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摄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450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X线摄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可用一台装置对被检测体的各个部位进行拍摄的X线摄影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的X线摄影装置中,通常对于胸部以外的几乎所有部位均采用腹卧位或背卧位进行拍摄。该X线摄影装置被设计为使X线焦点和X线受像面之间的距离(以下称为SID)为预定值,即1m左右。并且,该X线检测部被设计为可在顶板的内侧移动以使可拍摄顶板上的任意一个部位。因此当被检测者以腹卧位或背卧位位于顶板上时,对于全身的任意一个部位均可从X线焦点的某个方向进行摄影。
而在对被检测者的胸部进行摄影时,通常以立位来进行。在进行该胸部摄影时,为了确保使胸部整体进入视野所需的X线照射视野(例如40cm×40cm),需要使SID长达1.8m~2m左右。但是,在上述现有的X线摄影装置的X线源中,如上所述,为了使除了胸部以外的几乎所有部位易于拍摄,而将SID固定为1m左右,因而无法使SID长达1.8m~2m左右。因此在拍摄胸部时,使顶板垂直,并且另行准备顶吊式X线源等,以实现1.8m~2m左右的SID。
专利文献1特开2002-17712号公报发明内容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从胸部以外的摄影切换到胸部摄影时、或反向切换时,每次都必须进行X线管的切换和配置变更、X线检测部和顶板的配置变更。这种切换和配置变更需要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不适于要求迅速的摄影。并且,X线技师必须熟练地掌握装置操作、摄影手法、被检测者的摄影体位设定等摄影定位。
并且,还存在以下情况对于无法躺卧在卧位台的病症的被检测者,需要在安置在轮椅、担架上的状态下进行摄影。这种情况下,无法使用上述现有的X线摄影装置的位于顶板内侧的X线检测部,必须准备其他的摄影装置。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问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一台摄影装置拍摄胸部和其他部位、例如四肢等的X线摄影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X线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照射X线的X线管部;与上述X线管部相对配置的X线受像部;保持部,保持上述X线管部和上述X线受像部,对于连接上述X线管部和上述X线受像部的中心的X线中心线,至少可改变上述X线中心线在垂直面上的方向和位置、或上述X线中心线的长度中的一个;以及从上述X线受像部受像的图像中获得X线图像的图像处理部。
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中含有搭载上述X线管部和上述X线受像部并可移动的支架、和保持上述支架的主体,还具有摄影装置操作部,其移动上述支架,以使可通过改变上述X线中心线在垂直面上的方向和位置,从被检测体的立位、坐位、卧位的任意一个方向对上述被检测体进行摄影。
并且,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架中,在其两端侧上述X线管装置及上述X线受像装置相对设置,还具有支架旋转驱动单元,使上述支架在上述主体的侧方旋转;和支架上下移动驱动单元,在上下方向上驱动上述支架。
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架由可在长度方向上伸缩地组合的多个部分构成,还具有X线管前后驱动单元,其通过使上述支架在长度方向上伸缩,改变上述X线管焦点和受像装置之间的距离(SID)。
并且,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架角度调整单元,其被设置在上述支架旋转驱动单元和上述支架之间,通过使上述支架向与上述支架的旋转方向垂直的方向摆动,进行上述支架的角度调整。
并且,其特征在于,设有X线管部滑动单元,使上述X线管部向与上述支架的伸缩方向垂直的方向滑动。
并且,其特征在于,还设有X线管旋转单元,使上述X线管部向上述支架的旋转方向旋转。
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X线受像部,与上述支架的旋转轴同轴且可旋转地被搭载,上述支架中具有使上述X线受像部旋转的旋转驱动单元。
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架保持在上述主体上的可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滑动器上,上述支架上下移动驱动单元,可在距设置了上述主体的地面0.3m至1.6m的范围内对上述滑动器进行上下调整。
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架旋转驱动单元,可使上述支架从水平位置向上下方向至少旋转180度。
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X线管前后移动驱动单元,可使上述X线管焦点和上述X线受像面之间的距离(SID)至少在1.1m到2m的范围内调整。
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X线管滑动单元,可使上述X线焦点相对于上述受像面中心在0.13m以内的范围内移动调整。
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X线受像部的旋转驱动单元,可使上述X线受像部在±45度以内的范围内旋转。
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摄影装置操作部,通过组合由上述支架旋转驱动单元对上述支架的旋转、及由上述X线受像部旋转驱动单元对X线受像部的旋转,使上述X线管部和上述X线受像部相对的角度保持恒定。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一种X线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照射X线的X线管部;与上述X线管部相对配置的X线受像部;从上述X线受像部接收的图像中获得X线图像的图像处理部;支架,在两端侧将上述X线管部及上述X线受像部相对设置,且通过X线管前后驱动单元进行伸缩,由此自由调整上述X线管部和上述X线受像部之间的距离SID;自由旋转地支撑上述支架的主体;支架旋转驱动单元,由上下自由移动地设置在上述主体上的滑动器支承在水平方向上,且由旋转轴及使该旋转轴正反旋转的电机构成,上述旋转轴中向上述主体的侧方突起设置的端部上固定有上述支架;进行上述X线管部、上述X线受像部、上述图像处理部的操作的摄影装置操作单元;以及向上下方向驱动上述滑动器的支架上下移动驱动单元。
并且,其特征在于,具有X线受像部旋转驱动单元,使上述X线受像部以上述支架的旋转中心为中心进行旋转;支架角度调整单元,被设置在上述支架旋转驱动单元和上述支架之间,通过使上述支架向与上述支架的旋转方向垂直的方向摆动,进行上述支架的角度调整;X线管部滑动单元,使上述X线管部向与上述支架的伸缩方向垂直的方向滑动;以及X线管部旋转单元,使上述X线管部向上述支架的旋转方向旋转。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可仅用一台X线摄影装置从被检测者的立位、坐位、卧位中的任意一个方向拍摄被检测者,可简单迅速地进行向胸部摄影、四肢等其他部位摄影的切换用的定位。并且,无需设置胸部用X线摄影装置及其他常用X线摄影装置这样的二台装置,因此可减小设置空间、降低成本。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的前面一侧的透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的后面一侧的透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的整体控制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的X线管上下驱动部及支架旋转部的透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的X线管前后驱动部的部分透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的X线受像部的旋转驱动部的部分透视图。
图7是通过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拍摄被检测者胸部时的设定的说明图。
图8是通过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拍摄被检测者腰部时的设定的说明图。
图9是通过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拍摄坐位的被检测者时的设定的说明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的后面一侧的透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的前面一侧的透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的整体控制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的支架角度调整部的透视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的X线管旋转部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的一个设定的说明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的一个设定的说明图。
标号的说明1装置主体4支架上下移动驱动部5支架旋转驱动部6支架7X线管前后驱动部8X线管滑动驱动部9X线受像部旋转驱动部10X线管部11光圈部12X线受像部14摄影装置操作部17图像处理部25支架角度调整部30X线管旋转部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X线摄影装置的前面一侧的透视图,图2是其后面一侧的透视图,图3是表示X线摄影装置整体构成的框图,图4是支架上下移动驱动部及支架旋转驱动部的透视图,图5是X线管前后驱动部的部分透视图,图6是X线受像装置旋转驱动部的透视图,图7至图9是和体位对应的设定的说明图。
X线摄影装置的装置主体1,如图1及图2所示,具有设置在地面上的箱状的主体箱1a。在主体箱1a的底部,如图4所示设有将装置主体1放置在地面上的底板1b。底板1b上垂直设置有一对支柱2。
在该支柱2的前面和外侧面上,纵向设有导轨3。在这些导轨3上支承有可在上下方向直线自由滑动的滑动器4a。
接着,对作为支架上下移动驱动单元的一例的支架上下移动驱动部4进行说明。支架上下移动驱动部4通过上述导轨3在支柱2的上下方向上被引导。
上述支架上下移动驱动部4具有纵向设置在支柱2上的齿条、与该齿条啮合的小齿轮、以及驱动小齿轮使之旋转的电机(均未图示),通过正向或反向旋转滑动器4a上安装的电机5c,使滑动器4b上安装的支架移动。滑动器4a可在以下范围内进行上下调整从底板1b上方距底板1b约0.3m的最下部位置开始,到底板1b上方距底板1b约1.6m的最上部位置的范围。此外,约0.3m到约1.6m的范围仅是一个示例距离,也可以是0m到3m、0.5m到1.6m、0.3m到3m、0.5m到1m。该数字只要可实现安装即可,并无具体限定。
在支架上下移动驱动部4的滑动器4a上设有使支架6向图4所示的b方向旋转的支架旋转驱动部5。
作为支架旋转驱动单元一例对支架旋转驱动部5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支架旋转驱动部5保持支架6。即,支架旋转驱动部5的一端上设置的轴承部件5b,水平支承固定在支架6的基端部的旋转轴5a。并且,上述轴承部件5b,被安装在滑动器4a的前面上部,随着滑动器的上下移动而上下移动。并且,作为旋转驱动源的电机5c也在滑动器4a的前面,被固定在轴承部件5b的下方。电机5c与减速机5d连接,通过减速机5d使电机5c的旋转减速。齿轮5f固定在减速机5d的输出轴5e上,该齿轮5f与固定在旋转轴5a的另一端部的齿轮5g啮合。
安装了支架旋转驱动部5的滑动器4a位于主体箱1a的前面。支架旋转驱动部5整体被盖子4b覆盖,以不露出到外部。并且,从滑动器4a横向突起设置的旋转轴5a的一端从主体箱1a的侧面进一步向外侧突出。在该突出到外侧的旋转轴5a的一端部上固定有支架6的基端部,因此当支架旋转驱动部5通过旋转轴5a使支架6向b方向旋转约180度时,支架6也不会和主体箱1a产生干扰。例如即使使用范围为360度也不会产生干扰。并且,如果旋转90度不干扰即可的话,也可是90度。
接下来对支架6的构成进行说明。支架6如图5所示大致呈U字形。支架6由第一支架6a和第二支架6b构成,以使得可在长度方向上伸缩。第一支架6a及第二支架6b大致形成为方筒状,在第一支架6a的一端侧可自由伸缩地嵌入第二支架6b的一端侧。
如图5所示,构成支架6的基端部侧的第一支架6a的另一端部中,设有将支架6的基端部固定到旋转轴5a上的固定筒6c。在第一支架6a的内部设有X线管前后驱动单元。
作为X线管前后驱动单元一例,根据图5说明X线管前后驱动部7的构成。在第一支架6a的内部设有在长度方向上布设的多个导轨7a。固定在第二支架6b的一端侧的滑动部件7b自由滑动地支承在这些导轨7a上。这样一来,第二支架6b可相对于第一支架6a顺畅地向c方向伸缩。
进一步,在各导轨7a之间设有与各导轨7a平行配置的滚珠丝杠轴7c。该滚珠丝杠轴7c的一端侧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第一支架6a内设置的轴承7d上。进一步,在滚珠丝杠轴7c的一端部固定有滑轮7e。
并且,在第一支架6a的另一端侧内部设有电机7f,在设于该电机7f上的滑轮7g和固定在滚珠丝杠轴7c的一端部的滑轮7e之间,缠绕有环状带7h。经由该环状带7h将电机7f的旋转传递到滚珠丝杠轴7c。
滚珠丝杠轴7c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架6b的一端侧内部上设置的球状螺母螺合。利用电机7f经由环状带7h使滚珠丝杠轴7c向两方向旋转,从而使第二支架6b向c轴方向伸缩。这样一来,安装在第二支架6b的另一端的X线管部10、及由下述X线平面传感器等构成的X线受像部12之间的距离,可在1.1m~2m的范围内向前后调整。此外,上述1.1m~2m是一个示例,该SID可在0.5m到3m的范围内调整,也可在0.5m到2m的范围内、1.1m到3m的范围内、1.3m到1.8m的范围内调整。该数字只要可实现安装即可,并无特别限定。
X线管部10通过X线管滑动驱动部8被安装在支架6的顶端部。X线管滑动驱动部8上设置有电机,该电机使X线管部10在长方体的箱体8a内向与支架6的伸缩方向(c轴)垂直的d轴方向滑动。利用该电机通过滑动机构(均未图示),可使X线管部10向d轴方向移位±130mm左右。
X线管部10在内部收容有X线管(未图示),由该X线管产生的X线,经由设于X线管部10前面的光圈单元照射到X线受像部12上。
接着,对作为光圈单元的一例的光圈部11的构成进行说明。光圈部11内安装有用于进行X线照射视野的光圈调整的光圈叶片、滤光器(均未图示)。通过X线管滑动驱动部8,光圈部11与X线管部10一起向d方向自由移动。
并且,主体1内设有支架上下移动驱动部4、支架旋转驱动部5、X线管前后驱动部7、X线管滑动驱动部8、及控制下述X线受像部的旋转驱动部9的动作(定位)的控制单元13。
对控制单元13进行命令等的摄影装置操作单元设置在主体1的附近,通过电缆15与控制单元13连接。
作为摄影装置操作单元的一例,对摄影装置操作部14的构成进行说明。摄影装置操作部14上还连接有对施加到X线管部10的高电压进行控制的X线发生部16、及上述光圈部11。因此可通过摄影装置操作部14控制X线的照射,或进行光圈部11的光圈叶片、滤光器的控制。
另一方面,在上述X线受像部12中即可使用最近普及的X线平面传感器,也可使用已经广泛普及的利用了成像板(IP)的CR(Computed Radiography,计算机X线摄影)。
CR将X线图像存储到和胶片同一形状的IP中,使用专用的读取单元读取数字图像。使用X线平面传感器时的X线受像部12,由荧光体层和非晶硅传感器等构成,用荧光体将照射的X线转换为光,并通过由非晶硅传感器等构成的传感器读取X线图像。其厚度可以薄至10cm以下。X线受像部12,如图1、图2所示,形成为扁平的箱形,前面为平面传感器(均未图示)的受像面12a。X线受像部12的侧面的中央部,经由X线受像部的旋转驱动部9安装在支架6的基端部。
X线受像部12的旋转驱动部9具有向支撑支架6的旋转轴5a的相反一侧突出的其他旋转轴9a。该旋转轴9a的一端固定在X线受像部12的侧面,X线受像部12以旋转轴9a为中心向e方向自由旋转。旋转轴9a的另一端,以使旋转轴5a与其中心一致的方式自由旋转地支承在支架6的基端部内设置的轴承(未图示)上。
如图6所示,滑轮9b固定在旋转轴9a上。该滑轮9b及设于电机9c上的滑轮9d之间缠绕有环状带9e,将电机9c的旋转传递到旋转轴9a。
电机9c设置在支架6的基端部内,经由未图示的减速机可使滑轮9d正反旋转。从而可使X线受像部12向e方向旋转。通过控制单元13,同时控制位于同一轴上的支架旋转驱动部5及X线受像部的旋转驱动部9,使X线受像部12向与支架6的旋转方向b相同的方向旋转。换句话说,可使X线管部和X线受像部相对的角度保持恒定。从而可在维持被检测体和X线受像部12平行的状态下,使X线管部10与支架6一起旋转,从斜向拍摄被检测者。
并且,X线受像部12的受像面12a上还可自由装卸地安装有格栅(grid)。进一步,在X线受像部12上连接有图像处理单元17及图像显示单元18,可将拍摄到的X线图像实时地显示在图像显示部18上。通过由图像处理部17对X线图像进行后处理,也可进行图像的增强等。
接下来,对使用本实施例1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进行被检测者的胸部摄影时的定位进行说明。进行被检测者的胸部摄影时,为了用较低的放大率拍摄较大的区域,SID设为1.8m~2m。与拍摄胸部以外部位时的SID为1.1m左右相比,距离相对较大。
在拍摄被检测者的胸部时,首先如图1所示,通过支架上下移动驱动部4将滑动器4a向a方向移动,将X线受像部12的高度调整到被检测者的胸部位置附近。之后,通过支架旋转驱动部5使支架6向b方向旋转,使支架6停止在大致水平位置上。在该位置下,设置在支架6一端的X线管部10及光圈部11、与设置在支架6另一端的X线受像部12,被配置为在主体箱1a侧面的外侧相对。从而可不受装置主体1影响地在X线受像部12的受像面12a中心捕捉被检测者的摄影部位。
接着,操作图3所示的设置在装置主体1附近的摄影装置操作部14,如图5所示,通过X线管前后驱动部7上设置的电机7f,使第二支架6b从第一支架6a向离开预定距离的方向移动。这样一来,通过使X线管部10离开X线受像部12,将SID调整为约1.8m~2m。
并且,在该状态下,使被检测者20如图7所示站立在X线受像部12前。操作摄影装置操作部14,通过支架上下移动驱动部4使滑动器4a上下移动,以使被检测体20的胸部正确地位于X线管部10和X线受像部12之间的方式,对X线受像部12的高度进行微调,并且进行由内置于光圈部11的光圈叶片的开闭引起的X线照射视野的调整、滤光器等的位置调整。
并且,由于调整了高度的X线受像部12位于装置主体1附近,X线受像部12的摄影面与主体箱1a的前面大致为同一平面,因此在X线管部10和X线受像部12之间,确保了不受主体箱1a制约的充足的空间。而且X线管部10及光圈部11在充分远离装置主体1的位置上与X线受像部12相对。因此,被检测体20可以容易地站立在X线管部10和X线受像部12之间,并且在摄影中很少会因主体箱1a而感到压迫感。
如上所述,当摄影的准备完成后,操作摄影装置操作部14开始进行X线摄影。透过被检测体20并照射到X线受像部12的受像面12a上的X线,作为X线图像由X线受像部12读取。之后,该图像由图像处理部17进行处理,并实时地显示在图像显示单元18中。此外,该图像被记录到未图示的记录部中,并且在X线发生部16通过未图示的医院内网络连接到医师使用的终端时,不仅可对应于来自医师的摄影命令进行X线发生部16的定位,而且可进行X线的条件、X线照射视野等的设定。
并且,通过来自摄影装置操作部14的命令,同时控制位于同一轴上的支架旋转驱动部5和X线受像部的旋转驱动部9,使X线受像装置12向与支架6的旋转方向b相同的方向同步旋转。换句话说,可使X线管部和X线受像部相对的角度保持恒定。这样一来,可在维持被检测体20和X线受像装置12平行的状态下,使X线管部10与支架6一起旋转,从斜向拍摄被检测体20。
另一方面,图8表示使用专用的移动台21对被检测体20的腰部侧面进行X线摄影的情况。以下对其动作进行说明。
在对被检测体20的腰部侧面进行X线摄影时,首先操作摄影装置操作部14,将支架上下移动驱动部4的滑动器4a上下移动到适当的高度位置。之后通过支架旋转驱动部4使支架6向b方向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使之为大致水平的状态。之后,使对被检测体20以腹卧位或背卧位进行承载的移动台21,如图8所示移动到X线管部10和X线受像部12之间。
此时,支架6以旋转轴5a为中心旋转,因此安装在支架6顶端部的X线受像部的水平方向的位置几乎不变化。因此X线受像部12并不会从主体箱1a的正面明显突出。即使支架6位于大致水平的状态,在X线管部10和X线受像部12之间也可确保不受主体箱1a制约的充分的空间,通过该空间,可使移动台21容易地移动到X线管部10和X线受像装置12之间,因此此时也可避免移动台21与主体箱1a碰撞的问题。
如图8所示,移动台21的移动结束,被检测体20的腰部位于X线管部10和X线受像装置12之间后,操作摄影装置操作部14。摄影装置移动部14通过支架上下移动驱动部4调整支架6的高度,以使被检测体20的腰部正确位于X线管部10和X线受像部12之间。与此同时将X线管部10和X线受像装置12之间的SID例如调整为1.1m。在拍摄腰部侧面时,首先通过支架上下移动驱动部4调整支架6的高度。并且,通过支架旋转驱动部5将支架6保持为大致水平的状态,在X线管部10和X线受像部12相对配置的状态下,伸缩支架6,将X线管部10和X线受像部12之间的SID调整为任意的距离。这样一来,用一台X线摄影装置进行胸部以外部位的摄影时,也可简单地进行定位。
并且,在胸部以外部位的摄影时,存在被检测体20为腹卧位或背卧位状态的情况。支架6基本上为倒U字状或与其类似的形状,将支架6设为水平时,位于X线管部10和X线受像部12之间的部分的支架6,可配置为从X线管部10和X线受像部12的上表面向上突出。因此即使使X线管部10和X线受像部12在与被检测体20腰部相对的位置上相对,支架6的中央部也不会接触被检测体20。
这样一来,本实施方式涉及的X线摄影装置可以是附带小脚轮的移动台21、或与担架(移动卧具)的组合。进一步,可进行使被检测体20在移动台21上腹卧位或背卧位状态下的侧面摄影。并且,通过改变被检测体20的体位,也可进行相应的膝关节轴位、肩关节轴位等的摄影。对于以往必须使用可移动式暗盒(カセツテ)进行摄影的部位,也可通过本实施例所述装置进行数字拍摄。
接着,参照图9对X线以斜入状态照射进行被检测体20的下颚骨斜位拍摄、腰椎及脊椎拍摄的情况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使支架6为大致垂直的状态,使X线管部10位于上部,使X线受像部12位于下部。被检测体20在移动台21上为腹卧位或背卧位状态,配置在X线管部10和X线受像部12之间。以该位置为基准,由X线受像部的旋转驱动部9进行的X线受像部12相对于支架6的转动范围为±45度,因此可形成X线的各种倾斜入射状态。这样一来,可容易地进行下颚骨斜位摄影、腰椎及脊椎摄影。此外,转动范围不限于±45度,也可以是±5度、±90度。该数字可实现安装即可,并无特别限定。
在使被检测体20承载于移动台21的状态下进行肩部或肘部的摄影时,为了不使X线照射到被检测体20的头部而将肩部或肘部配置到适当的位置的定位作业是非常复杂的。如上所述,X线管部10可在和支架6的长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即d方向上,由X线管滑动驱动部8上下分别移位0.13m。一般情况下,在拍摄肘部时,相对于其他部分拍摄时的大角度430mm×430mm,以四分割的大小来进行。以四分割大小进行摄影时,可使X线管部10通过X线管滑动驱动部8移位±0.13m来对应。这样一来,可缩短从X线受像部进行图像读出的时间。移位量不限于±0.13m,也可以是±0.05m、±0.30m。该数字可实现安装即可,并无特别限定。
接着,对以乘坐在轮椅上的坐位姿势进行被检测体20的脚踝等摄影的情况进行说明。为了对应这种情况,可使支架上下移动驱动部4的滑动器4下降到距装置主体1的底面约0.3m的位置。即,从旋转轴5a到X线受像部12的下端为止的长度可以为约0.3m。进一步,旋转支架旋转驱动部5,使支架水平。这样一来,可使X线管部10和X线受像部12基本上在X线摄影装置的设置面上相对设置。因此可在被检测体20的脚部位于轮椅踏板的状态下进行脚踝等的摄影。
这样一来,本装置可通过支架上下移动驱动部4任意设定支架6的高度,或者通过支架旋转驱动部5任意设定支架6的倾斜度,因此在被检测体20坐在轮椅的状态下也可进行脚踝、肘等四肢的摄影,并且支架6可180旋转,因此可从倾斜45度到另一方的倾斜45度进行倾斜摄影。
此外,在用于拍摄胸部的大视野摄影的X线受像部中,其大小为430mm×430mm左右,其有时无法拍摄脚不能自由移动的被检测体20的脚踝、儿童的肘部等。这是因为摄影部位无法到达X线受像装置12的受像面12a的中心。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在支架6一端的X线管滑动驱动部8将X线管部10向图5所示的d方向滑动,使X线焦点相对于受像面12a的中心移位,通过光圈部11控制X线照射视野,进而使X线受像部12的图像取入范围与上述X线照射视野连动,从而可高效地进行脚踝、儿童肘部等的摄影。
进一步,使该滑动方向与配置在X线受像部12前面的未图示的装卸式格栅的格子方向一致。使用格栅的主要目的在于消除对成人进行摄影时散射线的不良影响,在本装置中,由于X线管的滑动方向与格栅的格子方向一致,因此即使X线管的位置移位进行摄影时,在X线图像上也不会出现因格栅引起的波纹状的阴影。一般情况下,在为了避免曝光影响而利用50至70KV以下的较低的管电压进行的儿童摄影等中,散射线的影响较小,因此大多去掉格栅。此外,在进行儿童的胸部摄影时,易于进行摄影范围中心和X线受像部12的受像面12a中心的校正。
(实施例2)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图10至图16表示实施例2。此外,对和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实施例2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是在实施例1所述X线摄影装置上追加了下述支架角度调整单元、及X线管旋转部30的装置。通过支架角度调整单元,可向与支架6的旋转方向b垂直的方向f调整支架6的角度,从而可进行双方向的角度设定(双角度)。并且,通过在支架6大致水平的状态下旋转X线管部10,可使用暗盒等进行卧位的被检测体20的X线摄影。
以下作为支架角度调整单元的一例,对支架角度调整部25的构成进行说明。在图10和图11中,支架角度调整部25安装在突起设置在使支架6上下移动的滑动器4a侧方的旋转轴5a的顶端。支架角度调整部25由以下各部件构成支撑支架25a,可与旋转轴5a一体地在b方向上旋转,大致呈“コ”字状;和突起设置在该支撑支架25a侧面的托架25b。在图10中,在支撑支架25a的开放端部25c之间,在与旋转轴5a垂直的方向上设置的支承轴25d的两端侧自由旋转地被支承,从开放端部25c向上下方向突出的支承轴25d的上下端部,固定在突起设置在支架6的背面的托架6d、6e上。支架6能以支承轴25d为中心向f方向摆动。在支撑支架25a上设有使支架6转动的支架驱动单元。
接着作为支架驱动单元的一例,对支架驱动部26的构成进行说明。
支架驱动部26如图13所示,由以下各部件构成转动驱动源26a,安装在支撑支架25a的侧面,包括可反向旋转电机;包括蜗杆减速机的减速部26b;连接转动驱动源26a和减速部26b的斜齿轮盒26c。固定在减速部26b的蜗杆轴26d的蜗杆(未图示)与固定在支承轴25d上的蜗轮(未图示)啮合。可通过利用转动驱动源26a经由斜齿轮盒26c使蜗杆轴26d正反旋转,而以支承轴25d为中心使支架6向f方向进行角度调整。
并且,在减速部26b的下方设有检测支架6的旋转角度的旋转编码器、使支架6停止在预定角度的限位开关等位置检测部27。进一步还设有由电磁制动器构成的制动部28,通过对支承轴25的旋转进行制动,使支架6固定在角度调整位置上。蜗杆轴26d的顶端突起设置在减速部26b的侧方,如果向该蜗杆轴26d的顶端安装未图示的把手,则可手动旋转蜗杆轴26d。因此在异常停止时及停电时,也可手动转动支架6。
接着作为X线管旋转单元的一例对X线管旋转部30的构成进行说明。X线管旋转部30如图14所示,设置在滑动部8的箱体8a和X线管部10之间,旋转轴30b的一端侧经由轴承30c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安装在箱体8a上的壳体30a内。
轴承30c由含油衬套30d和推力垫圈30e构成,可自由旋转地支承旋转轴30b,在从壳体30a突出的旋转轴30b的另一端侧固定X线管部10。在壳体30a内设有未图示的由电机构成的旋转驱动部,利用该旋转驱动部,经由减速齿轮30使旋转轴30b正反旋转。这样一来,可以以旋转轴30b为中心在g方向上使X线管部10转动180度左右。
接着对实施例2的X线摄影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对于被检测体20为立位、卧位姿态的X线摄影,由于其和实施例1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整形外科等中使用X线摄影装置时,有时需要从正面拍摄关节等相关部位。此时,从坐位或卧位的姿态改变被检测体20的身体朝向来进行拍摄。如果被检测体20的姿态难度较大而无法进行拍摄时,将三角形、R状的摄影辅助用具放置在被检测体20上,使相关部位固定在X线照射方向上。但是,在该方法中,将相关位置固定到预定位置较为耗时,效率不高。
对这种情况下的本实施例2涉及的X线摄影装置的设定进行说明。图11表示本实施例2涉及的X线摄影装置。首先,通过支架旋转驱动部5使支架6向b方向旋转,在预定位置上定位。接着通过支架角度调整部25使支架6向f轴方向摆动。
即,通过组合b轴方向的旋转和f轴方向的旋转,可通过图15所示的角度α和角度β的双方向的角度调整(双角度)进行摄影。从而不使用摄影辅助用具即可进行相关部位的摄影。从而可提高作业效率,并无需被检测体20采取困难的姿势,可减轻被检测体20的负担。
支架6在f方向的角度调整,通过利用设于支架角度调整部25上的旋转驱动源26a经由减速单元26b使支承轴25d摆动来进行。在通过旋转驱动源26a使支架6旋转的期间,支承轴25d上设置的由电磁制动器构成的制动部28被通电,支承轴25d被解放。当支架6停止在调整位置时,制动部28的通电断开,制动部28在该位置下固定支承轴25d。因此在X线摄影进行中支架6不会无意中动作。不是在旋转驱动源26a一侧、而是在支承轴25d一侧设置制动部28,从而在使X线摄影装置的电源26a断开或停电时,只要通过制动部28使支承轴25d为制动状态,则支架6不会无意中旋转。因而可获得较高的安全性。
但是,在将支架6向f方向调整时,当在X线管部10和X线受像部12之间存在被检测体20时,存在支架角度调整部25、装置主体1紧急停止的情况。或者存在停电时装置主体1无法运转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向减速部26b的蜗杆轴26d安装把手,通过把手手动旋转蜗杆26d。从而可使支架6旋转,因此可通过手动使X线管部10和X线受像部12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接着,对医师等指示的摄影部位的命令从立位到卧位、或从卧位到立位等频繁变化的拍摄情况进行说明。摄影部位与体位一起变化时,在图11中,每次使支架6向b方向旋转会在摄影上耗费时间,作业效率较低。
这种情况下,立位及卧位下均使支架6保持在图16所示的大致水平位置上,在卧位下摄影时,通过X线装置旋转单元30的旋转驱动单元使X管装置10大致旋转90度,使X线照射方向向下。
并且通过替代X线受像部12而使用另行准备的移动式暗盒进行摄影,不旋转支架6即可对卧位姿态的被检测体20进行摄影。这样一来可进一步缩短摄影时间。并且通过这种方法可进行超过X线摄影装置动作范围的摄影。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2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可通过双方向的角度调整(双角度)进行摄影,在使支架6保持大致水平的状态下也可进行立位及卧位的X线摄影。
并且,在实施例1及2中,当在顶部较低的房间内设置X线摄影装置时,在将滑动器4a支撑在较低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支架旋转驱动部5使支架6向b方向旋转,变得大致水平,之后通过支架上下移动驱动部4使滑动器4a驱动到上方的胸部位置。通过该步骤,即使在顶部较低的房间中也可顺利地进行支架6的操作。
并且,通过将本发明涉及的X线摄影装置与医院内的网络连接,可实现摄影定位的自动化。数字X线受像装置一般较为昂贵,但不使用其他装置、器具,而仅使用主体即可进行从胸部到四肢的摄影。因此可减小设置空间。并且,X线技师可将用于X线摄影装置移动的较长导线的移动作业、移动式暗盒的尺寸选择、搬运、显影等作业的时间,用于与被检测体20的接触时间、及确认诊断图像等本来应有的业务上。
并且,在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中,作为数字X线受像装置使用了FPD。但是本发明同样可适用于其他数字X线受像装置。
产业化的利用可能性仅通过一台X线摄影装置即可对应各种形态的摄影需求,可降低诊断成本、减少所需时间,并节省设置空间,易于存放。进一步,该X线诊断装置也可对应于远距离诊断、医院内网络(HIS)、及放射科内网络(RIS)等。
权利要求
1.一种X线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照射X线的X线管部;与上述X线管部相对配置的X线受像部;保持部,保持上述X线管部和上述X线受像部,对于连接上述X线管部和上述X线受像部的中心的X线中心线,至少可改变上述X线中心线在垂直面上的方向和位置、或上述X线中心线的长度中的一个;以及从上述X线受像部接收的图像中获得X线图像的图像处理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中含有搭载上述X线管部和上述X线受像部并可移动的支架、和保持上述支架的主体,还具有摄影装置操作部,其移动上述支架,以使可通过改变上述X线中心线在垂直面上的方向和位置,而从被检测体的立位、坐位、卧位的任意一个方向对上述被检测体进行摄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架中,在其两端侧上述X线管装置及上述X线受像装置相对设置,还具有支架旋转驱动单元,使上述支架在上述主体的侧方旋转;和支架上下移动驱动单元,在上下方向上驱动上述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架由可在长度方向上伸缩地组合的多个部分构成,还具有X线管前后驱动单元,其通过使上述支架在长度方向上伸缩,改变上述X线管焦点和受像装置之间的距离(SID)。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架角度调整单元,其被设置在上述支架旋转驱动单元和上述支架之间,通过使上述支架向与上述支架的旋转方向垂直的方向摆动,进行上述支架的角度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X线管部滑动单元,使上述X线管部向与上述支架的伸缩方向垂直的方向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X线管旋转单元,使上述X线管部向上述支架的旋转方向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X线受像部,与上述支架的旋转轴同轴且可旋转地被搭载,上述支架中具有使上述X线受像部旋转的旋转驱动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的任意一项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架保持在上述主体上的可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滑动器上,上述支架上下移动驱动单元,可在距设置了上述主体的地面0.3m至1.6m的范围内对上述滑动器进行上下调整。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架旋转驱动单元,可使上述支架从水平位置向上下方向至少旋转180度。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X线管前后移动驱动单元,可使上述X线管焦点和上述X线受像面之间的距离(SID)至少在1.1m到2m的范围内调整。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X线管滑动单元,可使上述X线焦点相对于上述受像面中心在0.13m以内的范围内移动调整。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X线受像部的旋转驱动单元,可使上述X线受像部在±45度以内的范围内旋转。
14.根据权利要求8或13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摄影装置操作部,通过组合由上述支架旋转驱动单元对上述支架的旋转、及由上述X线受像部旋转驱动单元对X线受像部的旋转,使上述X线管部和上述X线受像部相对的角度保持恒定。
15.一种X线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照射X线的X线管部;与上述X线管部相对配置的X线受像部;从上述X线受像部接收的图像中获得X线图像的图像处理部;支架,在两端侧将上述X线管部及上述X线受像部相对设置,且通过X线管前后驱动单元进行伸缩,由此自由调整上述X线管部和上述X线受像部之间的距离SID;自由旋转地支撑上述支架的主体;支架旋转驱动单元,由上下自由移动地设置在上述主体上的滑动器支承在水平方向上,且由旋转轴及使该旋转轴正反旋转的电机构成,上述旋转轴中向上述主体的侧方突起设置的端部上固定有上述支架;进行上述X线管部、上述X线受像部、上述图像处理部的操作的摄影装置操作单元;以及向上下方向驱动上述滑动器的支架上下移动驱动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X线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X线受像部旋转驱动单元,使上述X线受像部以上述支架的旋转中心为中心进行旋转;支架角度调整单元,被设置在上述支架旋转驱动单元和上述支架之间,通过使上述支架向与上述支架的旋转方向垂直的方向摆动,进行上述支架的角度调整;X线管部滑动单元,使上述X线管部向与上述支架的伸缩方向垂直的方向滑动;以及X线管部旋转单元,使上述X线管部向上述支架的旋转方向旋转。
全文摘要
一种X线摄影装置,具有照射X线的X线管部;与上述X线管部相对配置的X线受像部;搭载上述X线管部和上述X线受像部并可移动的支架;保持上述支架的主体;从上述X线受像部接收的图像中获得X线图像的图像处理部;进行摄影装置整体操作的摄影装置操作部,上述摄影装置操作部移动上述支架,以使可从被检测体的立位、坐位、卧位的任意一个方向对上述被检测体进行摄影。
文档编号A61B6/00GK1909833SQ20058000202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6日
发明者北寿一, 副岛友和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医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