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素在制备拮抗TGFβ1及防止组织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7150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黄素在制备拮抗TGFβ1及防止组织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黄素,具体地说,是涉及大黄素在制备拮抗TGFβ1防止组织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是多种慢性器官性疾病(如肾硬化、肝硬化、肺纤维化)中重要的致纤维化因子。它通过促使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外基质产生、诱导上皮-间充质转分化等途径参与组织的纤维化过程。虽然有报道,抗TGFβ1抗体、decorin(修饰素)、bican(二聚糖)、可溶性TGFβ1受体等具有拮抗或部分拮抗TGFβ1的作用,但由于其来源系异种源性及疗效不确切,因此至今未为临床应用。
大黄素是一种从天然药物分离的产物。其原材料来源丰富,分离技术成熟。目前无有关大黄素拮抗TGFβ1作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大黄素,它用于拮抗TGFβ1,治疗慢性器官性疾病的组织纤维化。即口服大黄素,其剂量为25-100mg大黄素/日,可分成2次或3次口服。大黄素可制成胶囊。它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其它药物组合应用,如与雷公藤多甙片组合应用。
因此,大黄素可以应用于制备拮抗TGFβ1防止组织纤维化的药物。
大黄素毒性小,经大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素的半致死量为3.2g/kg。
经人体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素无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当口服大黄素剂量200mg/kg时,连续三天,36人中只有5人有胃肠道不适的主诉,其中3人每日腹泻2-3次,仅1人腹泻超过4次。
药物代谢研究结果表明,大黄素易被人体吸收,服药后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单次口服200mg大黄素,1.5-3小时后血中大黄素浓度达到高峰,24小时后其血药浓度仍保持在200-500ng/ml水平。因此大黄素作为药物有其优越性,它可防治由TGFβ1引起的慢性器官性疾病的组织纤维化。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大黄素抑制大鼠间质性肾炎模型的肾组织TGFβ1的表达,并改善肾间质纤维化。
1.1 实验分组及处理模型组(n=8)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以相同溶剂口饲作对照,每天二次。
大黄素治疗组(n=8)大黄素150mg/kg/d,分二次口饲,单侧输尿管梗阻术后24h开始给药。
治疗观察时间共14天。
1.2 观察内容及定量检测方法1.2.1 TGFβ1表达定量● 对TGFβ1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在共聚焦显微镜20倍物镜下,每张切片连续观察皮质区间质5个视野,计算其免疫荧光染色总荧光强度。
1.2.2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定量● 肾小管间质相对面积定量对纤维连接蛋白(FN)和III型胶原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在共聚焦显微镜20倍物镜下,每张切片连续观察皮质区间质5个视野,计算荧光染色面积占整个间质面积的百分数。
● 间质纤维化定量在共聚焦显微镜20倍物镜下,每张切片连续观察皮质区间质5个视野,计算纤维连接蛋白(FN)和III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总荧光强度。
1.3 结果经大黄素治疗后的大鼠皮质肾小管平均直径比模型组大鼠显著增大,说明大黄素有改善肾脏间质纤维化、预防肾小管萎缩的作用。(见表1.3.1)大黄素治疗组TGFβ1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P值<0.01)。从细胞外基质来看,糖尿病对照组FN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0.05)。(见表1.3.2)无论是间质面积还是纤维连接蛋白(FN)和III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总荧光强度大黄素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都明显减少。这说明大黄酸具有减少TGFβ1表达及改善组织纤维化的作用。(见表1.3.3)表1.3.1 小管平均直径(um)模型组 大黄素治疗组小管直径(um) 26.18±9.7129.6±7.51***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1。
表1.3.2 皮质肾小管TGFβ1的表达模型组 大黄素治疗组TGFβ1荧光强度 69.09±24.06 25.77±7.16***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1。
表1.3.3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定量肾小管间质相对面积(%)细胞外基质含量(荧光强度)模型组大黄素治疗模型组 大黄素治疗组组FN 45.18±5.32 43.5±13.15*161.62±29.92 139.77±67.54*III型胶原 19.67±4.99 16.44±6.6*45.2±14.41 38.82±13.2**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1。
实施例2.大黄素与雷公藤多甙、苯那普利联合应用抑制IgA肾炎患者肾组织TGFβ1的表达,并减少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的积聚以及肾间质纤维化。
2.1 病例选择研究对象经肾活检并结合临床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
入选条件年龄14-55岁,24h尿蛋白定量超过1g并持续3个月以上,血肌酐<267umol/L,半年内未使用免疫抑制剂及ACEI或ARB治疗。
2.2 分组
治疗组采用大黄素与雷公藤多甙、苯那普利联合治疗。大黄素100mg,每日2次;雷公藤多甙40mg,每日3次;苯那普利10mg,每日1次。
对照组采用强的松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强的松1mg/kg/日;苯那普利10mg,每日1次。
2.3 结果本研究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肾组织的TGFβ1表达与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增生、肾小球硬化显著相关;治疗后,大黄素与雷公藤多甙、苯那普利联合治疗组患者肾组织TGFβ1表达与对照组比较,上升速度明显减慢(见表2.1)。此外,患者血清肌酐明显下降和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增生减少,间质纤维化明显减轻。
表2.1 IgA肾炎患者肾组织TGFβ1的表达分布面积(%) 荧光强度第一次肾活第二次肾活 第一次肾活第二次肾活检检检 检治疗组(n=9) 29.8±5.6 30.2±8.4*31.7±11.133.1±7.9*对照组(n=4) 31.0±1.435.9±10.7*30.1±1.9 34.4±14.9**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1。
权利要求
1.大黄素在制备拮抗TGFβ1及防止组织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大黄素可防治由TGFβ1引起的慢性器官性疾病的组织纤维化,因此大黄素可以应用于制备拮抗TGFβ1及防止组织纤维化的药物。
文档编号A61P43/00GK1582905SQ20041004127
公开日2005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15日
发明者黎磊石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