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治疗药物的生产方法及其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4325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肝炎治疗药物的生产方法及其产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为肝炎治疗药物的生产方法及其产品,特别是治疗肝病用医药组成物及其制备方法,尤指一种利用苧麻属植物做为治疗肝病用的医药组成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肝病(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是人类健康的天敌,肝病可由其病因分为病毒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或毒物性肝病及新陈代谢异常性肝病。全世界目前约有三亿五千万人口为慢性B型肝炎的带原者,二百七十万人为慢性C型肝炎的患者。在台湾,肝病也相当猖獗,B型肝炎带原率约15~20%,而全台湾也有2-4%人口受到C型肝炎病毒感染,因此发展肝炎药物的市场极大。
目前西医治疗肝病,所使用的治疗肝病用医药组成物或抗病毒药物或免疫调节剂等,虽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大且费用昂贵,如治疗B型肝炎用的干扰素及Lamivudine等。干扰素在1992年为美国FDA允许使用治疗慢性B型肝炎用药,不但副作用很大,对于B型肝炎亦仅有20%的病人有反应,而Lamivudine在1998年通过FDA认可用来治疗B型肝炎,也只有17-33%的病人有反应,而且Lamivudine容易引起B型肝炎病毒的突变,以致降低了治疗的效果。
而肝病在中医的治疗上,大多采传统处方或民间偏方,但常因治愈率低,再现性差(如制程无法有效掌握,无一定的品质管控等),且常需辨证论治而延误治疗,因此中药在肝病的治疗上往往有瓶颈及盲点。
本发明经深入研究,肯定中草药在治疗肝病上的一定贡献,也提供了治疗肝病的有效组合物及有效治疗成分的提取制程技术,在对于因药物或其它化学性(如酒精性肝病)所引起的肝发炎现象,具有肝保护作用,值得在临床上作为慢性肝炎患者治疗的参考。
坊间使用中药多将所有药材以水煎煮方式饮用,但此方法往往无法得到足够量的活性成分,且某些药物的活性成分经高温煎煮后会丧失活性,无法发挥药效。文献揭露了许多治疗肝病用医药组成物制程,但其药材种类繁多,且以传统技术生产,无法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有人以有机溶剂萃取中草药中的活性物质,但所使用的有机溶剂如甲醇、丙酮、氯仿等,对人体毒性相当大,若未彻底去除,并不适用于人体。因此,目前市场上亟须开发一种新的治疗肝病的医药组合物与制备方法以因应需求。
本发明人经深入研究发现,苧麻属植物具有良好的治疗肝病的效果。然如前所述,传统口服煎煮的药物效果有限,工业上又常以有毒的有机溶剂进行萃取步骤,且其过程常会使活性物质失去活性。因此,目前市场上仍需要一种新的制备方法及苧麻属植物的萃取物,用以治疗肝病,且其产品所包含的有效成分可高于传统生产制程的产品,保留更多活性物质,具更佳疗效,且过程中不使用有毒的有机溶剂,以增加药物的安全性。
发明人爰因于此,本于积极发明的精神,亟思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治疗肝病用医药组成物及其制备方法」,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此项嘉惠世人的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肝病用医药组成物及其制备方法,能提供保护肝脏功能,进而作为慢性肝炎患者的治疗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肝病用医药组成物及其制备方法,能有效萃取植物中的活性物质,且不含有毒有机溶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治疗肝病用医药组成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将一植物粉碎后,以水浸润并煎煮,形成一水萃取液;(b)将该水萃液浓缩形成一第一浓缩液;(c)加入一酒精使该第一浓缩液产生一沉淀物,形成分离的固相与液相,并将该固相与该液相分离;以及
(d)取该液相层,并将该液相层浓缩形成一第二浓缩液;其中,该植物为山苧麻、苧麻或其同属中草药的植物。
其中该步骤(a)的浸润为将该植物以水浸润8-24小时。
其中该步骤(a)是复数次煮沸与搅拌该植物,并将其每次形成的浸膏收集成为该水萃取液。
其中该步骤(b)是将水萃取液浓缩为固含量为1-50%重量百分比的浓缩液。
其中该步骤(c)是加入95%酒精,并使该酒精最后浓度达到40%~80%重量百分比。
其中该步骤(c)是以离心过滤方式使该固相与该液相分离。
其中该步骤(d)的浓缩是将该滤液浓缩为固含率为5~50%重量百分比的浓缩液。
其还包含将最终产物该第二浓缩液干燥粉碎、造粒并充填胶囊。
其中该干燥是以冷冻干燥或喷雾造粒干燥或流动床干燥。
其中该步骤(d)之后还包括一步骤(e),将该第二浓缩液流经大孔吸附树脂或离子交换树脂。
其中该步骤(e)之后还包括一步骤(f),再依序以水、水/酒精混合液及酒精冲提。
其中该步骤(f)之后还包括一步骤(g),收集并合并水/酒精混合液的冲提液及酒精冲提液。
其中该步骤(g)之后还包括一步骤(h),将该合并的冲提液浓缩成一第三浓缩液。
其中该步骤(h)之后还包括一步骤(i),将该第三浓缩液干燥并粉碎。
其中该步骤(i)的干燥是以冷冻干燥或喷雾造粒干燥或流动床干燥。
本发明亦包括以上述方法制备而得的治疗肝病用医药组成物,其成分是萃取自山苧麻、苧麻或其同属的植物。
本发明治疗肝病用医药组成物及其制备方法中,水浸润的时间不限,较佳为8-24小时;煎煮步骤还包含将植物复数次煮沸与搅拌步骤,并将每次形成的浸膏收集成为水萃取液;而其第一浓缩液,较佳为浓缩至固含量为1-50%重量百分比的浓缩液;使浓缩液产生沉淀物的酒精,起始浓度较佳为95%重量百分比,较佳的最后浓度为40%~80%重量百分比;而第二浓缩液的浓度,较佳为浓缩至固含率为5~50%重量百分比的浓缩液。
本发明治疗肝病用医药组成物的进一步纯化制程中,搅拌时间及温度不限,较佳为0.5~5小时及15~60℃,分离固相与液相的方式不限,较佳系以离心方式分离;所使用的树脂塔,其中的树脂种类不限,较佳为大孔吸附树脂或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产物冲提的酒精浓度不限,较佳为95~100%酒精;水/酒精混合溶液的水与酒精比例不限,较佳为1∶4~4∶1;浓缩成的第三浓缩液,且最佳为浓缩至固含率为5~50%重量百分比的浓缩液。
本发明治疗肝病用医药组成物的制程中,分离固相与液相的方式不限,较佳为以离心方式分离;最后将产物干燥的干燥方式不限,较佳为冷冻干燥、喷雾造粒干燥或流动床干燥;本发明制程中并可选择性地将最终产物干燥粉碎、造粒并充填胶囊。


图1显示各阶段制程产物纯化倍率的相对关系,其中a-控制组;b-毒药组d-Galactosamine(400mg/kg);c-参考药物组Silymarin(200mg/kg);d-参考药组Guanine(300mg/kg);e-BMEC-1(500mg/kg);f-BMEC-101(50mg/kg)。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能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数较佳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
实施例1、山苧麻萃取物的制备--JM先取山苧麻根0.36公斤,加入3.6公斤水,浸泡2小时。的后以100℃煎煮约二小时后,过滤得一煎煮液。再于药材中加入2.2公斤水,以100℃煎煮约二小时后,过滤得另一煎煮液。将二煎滤液混合,再进行减压浓缩至0.218kg,测得固含率为15.3%。经冷冻干燥后得产物JM共33g。
实施例2、山苧麻萃取物的制备--BMEC-1取山苧麻根15公斤,加入150公斤水,浸泡8-16小时。以100℃煎水提取20倍水量。
实验例2碘(I)的含量测定的线性关系试验精密吸取每1ml含碘0.5021mg的KI溶液1,2,5,10,15ml,分别缓慢加盐酸35ml,放冷,移入分液漏斗中,加氯仿5ml,用0.001mol/LKIO3滴定液滴定,同时强烈振摇,滴定至氯仿层显紫红色,继续滴定至氯仿层颜色消失,记录消耗的碘酸钾用量,以碘的毫克数为横坐标,滴定消耗的碘酸钾的毫升数为纵坐标作图,得线性回归曲线见图1,回归方程为Y=3.8896X+0.2626,r=0.9998表 线性关系试验

结论线性关系的考察试验,即通过回归方程得到结果表明在0.5021~7.5315mg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实验例3碘(I)的含量测定重复性试验按技术方案的方法,对同一批样品5份胶囊剂进行测定,求得相对标准偏差RSD=1.43%。
表 重复性试验

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5次试验测得本批样品中碘含量平均值为0.267mg/ml,RSD1.43%,表明重复性良好。
实验例4碘(I)的含量测定回收率试验采用加样回收法,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同一批号的胶囊剂(批号含量0.267mg/g)的供试品约2g,各精密加入KI溶液(0.5021mg/ml)1ml,按照含量测定方法测定,计算回收率。如表所示本方法加样回收平均回收率=95.75%,RSD=1.27%,表明回收率的重现性较好。

实施例5、动物试验(in vivo)--半乳糖胺(d-galactosamine)诱发急性肝炎(参考药物组投与guanine)雄性大白鼠每五只分成一组,每只约200±20g,实验时控制组与毒药组口服投与蒸馏水,药物组口服投予不同制程生产的药物或剂量(药物溶于蒸馏水后投药),参考药物组口服投予guanine(300mg/kg),投药剂量均为10ml/kg。
经0.5小时后,除控制组外,各组均进行腹腔注射半乳糖胺(500mg/kg)。半乳糖胺注射后4小时、8小时,各再投药一次,剂量同上。半乳糖胺注射后24小时,将动物牺牲采血,以HITACHI自动分析系统(model 7050)搭配UV法,测定血清中GOT及GPT的活性。
实施例6、动物试验--半乳糖胺诱发急性肝炎(两组参考药物组,分别口服投与silymarin及guanine)随机将大白鼠每六只分成一组。实验前禁食24小时,实验时控制组与毒药组口服投与蒸馏水,药物组口服投与1g/kg,参考药物组口服投与silymarin(200mg/kg)与guanine(300mg/kg),经1小时后,各组腹腔注射半乳糖胺(400mg/kg),控制组腹腔注射生理食盐水;半乳糖胺注射后4小时、8小时药物组及参考药物组各别再投药1次,剂量同上;半乳糖胺注射后24小时,将动物以乙醚麻醉,由颈动脉采血,分离血清,将血清于室温中静置1小时后,放入离心机内(Backman,GS-6R,3000rpm)离心10分钟;测定血清中GOT及GPT的活性。
实施例7、病理组织标本的制备将半乳糖胺诱发急性肝炎试验采血完毕的实验动物,解剖取肝,再由每叶取下约0.5立方公分的肝组织,以10%中性福马林将肝组织固定一至二周后,再将这些肝组织以脱水渗腊机进行脱水、石腊包埋,包埋后以旋转式切片机切成约4~5mm的肝组织切片。将肝组织切片以Haematoxylin及Eosin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切片病理变化。
实施例8、实验结果在肝脏细胞受到损伤时,肝脏内的酵素会大量释放到血液中,使血清中的GOT与GPT值上升。因此可由比较山苧麻萃取物处理前后,小鼠血清中GOT与GPT的变化,推测山苧麻萃取物对于肝脏损害的修复影响;并藉由肝重量的比较推测小鼠肝肿胀的情况。其结果如下(a)表2显示山苧麻萃取物(JM)对半乳糖胺诱发急性肝炎的动物影响结果。
表2、山苧麻萃取物(JM)对半乳糖胺诱发急性肝炎的影响

(样品数=5,数值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与半乳糖胺组比较*p<0.05,**p<0.01,***p<0.001,以群组t-test进行分析,GOT与GPT的下降程度达30%或以上,即代表具显著性的肝脏保护效果)山苧麻水萃取物(JM)对于半乳糖胺所诱发的血清中高GOT与GPT值,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GOT与GPT值分别降低达35%及55%)。相较于参考药物对照组(口服投与guanine,GOT与GPT值分别可降低达24%及32%),判断JM对于半乳糖胺所诱发的肝损伤可以有效达到保护或修复的功能。
(b)表3显示山苧麻萃取物(BMEC-1)对半乳糖胺诱发急性肝炎的动物影响的结果。
表3、山苧麻萃取物(BMEC-1)对半乳糖胺诱发急性肝炎的影响


(样品数=5,数值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与半乳糖胺组比较*p<0.05,**p<0.01,***p<0.001,以群组t-test进行分析,GOT与GPT的下降程度达30%或以上,即代表具显著性的肝脏保护效果)口服投与实施例2制备完成的山苧麻水萃取物(BMEC-1)1000×3mg/kg后,对于半乳糖胺所诱发的血清中高GOT与GPT值,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GOT与GPT值分别降低达64%及67%)。相较于参考药物对照组(口服投与guanine 300×3mg/kg,GOT与GPT值分别可降低达45%及59%),针对肝脏的保护及修复功能,BMEC-1可有效防止半乳糖胺所诱发的肝损伤。
(c)表4显示不同批次的山苧麻萃取物(BMEC-1)及所使用的剂量对半乳糖胺诱发急性肝炎的动物影响。
为了解实施例2所制备出BMEC-1制程的稳定性,本发明利用实施例2的制程连续生产二批次,除观察其制程产物的一致性外,并探讨由本制程所生产的产物其不同剂量对半乳糖胺诱发急性肝炎的试验情形,结果如表4所述。
表4、不同批次的山苧麻萃取物(BMEC-1)及所使用的剂量对半乳糖胺诱发急性肝炎的动物影响


(样品数=5,数值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与半乳糖胺组比较*p<0.05,**p<0.01,***p<0.001,以群组t-test进行分析,GOT与GPT的下降程度达30%或以上,即代表具显著性的肝脏保护效果)口服投与(1000×3mg/kg)由实施例2制程所备制(批次1)的山苧麻萃取物(编号BMEC-1)对于半乳糖胺所诱发的血清中高GOT与GPT值,相较于参考药物对照组(口服投与guanine 300×3mg/kg,GOT与GPT值分别可降低达49%及41%),具有明显的降GOT与GPT值作用(分别降低达57%及60%)。依此结果判断,对于肝脏的保护及修复功能方面,山苧麻水萃取后经酒精沉淀后的上清液(BMEC-1)可有效防止半乳糖胺所诱发的肝损伤。
同样口服投与(1000×3mg/kg)由实施例2制程所备制(批次2)的山苧麻萃取物(编号BMEC-1)对于半乳糖胺所诱发的血清中高GOT与GPT值,相较于参考药物对照组(口服投与guanine 300mg×3/kg,GOT与GPT值分别可降低达42%及49%),同样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GOT与GPT值分别降低达48%及54%)。判断针对于肝脏的保护及修复功能方面,山苧麻水萃取后经酒精沉淀后的上清液(BMEC-1)可有效防止半乳糖胺所诱发的肝损伤。
而在剂量方面,两批次的样品的试验数据均显示于此护肝的动物试验模式中,BMEC-1具有剂量反应(三种剂量100×3mg/kg,300×3mg/kg,1000×3mg/kg),护肝的效果随剂量的增加而提高。
(d)表5显示再纯化制程(实施例3)所制备的山苧麻萃取物(BMEC-101)及所使用的剂量对半乳糖胺诱发急性肝炎的动物影响为使山苧麻萃取物的活性成分能够更有效被保留与浓缩,服用剂量可被大幅降低,本发明将实施例2的制程加以修正及改进为实施例3,以开发更纯化的活性组合物,并将进行对半乳糖胺诱发急性肝炎的动物试验,其结果如表5所述。
表5、再纯化的山苧麻萃取物(BMEC-101)对半乳糖胺诱发急性肝炎的动物影响

(样品数=6,数值以平均值±标准差*p<0.05,**p<0.01,***p<0.001与半乳糖胺组相较,于Sheffe′s test后进行独立样本单变因变异数分析oneway ANOVA)口服投与(50×3mg/kg)由实施例3所备制的山苧麻水萃取后经酒精及树脂部分纯化的产物(BMEC-101)对于半乳糖胺所诱发的血清中高GOT与GPT值,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GOT与GPT值分别降低达80%及86%)。相较于参考药物对照组(口服投与guanine 300×3mg/kg,GOT与GPT值分别可降低达70%及79%;口服投与silymarin 200×3mg/kg,GOT与GPT值分别可降低达71%及88%)等,显示本制程实施例3所备制的产物(BMEC-101),具肝脏的保护及修复功能。且其服用剂量仅为50×3mg/kg,相较于silymarin的200×3mg/kg,guanine的300×3mg/kg对照组,以及BMEC-1的500×3mg/kg,均显示BMEC-101具有较silymarin为佳的护肝效果;只要低剂量而能达到的效果,也显示山苧麻水萃取的活性成分可有效的被保留及浓缩,达到去芜存菁的效果。
(e)病理组织标本与判读结果表6、组织切片判读报告正常 Gal Silymarin Guanine BMEC-1 BMEC-101200mg/kg 300mg/kg500mg/kg50mg/kg细胞发炎1 31 1 2 1Inflammation细胞坏死0 30 0 2 0Necrosis脂肪变发0 11 1 1 1
Fatty change气胀样变性0 0 0 0 0 0Balloon degeneration胆管增生0 3 2 1 2 2Bile duct proliferation有丝分裂0 0 0 0 0 0Mitosis肝纤维化0 2 1 1 1 1Fibrosis(肝损伤评估0=未观测到absent;1=轻微程度trace;2=微弱程度weak;3=温和程度moderate;4=严重程度strong)(肝纤维化评估0=正常;1=有胶原纤维增生,但没有形成中隔;2=中央静脉和门脉区二者分隔;3=形成完整的中隔,中间彼此交会,并将肝实质分割成许多节片断,但中隔尚很薄;4=形成完全的中隔,且中隔变厚,肝硬化)根据表6与图1所示,毒药组的半乳糖胺(Gal)所诱发的肝损伤会造成细胞发炎、细胞坏死与胆管增生的现象(图1b),且观测到有轻度的脂肪变性,与形成中央静脉和门脉区二者分隔的肝纤维化程度;比较药物组(BMEC-1如图1e,BMEC-101如图1f)、参考药物组(Silymarin如图1c,Guanine如图1d,)及毒药组(d-Galactosamine如图1b),由表6与图1可知BMEC-101与BMEC-1二者在气胀样变性与有丝分裂部分均未被观测到有损伤的情形;且BMEC-101处理的剂量仅为50mg/kg,相较于silymarin(200mg/kg)与guanine(300mg/kg)对照组,显示BMEC-101可能具有较silymarin为佳的护肝效果,同时也显示活性成分可有效的被保留及浓缩,达到去芜存菁的效果。在脂肪变性、肝纤维化、细胞发炎、细胞坏死及胆管增生方面,二者同参考药物组,相较于毒药组,仅呈现轻微或微弱程度的损害。
由上述结果可得知由本发明所制备出的山苧麻萃取物,对于血清中的GOT与GPT值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即对于受损害的肝脏具有修复的作用,且其降低比例远超出传统水萃物,显示其修复效果良好,远胜于传统水萃的萃取物;且只要低剂量就能达到修复效果,也显示山苧麻水萃取的活性成分可有效的被保留及浓缩;由此可知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不仅创新,且可大量萃取出有效物质,并可将有效物质完整保存,使其不致失去活性。
此外,本发明不以有毒的有机溶剂萃取,仅以医药级酒精与水萃取纯化植物中的有效物质,对人体无害。且熟习此技术领域者都知道,仅使用酒精难以达到很好的萃取效果;然本发明人经深入研究与多次实验,发现了能够得到最大量有效物质所须酒精浓度的准确范围,且经动物实验证明其效果确实相当好;此技术的揭示代表了往后不须再用有毒的甲醇、氯仿或丙酮等溶剂,亦可得到对于肝病疗效相当好的产物,实为此技术领域的一大突破。同时亦发现浓缩步骤的浓缩物固含率对于提高有效物质比例相当重要,此亦公知技术中所未曾揭露的技术。
上述实施例仅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发明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申请专利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肝病用医药组成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将一植物粉碎后,以水浸润并煎煮,形成一水萃取液;(b)将该水萃液浓缩形成一第一浓缩液;(c)加入一酒精使该第一浓缩液产生一沉淀物,形成分离的固相与液相,并将该固相与该液相分离;以及(d)取该液相层,并将该液相层浓缩形成一第二浓缩液;其中,该植物为山苧麻、苧麻或其同属中草药的植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a)的浸润为将该植物以水浸润8-24小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a)是复数次煮沸与搅拌该植物,并将其每次形成的浸膏收集成为该水萃取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b)是将水萃取液浓缩为固含量为1-50%重量百分比的浓缩液。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c)是加入95%酒精,并使该酒精最后浓度达到40%~80%重量百分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c)是以离心过滤方式使该固相与该液相分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d)的浓缩是将该滤液浓缩为固含率为5~50%重量百分比的浓缩液。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还包含将最终产物该第二浓缩液干燥粉碎、造粒并充填胶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干燥是以冷冻干燥或喷雾造粒干燥或流动床干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d)之后还包括一步骤(e),将该第二浓缩液流经大孔吸附树脂或离子交换树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e)之后还包括一步骤(f),再依序以水、水/酒精混合液及酒精冲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f)之后还包括一步骤(g),收集并合并水/酒精混合液的冲提液及酒精冲提液。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g)之后还包括一步骤(h),将该合并的冲提液浓缩成一第三浓缩液。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h)之后还包括一步骤(i),将该第三浓缩液干燥并粉碎。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i)的干燥是以冷冻干燥或喷雾造粒干燥或流动床干燥。
16.一种治疗肝病用医药组成物,以下列步骤制备而成(a)将一山苧麻、苧麻或其同属的植物粉碎,以水浸润8至24小时后,煎煮形成一水萃取液;(b)将该水萃液浓缩形成一第一浓缩液;(c)加入一酒精使该第一浓缩液产生沉淀物,形成分离的固相与液相,并将该固相与该液相分离;以及(d)取该液相层,并将该液相层浓缩形成一第二浓缩液,之后将该第二浓缩液干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治疗肝病用医药组成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a)是复数次煮沸与搅拌该植物,并将其每次形成的浸膏收集成为该水萃取液。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治疗肝病用医药组成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b)是将水萃取液浓缩为固含量为1-50%重量百分比的浓缩液。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治疗肝病用医药组成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c)是加入95%酒精,并使该酒精最后浓度达到40%~80%重量百分比。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治疗肝病用医药组成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c)是以离心过滤方式使固相与液相分离。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治疗肝病用医药组成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d)的浓缩是将该滤液浓缩为固含率为5~50%重量百分比的浓缩液。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治疗肝病用医药组成物,其特征在于,其还包含将最终产物该第二浓缩液干燥粉碎、造粒并充填胶囊。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治疗肝病用医药组成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d)之后还包括一步骤(e),将该第二浓缩液流经大孔吸附树脂或离子交换树脂。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治疗肝病用医药组成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e)之后还包括一步骤(f),再依序以水、水/酒精混合液及酒精冲提。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治疗肝病用医药组成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f)之后还包括一步骤(g),收集并合并水/酒精混合液的冲提液及酒精冲提液。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治疗肝病用医药组成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g)之后还包括一步骤(h),将该合并的冲提液浓缩成一第三浓缩液。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治疗肝病用医药组成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h)之后还包括一步骤(i),将该第三浓缩液干燥并粉碎。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治疗肝病用医药组成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步骤(i)的干燥是以冷冻干燥或喷雾造粒干燥或流动床干燥。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肝炎治疗药物的生产方法及其产品,特别是治疗肝病用医药组成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粉碎植物后,以水浸润并煎煮成水萃取液;浓缩水萃液为第一浓缩液;加入酒精使生成沉淀物;取液相层浓缩为第二浓缩液并干燥;将上述第二浓缩液流经树脂塔,再先后以水、水/酒精混合溶液及酒精进行冲提,收集水/酒精混合溶液的冲提液及酒精的冲提液,再混合水/酒精混合溶液冲提液及酒精冲提液,并将混合冲提液浓缩为第三浓缩液,最后干燥。本发明所使用的植物为山苧麻、苧麻或其同属植物。
文档编号A61P31/00GK1634212SQ20031012483
公开日2005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31日
发明者潘一红, 谢右铭, 黄志杰, 邱惜禾, 朱朝庭, 吕居勋, 蔡佩宜, 范玮伦, 彭文煌, 谢明村 申请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