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放射治疗的头部定位/摆位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611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放射治疗的头部定位/摆位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头部定位/摆位架,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放射治疗的头部定位/摆位架。
背景技术
对头部病灶进行放射治疗时,需要准确计算出病灶的位置。目前采用的方法均是通过体外定位系统予以计算,然后再在治疗床上进行摆位和再现。对病灶体外的精确定位和摆位是目前本领域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精确定位和摆位的用于放射治疗的头部框架。
本实用新型头部定位/摆位架包括一由各设有标尺的三个面围成的倒U形框体,在所述框体的两纵形面上各设有两根成一定夹角的定位杆和与测深杆相适配的定位孔,且一定位杆呈水平放置;所述框体的水平面上设有三根成N字形放置的定位杆,所述头部定位/摆位架与病灶位置的换算公式如下L=a*D-b,D=(D1+D2+D3)/3其中,L为病灶中心在框体(1)纵形面的深径,a为定位杆(2)夹角的余弦值,D1和D2分别为框体(1)纵形面两定位杆(2)在断层面上的距离,D3为框体(1)水平面上成一定夹角的两定位杆(3)在断层面上的距离;W=c-W’,W’=(D42+e2-D52)/2e其中,W为病灶中心在框体(1)水平面的宽径,D4和D5分别为框体(1)水平面上无夹角的定位杆(3)与病灶中心的距离,e为无夹角的两定位杆(3)间的垂直距离;H=f-H’,H’=D4*sin[arccos(D42+e2-D52)/(2e*D4)]其中,H为病灶中心在框体(1)纵形面的高径,所述b、c、f分别为相应计算公式中的矫正常数。
b、f分别为计算出来的病灶中心的坐标值转化至头部定位/摆位架框体1纵形面L或H刻度值的一个矫正常数,c为计算出来的病灶中心的坐标值转化至水平面W刻度值的一个矫正常数。
该头部定位/摆位架为具有内外对应座标系的框架结构。通过头部测深杆和定位孔取得头部相对定位/摆位架的距离值,再通过CT扫描对安装在头部框体三面七根定位杆的扫描位置和换算公式来计算病灶的位置;之后在加速器的治疗床上摆位时,即保持头部相对定位/摆位架的距离值与上述测得的数值相同,再通过激光灯照到计算出的外座标值就可对患者的病灶重复定位并用于治疗。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换算公式的计算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放射治疗的头部定位/摆位架包括一倒U形框体1,框体1的三个面均设有标尺4。框体1的两纵形面上各设有两根成30°夹角的定位杆2,其中一定位杆呈水平放置。两纵形面上还设有与测深杆5相适配的4个定位孔6,定位孔6根据头部相对定位/摆位架的距离测算设置其数目和位置。框体1的水平面上设有三根成N字形放置的定位杆3,三根杆均成30°夹角。框体1可由机玻璃制成。定位杆2,3选择能在CT扫描像上显影的材料制成,如碳纤维材料。
该定位/摆位架对头部定位后,用CT扫描头部和该装置获得如图2所示的计算原理图。编号①~⑦为该七根定位杆的逆时针排列次序。D1和D2分别为框体1纵形面上①和②及⑥和⑦定位杆在断层面上的距离;D3为框体1水平面上③和④或④和⑤定位杆在断层面上的距离;D4和D5分别为框体1水平面上③或⑤与病灶中心的距离。当框体1三个面上定位杆2,3的夹角均为30°时,头部定位/摆位架与病灶位置的换算公式如下L=1.732*D-164.1,D=(D1+D2+D3)/3其中,L为病灶在框体1纵形面的深径。
W=95-W’,W’=(D42+1902-D52)/380其中,W为病灶在框体1水平面的宽径H=165-H’,H’=D4*sin[arccos(D42+1902-D52)/(380*D4)]其中,H为病灶在框体1纵形面的高径。
使用时,患者在CT扫描床上躺好后,将头部定位/摆位架罩在患者头部,并通过头架上置于定位孔6内的测深杆5对头部多个点的深度进行记录。用CT对整个头部进行断层扫描时,都能得到如图2所示的图像,即病灶中心及周围的七个点,通过测量5个距离D1~D5后,按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就能够得出病灶中心的空间座标。在加速器上重复摆位时,首先通过头架上的测深杆在多点上对病人进行定位,即相应地各点与上次测得的数值相同;然后再通过激光灯照射到计算出的外座标值,就可对病人的病灶重复定位并用于治疗。上述座标值的计算可采用事先编好的程序对测得的数值进行运算获得。
权利要求1.用于放射治疗的头部定位/摆位架,其特征在于,该头部定位/摆位架包括一由各设有标尺(4)的三个面围成的倒U形框体(1),在所述框体(1)的两纵形面上各设有两根成一定夹角的定位杆(2)和与测深杆(5)相适配的定位孔(6),且一定位杆呈水平放置;所述框体(1)的水平面上设有三根成N字形放置的定位杆(3),所述头部定位/摆位架与病灶位置的换算公式如下L=a*D-b,D=(D1+D2+D3)/3其中,L为病灶中心在框体(1)纵形面的深径,a为定位杆(2)夹角的余弦值,D1和D2分别为框体(1)纵形面两定位杆(2)在断层面上的距离,D3为框体(1)水平面上成一定夹角的两定位杆(3)在断层面上的距离;W=c-W’,W’=(D42+e2-D52)/2e其中,W为病灶中心在框体(1)水平面的宽径,D4和D5分别为框体(1)水平面上无夹角的定位杆(3)与病灶中心的距离,e为无夹角的两定位杆(3)间的垂直距离;H=f-H’,H’=D4*sin[arccos(D42+e2-D52)/(2e*D4)]其中,H为病灶中心在框体(1)纵形面的高径,所述b、c、f分别为相应计算公式中的矫正常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放射治疗的头部定位/摆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三个面上定位杆(2,3)的夹角均为30°,且b、c、e、f分别为164.1、95、190、16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放射治疗的头部定位/摆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由有机玻璃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放射治疗的头部定位/摆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2,3)由碳纤维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放射治疗的头部定位/摆位架。该头部定位/摆位架包括一由各设有标尺(4)的三个面围成的倒U形框体(1),在所述框体(1)的两纵形面上各设有两根成一定夹角的定位杆(2)和与测深杆(5)相适配的定位孔(6),且一定位杆呈水平放置;所述框体(1)的水平面上设有三根成N字形放置的定位杆(3)。该装置对于进行头部放射治疗的患者可精确定位和摆位。
文档编号A61B19/00GK2897305SQ20062003380
公开日2007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2日
发明者王立新 申请人:四川瑞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