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微丸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30022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柴胡微丸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柴胡微丸剂的制备新工艺,属于中药制剂领域。
背景技术
小柴胡汤出自中医古典医籍《伤寒论》,由柴胡、党参、大枣、半夏、黄芩、生姜、甘草组成,用于治疗寒热往来,胸肋苦满,心烦喜吐,口苦咽干等症。目前一般的剂型有口服液、颗粒剂、片剂等。小柴胡颗粒(冲剂)即是在小柴胡汤基础上制备而成,现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第八册,但其工艺中加入大量的蔗糖粉,现代研究表明,蔗糖能同某些中药蛋白质、鞣质等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资,能分解某些药物有效成分,干扰某些药物吸收,影响药物的最终疗效;同时制剂含糖量高,体积大、易吸潮,给生产、储运带来不便,而且增加了生产、销售成本;此外制剂含糖量高,不适于伴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症的患者使用,从而约束了小柴胡颗粒(冲剂)的临床应用。小柴胡片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第八册,小柴胡汤丸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第12册,小柴胡汤丸和小柴胡片由于部分药材粉系直接入药,容易吸潮,滋生微生物,有效期短,且汤丸和片剂的崩解时间均较长,起效较为缓慢;二者均还具有服用量大等缺点,儿童等不易吞服者无法适用。专利02125805.8公开了一种无糖型小柴胡颗粒的制备方法,解决了传统颗粒含糖量高而影响使用范围,但没有解决易吸潮变质问题,而且口感不好,味苦,不利于患者服药顺从性。
专利03135466.1公开了一种小柴胡滴丸的制备方法,也没有解决易吸潮变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药物小柴胡冲剂、小柴胡汤丸、小柴胡片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可含服起效,服用量相对较小且服用方便,药物稳定性好、有效期相对较长,并且崩解时间较短、在3分钟左右即基本上完全崩解、因而起效较快等优点的新剂型药物小柴胡微丸。
微丸是指直径小于2.5mm的小球状口服剂型,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制丸后包衣制得。由于微丸属剂量分散型制剂,一个剂量单位由多个单元组成,与单剂量剂型相比,具有许多优点1、微丸服后可广泛均匀地分布在胃肠道内,由于剂量倾出分散,药物在胃肠表面分布面积增大,使药物生物利用度提高,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和毒副作用的产生。2、微丸剂在胃肠道内的运转不受食物输送节律的影响,即使当幽门括约肌闭合时,仍能通过幽门,因此微丸在胃肠道的吸收一般不受胃排空的影响。3、微丸的释药行为是组成一个剂量的各个微丸释药行为的总和,个别微丸在制备上的失误或缺陷不致对整体制剂的释药行为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体内的重现性、一致性方面优于片剂和胶囊剂。
技术内容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疗效高,携带、服用方便的小柴胡微丸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将柴胡、姜半夏、黄芩、党参、甘草、生姜、大枣中的柴胡、黄芩、党参、甘草及大枣加水煎煮2~4次,每次1~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姜半夏、生姜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F的渗漉法,用60~80%乙醇作溶剂,浸渍12~36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与上述浓缩液合并,浓缩至清膏,加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适量,混匀,制成经挤压…滚圆…干燥…包衣,即得。
本发明制成的药品为白色或类白色微丸。
本发明微丸,既具有小柴胡汤的所有功效,又具有现代药剂的优点,质量稳定可控。本发明工艺简单,可含服起效,服用量相对较小且服用方便,药物稳定性好、有效期相对较长,并且崩解时间较短、因而起效较快等优点。
实施例一处方柴胡240g 姜半夏120g 黄芩90g 党参90g 甘草90g 生姜90g 大枣90g制法以上七味,柴胡、黄芩、党参、甘草及大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姜半夏、生姜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F的渗流法,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流,收集渗流液约3180ml,回收乙醇,与上述浓缩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2~1.35(75~80℃)的清膏。取清膏1份,加辅料1份混匀,制成微丸,干燥;将干燥后的微丸置于包衣锅内,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包衣,即得。
实施例二处方柴胡240g 姜半夏120g 黄芩90g 党参90g 甘草90g 生姜90g大枣90g制法以上七味,柴胡、黄芩、党参、甘草及大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姜半夏、生姜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F的渗流法,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流,收集渗流液约3180ml,回收乙醇,与上述浓缩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2~1.35(75~80℃)的清膏。取清膏1份,加辅料1份混匀,制成微丸,干燥;将干燥后的微丸置于包衣锅内,用丙烯酸树脂包衣,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小柴胡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微丸由柴胡、姜半夏、黄芩、党参、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其中柴胡、黄芩、党参、甘草及大枣加水煎煮2~4次,每次1~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姜半夏、生姜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F的渗漉法,用60~80%乙醇作溶剂,浸渍12~36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与上述浓缩液合并,浓缩至清膏,加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按1份清膏加0.5~5份辅料,混匀,制丸,干燥,包衣,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柴胡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学上认可的辅料为微晶纤维素、淀粉、糊精、滑石粉、二氧化硅、乳糖、蔗糖、聚维酮、聚乙二醇、甜味剂、色素一种/多种混合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柴胡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丸制备是经挤压-滚圆方式制成微丸。微丸包衣采用丙烯酸树脂、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聚乙烯醇一种/多种混合使用;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是乳糖、淀粉、环糊精、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维酮、滑石粉、二氧化硅、二氧化钛、聚乙二醇、调味剂、色素一种/多种混合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柴胡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丸包衣采用丙烯酸树脂、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聚乙烯醇一种/多种混合使用;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是乳糖、淀粉、环糊精、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维酮、滑石粉、二氧化硅、二氧化钛、聚乙二醇、调味剂、色素一种/多种混合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柴胡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柴胡微丸的粒径为0.4~2.5mm,最佳粒径0.7~1.5mm。所得的微丸可直接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柴胡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丸在包衣层含有调味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柴胡微丸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微丸剂,既具有小柴胡汤的所有功效,又具有现代药剂的优点,质量稳定可控。本发明工艺简单,可含服起效,服用量相对较小且服用方便,药物稳定性好、有效期相对较长,并且崩解时间较短、因而起效较快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P43/00GK1970071SQ20051010144
公开日2007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2日
发明者张晓明, 麦耀权, 李俊尧, 吴苑燕 申请人:珠海天翼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