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参益气滴丸在制备防治高原缺氧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9910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芪参益气滴丸在制备防治高原缺氧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医药领域,具体涉及芪参益气滴丸在制备预防和治疗高原缺氧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高原环境中供氧不足所致的缺氧可引起的人体机能、新陈代谢和形态等方面的改变,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一般人初次步入高原环境,首先可出现人体各器官和组织的适应性代偿反应,如呼吸加深加快,心率增快,皮肤胃肠肾等血管收缩,而脑血管及冠状动脉扩张,等等。通过上述代偿仍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需要的话,就需人工吸氧等治疗。如果还不能纠正其缺氧的话,就会因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缺氧而使各神经中枢进入抑制状态,使得呼吸变浅、变慢,心率降低及心输出量的下降,肺水肿,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心肌梗塞,脑血栓,脑水肿,甚至死亡。对高原缺氧大部分人可通过自身调节而逐渐适应,只有一小部分人会产生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尽管如此,及早对高原缺氧进行防治仍显得非常重要。
芪参益气滴丸由黄芪、丹参、三七和降香组成,用以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中国专利CN1375316A公开了该制剂的组成、制法以及在冠心病心绞痛方面的用途,但该药在防治高原缺氧方面的作用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芪参益气滴丸在制备防治高原缺氧药物中的应用。
芪参益气滴丸是按重量百分比由下列组分制备而成黄芪22.2%~66.8%,丹参11.6%~33.4%,三七2.5%~13.5%,降香14.5%~44.3%。其最佳配比为黄芪44.7%、丹参26.7%、三七6.3%、降香22.3%;或者以黄芪41.2%、丹参23.8%、三七4.5%、降香30.5%。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芪参益气滴丸对模拟海拔7500米低氧大鼠脑组织及血液内丙二醛(MDA)、乳酸含量的影响的实验,说明芪参益气滴丸在防治高原缺氧方面的作用。
一、方法1.动物处理(1)SD大鼠30只,体重180~200g,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n=10)、急性低氧组(n=10)、芪参益气滴丸加低氧组(n=10)。芪参益气滴丸加低氧组按0.8ml/100g体重(即30mg芪参益气滴丸/100g体重,用水溶解)剂量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7天;其余两组给予等体积的水。(2)减压方法急性低氧组和芪参益气滴丸加低氧组动物在最后一次给药后1小时置于低压舱内,以10米/秒的速度升至海拔7500米,持续7小时;常氧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常氧室温饲养。出舱后各组动物迅速断头剥脑、取血。其中半脑用于脑含水量的测定,另半脑称重后按1∶20(w/v)加入0~4℃的生理盐水制成5%脑匀浆。血液离心取血清。
2.脑含水量测定用干湿质量法,各组半侧脑组织置于称量瓶中,称重后置于50℃烘箱烤干至恒重。按公式计算脑含水量脑含水量(%)=(湿重量-干重量)/湿重量×100%。
3.生化测定用Folin-酚法测定脑匀浆蛋白含量。取5%脑匀浆、血清各100μl测定MDA含量;组织中MDA含量以nmol/mgprot表示,血清中MDA含量以nmol/ml表示。取5%脑匀浆、血清各10μl测定乳酸含量;组织中乳酸含量以μmol/mgprot表示,血清中乳酸含量以mmol/L表示。
4.统计学方法每组实验结果用x±s表示,用t检验比较各组均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性。
二、结果1.脑组织匀浆含水量、MDA和乳酸含量的变化(见表1)急性低氧组脑含水量较常氧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MDA和乳酸含量明显增加(P<0.01);芪参益气滴丸加低氧组的脑含水量、MDA及乳酸含量较急性低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
表1 脑组织匀浆含水量、MDA、乳酸含量的变化(x±s)

注与常氧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急性低氧组比较,#P<0.05##P<0.012.血清中MDA和乳酸含量的变化(见表2)急性低氧组血清中MDA及乳酸含量较常氧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芪参益气滴丸加低氧组血清中MDA和乳酸含量较急性低氧组显著降低(P<0.01)。
表2 血清中MDA、乳酸含量的变化(x±s)


注与常氧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急性低氧组比较,#P<0.05##P<0.01低氧引起脑组织和血液中葡萄糖无氧酵解的过程增强,乳酸生成增加。乳酸在组织积聚会导致细胞渗透压增高,线粒体肿胀和破裂,影响线粒体呼吸功能而发生能量代谢降碍。低氧时胞内乳酸和氧自由基与脂质过氧化物生成增加,又会损伤线粒体的能量代谢,胞内ATP水平下降。上述实验中,经低氧暴露后大鼠脑组织和血液中乳酸和MDA含量明显增加,而低氧前预先给予芪参益气滴丸可抑制乳酸和MDA含量增加。这一结果表明,而芪参益气滴丸具有促进ATP生成能力,可用于防治高原缺氧。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药物做进一步说明,下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取黄芪86.5g、丹参21.3g、三七3.5g、降香20.6g、辅料聚乙二醇-6000 30g。将经粉碎的丹参、三七,水煎煮2次,每次加7倍量水,每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900ml,加入95%乙醇,使醇浓度达到70%,静置12~2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2~1.38(50~60℃)的浸膏;将经粉碎的黄芪,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6倍量水,依次提取2小时、1小时,合并滤液,浓缩至1500ml左右时,加95%乙醇使醇浓度为60%,静置12~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400ml左右时,加95%乙醇使醇浓度为80%,静置12~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2~1.38(50~60℃)的浸膏;取降香,加5倍量水,回流提取5小时,收集挥发油;取上述丹参三七浸膏、黄芪浸膏及聚乙二醇-6000,水浴溶化,化匀后,加入降香挥发油,混匀,移至滴丸机中,制成1000粒滴丸。
实施例二取黄芪40.6g、丹参44.8g、三七11.2g、降香38.6g,辅料聚乙二醇-6000 30g,按实施例1的制备工艺制成本发明的中药制剂。
实施例三取黄芪77.3g、丹参22.8g、三七4.8g、降香30.5g、辅料聚乙二醇-6000 28g,按实施例1的制备工艺制成本发明的中药制剂。
实施例四取黄芪42.3g、丹参39.2g、三七8.2g、降香46.8g、辅料聚乙二醇-6000 25g,按实施例1的制备工艺制成本发明的中药制剂。
实施例五取黄芪65.2g、丹参38.9g、三七9.3g、降香32.5g、辅料聚乙二醇-6000 40g,按实施例1的制备工艺制成本发明的中药制剂。
实施例六取黄芪56.2g、丹参32.5g、三七6.2g、降香41.6g、辅料聚乙二醇-6000 22g,按实施例1的制备工艺制成本发明的中药制剂。
实施例七取黄芪36.5g、丹参32.4g、三七6.2g、降香41.7g、辅料聚乙二醇-6000 22g,按实施例1的制备工艺制成本发明的中药制剂。
实施例八取黄芪65.6g、丹参25.8g、三七9.5g、降香46.4g,辅料聚乙二醇-6000 35g,按实施例1的制备工艺制成本发明的中药制剂。
实施例九取黄芪35.5g、丹参50.8g、三七16.3g、降香52.3g、辅料聚乙二醇-6000 35g,按实施例1的制备工艺制成本发明的中药制剂。
权利要求
1.芪参益气滴丸在制备防治高原缺氧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芪参益气滴丸在制备防治高原缺氧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芪参益气滴丸是按重量百分比由下列组分制备而成黄芪22.2%~66.8%,丹参11.6%~33.4%,三七2.5%~13.5%,降香14.5%~4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芪参益气滴丸在制备防治高原缺氧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芪参益气滴丸是按重量百分比由下列组分制备而成黄芪44.7%,丹参26.7%,三七6.3%,降香22.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芪参益气滴丸在制备防治高原缺氧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芪参益气滴丸是按重量百分比由下列组分制备而成黄芪41.2%,丹参23.8%,三七4.5%,降香30.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芪参益气滴丸在制备防治高原缺氧药物中的应用。通过芪参益气滴丸对模拟高原低氧大鼠脑组织及血液内MDA、乳酸含量的影响的实验,显示芪参益气滴丸可抑制低氧状态下脑组织及血液内乳酸和MDA含量增加,说明芪参益气滴丸可用于防治高原缺氧。
文档编号A61P43/00GK1861114SQ20051001350
公开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3日
发明者李旭, 郑永峰, 叶正良 申请人: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