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微丸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30023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血府逐瘀微丸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血府逐瘀微丸的制备方法,属于中药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一书,本方是王清任先生总结了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后,研制而成的专门治疗“血瘀症”的方剂。它由桃仁、当归、积壳、川芎、柴胡、红花、牛膝、赤芍、地黄、桔梗、甘草等十一味中药组成,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淤血内阻,胸痛或头痛、心脑血管疾病、更年期综合征、治疗胆道感染、失眠、糖尿病等瘀血内阻引起的疾病。本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为主药;川芎、当归行气活血为君药牛膝祛瘀通脉,引血下行佐以积壳、赤芍、桔梗、柴胡开胸、疏肝、解郁;生地清热凉血;甘草解毒,调和诸药。诸药相合,活血行气,瘀化热消,肝郁疏达,诸症自愈。
现代研究认为1)此方使血栓形成重量、全血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抑制ADP诱导引起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并促进血小板解聚作用,并对抗二氧化钍阻断肝清除率作用,并对抗肉芽肿的形成。2)具体实验表明,血府逐瘀汤具有提高PaO2,并具有改善微血管循环,加速血液运行的作用。3)改善器官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血管的循环,有舒张血管,增加血流,降低血流阻力作用,调整凝血和抗凝系统,防止血栓形成,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抑制结缔组织的代谢,减少癍痕的形成和粘连,降低机体反应性,具有镇痛和活血化瘀双向调节作用。
上述现代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早以突破了原意之治疗“胸中之血瘀”的局限,可广泛应用于具有瘀血之象的各种血分疾病,酌情应用于其他疾病兼有血分疾病者,由于配伍适当,处方紧密而完善,故以血府逐瘀加减用于临床而能见奇效。
目前已批准生产的有血府逐瘀丸(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血府逐瘀胶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5册)、血府逐瘀口服液(卫生部新药转正标准13册),血府逐瘀丸是将药材粉碎后加炼乳制成大蜜丸,为传统剂型,充分体现了“黑、大、粗”的特点,易受潮发霉变质;血府逐瘀胶囊在丸剂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易受潮的问题,而且剂量大,每次服用4~6粒;血府逐瘀口服液需要加入大量的防腐剂,药物稳定性不理想剂。鉴于这些情况,寻找治疗效果理想,质量稳定可控、生产操作简单的有效治疗药物制剂是最急需解决的事情。
微丸是指直径小于2.5mm的小球状口服剂型,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制丸后包衣制得。由于微丸属剂量分散型制剂,一个剂量单位由多个单元组成,与单剂量剂型相比,具有许多优点1、微丸服后可广泛均匀地分布在胃肠道内,由于剂量倾出分散,药物在胃肠表面分布面积增大,使药物生物利用度提高,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和毒副作用的产生。2、微丸剂在胃肠道内的运转不受食物输送节律的影响,即使当幽门括约肌闭合时,仍能通过幽门,因此微丸在胃肠道的吸收一般不受胃排空的影响。3、微丸的释药行为是组成一个剂量的各个微丸释药行为的总和,个别微丸在制备上的失误或缺陷不致对整体制剂的释药行为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体内的重现性、一致性方面优于片剂和胶囊剂。
本发明提供的微丸崩解性好,生物利用度高,防潮、掩盖,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彻底解决了原有的剂型存在的问题,而且无药物不良口味、气味,特别适合于婴幼儿、老年人及吞服药片或胶囊有困难的患者服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府逐瘀微丸的制备方法;所提供的这种微丸崩解性好,生物利用度高,稳定性好,还可以掩盖药物不良口味、气味,特别适合于婴幼儿、老年人及吞服药片或胶囊有困难的患者服用。
本发明的一种血府逐瘀微丸是有效药用成分按照重量组分计算,它主要由桃仁8份、当归6份、积壳4份、川芎3份、柴胡2份、红花6份、牛膝6份、赤芍4份、地黄6份、桔梗3份和甘草2份组成。
本发明的一种血府逐瘀微丸是有效药用成份经过水提取浓缩的提取浓缩液或稠浸膏、包衣材料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包衣材料包括丙烯酸树脂、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聚乙烯醇一种/多种混合使用;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是空白丸芯、蔗糖、乳糖、淀粉、糊精、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维酮、滑石粉、二氧化硅、聚乙二醇、甜味剂、色素一种/多种混合使用。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将当归、赤芍、积壳、川芎、柴胡、处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红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稠膏,与粉末混匀,得药粉,按药粉∶淀粉∶微粉硅胶/滑石粉∶微晶纤维素100∶10∶2∶95,将药粉与淀粉、微粉硅胶/滑石粉、微晶纤维素过筛混匀,加适量水制成软材,经孔径0.5~0.9mm的挤出机筛板挤成细条状,置滚圆机内滚圆,取出微丸于50℃干燥,然后包衣,即得。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但对本发明并没有限制。
实施例一处方桃仁132g 当归132g 枳壳88g 川芎66g 柴胡44g红花132g 牛膝132g 赤芍88g 地黄132g 桔梗66g甘草44g制法以上十一味,取桃仁(处方量的1/2)、当归、赤芍、积壳、川芎、柴胡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红花等5味药材及桃仁(处方量有1/2)加水煎煮2~4次,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5~稠膏/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加入细粉及药学上认可的辅料按1∶0.5~3的比例混匀,制丸,干燥,包衣,即得。制成微丸,干燥;将干燥后的微丸置于包衣锅内,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包衣,即得。
实施例二处方桃仁132g 当归132g 枳壳88g 川芎66g 柴胡44g红花132g 牛膝132g 赤芍88g 地黄132g 桔梗66g甘草44g制法以上十一味,取桃仁(处方量的1/2)、当归、赤芍、积壳、川芎、柴胡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红花等5味药材及桃仁(处方量有1/2)加水煎煮2~4次,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5~稠膏/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加入细粉及药学上认可的辅料按1∶0.5~3的比例混匀,制丸,干燥,包衣,即得。制成微丸,干燥;将干燥后的微丸置于包衣锅内,用丙烯酸树脂包衣,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血府逐瘀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微丸的处方为桃仁132g当归132g枳壳88g川芎66g柴胡44g红花132g牛膝132g赤芍88g 地黄132g桔梗66g甘草44g 共十一味,取桃仁(处方量的1/2)、当归、赤芍、积壳、川芎、柴胡粉碎成细粉,其余红花等5味药材及桃仁(处方量有1/2)加水煎煮2~4次,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稠膏/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加入细粉及药学上认可的辅料按1∶0.5~5的比例混匀,制丸,干燥,包衣,即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府逐瘀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学上认可的辅料为微晶纤维素、淀粉、糊精、滑石粉、二氧化硅、乳糖、蔗糖、聚维酮、聚乙二醇、甜味剂、色素一种/多种混合使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府逐瘀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丸是将细粉和稠膏混合,经挤压滚圆制成含药微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府逐瘀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衣是采用糖衣锅、高效包衣机或硫化床包衣;材料是丙烯酸树脂、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聚乙烯醇一种/多种混合使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府逐瘀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微丸直径在0.5-1.5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府逐瘀微丸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微丸剂,采用现代药剂技术制成包衣微丸,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可控,服用量相对较小且服用方便,特别适合吞咽片剂或胶囊有困难的患者,药物稳定性好,并且崩解时间较短、因而起效较快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P25/00GK1970002SQ20051010144
公开日2007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2日
发明者张晓明, 杨岗, 麦耀权, 李俊尧 申请人:珠海天翼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