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针和穿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986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刺血针和穿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测定体液中所包含的受检物质的浓度的场合等、在进行从皮肤采取体液时所使用的刺血针和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在家庭内、外出地,个人进行血糖值测定,作为便携型构成的简易血糖测定装置已达到实用化。在采用该简易血糖测定装置测定血糖值时,在将提供酶反应场的生物传感器设置于该简易血糖测定装置中的状态,需要向生物传感器供给血液。因此,人们还提供有下述的穿刺装置,该穿刺装置通过将针刺入皮肤,促进血液从皮肤流出。从卫生方面考虑,用于穿刺皮肤的穿刺针是作为以一次性的方式构成的刺血针的形式而提供的。作为刺血针来说,例如包括JP实开平588503号文献所公开的类型。该文献所公开的刺血针,其目的在于通过减少部件的数量,降低制造成本,其具有本申请的图27A和图28A所示那样的构成。
图27A所示的刺血针8具有介助可断开部81将穿刺针衬套部82保持于外壳部80的结构。穿刺针83保持于穿刺针衬套部82中。外壳部80包括第一开口部80a,该第一开口部80a用于可进行穿刺针衬套部82的后端部82a的按压;第二开口部80b,该第二开口部80b用于可进行穿刺针81的突出。该第二开口部80b由帽84堵塞。在该帽84上,设置有可断开部84a,如图27B所示的那样,可将帽84的前端部84b切断。在帽84的前端部84b上,设置有针尖容纳空间84c。
该刺血针8按照下述方式使用,该方式是在切断帽84的前端部84b的状态,例如将穿刺针衬套部82的后端部82a与图外的穿刺装置的按压体85嵌合。而且,如果移动按压体85,则将可断开部81断开,穿刺针衬套部82沿按压方向(图27的箭头A方向)移动。这样,穿刺针83的前端位于第二开口部80b的前方侧,可将穿刺针83刺入皮肤。在穿刺后,如图27C所示的那样,将帽84的前端部84b调转,将前端部84b安装于帽84的后端部,将针尖容纳于容纳空间84c内。
另一方面,在图28A所示的刺血针9中,穿刺针衬套部90介助弹性部91,容纳保持于外壳部92内。在该外壳部92的开口部92b上,安装有帽94,该帽94还包括可断开部94a和容纳空间94c。
同样在该刺血针9中,如图28B所示的那样,在将帽94的前端部94b切断的状态,沿图中的箭头A方向按压穿刺针衬套部90的后端部90a,由此,可使穿刺针93的前端部从外壳部92突出来。而且,在解除按压力的情况下,利用弹性部91的恢复力,穿刺针衬套部90恢复到原始位置,穿刺针93处于容纳于外壳部92内的状态。
但是,在图27和图28所示的刺血针8、9中,成为穿刺针83、93从穿刺针衬套部82、90突出来的状态。即,除了前端部以外,穿刺针83、93利用嵌入成形刚好埋设于穿刺针衬套部82、90中。在象这样,使针尖83、93露出,以嵌入方式形成穿刺针83、93时,必须注意不使针尖弯曲,制造是困难的。而且,穿刺针衬套部82、90通过可断开部81、弹性部91,与外壳部80、92形成一体,这样的形式难以一体地成形。再者,同样在将帽部84、94安装于外壳部80、92上时,必然有针尖弯曲的担心,作业性较差。这样,图27和图28所示的刺血针8、9,作业性较差,难以制造,从制造成本来说也是不利的。
另外,如果就图27所示的刺血针8来说,在切断可断开部81后,相对外壳部80,穿刺针衬套部82甚至穿刺针83处于自由状态。由此,在从穿刺装置上拆下刺血针8并将其破坏时,存在穿刺针83从外壳部80突出来的可能性,不能够消除穿刺针83刺入手指等中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以在成本方面有利的方式制造刺血针,抑制使用后的穿刺针的突出。
由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刺血针的特征在于该刺血针包括具有内部空间的护罩;具有穿刺针且可在所述内部空间内从待机位置朝向进入位置沿进入方向移动的穿刺体, 所述护罩包括容纳所述穿刺体的主体部;与该主体一体地成形且可与所述主体部分离的帽部。
穿刺体的结构是,例如包括保持穿刺针中的作为与进入方向相反方向的退避方向侧的部位的保持部;覆盖穿刺针中的进入方向侧的部位且可与保持部分离的针套部。此时,该穿刺体也可以按照将所述针套部与所述帽部一起分离、使所述穿刺针的前端部露出的方式来构成。针套部也可与保持部一体地成形。此时,穿刺针以嵌入方式成形于针套部和保持部中。针套部可按照与保持部分体的方式形成。此时,穿刺针利用例如粘接剂等固定于保持部上。当然,也可将穿刺针以嵌入方式成形于保持部中。
本方面的刺血针,其结构优选为,包括用于伴随帽部的旋转使针套部旋转的旋转机构。此时,按照通过作用使帽部旋转的旋转力和使帽部沿进入方向相对地移动的抽出力可将针套部与帽部一起分离的方式来构成。
旋转机构的结构是,例如包括扣合片,该扣合片设置于针套部上,并且其前端部可沿与穿刺体的进退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偏移;扣合孔,该扣合孔是设置于帽部的扣合孔,其与扣合片扣合,并且将该扣合片的前端部约束于帽部的旋转方向和进退方向。
旋转机构的结构可以是,包括设置于针套部的凹部或凸部;设置于帽部且与针套部的凹部或凸部相扣合的凸部或凹部。
本方面的刺血针,其结构优选为,包括用于在使帽部旋转时防止上述保持部旋转的旋转防止机构。
本方面的刺血针优选为,包括用于将穿刺体保持于待机位置的待机位置保持机构。待机位置保持机构,例如具有设置于护罩和穿刺体之中的至少一者上的弹性部,并且,以利用弹性部的弹力保持穿刺体的方式来构成。
本方面的刺血针优选为,还包括退避位置保持机构,该退避位置保持机构用于使从待机位置移动到进入位置的穿刺体、从进入位置退避并保持于退避位置。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刺血针,其特征在于 该刺血针包括具有内部空间的护罩;具有穿刺针且可在上述内部空间内从待机位置朝向进入位置沿进入方向移动的穿刺体, 上述护罩包括主体部,该主体部容纳上述穿刺体,并且具有用于允许上述穿刺针的进入的开口部;帽部,该帽部覆盖上述开口部,并且可与上述主体部分离, 上述穿刺体包括保持部,该保持部保持上述穿刺针的退避方向侧的部位;针套部,该针套部覆盖上述穿刺针的进入方向侧的部位,并且可与上述保持部分离, 其结构是将上述针套部与上述帽部一起分离,使上述穿刺针的前端部在不会从上述开口部突出来的情形下实现露出。
针套部也可与保持部一体地成形。此时,穿刺针以嵌入方式成形于针套部和保持部中。针套部也可按照与保持部分体的方式形成。此时,穿刺针利用例如粘接剂等固定于保持部上。当然,也可以嵌入方式将穿刺针成形于保持部中。
本方面的刺血针优选为,包括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用于伴随帽部的旋转使针套部旋转。此时,刺血针的结构是例如通过作用使帽部旋转的旋转力和使帽部沿进入方向相对地移动的抽出力,可将上述针套部与上述帽部一起分离。
旋转机构,例如包括扣合片,该扣合片设置于针套部,并且其前端部可沿着与穿刺体的进退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偏移;扣合孔,该扣合孔是设置于帽部的扣合孔,其与扣合片扣合,并且将该扣合片的前端部约束于帽部的旋转方向和进退方向。
旋转机构也可以包括设置于针套部的凹部或凸部;设置于帽部且与针套部的凹部或凸部扣合的凸部或凹部。
优选为,在帽部和主体部的分界部分形成脆弱部。若这样,可容易将帽部与主体部分离。脆弱部可通过下述方式来设置,该方式是例如,在分界部分形成槽,使分界部分的厚度小于其它部分的厚度,或者,在分界部分形成与内部空间连通的多个贯通孔。
优选为,在保持部和针套部的分界部分形成脆弱部。若这样,可容易将针套部与保持部分离。脆弱部可通过下述方式来设置,该方式是例如,形成槽,或者,使分界部分的厚度小于其它部分的厚度。
本方面的刺血针优选为,包括用于在使帽部旋转时防止保持部旋转的旋转防止机构。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刺血针,其特征在于 该刺血针包括具有内部空间的护罩;具有穿刺针且可在上述内部空间内从待机位置朝向进入位置沿进入方向移动的穿刺体;用于将上述穿刺体保持在上述待机位置的待机位置保持机构, 上述待机位置保持机构,包括设置于上述护罩和上述穿刺体之中的至少一者上的弹性部,并且以利用上述弹性部的弹力保持上述穿刺体的方式构成。
本方面的刺血针,其结构优选为,还包括用于将从进入位置退避的穿刺体保持在退避位置的退避位置保持机构。此时,待机位置保持机构包括设置于护罩的内面的凸部,退避位置保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弹性部且可与护罩的凸部扣合的凹部。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刺血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穿刺针的穿刺体;可将上述穿刺体从待机位置移动至进入位置并进行保持的护罩;用于将从上述进入位置退避的所述穿刺体保持在退避位置的退避位置保持机构。
退避位置保持机构,例如包括设置于护罩和穿刺体之中的至少一者上的弹性部,并且以利用弹性部的弹力保持穿刺体的方式构成。
优选为,弹性部设置于穿刺体上,并且用作朝向穿刺体的外方侧施力的摆动部。
本方面的刺血针优选为,还包括用于将穿刺体保持在待机位置的待机位置保持机构。此时,待机位置保持机构包括设置于穿刺体的外面的凹部或凸部;设置于护罩的内面且与穿刺体中的凹部或凸部扣合的凸部或凹部。并且,退避位置保持机构包括护罩的凸部或凹部;设置于穿刺体的凹部或凸部的退避方向侧且与护罩的凸部或凹部固定的凹部或凸部。
退避位置保持机构的结构也可以是,例如包括设置于护罩的内面的凸部;从穿刺体的外面突出来地设置的第一圆形凸缘部;第二圆形凸缘部,该第二圆形凸缘部在与穿刺体中的第一圆形凸缘部的退避方向侧邻接的部位,直径小于第一圆形凸缘部,并且形成用于将凸部与第一圆形凸缘部一起进行扣合的扣合槽。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穿刺装置,该穿刺装置安装着具有穿刺针的刺血针,并且用于使所述穿刺针进入,其特征在于 上述刺血针包括具有穿刺针的穿刺体;可将该穿刺体从待机位置移动至进入位置并进行保持的护罩;用于将从上述进入位置退避的上述穿刺体保持在退避位置的退避位置保持机构, 上述穿刺装置包括可沿进入方向移动且用于保持上述穿刺体的退避方向侧的部位的移动体, 通过上述移动体沿上述进入方向移动,将上述穿刺体移动至上述进入位置,并且, 其结构是在使上述护罩相对于上述穿刺装置沿上述进入方向相对地移动并且从上述穿刺装置拆下上述刺血针时,使上述穿刺体相对于上述护罩沿退避方向相对地移动,利用上述退避位置保持机构将上述穿刺体保持在上述退避位置。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刺血针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沿图1中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护罩的脆弱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5是沿图4中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待机位置保持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7是沿图1中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刺血针的装配作业的剖视图。
图9A和图9B是用于说明从图1所示的刺血针上拆下帽部的作业的剖视图。
图10A~图10C是用于将说明将图1所示的刺血针安装于穿刺装置中的作业的剖视图。
图11A和图11B是用于说明将图1所示的刺血针安装于穿刺装置中的作业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2A~图12C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刺血针的穿刺动作和从穿刺装置上拆下刺血针的作业的剖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从穿刺装置上拆下图1所示的刺血针的作业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刺血针的剖视图及其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5是沿图14中的XV-XV线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刺血针的剖视图及其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7是沿图16中的XVII-XVII线的剖视图。
图18A~图18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刺血针的刺血针剖视图。
图1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刺血针的刺血针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20A是沿图19中的XXA-XXA线的剖视图,图20B是沿图20A中的XXB-XXB线的剖视图。
图2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刺血针的主要部分立体剖视图。
图2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刺血针的穿刺体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23是用于说明待机位置保持机构的刺血针的剖视图。
图24是用于说明待机位置保持机构的刺血针的剖视图。
图25A~图27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刺血针的主要部分立体剖视图。
图26A~26D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刺血针及其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剖视图。
图27A~图27C是用于说明现有的刺血针的一个实例的剖视图。
图28A和图28B是用于说明现有的刺血针的其它实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首先,参照图1~图3,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刺血针X1进行描述。如这些图所示的那样,该刺血针X1具有穿刺体2保持于护罩1内的形态。该刺血针X1如后述的那样,按照安装于穿刺装置的前端部的方式使用。
该护罩1具有将帽部12与具有内部空间10的主体部11一体地成形的形态。该内部空间10是用于容纳穿刺体2的空间,如后述的那样,与针套部22分离的穿刺体2可进退到该内部空间10内。该内部空间10通过开口部10a,与外部连通。
在主体部11和帽部12的分界部分,如图2~图5所示的那样,设置脆弱部13。该脆弱部13用于容易将帽部12与主体部11分离,如图4和图5清楚地表示的那样,通过形成多个贯通孔13a而脆弱化。但是,多个贯通孔13a的个数、形状,不特别限定。该脆弱部的结构可以是,例如选择地减少主体部和帽部的分界部分的厚度。
主体部11,如图1~图3所示,整体是筒状,该主体部11包括内径相对较大的第一筒状部14;内径相对较小的第二筒状部15;和,将第一筒状部14和第二筒状部15之间连接的锥状部16。在第一筒状部14的内面17上,如图7所示的那样,设置有多个凸部18a和多个凹部18b。在第一筒状部14的外面,如图1~图3所示的那样,设置有环状的凸缘部14a。该凸缘部14a如后述的那样,具有将刺血针X1安装于穿刺装置上时的止动件的功能。
帽部12具有二个扣合孔19,该扣合孔19与内部空间10连通。
穿刺体2具有在保持部21和针套部22内以嵌入方式形成穿刺针20的形态。该保持部21和针套部22一体地成形,在它们的分界部分,形成槽23,从而将其脆弱化。该保持部21具有止动部24,该止动部24的最大直径小于第一筒状部14的内径。但是,保持部21和针套部22不必一定是一体成形,它们也可由单独件形成。另外,穿刺针20也可采用粘接剂而固定于保持部21上。
如图2和图6清楚地所示的那样,该止动部24具有止动面25、圆筒面26和锥状面27、28。
止动面25在与针套部22分离的穿刺体2经内部空间10内按进入方向(图2~图4的左侧)移动的情况下、与护罩1的锥状部16相妨碍,在穿刺位置限制穿刺体2的移动。
在圆筒面26上,如图6清楚地所示的那样,形成有环状凹部26a。在该环状凹部26a中,设置有多个突起26b。环状凹部26a、突起26b,与第一筒状部14中的多个凸部18a扣合。在它们扣合的状态下,穿刺体2在护罩1内保持于待机位置,抑制穿刺体2的旋转。但是,抑制穿刺体2的旋转的结构不限于图7所示的结构。例如,也可在穿刺体2中的止动部24以外的部位,抑制穿刺体2相对护罩1的旋转,另外,多个突起26b、多个凸部18a的形状、个数均可在能够抑制穿刺体2的旋转的范围内改变。
在锥状面28上,如图2和图6所示的那样,设置有多个突起28a。这些突起28a如后述的那样,用于将穿刺体2保持在退避位置。
针套部22用于覆盖穿刺针20的前端部,防止穿刺针20与外部气体接触。针套部22的前端部如图2清楚地所示的那样,构成一对固定片29。这些固定片29按照一定间距设置,并且一端部29a形成自由端,由此,赋予弹性。因此,一对固定片29的一端部29a彼此之间可相互地接近、离开。在各固定片29的一端部29a上,设置有具有锥状面29c的钩部29b。这些钩部29b如图1和图2清楚地所示的那样,与帽部12的扣合孔19固定。在钩部29b与扣合孔19固定的状态,钩部29b进而针套部22相对于帽部12沿旋转方向和进退方向受到约束。
这样的刺血针X1可通过下述方式来制造,该方式是分别利用树脂形成护罩1和穿刺体2,然后,将穿刺体2安装于护罩1上。穿刺体2朝向护罩1的安装,如图8清楚地所示的那样,可仅仅从护罩1的开口部10a,将穿刺体2从固定片29侧插入。
在将穿刺体2插入的过程中,当固定片29通过第一筒状部14内,靠近锥状部16时,固定片29的锥状面29c与锥状部16相妨碍。如果从这里,沿插入方向(图8的箭头方向)进一步对穿刺体2作用力,则对锥状面29c,作用使一对固定片29相互接近的力。其结果是,固定片29也可在内径相对较小的第二筒状部15内移动。如果进一步较深地插入穿刺体2,则固定片29的一端部29a靠近帽部12的扣合孔19,当钩部29b与扣合孔19相对应时,解除对锥状面29c作用的力。此时,一对固定片29相互离开,钩部29b钩搭于扣合孔19中。另一方面,如图2清楚地所示的那样,护罩1中的多个凸部18a扣合于穿刺体2的环状凹部26a中,在护罩1内,穿刺体2保持在待机位置。
这样,刺血针X1可通过下述的极简单的作业制造,该作业是利用树脂形成护罩1和穿刺体2,然后,将穿刺体2插入护罩1中。而且,由于可在利用针套部22覆盖穿刺针20的状态,装配刺血针X1,故在装配时,不伴随有危险,另外,可抑制针尖弯曲的情况。在护罩1中,由于帽部12一体地利用树脂形成于主体部11上,故不必用单独的模具形成帽部12,从制造成本方面来说,也是有利的。显然,由于在穿刺体2中,保持部21和针套部22一体地成形,穿刺针20的整体以埋设的方式嵌入地形成于它们内,故制造容易,另外,由于针尖由针套部22覆盖,故还抑制在制造穿刺体2时针尖弯曲的情况。
刺血针X1按照如前端也接触的那样,安装于穿刺装置上来使用,但是,需要在此前拆下护罩1的帽部12。该帽部12的拆下,如图9A所示的那样,可仅仅作用使帽部12旋转的力和抽出的力。
如果使帽部12旋转,由于在该帽部12与主体部11的分界部分,形成脆弱部13,故使分界部分断开。另一方面,穿刺体2在针套部22中,相对于帽部12沿旋转方向受到约束,故伴随该帽部12的旋转,穿刺体2也可成一体地旋转。与此相对,在止动部24,穿刺体2相对第一筒状部14的旋转受到抑制,并且,针套部22和保持部21的分界部分,形成槽23,该部分脆弱化。由此,伴随帽部12的旋转,仅仅针套部22旋转,穿刺体2的分界部分断开。
另一方面,在对帽部12作用抽出力的场合,由于穿刺体2中的针套部22相对于帽部12,沿进退方向受到约束,故还对针套部22作用抽出力。此时,由于穿刺体2中的环状凹部26a与护罩1中的多个凸部18a扣合,故如图9B所示的那样,仅仅将针套部22与帽部12一起抽出,穿刺针20的前端部露出。
如图10A所示的那样,安装有刺血针X1的穿刺装置Y包括外壳3与移动体4,该移动体4沿进退方向在该外壳3中移动。在该外壳3的前端部,形成有开口30,并且该外壳3具有与刺血针X1中的护罩1的第一筒状部14的外径尺寸相对应的内径。另一方面,移动体4的前端部呈筒状,其具有与第一筒状部14的内径尺寸相对应的外径,并且具有与穿刺体2中的保持部21的后端部的外径尺寸相对应的内径。
通过将刺血针X1的后端部插入,将该刺血针X1安装于该穿刺装置Y的前端部上。更具体地说,如图10B和图10C所示的那样,将穿刺体2中的保持部21与移动体4嵌合,将护罩1中的第一筒状部14嵌合于外壳3与移动体4之间,由此,将刺血针X1安装于穿刺装置Y上。
在将刺血针X1插入的过程中,如图10B所示的那样,移动体4的端面40按压穿刺体2中的止动部24。到目前为止,如图11A所示的那样,护罩1中的多个凸部18a与止动部24的环状凹部26a扣合。如果从此状态,进一步将刺血针X1插入,则如图11B所示的那样,利用移动体4的按压力,解除多个凸部18a和环状凹部26a之间的扣合状态,穿刺体2相对护罩1,沿进入方向移动。另一方面,由于在护罩1的外面,形成有凸缘部14a,故在该凸缘部14a和外壳3的端面31相妨碍的地方,限制刺血针X1的插入,完成刺血针X1相对于穿刺装置Y的安装。
如图12A所示的那样,在穿刺动作中,通过使移动体4沿进入方向移动,使穿刺体2沿进入方向移动,则成为穿刺针20从护罩1突出来的状态。因此,如果在将护罩1按压于皮肤面上的状态,使移动体4移动,则可穿刺皮肤面,使血液流出。另外,移动体4的移动例如通过下述方式来实现,该方式是利用公知的锁闭机构,弹性地对移动体4施力后,解除锁闭状态。
在结束穿刺动作后,需要从穿刺装置Y拆下刺血针X1。刺血针X1的拆下可容易地通过下述方式实现,该方式是相对于穿刺装置Y,沿进入方向使刺血针X1移动。此时,由于使穿刺体2中的保持体21的后端部与移动体4嵌合,故如图12B所示的那样,穿刺体2相对于护罩1,沿退避方向移动。进行穿刺体2的相对移动,直至如图13所示的那样,护罩1中的多个凸部18a与多个突起28a固定。在多个凸部18a与多个突起28a固定的状态,穿刺针20不从护罩1突出来,穿刺体2完全地容纳于护罩1内,该位置相当穿刺体2的退避位置。然后,如图12C所示的那样,穿刺体2与护罩1一体地移动,将刺血针X1从穿刺装置Y上拆下。
在刺血针X1的拆下作业中,成为下述状态,即,穿刺针20不从护罩1突出来,穿刺体2退避到护罩1内,而且多个凸部18a与多个突起28a固定。由此,在刺血针X1的拆下作业中,没有穿刺针20突出来的情形或穿刺体2从护罩1脱落的情形,这样,是安全的、卫生的。而且,由于无需安装用于覆盖穿刺针20的帽,在拆下刺血针X1的作业中,可抑制穿刺针20的突出,故通过省略帽安装作业,改善作业性。
下面参照图14和图15,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刺血针X2进行描述。另外,在这些附图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刺血针X1相同的部件、元件等采用与图1~图13相同的标号,在这里,省略对其的描述。
刺血针X2的基本结构与在前面描述的刺血针X1(参照图1)相同,而不同之处在于将穿刺体2′的针套部22′与护罩1′中的帽部12′一体地移动的结构、及在该护罩1′内将穿刺体2′保持在待机位置和退避位置的结构。
在穿刺体X2中,在帽部12′的内面和针套部22′的前端部的外面,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凸部12a′、22a′和凹部12b′、22b′,由此,帽部12′与针套部22′沿旋转方向以一体地移动的方式构成。另外,在帽部12′的内面,设置有环状的凸部或多个凸部12c′,并且,在针套部22′的前端部的外面,设置有环状的凸部或与多个凸部12c′扣合的环状的凸部22c′。由此,相对于帽部12′沿进退方向的移动,针套部22′一体地移动。当然,也可在帽部12′中,设置环状的凹部,并且,在针套部22′中,设置环状的凸部或多个凸部。
在这样的结构中,对帽部12′作用旋转力和抽出力,由此,可将针套部22′与帽部12′一起拆下。
穿刺体2′的止动部24′以直径不同的二个圆形状凸缘部24A′、24B′沿进退方向并排的方式构成,在这些凸缘部24A′、24B′之间,设置有环状的凹部24C′。进入方向侧的凸缘部24A′的直径相对地大于退避方向侧的凸缘部24B′。
在该结构中,护罩1′的环状凸部18与止动部24的环状凹部24C′扣合,由此,将穿刺体2′保持在待机位置。另外,在将穿刺体2′移动到穿刺位置后,使穿刺体2′相对于护罩1′沿退避方向相对地移动,在此情况下,由于位于退避方向侧的凸缘部24B′的直径较小,所以护罩1′的环状凸部18可越过凸缘部24B′,嵌入凹部24C′中。另一方面,由于凸缘部24A′的直径较大,所以环状凸部18不能够越过凸缘部24A′,维持环状凸部18与凹部24C′扣合的状态。因此,在将刺血针X2从穿刺装置上拆下时,穿刺针20不突出来,穿刺体2保持于护罩1′内。
在刺血针X2中,由于采用在使用前的阶段、穿刺针20的前端部由针套部22覆盖的结构,故可限制制造成本。另外,在穿刺操作后,利用二个圆形状凸缘部24A′、24B′保持穿刺体2,故可抑制在穿刺操作后、穿刺针20从护罩1突出来的情形。
下面,参照图16和图17,对本申请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刺血针X3进行描述。
如图16和图17所示的那样,刺血针X3与前面已描述的刺血针X1(参照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帽部12″独立于护罩1而形成。
在该帽部12″的内面,形成有多个凸部12a″,并且,在针套部22″的内面,设置有与多个凸部12a″扣合的多个凹部22a″。由此,帽部12″与针套部22″以一体地移动的方式构成。当然,也可在上述帽部12″中,设置凹部,并且,在针套部22″中,设置凸部,使帽部12″与针套部22″一体地移动。
在该刺血针X3中,可获得在使用前、穿刺针20的前端部由针套部22″覆盖的效果和通过设置保持机构而得到的效果,另外,可通过对帽部12″进行操作,简单地拆下针套部22″。
在该刺血针X3中,也可利用与刺血针X2相同的结构,在拆下刺血针X3时,将穿刺体2保持在退避位置。
下面,参照图18A~图18C,对第四实施方式的刺血针进行描述。
如图18A所示的那样,刺血针X4的基本结构与参照图16而在前面已描述的刺血针X3相同,与该刺血针X3的不同之处在于帽部120的结构。
帽部120具有容纳穿刺体2的前端的空间121,而该空间121的深度大于将该穿刺体2固定于待机位置的状态的针套部220的突出量。
在帽部120的内面,形成有多个第一凸部131a和多个第二凸部131b。各第一凸部131a在将穿刺体2固定于待机位置时,与针套部220的凹部220a扣合。各第二凸部131b如图18B所示的那样,在针套部220的前端部位于空间121的最深部时,与针套部220中的凹部220a扣合。在第一凸部131a或第二凸部131b与针套部220中的凹部220a扣合的状态,帽部120与针套部220以一体地移动的方式构成。当然,也可在帽部120上设置凹部,并且在针套部220上设置凸部,帽部120与针套部220一体地移动。
刺血针X4,如图18B和图18C所示的那样,安装于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已描述的内容相同的穿刺装置Y上来使用。通过将刺血针X4的后端部插入而将刺血针X4安装于该穿刺装置Y的前端部。进行该刺血针X4的插入,直至外壳3的端面与凸缘部14a相妨碍。此时,穿刺体2朝向刺血针X4的前端侧移动。
帽部120通过下述方式分离,该方式是在安装刺血针X4之前或在安装刺血针X4之后,一边旋转帽部120,一边将其抽出。此时,针套部220与穿刺体2分离开。然后,通过使移动体4沿进入方向移动,使穿刺体2沿进入方向进一步移动,如图18C所示的那样,成为穿刺针20从护罩1突出来的状态。在结束穿刺动作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从穿刺装置上拆下刺血针X4。此时,穿刺针20不会从护罩1突出来,穿刺体2完全容纳于护罩1内。
在刺血针X4中,由于在将刺血针X4安装于穿刺装置Y上之前和之后,均可拆下帽部120,故使用方便性良好。
下面,参照图19~图24,对第五~第七实施方式进行描述。由于这些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刺血针的特征是在护罩内用于将穿刺体固定于待机位置的待机位置保持机构,故下面仅仅对待机位置保持机构进行描述。
如图19、图20A和图20B所示的那样,第五实施方式的待机位置保持机构7A包括设置于护罩1A的多个可动片70A及多个凸部70B;设置于穿刺体2A上且具有环状凹部71a的止动部71A。
在各可动片70A的周边,开设有贯通孔70a,并且其厚度较薄,具有板簧的功能。在各可动片70A的前端部,设置有应力集中用的突起70b。
在这样的待机位置保持机构7A中,利用可动片70A的弹力和来自凸部70B的按压力,将止动部71A固定于护罩1A上。由此,将穿刺体2A保持在待机位置。另一方面,在穿刺操作后,在从穿刺装置中抽出刺血针时,各可动片70A中的突起70b与止动部71A中的环状凹部71a扣合,将穿刺体2A保持在退避位置。
如图21所示的那样,第六实施方式的待机位置保持机构7B与在前面已描述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待机位置保持机构7A的不同之处在于穿刺体中的止动部的结构。在保持机构7B中,采用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穿刺体2的止动部24′(参照图14)相同的部件作为止动部71B。
止动部71B按照直径不同的二个圆形状凸缘部71Ba、71Bb沿进退方向并排的方式构成,环状的凹部71Bc设置于这些凸缘部71Ba、71Bb之间。进入方向侧的凸缘部71Ba的直径相对地大于退避方向侧的凸缘部71Bb的直径。
在这样的待机位置保持机构7B中,通过将可动片70B的前端部与环状的凹部71Bc扣合,将穿刺体2B保持于待机位置。在将穿刺体2B移动到穿刺位置后,在将穿刺体2B相对于护罩1B沿退避方向移动的场合下,由于位于退避方向侧的凸缘部71Bb的直径较小,所以可动片70B的前端部可越过凸缘部71Bb,嵌入环状的凹部71Bc中。另一方面,由于凸缘部71Ba的直径较大,故可动片70B的前端部不能够越过凸缘部71Ba,维持可动片70B的前端部与环状的凹部71Bc扣合的状态。
如图22~图24所示的那样,第七实施方式的待机位置保持机构7C包括形成于穿刺体2C上的环状的多个弹性部73C;设置于护罩1C上的环状的凹部74C。在各弹性部73C上,设置有凹部73c。
在这样的待机位置保持机构7C中,利用弹性部73C的弹力,将穿刺体2C保持在护罩1C的待机位置。在穿刺后,通过使穿刺体2C移动到退避方向侧,环状的凸部74C与各弹性部73C的凹部73c扣合,将穿刺体2C保持在护罩1C的退避位置。
下面,参照图25和图26,对第八和第九实施方式进行描述。由于在这些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刺血针的特征在于在护罩内用于将穿刺体固定于退避位置的待机位置保持机构,故下面仅仅对退避保持机构进行描述。
如图25A所示的那样,第八实施方式的退避位置保持机构8D包括设置于穿刺体2D上的多个摆动部80D。
各摆动部80D的基端部固定于穿刺体2D上,并且前端部相对于穿刺体2D,可接近或离开。各摆动部80D在朝向外方弹压的状态下,容纳于护罩1D内。这样的状态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该方式是以板簧构成摆动部80D、或者使弹性部件介于摆动部80D和穿刺体2D之间。
在该结构中,如图25B所示的那样,在将刺血针安装于穿刺装置Y上时,各摆动部80D借助移动体4朝向内方按压从而成为贴于穿刺体2D表面的状态。即,在将穿刺体2D保持于待机位置的状态,各摆动部80D成为不与护罩1D的内面相妨碍的状态,只要将刺血针固定于移动体4上,便保持该状态。此时,各摆动部80D朝向穿刺体2D外方施力。
另一方面,在穿刺动作结束后,将刺血针从穿刺装置上拆下,此时,解除按压各摆动部80D的状态。由此,如图25C所示的那样,各摆动部80D的前端部朝向外方移动。其结果是,各摆动部80D的前端部与护罩1D的内面相妨碍,穿刺体2D在护罩1D内保持于退避位置。
如图26A所示的那样,第九实施方式的退避位置保持机构8E具有设置于穿刺体2E上的多个摆动部80E。
各摆动部80E按照前端部位于刺血针的前端侧的方式弯曲,在其前端部位于自然状态的内方侧的状态,与凸部81E接触,容纳于护罩1E内。因此,各摆动部80E借助朝向护罩1E外侧的弹力,在护罩1E内保持在待机位置。
另一方面,在护罩1E中,凸部81E的进入方向侧的部位的厚度小于凸部81E的退避方向侧的部位的厚度。由此,在如图26B所示的那样,使穿刺体2E从待机位置进入到穿刺位置的场合,摆动部80E不会与护罩1E的内面相接触,可顺利地移动。
与此相对,在穿刺动作结束后,在朝向刺血针的后端侧、使穿刺体2E移动的情况下,如图26C所示的那样,各摆动部80E一边对护罩1E的内面作用弹力,一边移动。而且,当各摆动部80E与设置于护罩1E上的止动部81E相妨碍时,将穿刺体1E的移动限制在退避位置,借助各摆动部80E的弹力,将穿刺体2E保持在护罩1E的退避位置。
如图26D所示的那样,各摆动片80E′也可以是在与护罩1E相面对的部分连续地形成多个凹部80Ea′的摆动片。在该结构中,护罩1E的凸部81E与凹部80Ea′扣合,由此,将穿刺体2E′保持在待机位置。若这样,则可更加确实地将穿刺体2E′保持在待机位置。在图26D中,形成有多个凹部80Ea′,但是也可采用至少一个凹部。
在护罩、穿刺体上形成弹性部从而构成待机位置保持机构、退避位置保持机构的方法不限于参照图19~图26而描述的实例。
权利要求
1.一种刺血针,其特征在于
该刺血针包括具有内部空间的护罩;具有穿刺针且可在所述内部空间内从待机位置朝向进入位置沿进入方向移动的穿刺体,
所述护罩包括主体部,该主体部容纳所述穿刺体,并且具有用于允许所述穿刺针的进入的开口部;帽部,该帽部覆盖所述开口部,并且可与所述主体部分离,
所述穿刺体包括保持部,该保持部保持所述穿刺针的退避方向侧的部位;针套部,该针套部覆盖所述穿刺针的进入方向侧的部位,并且可与所述保持部分离,
其结构是将所述针套部与所述帽部一起分离,使所述穿刺针的前端部在不会从所述开口部突出来的情形下实现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血针,其特征在于
包括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用于伴随所述帽部的旋转使所述针套部旋转,
其结构是通过作用使所述帽部旋转的旋转力和使所述帽部沿所述进入方向相对地移动的抽出力,可将所述针套部与所述帽部一起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刺血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扣合片,该扣合片设置于所述针套部上,并且其前端部可沿着与所述穿刺体的进退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偏移;扣合孔,该扣合孔是设置于所述帽部上的扣合孔,其与所述扣合片扣合,并且将所述扣合片的前端部约束于所述帽部的旋转方向和所述进退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刺血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针套部上的凹部或凸部;设置于所述帽部上且与所述针套部中的凹部或凸部扣合的凸部或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血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帽部和所述主体部的分界部分形成脆弱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血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持部和所述针套部的分界部分设置脆弱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刺血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在使所述帽部旋转时防止所述保持部旋转的旋转防止机构。
8.一种刺血针,其特征在于
该刺血针包括具有内部空间的护罩;具有穿刺针且可在所述内部空间内从待机位置朝向进入位置沿进入方向移动的穿刺体;用于将所述穿刺体保持在所述待机位置的待机位置保持机构,
所述待机位置保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护罩和所述穿刺体之中的至少一者上的弹性部,并且以利用所述弹性部的弹力保持所述穿刺体的方式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刺血针,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于将从所述进入位置退避的穿刺体保持在退避位置的退避位置保持机构,
所述待机位置保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护罩的内面的凸部,
所述退避位置保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弹性部上且可与所述护罩的凸部扣合的凹部。
10.一种刺血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穿刺针的穿刺体;
可将所述穿刺体从待机位置移动至进入位置并进行保持的护罩;
用于将从所述进入位置退避的所述穿刺体保持在退避位置的退避位置保持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刺血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退避位置保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护罩和所述穿刺体之中的至少一者上的弹性部,并且以利用所述弹性部的弹力保持所述穿刺体的方式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刺血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设置于所述穿刺体上,并且用作朝向所述穿刺体的外方侧施力的摆动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刺血针,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穿刺体保持在所述待机位置的待机位置保持机构,
所述待机位置保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穿刺体的外面的凹部或凸部;设置于所述护罩的内面且与所述穿刺体中的凹部或凸部扣合的凸部或凹部,
所述退避位置保持机构包括所述护罩的凸部或凹部;设置于所述穿刺体的凹部或凸部的退避方向侧且与所述护罩的凸部或凹部固定的凹部或凸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刺血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退避位置保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护罩的内面的凸部;从所述穿刺体的外面突出来地设置的第一圆形凸缘部;第二圆形凸缘部,该第二圆形凸缘部在与所述穿刺体中的所述第一圆形凸缘部的退避方向侧邻接的部位,直径小于第一圆形凸缘部,并且形成用于将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一圆形凸缘部一起进行扣合的扣合槽。
15.一种穿刺装置,安装着具有穿刺针的刺血针,并且用于使所述穿刺针进入,其特征在于
所述刺血针包括具有穿刺针的穿刺体;可将该穿刺体从待机位置移动至进入位置并进行保持的护罩;用于将从所述进入位置退避的所述穿刺体保持在退避位置的退避位置保持机构,
所述穿刺装置包括可沿进入方向移动且用于保持所述穿刺体的退避方向侧的部位的移动体,
通过所述移动体沿所述进入方向移动,将所述穿刺体移动至所述进入位置,并且,
其结构是在使所述护罩相对于所述穿刺装置沿所述进入方向相对地移动并且从所述穿刺装置拆下所述刺血针时,使所述穿刺体相对于所述护罩沿退避方向相对地移动,利用所述退避位置保持机构将所述穿刺体保持在所述退避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刺血针(X1),其包括具有内部空间(10)的护罩(1);具有穿刺针(20)且可在内部空间(10)内从待机位置朝向进入位置沿进入方向移动的穿刺体(2)。护罩(1)包括容纳穿刺体(2)的主体部(11);与该主体部(11)一体地成形且可与主体部(11)分离的帽部(12)。穿刺体(2)例如具有覆盖穿刺针(20)中的进入方向侧的部位的针套部(22)。针套部(22)结构是通过作用使帽部(12)旋转的旋转力和使帽部(12)沿进入方向相对地移动的抽出力,可与帽部(12)一起分离,并使穿刺针(20)的前端部露出。
文档编号A61B5/15GK101125087SQ200710126829
公开日2008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11日
发明者小池益史, 福泽真彦 申请人:爱科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