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液袋、贮液袋用袋口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5881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贮液袋、贮液袋用袋口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贮液袋、贮液袋用袋口构件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在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中添加水分(水蒸气或雾状水)的气体中水分添加器,具体地说涉及可用于氧气润湿器、喷雾器等的贮液袋。
背景技术
有关用柔软的热塑性树脂薄片构成袋体的以往贮液袋①②③的公告如下。
①袋体成密封筒状、袋口构件被一部分袋体边缘部分密封、且袋口构件只有一个入口的液体袋。
②袋体成密封筒状、袋口构件被一部分袋体边缘部分密封、且袋口构件有两个入口的液体袋。(例如,特开2000-190997号公报等)。
③袋体成密封筒状、袋口构件被一部分袋体边缘部分密封、且袋口构件只有一个入口的液体袋;并且袋体的两片相对树脂片的一部分是经特殊的热封方法熔融胶合而成,由此将袋内部分隔成2室的多室贮液袋。通过挤压这种贮液袋一个贮液腔可使分隔成两室的熔敷部相连通,从而使各室中的液体相互混合(例如,特开平2-4671号公报)。
不过众所周知,作为在氧气中添加水分(水蒸汽或雾状水)提供的简易氧气润湿器,需要在圆筒状的硬瓶中附加氧气导管,而且使用时要导入无菌水,所以很麻烦并且还存在卫生问题。另外,作为硬瓶,用完的箱状硬瓶虽然可以使用,但是由于体积大,所以制造装置也要相应变大,从而制造成本变高且也不利于废弃。因此,可考虑在由柔软的容器所构成的贮液袋中附加发泡功能,但是如果在上述①②③贮液袋中附加发泡功能的话,那么必须要有将气体导入到袋体内的导管等其他部件,并且由于①③的袋口构件只有一个入口,所以必须还要有一个将导入袋体内的气体排出的出口部件,这样一来,部件数量就增加了,并且制造工艺也变得复杂,提高了成本。
于是,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在不增加部件数目的前提下提供一种构成简单、可发泡的贮液袋和贮液袋用袋口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贮液袋,其特征是这种贮液袋具有由柔软的树脂片构成且贮存液体的袋体、以及被该袋体的一部分边缘部密封了的由热塑性树脂制成的袋口构件;袋口构件包括被袋体密封了的筒状熔敷部,且该袋体具有第1入口路径和第2入口路径;并且,第1入口路径在熔敷部并向袋体的边缘方向开口,第2入口路径在熔敷部的底部并向袋体内部开口。
即,本发明的袋口构件具有两个入口路径一个是第1入口路径,位于熔敷部的内部弯曲成L形状并向袋体的边缘方向开口;另一个是第2入口路径,位于熔敷部的底部并向袋体内部方向开口。因此,在密封袋体和袋口构件时,合并袋体的两片相对的树脂片的一部分并熔融胶合,从而可将袋体内分隔成第1入口路径侧和第2入口路径侧。
具体地说,将袋体的两片相对的树脂片熔融胶合,形成分隔熔敷部,从而可将袋体内部分隔成与第1入口路径相连通的第1空间部和与第2入口路径相连通的第2空间部。这时,通过在一部分分隔熔敷部形成将第1空间部和第2空间部相连通的通路,从第1入口路径或第2入口路径导入袋体内的气体能够通过通路被送入到第2入口路径或第1入口路径。进一步,通路由多个微细路径形成,由此将气体从第1入口路径导入第1空间部或从第2入口路径导入第2空间部,从而能够在第2空间部内的液体中或第1空间部内的液体中发泡。优选的是,将第1空间部形成可使气体及/或液体沿着袋体边缘流动的导路,在导路的下部形成多个微细路径。总之,本发明在必须设置导路的情况下,在袋口构件附近熔融胶合袋体内的一部分时,由于袋口构件有一定的厚度,因此纵向形成导路困难;必须使用其他用途管材时,通常在密封区域内的侧向开口部的上下位置处,沿着袋体的边缘部位形成分隔熔敷部,由此可形成导路。另外,从袋口构件沿着袋体的边缘部分,能够延伸分隔熔敷部到底部,使导路拐入袋体的底部,这样可以节省空间且容易形成。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沿着导路中的袋体底部的部位上形成微细路径,那么多个作为将气体导入袋体内的气体出口的微细路径、或者作为将袋体内的液体导出到外部的导路液体接口的微细路径,可沿袋体的底部被形成。因此,如以贮液袋为例,在将其用于润湿器的情况下,优选能从液体袋的底部使被导入的气体发泡,由此能够得到高的气液接触效率,并且即使在袋体内只残留少量的液体也能确保其发泡,从而可高效地使用水(无菌水)。而且,如以贮液袋为例,在将其用于喷雾器的情况下,在袋体内即使只有很少量的水,通过导路也能将水吸引到外部,从而能够高效地使用水(无菌水)。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袋体导路是由预先形成的可自己保持形状的隧道状空间所形成的导路,由此能使气体的导入平稳地无阻碍地进行;或者能够从袋体内平稳地无阻碍地吸引液体。这种隧道状空间没有特别的限定,但要求两片相对的树脂片至少有一侧经热处理可自己保持隧道形状。更详细的说,至少加热两片相对的树脂片的一侧,从而使其软化并保持隧道形状,然后经冷却(包含自然冷却)使其固化,从而形成可自己保持形状的隧道状空间。具体地说,首先在两片相对的树脂片(例如,厚度为80~300μm的聚乙烯树脂或聚丙烯树脂片)之间充入已加热的流体(水、空气等),或者在充入未加热的流体后从外部加热,或者适宜组合以上两种方法;然后挤压除了要被制成隧道状空间以外的部分(即,袋部分),从而使相应部分膨胀成隧道形状并保持该形状,同时冷却使其固化而形成;也可以是加热两片相对的树脂片,从外侧减压使其膨胀并保持形状,与上面的方法一样同时冷却相应部分而固化从而形成隧道状空间。另外,多个微细路径的形成方法是,通过间断地熔融胶合袋体相对的树脂片,形成多个作为微细路径的非熔融胶合部分,从而形成多个微细路径。具体地说,通过梳形栓(pin),热压相对的树脂片,拔掉栓,能够简单地、一次性形成多个微细路径。或者,通过一对与这些微细路径相对应的、设置有多列沟槽的、相对的结构相同的模具,夹入相对的树脂片,经热封可形成多个微细路径。这种微细路径的形成是,例如以适宜的平均节距(0.1~100.0mm,优选2.0~8.0mm)形成平均宽度为0.5~10.0mm、优选0.5~3.0mm的非熔敷部并熔融胶合。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袋口构件的熔敷部是大致成菱形柱状。如果形成这种结构,则在形成导路时,在熔敷部的侧开口部与导路的连接部分中的袋体(相对的树脂片)的熔融胶合能够更容易且准确地进行。即,如果在熔敷部的底部袋口构件的两个入口路径都是含有开口的线型,那么必须在两个入口路径之间形成纵向的熔敷部来分隔袋体,如上所述,由于袋口构件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其纵向的熔融胶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或者,也有人提出将袋口构件制成由两个菱形柱状被连结一体化的形状,在纵方向上从已连结的薄壳部分开始熔融胶合一部分袋体,但是这样一来,袋口构件形状变得复杂化、大型化,增加了制造的难度和制造成本。与此相比,在本发明中,将第1入口路径制成弯曲的入口路径,从而能得到在大致菱形柱状的顶部开有侧向开口部的结构,所以在大致菱形柱状顶部的侧向开口部的上下位置,熔融胶合袋体的相对树脂片,可在袋体的边缘方向上容易且准确地形成导路;沿着袋体边缘部分,在小的空间内可以不使用导管(氧气导管等)就能很容易地形成这种具有简单结构的导路。
在本发明中,袋口构件还设有从所述熔敷部延伸出的管状部分,这种管状部也可以具有与第1入口路径相连通的第1管部和与第2入口路径相连通的第2管部。在这种情况下,袋口构件管状部的第2管部具有可以和弹性管连接的管接口,同时还具有可以和能让液体及/或气体流通的导管连接的导管接口。制造如上结构的袋口构件,例如将贮液袋用作润湿器(氧气吸入器)使用的情况,一个导管的一端连接于氧气瓶出气口,其另一端通过结合管连接于第1管部的开口上,而个弹性导管的一端连接于氧气面罩,其另一端可与管接口连接来使用。将贮液袋用于喷雾器使用的情况,把氧气瓶上的提供氧气的喷雾嘴连接在第1管部的开口上,排液导管的一端连接在安装于喷雾嘴上的细排液管上,其另一端可连接于导管接口上来使用。
另外,热封管接口的前端且要求能用螺纹切削将其开启,同时也可以分别用膜将第1管部和第2管部的导管接口热封,使其密封。这样一来,搬运、保管、使用时贮液袋内的液体就不会从各口溢出到外部,并且贮液袋内的液体与外部气体隔绝,卫生状况能够得到保持。另外,在使用时,第1入口路径接口和第2入口路径排液导管接口的各密封膜可以被与这些接口相连接的接续零件的流道口刺破,从而使二者相连,同时由于第2入口路径的管接口前端能够被螺纹切削开启,所以无需直接用手接触就能将各接口与各个必需的接续零件相连,从而能够卫生地安装润湿器或喷雾器。关于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其实施形态。另外,管状部的各个开口的密封方法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可以采用橡胶栓等的密封方法。
在本发明中,如果是用作贮液袋来使用的话,那么构成贮液袋袋体的柔软的热塑性树脂片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是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树脂)等的树脂,而且也可以是聚乙烯/尼龙多层树脂、聚乙烯/铝箔多层树脂等的多层树脂,其厚度为0.1~1.00mm。尤其是使用EVOH树脂、聚乙烯/铝箔多层树脂等阻隔气体性树脂时,可以防止内装药液的氧化,因此优选这类树脂。并且,由于本发明中的贮液袋是用柔软的热塑性树脂片构成的,所以整体柔软,起到了消除发泡声音的消音效果。
作为袋口构件,只要是硬质的热塑性树脂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举出的有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树脂)等。
使用本发明贮液袋,袋中预先贮存的、能使液体发泡的气体例如可以是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或这些气体的混合气体等;预先贮存的液体最常用的是水,也可以是其他油类。而且,在贮存的水中可以加入药品或其他液体(例如乙醇)。
这种贮液袋的具体实例如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医用或急救用的氧气吸入器(让氧气中含有适量水分的润湿器)以及喷雾器以外,还有调整湿度或空调用的在气体中添加液体成分的加湿器、金鱼等的简易袋(充氧气)、药品的防氧化袋(充氮气)、肥皂水的搅拌袋(充空气、起泡)等。另外,上述药品防氧化袋在充入氮气后,不排出液体密封该袋,能够长期保存液体。而且,在将袋体内部分隔成第1空间部和第2空间部的分隔熔敷部没有通路的情况下而使用的具体例子有,用于贮存毛染剂等需混合两液体后再使用的液体的贮液袋,即通过分隔熔敷部来分隔袋体内部,使第1空间部和第2空间部具有一定的容积比,使用时通过第1入口路径和第2入口路径,将第1空间部内的液体和第2空间部内的不同液体被挤出到外部,混合两液体。
本发明中的贮液袋可根据使用目的来自由地设定填充的液体和气体的量及比例。特别是,本发明贮液袋与体积大且硬的贮液瓶相比,即使贮存物没有充满也能抽去剩余空间中的气体并密封,不用担心气体的污染,在气体(氧气等)中加入活泼(不稳定)物质的情况下,具有无需用惰性气体(氮气等)来置换的优点。并且,与体积大且硬的贮液瓶相比,装箱、入架时能在各个方向上摆放且还能堆放,不占用大的空间,可有效利用空间。
本发明中的贮液袋只要形状和使用方法相同,因为单位时间内的使用量是相同的,所以可通过改变液体的量来调整时间(例如,用30分钟、用1小时、2小时等)。而且,也能连接多个贮液袋来调整时间(30分+1小时=1小时30分钟)。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如下特征的贮液袋袋口构件设有筒状熔敷部,该筒状熔敷部含有被一部分容纳液体的袋体边缘密封着的第1入口路径和第2入口路径;第1入口路径在熔敷部的侧面开口,第2入口路径在熔敷部的底部开口;在熔敷袋体和袋口构件时,通过这种在袋口构件熔敷部的侧面开口的第1入口路径,从第1入口路径合并(上述的)导路而形成。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特征的贮液袋袋口构件的制造方法袋口构件设有被贮液袋的一部分边缘密封着的筒状熔敷部、延伸熔敷部的管状部,且在管状部处入口路径是弯曲的;这种袋口构件是用注射成型的方法来制造的;在注射成型过程中,一体形成与管状部一侧的前端开口部相连的薄壳筒状的脆弱部位、与脆弱部位的前端相连的筒状躯干部位、与躯干部位的前端附近相连的剩余部分;注射成型后,上述剩余部分经加热使其熔融,用已熔融的剩余部分密封躯干部的端口,且可通过对管状部一侧的前端开口部施力而使其开启。
即,贮液袋袋口构件设有熔敷部和管状部,且在这个管状部具有弯曲的入口路径,并且对管状部的前端开口部施力可将密封的端口开启。在制造这种贮液袋袋口构件的时候,在注射成型装置的模具内,安装以熔敷部一侧的开口部和管状部一侧的开口部为芯的型芯,向模具内注入熔融树脂经固化,可很容易地一体成型,得到与管状部一侧的前端开口部相连的薄壳筒状的脆弱部位、与脆弱部位的前端相连的筒状躯干部、以及与躯干部位的前端附近相连的剩余部分。然后,用加热板或烙铁等将剩余部分熔融,用熔融了的剩余部分可容易地将躯干部分的前端开口部密封。因此,用其他方法来制造密封管状部一侧的前端开口部的、“施加外力可开封的其他构件”,然后与在袋口构件管状部一侧的前端开口部熔敷上述其他构件并密封的制造方法相比,本发明是一体成型,因此能够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地制造贮液袋袋口构件。


图1是本发明贮液袋的实施方式1的纵截面图。
图2是同一实施方式1中的袋口构件的纵截面图。
图3是同一实施方式1中的袋口构件的各入口构件在开口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4是图1的A-A截面图。
图5是图1的B-B截面图。
图6是图1的C-C截面图。
图7是作为润湿器使用的贮液袋的使用形态纵截面图。
图8是作为喷雾器使用的贮液袋的使用形态纵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基于如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方式1图1是本发明贮液袋的实施方式1的纵截面图,图2是同一实施方式1中的袋口构件的纵截面图,图3是同一实施方式1中的袋口构件各入口构件在开口状态下的立体图,图4是图1的A-A截面图,图5是图1的B-B截面图,图6是图1的C-C截面图,图7是作为润湿器使用的贮液袋的使用形态纵截面图,图8是作为喷雾器使用的贮液袋的使用形态纵截面图。
这种贮液袋1主要包括略呈密封筒状的袋体2、预先在袋体2中贮存的水(无菌精制水)W、和被袋体2的一部分边缘所密封的袋口构件3。
袋体2是由柔软的热塑性树脂(例如厚约0.25mm的聚乙烯树脂)制成的薄片4、4,大致成密封筒状。21是通过热压两片树脂薄片4、4被熔融胶合并密封的袋体2的边缘熔敷部。
袋口构件3是用注射一体成型的方法形成的,包括被袋体2的一部分边缘所密封的筒状熔敷部33、延伸该熔敷部33的管状部34。
熔敷部33大致成菱形柱状,在其作为熔敷面的外侧面形成有袋体2的边缘部分、即与密封熔敷部33的袋体2的上边略平行形成的多条沟槽33a。这些多条沟槽33a被设置在熔敷部33上,由此用袋体2的两片相对的树脂片4、4的边缘部分将袋口构件3的熔敷部33夹住,从而能够缩短熔融胶合过程的熔敷时间。而且,下文中的熔敷部33的侧开口部31a边缘和树脂片4、4一起被熔融胶合。
管状部34预选形成可用作润湿器来使用或者可用作喷雾器来使用的连接结构,设有与导入袋体2中的气体供给源(如氧气瓶)的流出口或将袋体2内的液体喷出的喷雾嘴可选择性连接的第1管部35、与添加了液体成分的气体接受器或上述喷雾嘴的排液细管可选择性连接的第2管部36、以及分别从这些管部35、36通入袋体2内的第1入口路径31和第2入口路径32。
第1管部35,预先形成向上方开口的杯子形状,在其外部边缘面上形成螺纹35a的同时,其开口被膜39熔融胶合而密封。
第2管部36由如下所述的管接口37和导管接口38构成与把导入袋体2内且添加了液体成分的气体送入到接受器(图示中省略)中的弹性导管相连接的、朝斜上方所形成的管接口37;从与第1管部35的开口部相连的喷雾嘴61(参照图8)中喷出液体W,为了把一部分液体W从排液细管52回流到袋体2内,与该排液管63相连的水平突出状的导管接口38。导管接口38由膜40熔融胶合而密封。另一方面,管接口37的前端由有底筒形的密封部件41经一体成型而密封。另外,关于含有这种密封部件41的袋口构件3的制造方法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
与第1管部35的开口相连通的第1入口路径31具有向袋体2的周边方向(沿上边的方向)开口的侧向开口部31a,所述侧向开口部31a在熔敷部33的内部弯曲成L形状,被熔敷部33的略菱柱状的顶部以及熔敷面包围。
第2管部36,在熔敷部33的底部预先设有向袋体2内开口的下方开口部32a,从这一下方开口部32a向上且在管状部位弯曲成直角,与导管接口38连通;并且从这一弯曲部分向上分出,在规定的上方位置斜向上弯曲并与管接口37连通。
象这种结构的袋口构件3,其整体可通过注射成型一体化成型。在这种注射成型的模具内,为了形成弯曲的第1入口路径31,分别在第1管部35的开口一侧和侧向开口部31a一侧的相应位置设置型芯;为了形成弯曲的第2入口路径32,分别在管接口37一侧、导管接口38一侧以及下方开口部32a一侧的相应位置设置型芯。向这种模具内注入熔融树脂,树脂经固化形成袋口构件3。连接于管接口37前端的密封部41(参照图2)的前端预先处于开口状态,刚注射成型后的袋口构件3,注射成型后前端开口才被密封。更准确地说,在这种密封部41的躯干部分41d的外周面上有一对突片41a、41a且两者成180°,同时形成了和管接口37的前端相连的薄壳筒状的脆弱部分41b。并且,在密封部分41的前端,设有塞住管接口37的盖41c。这种密封部分41,在袋口构件3的注射成型过程中,管接口37的前端部相连接的脆弱部41b、脆弱部41b的前端相连接的躯干部41d、躯干部41d的一对突片41a、41a、以及在躯干部41d的前端口附近设置的剩余部分(图示省略)等一体成型;注射成型后,上述剩余部分经加热(例如,用加热板、烙铁等热压)熔融,用已熔融的剩余部分(熔融树脂)密封躯干部41d的前端口,由此形成盖41c。总之,通过这种密封部41,密封着的管接口37的前端开口部(参照图3)可用螺纹切削开启。并且,对于密封部41,可以省略一对突片41a、41a,在这种情况下,朝压倒躯干部41d的方向压,使脆弱部分41b折断,从而开启密封部41。
如上所述(参照图1、图2),这种贮液袋1在使用前的状态下,对于袋口构件3来说,膜39熔融胶合将第1管部35的开口(接口)密封,管接口37被密封部41密封,膜40熔融胶合将导管接口38密封,这样一来,在搬运、保存、使用时水W就不会从袋口构件3中溢出到外面,并且袋体2内的水W与外部气体隔绝,细菌等无法混入,所以卫生状况能够得到保持。
袋体2还设有导路22,即通过热压相对的树脂片4、4使其熔融胶合,从而分隔形成了大致呈コ形状的作为第1空间部的导路22。也就是说,袋体2的上边和另一侧边(这时就是右侧边)以及底边分别具有一定的间隔,并形成沿着略呈コ形状的分隔熔敷部23,通过这一分隔熔敷部23和边缘熔敷部21,形成了作为第2空间部的贮液室24和分隔开的导路22。
所述导路22包括从袋口构件3的第1入口路径31的侧向开口部31a开始沿着袋体2的上边且大致向水平方向延伸的上侧水平路径22a、然后弯曲并沿着袋体2的一侧边(此时为右侧边)延伸到下方的下降路径22b、从该下降路径22b沿着底边水平延伸的下侧水平路径22c等;在与该下侧水平路径22c相对的分隔熔敷部23上,形成了1列可将导路22和贮液室24连通的多条微细连通路25、25…,且它们之间等间距(中心间距约4.0mm)。这种导路22的成型如下在分隔形成后,加入热水,或者加入未加热的水后加热水以及树脂片,从而使其膨胀成隧道状(除了被制成隧道状空间的部分以外,从外部对其余的部分施加压力),同时冷却并使其固化,由此形成各个具有可自己保持形状的隧道状空间(宽8mm,全高6mm)。另外,多个微细路径的形成过程是,用一对相对的设有多条与上述微细路径相对应的沟槽、且具有同一结构的模具夹压相对的两片树脂片,并经热封而形成微细路径,在微细路径形成后,再对底边进行热压。
(使用形态1)下面,将举例说明把具有以上结构的贮液袋1用作润湿器来使用时的步骤。
首先,把手按在一对突片41a、41a上并旋转,拧断颈部41b,从而除去图1和图2中所说的袋口构件3的管接口37的密封部41,开启管接口37(参照图3)。并且,如图7所示,弹性管51的一端与氧气供给源即氧气瓶(图示中省略)相连,将管接口37插入弹性管51的另一端与其连接。另外,将连接部52旋拧在袋口构件3的第1管部35的螺纹部35a上。这时,连接部52中心的氧气导入口52a的下方突出部刺破膜39并与第1入口路径31连通。然后,通过连接主体部分53,把从图示省略的氧气瓶中导出氧气的导管的端部连接在连接部52上。导管接口38仍用膜40(参照图2)来密封。
由贮液袋1构成的润湿器50的启动过程是首先,氧气从图示省略了的氧气瓶中导入到袋口构件3的第1入口路径31,通过袋体2的导路22的上侧水平路径22a、下降路径22b和下侧水平路径22c、以及多条微细路径25、25…,导入到贮液室24。这时,通过多条微细路径25、25…氧气被分隔成小份的同时,从贮液室24的底部能够更大范围地在全部的水中发泡。由此,可在贮液室24内的水面上得到的氧气中高效地添加水分(水蒸汽及雾状水),加湿氧气可通过袋口构件3的第2入口路径32及弹性导管51被输出到氧气面罩中。这时,由于导路22是由可自己保持形状的隧道状空间构成的,所以氧气可平稳地导入袋体2内。由于这种润湿器50是将导路22的氧气出口(多条微细路径25、25…)沿着袋体2的底部配置的,所以水W到袋体2的底部附近,即使水量有所减少也能确保其发泡,从而能够高效使用水W。而且,使用后水W减少到某种程度时,因为能将袋体2叠成最小,所以方便废弃。
(使用形态2)下面,将举例说明把贮液袋1用作润湿器来使用时的步骤。
首先,如图8所示,把喷雾嘴61旋拧在(图1状态的)贮液袋1的袋口构件3的第1管部35的螺纹部35a上。这时,喷雾嘴61的液体导入口61a的下方突出部刺破膜39(参照图2),并与第1入口路径31连通。这一喷雾嘴61具有如下结构被设置于上述液体导入口61a上端的抽吸部61b;被设置于抽吸部61b上方的氧气喷射嘴61c;将空气和含有水雾的氧气一起导出到外部的导出部61d;排除水滴的排液管61e。并且,喷雾嘴61的嘴部61c通过连接零件62与从氧气瓶(图示中省略)导出氧气的导管的端部相连。另一方面,排液管63的一端连接在喷雾嘴61的排液细管61e上,另一端连接在袋口构件3的导管接口38上。这时,用连接在排液管63另一端上的插头刺破膜40(参照图2),使排液管63和第2入口路径32连通。
由贮液袋1构成的喷雾器60的工作程序是首先,氧气从图示省略的氧气瓶中导入到喷雾嘴61的嘴部61c内,并喷射到内部。由于从嘴部61c喷出氧气,所以在喷雾嘴61内产生负压,从而水W通过袋口构件3从袋体2被抽吸到抽吸部61b内,水雾从抽吸部61b上端的小孔喷出并添加氧气,在引导部61d内被含有水雾的氧气流引导,空气被从外部导入并与含水雾的氧气一起再被喷出到外部。于是,在从袋体2的导路22吸引水W的时候,由于导路22是由可自己保持形状的隧道状空间构成的,所以水的吸引不会受到阻挡,能够平稳地添加到含水雾的氧气中。而且,附着于喷雾嘴61内表面的水滴可由排液细管61c经排液管63、袋口构件3的第2入口路径32回流到袋体2内的贮液室24内。对于这种喷雾器60来说,由于导路22的入水口(多条微细路径25、25…)是沿着袋体2的底部配置的,所以水W到袋体2的底部附近,即使水量有所减少也能确保其被吸入到导路22中,从而能够高效使用水W。而且,使用后水W减少到某种程度时,因为能将袋体2叠成最小,所以方便废弃。
(其他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例中,袋体大致成密封筒状(长方形),导路成コ形状,但是对于导路的形状、微细路径形成的位置可以根据使用目的来进行设计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导路可以只由上水平路径构成,在其中一部分上形成微细路径;或者导路由上水平路径和下降路径构成倒立L形状,至少在下降路径的一部分上形成微细路径。并且,袋体的形状除了长方形以外还可以是正方形、圆形、长圆形、椭圆形等。
工业实用性本发明贮液袋,其袋口构件设有两个入口路径,一个是第1入口路径,位于熔敷部内部弯曲成L形状并向袋体周边方向开口,另一个是第2入口路径,位于熔敷部的底部向袋体内开口,所以在熔敷袋体和袋口构件的时候,将袋体的一对相对树脂片的一部分合并且熔融胶合,从而把袋体内部分隔成第1入口路径侧和第2入口路径侧。总之,本发明在必须设置导路的情况下,在袋口构件附近熔融胶合袋体内的一部分时,由于袋口构件具有一定的厚度所以在纵向上成型导路困难;在必需其他用途管材时,通常在熔敷部分内的侧向开口部的上下位置处,沿着袋体的周边形成熔敷部,由此可形成导路。另外,可从袋口构件开始沿着袋体周边部分延伸熔敷部一直到底部,使导路拐入袋体的底部,这样可以节省空间且容易形成。
权利要求
1.一种贮液袋,其特征为由柔软的热塑性树脂薄片构成,具有贮存液体的袋体以及被该袋体边缘的一部分熔敷的热塑性树脂制袋口构件;袋口构件含有被袋体熔敷了的筒状熔敷部,且袋体设有第1入口路径和第2入口路径;第1入口路径位于熔敷部并向袋体周边方向开口,第2入口路径位于熔敷部的底部并向袋体内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液袋,其特征为第1入口路径在熔敷部的内部大致弯曲成L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贮液袋,其特征为袋体的一对相对树脂片经熔融胶合形成分隔熔敷部,把袋体内部分隔成与第1入口路径连通的第1空间部分和与第2入口路径连通的第2空间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贮液袋,其特征为,在部分分隔熔敷部上形成能使第1空间部分和第2空间部分相连通的通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贮液袋,其特征为,通路由多条微细路径构成。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贮液袋,其特征为,袋口构件还设有从熔敷部延伸出的管状部,该管状部包括与第1入口路径连通的第1管部和与第2入口路径连通的第2管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贮液袋,其特征为,第2管部含有可与弹性导管连接的管接口,该管接口的前端被密封且可被拧断而开启。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贮液袋,其特征为,第2管部含有与能让液体及/或气体流通的导管可相连的导管接口;第1管部的开口部和第2管部的导管接口分别用膜熔融胶合而被密封。
9.一种贮液袋用袋口构件,其特征为设有筒状部,且该筒状部含有被贮存液体的袋体边缘的一部分所熔敷的第1入口路径和第2入口路径;第1入口路径在熔敷部的侧面开口,第2入口路径在熔敷部的底部开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贮液袋袋口构件,其特征为,第1入口路径在熔敷部的内部弯曲成L形状。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贮液袋用袋口构件,其特征为,进一步设有从熔敷部延伸出的管状部,且该管状部含有与第1入口路径连通的第1管部、与第2入口路径连通的第2管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贮液袋用袋口构件,其特征为第2管部含有可与弹性管连接的管接口;这种管接口处于熔融密封状态,并且可通过拧断来开启。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贮液袋袋口构件,其特征为第2管部具有能与让液体及/或气体流通的导管相连的导管接口;分别将膜熔融胶合,从而密封第1管部的开口和第2管部的导管接口。
14.一种贮液袋用袋口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贮液袋用袋口构件设有被一部分贮存液体的袋体边缘所熔敷的筒状熔敷部、和从熔敷部延伸出的管状部,且在管状部处弯曲入口路径的贮液袋用袋口构件可用注射成型来制造的制造方法;在注射成型过程中,一体形成与管状部一侧的前端开口部相连的薄壳筒状脆弱部、与脆弱部的前端相连的筒状躯干部、与躯干部位的前端附近相连的剩余部分;注射成型后,上述剩余部分经加热使其熔融,用已熔融的剩余部分密封躯干的端口,且可通过对管状部一侧的前端开口部施力而使其开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未增加零件点数且构成简单的、可发泡的贮液袋。贮液袋由柔软的热塑性树脂薄片构成,包括贮存液体的袋体、被一部分袋体周边部分密封着的由热塑性树脂制成的袋口构件。袋口构件具有被袋体密封着的筒状熔敷部,且该袋体设有第1入口路径和第2入口路径。第1入口路径在熔敷部并向袋体周边方向开口,第2入口路径在熔敷部的底部并向袋体内开口。
文档编号A61M11/06GK1671438SQ0381744
公开日2005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25日
发明者千叶充 申请人:泉工医科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