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式压力可调型高压氧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7020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携带式压力可调型高压氧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高压氧舱,尤其涉及了一种由氧舱及加压系统构成的携带式压力可调型高压氧舱。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体内含氧量的提高有助于快速恢复疲劳,增强新陈代谢,预防并减轻因血液循环不畅而引起的怕冷或身体不适症,增强人体健康。
目前,一般设计一个氧舱系统,其中利用加压泵,使流入到氧舱的空气压力大于舱外的空气压力,而且使氧舱内空气的含氧量高于舱外空气的含氧量,这样置身舱内就可吸入到比舱外更多的氧气。置身于氧舱的高浓度氧气中,人体内的含氧浓度也随之上升,吸入的氧与红血球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提高血氧饱和度,体内氧浓度的提高促进了血液、淋巴液等体液中的氧含量,增强了氧进入毛细血管的穿透力,提高了细胞的含氧量,促进了体内新陈代谢,增强了人体健康。
但是,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氧舱采用的高压式氧气供给装置,其舱内的压力是不变的,具体可参考日本2003-103765号专利申请公开文件,这样就限制了氧舱功能的最大发挥,使促进血液循环、恢复疲劳的效果还不能得到有效地发挥,所以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与创新。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携带式压力可调型高压氧舱,即一种能更好地促进人体内血液循环,快速恢复疲劳,增进健康的高压氧气供给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本装置由氧舱及加压系统构成。加压系统包括压力切换系统和加压源,该压力切换系统控制加压源,通过对空气流量的控制,产生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并交替地将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输送到氧舱。
其中压力切换系统处于加压源和氧舱之间,包括第一压力线路、第二压力线路、以及两条线路上各自的开关装置,及用来控制气体流量和驱动加压源,从而交替地产生第一、第二压力的控制系统。第一、第二压力高于一般环境下的压力,能持续对舱内加压,能使人体吸入大量的氧。当然,本装置的舱内压力并不只局限在高于一般环境下的压力设定,也可以这样设定第一、第二两者压力中的一方压力大小可与舱外压力相同,另一方压力则高于舱外压力。氧舱内压力可自动地从第一压力切换到第二压力,反之亦然。当然,压力切换并不只限于上述形态。
氧舱材料为一种可折叠的,非通气性的材料,氧舱可以折叠,便于携带。为了保证氧舱的密封性,氧舱的出入口为两层结构,内层面积大于外层面积,并且具有外层上的拉链(第一拉链)和内层上的密封性的拉链(第二拉链)。第一拉链的里外两面最好都有拉环,或者装上两根第一拉链,一根的拉环向外,另一根的拉环向里,这样就可以从舱内外开闭拉链;内层上最好装有两根第二拉链,一根的拉环向外,另一根的拉环向里,这样就可以从氧舱内外开闭拉链。
加压系统中还可以设置负离子发生器,这样除了向氧舱送空气外,还可以在空气中注入负离子,人体在吸入氧气的同时,还吸收了负离子。负离子发生器也可安装在氧舱内。
氧舱内还可以装有置换舱内空气用的排气口,这样在加压时能向人体提供新鲜空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携带式压力可调型高压氧舱,相比于先前技术,具有以下功效由于舱内气体中的含氧量高于空气中的含氧量以及氧舱内的压力高于一般环境下的压力,舱内的人可吸入更多的氧,而且同时通过压力切换系统对氧舱进行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的交替加压,产生了一种“搓揉效果”,极大地加速了人体血液循环,提高了疲劳恢复的效果。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很广,适用于下列对象体力劳动者、运动员、吸烟者、接触液体氮、干冰等化学品的人员,在低气压或密封场所的工作人员与老年人群,同时也适用于高山病、煤气中毒、受伤者的治疗及体力恢复,即特别适合于因缺氧而引起的伤病治疗,也适用于保健、美容等领域。而且,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其他哺乳动物。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1优选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图2为图1所示的氧舱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上侧面图,(B)为正面图,(C)为左侧面图,(D)为右侧面图;图3为图2所示的氧舱部分的收藏示意图,其中(A)为氧舱折叠后的示意图,(B)为垫板的示意图,(C)为收藏氧舱和垫板的包的示意图;图4为第1优选实施例中的加压系统运作的时序说明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2优选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图6为图5所示的氧舱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上侧面图,(B)为正面图,(C)为左侧面图,(D)为右侧面图;图7为图5所示的氧舱部分的两层构造及拉链配置示意图,其中(A)为氧舱内没加压的状态,(B)为氧舱内加压后的状态;图8为第2优选实施例中的加压系统运作的时序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携带式压力可调型高压氧舱的第1优选实施例的结构框图,主要包括氧舱1和连接在氧舱上的加压系统9。氧舱1上还设置了向氧舱提供空气的空气口3,置换舱内空气的排气口5和排除舱内空气的排气口7。加压系统9包括了加压泵11和压力切换系统,其中压力切换系统由分流点15、合流点31、第一压力线路17、第二压力线路19,第一压力调节器23,第一压力开关器25,第二压力调节器27,第二压力开关器29以及控制系统37组成,通过控制系统37,控制加压泵11,第一、第二开关器25、29,氧舱排气开关35以及负离子发生器21的开关。加压系统中还设置了过滤空气用的过滤器13,以及测量氧舱压力的压力计33。
其中氧舱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主要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氧舱上面1a和底面1b,其中底面1b的左面有可放置垫板的空间。
1c为氧舱的内壁,垫板45位于氧舱内壁1c与外壁之间。垫板放置部分为袋状,里面的4块垫板45可以从拉链41处取出,安装垫板45不但可使氧舱底面1b变得平坦,而且能加强氧舱1的平稳性,防止翻侧。
氧舱的头端部1d,上面装有空气供给口3以及供舱内器械使用的电源插座安装口50,其毫不影响氧舱内的密封性。
氧舱的脚端部1e,上面装有置换空气用的排气口5,安全阀门51,以及排气口7,当舱内的压力大于设定值时,安全阀门51会自动地下调压力。
氧舱的拉链41,供人39进出氧舱1,是一种能防止空气泄露的密封性拉链。
氧舱1还设置了透明窗口43,通过其可以看到氧舱内的人39的头部,也可减轻氧舱里人因狭小空间而产生的压迫感。
氧舱内的2根金属支撑架49呈拱形状,位于头部附近,可以卸下。支撑架的材料可以是不锈钢、铁、铝、碳化纤维等材料,另支撑架的表面也可涂上塑料薄膜。
氧舱1整体为圆锥形状,头部面积大,脚部面积小的圆锥体与圆筒状相比较,圆锥体可以缩短氧舱的加压时间,实现了加压泵的小型化、商品的轻便化,但是氧舱的形状也可以是圆筒状的或其他形状的。氧舱1的材料为可折叠的非透气性材料,由EVA树脂组成。
取出垫板45,卸下支撑架49后,氧舱部分可以折叠起来(如图3A)。将4块垫板45(如图3B)和折叠起来的氧舱1放入包48中(如图3C),这样便于保管、携带。氧舱部分除了可以折叠外,也可卷起来。
现再结合图4中的加压系统的时序说明图来说明整个操作过程。当人39进入氧舱1后,拉上拉链41,通过控制系统37,打开第一开关器25,关闭第二开关器29,然后驱动加压泵11,再驱动过滤器13与分流点15之间的负离子发生器21。这时候,排气开关35是关闭着的。从加压泵11出来的空气,经过过滤器13的过滤后,从分流点15流向第一压力线路17,用于向舱内进行第一压力的加压,同时负离子发生器21用于向空气内注入负离子。
流入第一压力线路17的空气,通过了第一调压器23(第一调节器23设定第一压力,如第一压力的压强为141.8Kpa),第一开关器25,合流点31以及空气供给口3后,流入了氧舱1,之后对氧舱1逐渐加压,这时氧舱1通过空气置换用排气口5,舱内的空气被少量地排出,舱内的空气处在置换状态。压力计33显示出舱内的压力。
如果将第一压力加压时间设定为10分钟,10分钟后,通过控制系统37关闭第一开关器25,切断第一压力线路17,然后打开第二开关器29,空气流入到第二压力线路19。由加压泵11出来的空气经过分流点15到达第二压力线路19,再经过第二调压器27、第二开关器29、合流点31以及空气供给口3进入到氧舱1内。其中第二调压器27控制空气流量,设定第二压力,如将压力设定为121.6Kpa。由于舱内的压力大于舱外压力,所以,舱内的人能吸收到比一般环境下更多的氧。
如果将第二压力的时间设定为10分钟,10分钟后,通过控制系统37的控制关闭第2开关器,切断第二压力线路19,然后打开第一开关25,空气流入第一压力线路17,舱内的压力再次增大到141.8Kpa。
现把第一压力作用10分钟与第二压力作用10分钟作为一次过程。连续两次(整个过程为40分钟)向舱内加压,40分钟后,控制系统37将会关闭加压泵11以及负离子发生器21的运作,打开排气开关35,通过排气口7以排出舱内的空气,当舱内的压力与舱外压力变为一致时,排气开关35才会关闭。
上述实例中,负离子发生器是安装在加压系统中的,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在氧舱内。而且向氧舱内输送的气体可以是空气,也可以是其他气体,如含氧浓度高于空气的气体。加压源除了用加压泵外,也可使用其他的设备,如压缩机、氧气瓶等。
这样,氧舱内通过压力切换(第一、第二压力之间的切换),产生了一种“搓揉效果”,有助于舱内人员吸入更多的氧,人体吸入了高含氧量的空气以及负离子后,体内含氧量迅速提高,从而促进了全身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增强了新陈代谢,加快了疲劳恢复,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2优选实施例的结构框图。主要包括氧舱53和加压系统65,其中的加压系统包括加压泵11和压力切换系统,这里的压力切换系统主要由控制系统69所构成,控制系统69控制加压泵11、排气开关35以及制氧器67、负离子发生器21的开关运作。
其中图6为氧舱部分53的结构示意图。氧舱的上面部分有两层结构,外层面53a和内层面53b。两层上都装有供进出入氧舱用的拉链。拉链的长度大约与人体的长度相仿,便于进出入氧舱。
如图7所示,拉链55(第一拉链)安装在外层53a面上,55a为拉链55的滑动部分,拉链的上下两面都装有拉环55b。这样,从氧舱内外都能开闭拉链。
57、59为两层结构中的内层面53b上的两根拉链(第二拉链)。拉链57的滑动部分57a上面装有拉环57b,拉链59的滑动部分59a下面装有拉环59b。这样,从氧舱内外都能开闭57与59两根拉链。
两层结构中的内层部分53b的面积大于外层部分53a。如图7(A)所示,当氧舱53没有加压时,外层53a和内层53b都呈塌陷状态。如图7(B)所,当氧舱53加压膨胀时,由于内层部分的面积大于外层部分,所以外层53a会抵压住内层53b,使内层的部分地方起褶皱,从而降低了对拉链的压力,防止了拉链密封性的下降,提高了氧舱的不透气性。
在人体头部位置的左右两侧氧舱上,以及头端部53d上各装有一个透明窗口43,目的是为了减轻舱内人因狭小空间而产生的压迫感。
在氧舱的底面53e部分设计了放置垫板45的地方,即在氧舱的内壁53f与其外壁之间,垫板45可自由取出。放置垫板可使氧舱底面变得平坦,而且可加强氧舱的平稳性,防止其翻倒。
氧舱的头端53d分别安装有空气供给口3和电源插座安装口50。
在氧舱的脚端部分53g分别安装有空气置换用的排气口5、排气口7及安全阀门51。
氧舱撑架49,可卸下,和实施例1一样。
和第1优选实施例一样,氧舱53整体为圆锥形状,头部面积大,脚部面积小的圆锥体与圆筒状相比较,圆锥体可以缩短氧舱的加压时间,实现了加压泵的小型化、商品的轻便化,但是氧舱的形状也可以是圆筒状的或其他形状的。氧舱53的材料为可折叠的非透气性材料,由EVA树脂组成,和图2所示的氧舱一样,可以折叠或卷起放入包中,便于保管、携带。
如图8所示,为第2优选实施例中的加压系统运作的时序说明图,当人39进入氧舱53后,拉上拉链55,打开加压泵11后,压力设定为“高”,增强压力以满足第一压力要求。其后驱动负离子发生器21和制氧器67。这时,排气开关35是关闭着的。由于加压泵11输送的空气经过过滤器13过滤后,从空气进口3进入到氧舱。过滤器13与空气进口3之间安装了制氧器67,制氧器将氧注入到空气中,对氧舱逐渐加压。如第一压力的压强可为141.8KPa。这时通过空气置换用排气口5,舱内的空气被少量地排出,舱内的空气处在置换状态。压力计33显示出舱内的压力。从而实现了对舱压的控制。这时空气中的氧气加上制氧器所发出的氧气,使氧舱内的空气含氧量达到约30%。
同时舱内的负离子发生器21也向舱内发出大量负离子。人体吸入了高含氧量的空气以及负离子后,体内含氧量迅速提高,从而促进了全身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增强了新陈代谢,加快了疲劳恢复,如果将第一压力加压时间设定为10分钟,10分钟后,加压泵11的加压强度减弱,加压强度为“低”,以适合第二压力对压强的要求。这时,舱内的压力从第一压力的141.81Kpa下降到121.6Kpa,舱内的压力仍大于舱外压力,空气中的氧气加上制氧器的氧气,这时舱内的含氧量即使是25%,也比舱外的含氧量高,所以,舱内的人能吸收到比一般环境下更多的氧。
如果将第二压力的时间设定为10分钟,10分钟后,加压泵11的压强再次提高至141.81Kpa,以适合第一压力对压强的要求。
就这样,氧舱内压力的切换(第一、第二压力之间的切换),产生了一种“搓揉效果”,增强了疲劳恢复、血液循环的效能。其中第一压力作用10分钟与第二压力作用10分钟为一次过程。连续两次(40分钟)向舱内加压。
40分钟后,控制系统69将会关闭加压泵11、负离子发生器21以及制氧器67的运作,打开排气开关35以排出舱内的空气。当舱内的压力与舱外压力变为一致时,排气开关35才会关闭。
本实施例中,制氧器67是安装在过滤器13与空气进口3之间。当然,制氧器也可安装在加压泵11与过滤器13之间。氧气提供设备除了制氧器外,还可使用氧气瓶等。氧舱内的气体可以是空气,或空气之外的气体,如在氦气中加入氧气等。
氧舱内的负离子发生器除了受控制系统的控制外,氧舱内的人也可以手动操作其运行。
氧舱内的氧浓度决不是只能限定于上述所说的25%或30%。可根据氧舱的使用目的来调节氧浓度。例如,对于煤气中毒者,潜水病患者而言,氧舱内的气体可以用纯氧气或含氧量为90%以上的气体。
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只限于以上的实施例说明。可以做多种变更,如还可以根据不同要求来任意设定第一、第二压力的加压时间、压力切换时间以及总的加压时间等。另外,第一、第二压力的数值也可以根据要求任意设定,第一压力或第二压力的一方压力与舱外压力一样也可。
图1中的氧舱也可被图6中的氧舱替换,图5中的氧舱可被图2中的氧舱替换。
图2中的氧舱上面1a地方的透明窗口43可以去除。这个窗口,将拉链41的长度延伸到舱内人的头部位置,便于进入氧舱中。
氧舱的材料为EVA树脂,也可以用氨基甲酸乙酯、尼龙、聚氯乙稀、丙稀树脂,以及金属材料等。
加压系统的构成也可以改变,只要具有交替地向氧舱内提供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的压力切换系统,任何其他构造都可以。
也可安装调节氧舱温度的温度调节系统。例如为冷却输入氧舱的空气,可以安装冷却线圈等。
权利要求1.一种携带式压力可调型高压氧舱,由氧舱和加压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压系统由加压源和压力切换系统组成,该压力切换系统对加压源的控制,使得产生两种不同压强的压力,即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并交替地将这两种压力的气体输入到氧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式压力可调型高压氧舱,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第二压力大于氧舱外的空气压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式压力可调型高压氧舱,其特征在于,上述氧舱内的气体中的含氧浓度高于舱外空气中的含氧浓度。
4.如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携带式压力可调型高压氧舱,其特征在于,上述压力切换系统位于加压源和氧舱之间,包括第一压力线路和第二压力线路,分别安装在上述两条线路上的第一开关器和第二开关器,以及控制系统;该第一开关器和第二开关器受控制系统的控制。
5.如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携带式压力可调型高压氧舱,其特征在于,上述压力切换系统包括一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控制上述加压源的运作,交替地将上述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输入氧舱。
6.如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携带式压力可调型高压氧舱,其特征在于,上述氧舱的材料为一种可折叠的、非透气性的材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携带式压力可调型高压氧舱,其特征在于,上述氧舱的出入口部分为内层与外层的二层构造,且所述内层面积大于外层面积,外层具有第一拉链,内层上具有密封性的第二拉链。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携带式压力可调型高压氧舱,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拉链的外侧与内侧都装有拉环。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携带式压力可调型高压氧舱,其特征在于,上述氧舱内层上的第二拉链有两根,其中一根的拉环在内层的外面,另一根的拉环在内层的里面。
10.如权利要求1、2、3、7、8中任一项所述的携带式压力可调型高压氧舱,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压系统中还包括将负离子输送到氧舱的空气中的负离子发生器。
11.如权利要求1、2、3、7、8中任一项所述的携带式压力可调型高压氧舱,其特征在于,上述氧舱内部还可安装负离子发生器。
12.如权利要求1、2、3、7、8中任一项所述的携带式压力可调型高压氧舱,其特征在于,上述氧舱上具有置换舱内空气用的排气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携带式压力可调型高压氧舱,其主要由氧舱和加压系统构成,加压系统部分包括了一个加压源和压力切换系统,加压源用于对氧舱内的空气加压,而压力切换系统则通过对气体流量的控制,交替地将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输入氧舱,使人体能在舱内吸入比舱外更多的氧气,同时,通过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的交替加压所产生的“搓揉效果”能进一步地加速血液循环,加快疲劳恢复。
文档编号A61G10/00GK2719277SQ20042005910
公开日2005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1日
发明者里见健志, 石原昭彦 申请人:小岛广三, 杨丽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