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蒜素肠溶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27809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大蒜素肠溶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蒜素肠溶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大蒜素是从植物大蒜球茎中提取分离得到的抗菌药,又名大蒜辣素、大蒜新素,其化学名为三硫二丙烯。大蒜是中国传统的食药两用植物,近年来对大蒜素的药理、临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大蒜素具有多种活性作用,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治疗胃肠道疾病、保护心脑血管和血液系统、抑制肿瘤生长和影响人体的代谢。
目前大蒜素临床主要用于抗菌,有天然“广谱抗生素”之誉。大蒜素对多种球菌、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等有抑制和杀菌作用,对真菌感染有抑制作用,对阿米巴原虫、阴道滴虫、蛲虫等也有抑制杀灭作用。大蒜素临床适用于深部真菌和细菌感染,用于防治急慢性菌痢和肠炎、百日咳、肺部和消化道的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菌血症、隐球菌性脑膜炎、肺结核等。
因大蒜素对胃有刺激作用且易被胃液破坏,故其口服制剂的制型较少,主要为注射剂。目前大蒜素,由于异味重人们不容易接受,存在临床给药不便、依从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大蒜素在临床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大蒜素临床剂型少的实际,提供一种大蒜素肠溶滴丸,是一种新的大蒜素临床给药制剂,临床适用于深部真菌和细菌感染,用于防治急慢性菌痢和肠炎、百日咳,肺部和消化道的感染,白色念珠菌菌血症,隐性菌性脑膜炎,肺结核等。本发明将大蒜素制成肠溶滴丸,不但起效快,而且避免了大蒜素在胃部被酸液分解,加强了临床的药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蒜素肠溶滴丸制剂的制备方法。
一种大蒜素肠溶滴丸及其制备方法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一种大蒜素肠溶滴丸,其特征在于由有效成分大蒜素与医学上可接受的肠溶滴丸辅料配制而成,有效成分大蒜素与医学上可接受的肠溶滴丸辅料重量配比为10∶2~10。辅料为水、硬脂酸钠、虫蜡、明胶中的一种或混合物。
有效成分大蒜素与医学上可接受的肠溶滴丸辅料重量配比优选为10∶4~8。
有效成分大蒜素与医学上可接受的肠溶滴丸辅料重量最佳配比为10∶5~7。
一种大蒜素肠溶滴丸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制备a、取水加其它辅料混均,加热熔融或煮沸溶解后,加入大蒜素充分混匀;加热熔融温度为85~100℃;b、将混合好辅料的大蒜素移入滴丸机滴罐,滴入低温的冷却剂中,滴制成丸,滴灌温度为70~90℃,冷却剂温度为-4℃~10℃;c、将上述得到的滴丸擦净或进行包衣,即得大蒜素肠溶滴丸。
其中有效成分大蒜素与医学上可接受的肠溶滴丸辅料重量配比为10∶2~10。
步骤a中所述的辅料为水、硬脂酸钠、虫蜡、明胶中的一种或混合物。
有效成分大蒜素与医学上可接受的肠溶滴丸辅料重量配比优选为10∶4~8,最佳重量比为10∶5~7。
步骤b中滴罐温度为70~90℃,优选温度为80℃;冷却剂为水,、液体石蜡、二甲基硅油、植物油中的一种;冷却剂温度为-4~10℃,优选冷却温度为0~-4℃。
步骤c中所得滴丸加薄膜肠溶包衣时,肠溶包衣液为羟丙甲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与十六醇溶于异丙醇-丙酮液中,搅拌下加入滑石粉;每1000颗大蒜素肠溶滴丸的肠溶包衣液原料重量配比为羟丙甲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10~40、十六醇0.5~3、异丙醇80~200、丙酮80~200、滑石粉0.5~3。
步骤c中所得滴丸加薄膜肠溶包衣时,包衣增重为滴丸的2~10%(重量百分比),采用喷雾法(埋管喷雾滚转包衣法)包肠溶包衣液,进风温度40~45℃、大蒜素肠溶滴丸温度35~40℃、雾化压力1.3~1.7bar。
滴丸是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将药物与基质通过熔融等手段制成。它具有释药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优点。本发明采用硬脂酸钠、虫蜡、明胶等为辅料,在适当的比例下,制成的滴丸剂有利于发挥大蒜素的药效作用。
本发明大蒜素肠溶滴丸与大蒜素普通口服制剂比较,大蒜素肠溶滴丸有如下的明显优点1、提高了释放速度大蒜素难溶于水,制成普通口服制剂在体内会在胃肠道中引起局部浓度过高,造成局部刺激。本发明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将难溶性的大蒜素均匀地分散于载体中,使大蒜素呈极细的胶体和超细微粒,由于载体的良好润湿性,加快了大蒜素在体内的释放速度。
2、解决了大蒜素异味问题,便于人们接受服用,扩大了大蒜素临床使用的医从性。
3、服用方便滴丸粒小、圆滑,吞咽方便,便于服用。
4、本发明采用先进的分散技术将大蒜素制成滴丸,创新地采用肠溶包衣,制得的大蒜素肠溶滴丸不仅分散迅速,而且避免了对胃的刺激作用,防止胃液对大蒜素的破坏作用,为临床提供了适宜的大蒜素制剂。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实施例1a、取硬脂酸钠15g,加水5g,置100℃水浴上加热搅拌至全熔,加入大蒜素100g,搅拌均匀。
b、将混合好辅料的大蒜素移入滴丸机滴罐,控制料罐、滴头温度80℃进行预热,至温度恒定后,将上述料液加入滴丸机料罐中,保温约10分钟,滴入温度为6℃的水中。
c、取出滴丸,擦干,包装即成大蒜素肠溶滴丸。
实施例2a、取硬脂酸钠80g,加水20g,置100℃水浴上加热搅拌至全熔,加入大蒜素100g,搅拌均匀。
b、将混合好辅料的大蒜素移入滴丸机滴罐,控制料罐、滴头温度80℃进行预热,至温度恒定后,将上述料液加入滴丸机料罐中,保温约10分钟,滴入温度为10℃的水中。
c、取出滴丸,擦干,包装即成大蒜素肠溶滴丸。
实施例3a、取虫蜡30g,加水10g,85℃回流加热至全熔,加入大蒜素100g,搅拌均匀。
b、将混合好辅料的大蒜素移入滴丸机滴罐,控制料罐、滴头温度90℃进行预热,至温度恒定后,将上述料液加入滴丸机料罐中,保温约10分钟,滴入温度为-4℃的植物油中。
c、取出滴丸,擦干,包装即成大蒜素肠溶滴丸。
实施例4a、取虫蜡50g,加水30g,90℃回流加热至全熔,加入大蒜素100g,搅拌均匀。
b、将混合好辅料的大蒜素移入滴丸机滴罐,控制料罐、滴头温度90℃进行预热,至温度恒定后,将上述料液加入滴丸机料罐中,保温约10分钟,滴入温度为-4℃的二甲基硅油中。
c、取出滴丸,擦干,包装即成大蒜素肠溶滴丸。
实施例5
a、取硬脂酸钠30g、虫蜡8g,加水15g,100℃回流加热至全熔,加入大蒜素100g,搅拌均匀。
b、将混合好辅料的大蒜素移入滴丸机滴罐,控制料罐、滴头温度90℃进行预热,至温度恒定后,将上述料液加入滴丸机料罐中,保温约10分钟,滴入温度为0℃的水中。
c、取出滴丸,擦干,包装即成大蒜素肠溶滴丸。
实施例6a、取硬脂酸钠64g、虫蜡15g,加水21g,100℃回流加热至全熔,加入大蒜素100g,搅拌均匀。
b、将混合好辅料的大蒜素移入滴丸机滴罐,控制料罐、滴头温度90℃进行预热,至温度恒定后,将上述料液加入滴丸机料罐中,保温约10分钟,滴入温度为0℃的水中。
c、取出滴丸,擦干,包装即成大蒜素肠溶滴丸。
实施例7a、取明胶50g,加水50g,100℃加热煮沸至全熔,加入大蒜素100g,搅拌均匀。
b、将混合好辅料的大蒜素移入滴丸机滴罐,控制料罐、滴头温度70℃进行预热,至温度恒定后,将上述料液加入滴丸机料罐中,保温约10分钟,滴入温度为0℃的液体石蜡中。
c、取出滴丸,擦干,包肠溶包衣。肠溶包衣液为羟丙甲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与十六醇溶于异丙醇-丙酮液中,搅拌下加入滑石粉。每1000颗大蒜素肠溶滴丸的肠溶包衣液原料重量配比为羟丙甲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10g、十六醇0.5g、异丙醇80g、丙酮80g、滑石粉0.5g。
包衣增重为滴丸的2%,采用喷雾法(埋管喷雾滚转包衣法)包肠溶包衣液,进风温度40℃、大蒜素肠溶滴丸温度35~40℃、雾化压力1.3bar。
实施例8a、取明胶60g、虫蜡10g,加水30g,100℃加热煮沸至全熔,加入大蒜素100g,搅拌均匀。
b、将混合好辅料的大蒜素移入滴丸机滴罐,控制料罐、滴头温度80℃进行预热,至温度恒定后,将上述料液加入滴丸机料罐中,保温约10分钟,滴入温度为0℃的二甲基硅油中。
c、取出滴丸,擦干,包肠溶包衣。肠溶包衣液为羟丙甲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与十六醇溶于异丙醇-丙酮液中,搅拌下加入滑石粉。每1000颗大蒜素肠溶滴丸的肠溶包衣液原料重量配比为羟丙甲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20g、十六醇1.5g、异丙醇120g、丙酮120g、滑石粉1.5g。
包衣增重为滴丸的5%,采用喷雾法(埋管喷雾滚转包衣法)包肠溶包衣液,进风温度45℃、大蒜素肠溶滴丸温度35~40℃、雾化压力1.5bar。
实施例9a、取明胶50g、硬脂酸钠20g,加水30g,100℃加热煮沸至全熔,加入大蒜素100g,搅拌均匀。
b、将混合好辅料的大蒜素移入滴丸机滴罐,控制料罐、滴头温度80℃进行预热,至温度恒定后,将上述料液加入滴丸机料罐中,保温约10分钟,滴入温度为0℃的植物油中。
c、取出滴丸,擦干,包肠溶包衣。肠溶包衣液为羟丙甲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与十六醇溶于异丙醇-丙酮液中,搅拌下加入滑石粉。每1000颗大蒜素肠溶滴丸的肠溶包衣液原料重量配比为羟丙甲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40g、十六醇3g、异丙醇200g、丙酮200g、滑石粉3g。
包衣增重为滴丸的10%,采用喷雾法(埋管喷雾滚转包衣法)包肠溶包衣液,进风温度45℃、大蒜素肠溶滴丸温度35~40℃、雾化压力1.7bar。
权利要求
1.一种大蒜素肠溶滴丸,其特征在于由有效成分大蒜素与医学上可接受的肠溶滴丸辅料配制而成,有效成大蒜素与医学上可接受的肠溶滴丸辅料重量配比为10∶2~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蒜素肠溶滴丸,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大蒜素与医学上可接受的肠溶滴丸辅料重量配比为10∶4~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蒜素肠溶滴丸,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大蒜素与医学上可接受的肠溶滴丸辅料重量配比为10∶5~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蒜素肠溶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料为水、硬脂酸钠、虫蜡、明胶中的一种或混合物。
5.一种大蒜素肠溶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制备a、取水加其它辅料混均,加热熔融或煮沸溶解后,加入大蒜素充分混匀;加热熔融温度为85~100℃;b、将混合好辅料的大蒜素移入滴丸机滴罐,滴入低温的冷却剂中,滴制成丸,滴灌温度为70~90℃,冷却剂温度为-4℃~10℃;c、将上述得到的滴丸擦净或进行包衣,即得大蒜素肠溶滴丸;其中有效成分大蒜素与医学上可接受的肠溶滴丸辅料重量配比为10∶2~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蒜素肠溶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的加热熔融可直接加热或者回流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蒜素肠溶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的冷却剂为水、液体石蜡、二甲基硅油、植物油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蒜素肠溶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料为水、硬脂酸钠、虫蜡、明胶中的一种或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蒜素肠溶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得滴丸加薄膜肠溶包衣时,肠溶包衣液为羟丙甲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与十六醇溶于异丙醇-丙酮液中,搅拌下加入滑石粉;大蒜素肠溶滴丸的肠溶包衣液原料重量配比为羟丙甲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10~40、十六醇0.5~3、异丙醇80~200、丙酮80~200、滑石粉0.5~3。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蒜素肠溶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得滴丸加薄膜肠溶包衣时,包衣增重为滴丸的2~10%,采用喷雾法包肠溶包衣液,进风温度40~45℃、大蒜素肠溶滴丸温度35~40℃、雾化压力1.3~1.7bar。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蒜素肠溶滴丸及其制备方法。大蒜素肠溶滴丸,其特征在于由有效成分大蒜素与医学上可接受的肠溶滴丸辅料配制而成,有效成分大蒜素与医学上可接受的肠溶滴丸辅料重量配比为10∶2~10。大蒜素肠溶滴丸的制备方法a.取水加其它辅料混均,加热熔融或煮沸溶解后,加入大蒜素充分混匀;加热熔融温度为85~100℃;b.将混合好辅料的大蒜素移入滴丸机滴罐,滴入低温的冷却剂中,滴制成丸,滴灌温度为70~90℃,冷却剂温度为-4℃~10℃;c.将上述得到的滴丸擦净或进行包衣,即得大蒜素肠溶滴丸。辅料为水、硬脂酸钠、虫蜡、明胶中的一种或混合物。
文档编号A61K47/44GK1872033SQ200610039610
公开日2006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8日
发明者张国清 申请人:张国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