断喷入肺内,达到气体交换目的。
使用本发明装置,尤其遇到牙关紧闭窒息的患者,可以快速进行环甲膜穿刺,然后立即进行手控喷射供氧,此时,使病人颈部后仰,双手托起下颌,在喷射供氧时确保气道开放,可利用本发明对环甲膜穿刺针间断喷射给氧,注意观察胸廓起伏,待气体排出后再在进行第二次供氧。
虽然以上已经参照附图对按照本发明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作了详尽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发明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而这种改进和变换仍然应当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发明人认为本发明的急救方法虽然不属于保护专利范围,但该急救方法的使用对人类抵抗疾病是有重大意义,而这本身也是发明创造的根本目的所在。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控喷射通气供氧装置,其特征是,主要由空心杆状体和阀体(2)构成,两侧设置有接头(3)(4)。
2.一种手控喷射通气供氧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本发明装置与氧气瓶、环甲膜穿刺针或喷射通气针座配合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手控喷射通气供氧装置,其特征是,空心杆状体上安装的阀体(2)是指二位二通阀。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医疗器械的供氧装置,更具体一些,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手控握柄式喷射通气供氧装置。主要由空心杆状体和阀体构成,本发明可用于抢救喉痉挛、牙关紧闭窒息的患者进行环甲膜穿刺,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时的呼吸管理,可经环甲膜穿刺或置管,可以迅速解除上呼吸道梗阻,在气管切开过程中,利用本发明连接环甲膜穿刺针对呼吸减弱或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进行气体交换,迅速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携带,特别适用于各种特殊环境,即使在医院抢救病人时也可以明显缩短抢救时间。
文档编号A61M16/20GK1397357SQ0112615
公开日2003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16日
发明者彭小虎 申请人:彭小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