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口腔溃疡的复方局部用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2217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主治口腔溃疡的复方局部用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局部用药,尤其是一种主治口腔溃疡的复方局部用药物。
背景技术
口腔溃疡主要发生于口腔粘膜、唇、舌、颊、腭、咽、龈等部位,表现为粘膜糜面、溃疡伴炎症和疼痛,妨碍进食和说话,可继发口腔内微生物感染,使病情加重。目前,口腔溃疡的治疗方案有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两种。鉴于病因尚未最后弄清,且有自限性及复发性,对口腔溃疡主要采用局部治疗,以针对性的起消炎、止痛及预防感染作用,达到缓解症状,减轻说话、进食时的痛苦。由于已有的用于局部治疗的药物存在药物及药效单一,一般只针对疼痛或炎症或感染某一方面,不能按病理和临床表现进行多方面处理,因而症状缓解不全,疗效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治疗口腔溃疡的常规治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治疗口腔溃疡的复方局部用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主治口腔溃疡的复方局部用药物,其特征在于复方局部用药物的基质载体中含有下列有效活性成分(重量百分比)抗菌药物0.1~5%,局部麻醉药物0.05~5%,皮质激素消炎药物0.01~0.5%。
应用醋酸洗必太、盐酸丁卡因和醋酸地塞米松已作为内部制剂曾在临床上试用,主要优点是可同时针对疼痛,炎症和防止继发感染,症状消除快,效果明显和全面,赋形剂在20分钟左右可溶化,消失,药效可维持0.5~1小时(以止疼为指标),可在进食或谈话前应用,十分方便,使用者无不适,实用并明显优于已有的用于局部治疗的药物。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多种药物组成复方,同时针对口腔溃疡的多个相互影响的发病环节,使治疗更有针对性,作用更广、更深,达到更佳的治疗目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非限制性的例举了本发明涉及的部分实施例。
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有效活性成分中抗菌药物采用醋酸洗必太0.5%,局部麻醉药物采用盐酸丁卡因1%,皮质激素消炎药物采用醋酸地塞米松0.05%,基质载体采用乙醇、甘油、成膜剂和蒸馏水。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有效活性成分中抗菌药物采用新洁尔灭0.5%,局部麻醉药物采用盐酸利多卡因1%,皮质激素消炎药物采用去炎松0.1%,基质载体采用乙醇、甘油、成膜剂和蒸馏水。
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有效活性成分中抗菌药物采用金霉素1%,局部麻醉药物采用盐酸达克罗宁1%,皮质激素消炎药物采用17-丁酸氯信他松0.1%,基质载体采用乙醇、甘油、成膜剂和蒸馏水。
实施例4先将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中的三种有效活性成分分别溶于总量5~10%的乙醇或蒸馏水中待用;用适量的蒸馏水将成膜剂溶胀成胶状后加入总量1~3%的甘油混匀;将溶有有效活性成分的溶液加入混有甘油的胶状物中,搅拌均匀后铺板、干燥、起膜、分割形成膜剂,膜剂的总面积为1000cm2。
实施例5本实施例的有效活性成分中抗菌药物采用四环素1%,局部麻醉药物采用盐酸利多卡因2%,皮质激素消炎药物采用17-丁酸氢化考的松0.1%,基质载体采用增溶剂、甘油、成膜剂和蒸馏水。
实施例6本实施例的有效活性成分中抗菌药物采用甲硝唑2%,局部麻醉药物采用盐酸利多卡因1%,皮质激素消炎药物采用地塞米松磷酸钠0.05%,基质载体采用增溶剂、甘油、成膜剂和蒸馏水。
实施例7本实施例的有效活性成分中抗菌药物采用替硝唑1%,局部麻醉药物采用盐酸达克罗宁1%,皮质激素消炎药物采用21-特戊酸氟米松0.05%,基质载体采用增溶剂、甘油、成膜剂和蒸馏水。
实施例8先将实施例5或实施例6或实施例7中的三种有效活性成分溶于增溶剂中;用适量的蒸馏水将成膜剂溶胀成胶状后加入总量5~30%的甘油混匀,将溶有两种有效活性成分增溶剂加入溶胀的胶状物中,再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直至药物制剂的总重量,搅拌均匀形成涂膜剂。
实施例9本实施例的有效活性成分中抗菌药物采用塞克硝唑2%,局部麻醉药物采用盐酸利多卡因1%,皮质激素消炎药物采用醋酸地塞米松0.05%,基质载体采用十六醇、凡士林、液体石蜡、单硬脂酸甘油酯、增溶剂、乳化剂、羟苯乙酯和蒸馏水。
实施例10本实施例的有效活性成分中抗菌药物采用杜灭芬0.5%,局部麻醉药物采用盐酸丁卡因1%,皮质激素消炎药物采用去炎松0.1%,基质载体采用十六醇、凡士林、液体石蜡、单硬脂酸甘油酯、增溶剂、乳化剂、羟苯乙酯和蒸馏水。
实施例11先将实施例9或实施例10中的三种有效活性成分及总量0.1%的羟苯乙酯溶于增溶剂中;再将总量8~12%的十六醇、总量5~10%的凡士林、总量8~12%的液体石蜡、总量5~10%的单硬脂酸及适量的乳化剂混合加热至80~85℃;将总量0.5~5%的甘油酯与适量的蒸馏水混合加热至80~85℃,并将其与上述十六醇、凡士林、液体石蜡、单硬脂酸及乳化剂的混合物混合乳化;将乳化后的混合物离开热源,搅拌冷却至65℃时,加入溶有两种有效活性成分和羟苯乙酯的增溶剂,搅拌均匀形成乳膏。
权利要求
1.一种主治口腔溃疡的复方局部用药物,其特征在于复方局部用药物的基质载体中含有下列有效活性成分(重量百分比)抗菌药物0.1~5%,局部麻醉药物0.05~5%,皮质激素消炎药物0.01~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治口腔溃疡的复方局部用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质载体中含有的有效活性成分中的抗菌药物及其含量为醋酸洗必太0.1~2%,或新洁尔灭0.05~0.1%,或金霉素0.1~1%,或四环素0.1~1%,或甲硝唑0.5~5%,或替硝唑0.5~5%,或塞克硝唑0.5~5%,或杜灭芬0.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治口腔溃疡的复方局部用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质载体中含有的有效活性成分中的局部麻醉药物及其含量为盐酸丁卡因0.05~2%,或盐酸利多卡因0.05~5%,或盐酸达克罗宁0.0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治口腔溃疡的复方局部用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质载体中含有的有效活性成分中的皮质激素消炎药物及其含量为醋酸地塞米松0.03~0.5%,或去炎松0.05~0.2%,或17-丁酸氯倍他松0.01~0.1%,或17-丁酸氢化考的松0.05~0.2%,或地塞米松磷酸钠0.03~0.5%,或21-特戊酸氟米松0.01~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治口腔溃疡的复方局部用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方外用药物含有的有效活性成分与基质载体混合后,形成膜剂或涂膜剂或膏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治口腔溃疡的复方局部用药物。其特征在于复方局部用药物的基质载体中含有下列有效活性成分(重量百分比)抗菌药物0.1~5%,局部麻醉药物0.05~5%,皮质激素消炎药物0.01~0.5%。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多种药物组成复方,同时针对口腔溃疡的多个相互影响的发病环节,可同时针对疼痛、炎症和防止继发感染,症状消除快,效果明显。
文档编号A61K9/70GK1528460SQ03158380
公开日2004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9日
发明者张崇璞, 郑家润, 陈沄, 李新宇, 徐兰芳, 唐美育, 高纪伟 申请人: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