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肿瘤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8116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抗肿瘤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涉及一种抗肿瘤复方中药。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现有的抗肿瘤药物大多为细胞毒类药物,该类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细胞也有损害,严重的破坏机体免疫器官,使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低下,生命延长率下降。我国中药有着悠久临床用药基础,在以毒攻毒、免疫抑瘤、免疫增强等方面研制开发了许多抗癌新药,但多数抑瘤效果不佳。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的肿瘤抑制药物,它能弥补现有药物的上述不足。
一种抗肿瘤的中药,其特征是含有黄芪、猪苓、白术、海藻、乌药、内金、蛇舌草,它们的重量份数之比为50-100∶50-100∶50-100∶50-100∶50-100∶20-50∶20-50。
一种抗肿瘤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各中药组份粉碎为粗粉,用8-12倍重量的稀酸水60℃-80℃水浴提取,过滤,药渣再用8-12倍重量的稀碱水60℃-80℃水浴提取,合并酸碱提取液,减压浓缩,加入赋料制成颗粒剂。
本发明的药物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周期短、有效成分含量高,制作成本低;该药物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明显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
下面通过实施例说明本发明。
称取黄芪75g、猪苓75g、白术75g、海藻75g、乌药75g、内金35g、蛇舌草35g,将各中药组份粉碎为粗粉(20-80目),用10倍重量的稀酸水(pH2-4)80℃水浴提取两次,过滤,药渣再用8-12倍重量的稀碱水(pH7.5-9.5)80℃水浴提取两次,合并酸碱提取液,减压浓缩,加入糊精、糖粉赋型剂制成颗粒剂。做成的制剂以有效成份黄芪甲苷和总多糖的含量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及苯酚-硫酸法进行质量控制标准。
本发明的中药按中医治疗肿瘤的原则而组成的。其中黄芪补气升阳,对于脾肺之气虚有较好的补益提升作用,因脾虚运水湿停聚可有利尿消肿之功;白术亦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为此方的君药。海藻咸寒,消炎软坚,破散结气;猪苓利尿、渗湿、使痰生无源,为此方的臣药。蛇舌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可解痰凝血瘀毒蕴,并有利尿消肿之功,为此方的佐药。内金运脾消食,以防脾虚湿困,健运失职而致食滞;乌药辛温香窜,上走脾肺,理胸腹气滞,行气止痛,下达肾与膀胱,温肾散寒,通达阳气,以使下焦水道通畅,既助药物之吸收、运转,又防诸药甘滞凉寒,为此方的使药。
综上所述,黄芪补益脾肺之气,健脾利湿,白术助其力;海藻消痰软坚,破散结气,猪苓壮其用;蛇舌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内金、乌药调利脾胃,通达阳气,既助药物之吸收运转,又防诸药甘滞凉寒,全方的组药相辅为用,重在益气、健脾、化痰、散结。
本发明的药物具有益气、健脾、化痰、散结作用,按中药抗癌扶正作用的药效学要求,以小鼠S180实体瘤、小鼠艾氏腹水型瘤为模型观察了该制剂对肿瘤生长的抑制和生命延长作用;并观察其对荷瘤小鼠脾抗体生成细胞、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荷瘤小鼠胸腺、脾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制剂可显著抑制小鼠S180实体瘤生长,延长腹水型肿瘤小鼠生存时间;并明显增加荷瘤小鼠免疫器官的重量,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同时促进荷瘤小鼠脾抗体生成细胞的生成。
本发明的药物临床根据不同病种对放疗、化疗的敏感性和不同情况配合放疗或化疗,一个月为一疗程。放、化疗结束后仍可继续服用,一般服用2-6个疗程。共治疗20例,其中肺癌5例,胃肠癌15例,有效率按CR+PR统计,生存质量按卡氏评分统计,疗效及生存质量分析均高于一般文献报道的单纯放疗和化疗组,实验证明该方有较好的抑瘤率,并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抗肿瘤的中药,其特征是含有黄芪、猪苓、白术、海藻、乌药、内金、蛇舌草,它们的重量份数之比为50-100∶50-100∶50-100∶50-100∶50-100∶20-50∶20-50。
2.一种抗肿瘤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各中药组份粉碎为粗粉,用8-12倍重量的稀酸水60℃-80℃水浴提取,过滤,药渣再用8-12倍重量的稀碱水60℃-80℃水浴提取,合并酸碱提取液,减压浓缩,加入赋料制成颗粒剂。
全文摘要
一种抗肿瘤中药,其特点是在中药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化学和药理学基础,借鉴临床用药经验,由黄芪、猪苓、海藻、白术、乌药、内金、蛇舌草合理组方配制而成,它们的重量份数之比为50-100∶50-100∶50-100∶50-100∶50-100∶20-50∶20-50。本药物经动物体内药理实验证明,对小鼠S
文档编号A61P35/00GK1395960SQ02135300
公开日2003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2日
发明者顾谦群, 方玉春, 辛现良, 张向农, 管华诗 申请人:青岛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