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总酚酸胃滞留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898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丹参总酚酸胃滞留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丹参总酚酸的胃滞留制剂。

背景技术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常用的药材之一。现代化学和药理研究表明,丹参中主要含有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和水溶性的丹参酚酸类成份,其中丹参酚酸是丹参的主要有效部位,具有显著的保护心血管系统和脑损伤、抗肝纤维化、治疗胃溃疡、诱导细胞凋亡和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作用,其有效成分包括丹参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B(salvianolic acid B)、C、D、E、F、G、丹参素(danshensu)、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caldehyde)、丹参酚(salviol)、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紫草酸(lithospermic acid)等,其中以丹酚酸B的含量最高,活性最强,研究表明,丹参总酚酸的活性强于单个丹酚酸的作用。
临床最常用的给药方式为口服给药,该给药方式患者顺应性好。但临床研究显示丹参口服制剂中丹参酚酸成分的胃肠吸收很差,生物利用度低,丹酚酸A在小肠的平均吸收率只有20.5%;大鼠口服丹参水提取物后的丹酚酸B消除半衰期只有19.16min;志愿者口服丹参水煎剂后丹参素的消除半衰期为0.94h±0.21h。有研究实验结果表明,Beagle犬口服丹参酚酸溶液后,以丹酚酸B计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只有1.21%。因此,有必要采用现代制剂技术,研究丹参酚酸新型口服给药系统,以提高口服制剂给药后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本领域公知,若要使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达到作用靶点,就必须克服药物的水溶性、稳定性、透膜性等对吸收过程产生的阻碍。丹参酚酸属于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第III类的药物,即溶解度高、透膜性差。有研究表明,丹参酚酸的稳定性易受pH影响,在pH>6时,易发生降解,故丹参酚酸在小肠pH条件下不稳定,且在小肠中后段吸收率很低,这是丹参酚酸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低的主要原因。但研究还表明,其在胃液中可基本保持稳定,而且在胃及小肠上段吸收相对较好。
胃内滞留制剂是指通过延长药物在胃内的滞留时间,提高药物的吸收和/或降低不良反应,同时根据需要调整释药速率,以获得较理想控释效果的口服给药系统。胃内滞留体系有若干优势,特别适合于如下几种情况①主要于胃部和小肠上段吸收的药物;②在肠液中几乎不溶或不稳定的药物;③胃部治疗药物。因此,研制有关含丹参酚酸的新制剂倍受人员的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生物利用度的含丹参总酚酸的胃滞留制剂。
本发明所述的胃滞留制剂能显著延长丹参总酚酸在胃及小肠上部的停留时间,从而增加药物稳定性并延长有效吸收时间,不仅增加丹参总酚酸的胃肠吸收,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并且在治疗胃溃疡等疾病方面可以发挥更好的疗效。
本发明采用中药有效部位丹参总酚酸为主药,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胃滞留制剂。其中,丹参总酚酸与辅料的质量比为1∶1~4。
本发明所述的丹参总酚酸是指以中药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为原料,经过提取纯化得到的水溶性提取物(可市购),其中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以丹酚酸B计的丹参总酚酸的含量为50%~10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丹酚酸B的含量为不低于40%。
本发明所述的胃滞留制剂制成胃漂浮型制剂或胃粘附型制剂,其剂型是胃漂浮片、胃漂浮微球、胃粘附片、胃粘附微丸或胃粘附微球。其中胃漂浮微球、胃粘附微丸或胃粘附微球可进一步制成胶囊、片剂或口服液给药。
本发明所述丹参总酚酸胃漂浮型制剂的辅料包括片剂骨架材料、微球骨架材料、助漂剂、起泡剂、药物释放速率调节剂等。其中所述的胃漂浮制剂中骨架材料占制剂总重的20%~70%。
所述丹参总酚酸胃漂浮型片剂中骨架材料选自密度小于1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甲基纤维素(MC)、羟丙基纤维素(HPC)、羧甲基纤维素(CMC)、羟乙基纤维素(HE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烯醇(PVA)或卡波姆,或上述材料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优选粘度为4000~100000cpa·s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所述的胃漂浮型微球的骨架材料选自壳聚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甲基纤维素(MC)、羟丙基纤维素(HP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海藻酸钠、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或乙基纤维素(EC)或上述材料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所述漂浮制剂中助漂剂选自疏水性而相对密度小的脂肪醇类、酯类、或脂肪酸类,如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十六醇、鲸蜡醇、硬脂酸或蜂蜡等。
所述胃漂浮制剂中的起泡剂选自碳酸氢钠或碳酸钙或碳酸镁,或与枸橼酸、酒石酸等酸性物质以一定比例联合使用,优选碳酸氢钠。
所述胃漂浮制剂中的药物释放速率调节剂选自乳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或丙烯酸树脂,优选乳糖。
本发明所述的丹参总酚酸胃粘附型制剂的辅料包括片剂、微丸或微球载体材料和生物粘附材料。
所述胃粘附型制剂中的片剂载体材料选自乳糖、淀粉、可压性淀粉、微晶纤维素或预胶化淀粉。
所述胃粘附型制剂中的微丸载体材料除空白丸芯外,选自微晶纤维素、乳糖、淀粉、蔗糖或乙基纤维素。
所述胃粘附型制剂中的微球载体材料选自乙基纤维素(EC)、聚乳酸(PL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乙醇酸(PGA)或丙烯酸甲酯共聚物(MA)。
所述的胃粘附型制剂中生物粘附材料占制剂总重的2%~30%;选自卡波姆、聚丙烯酸类聚合物及其衍生物、聚卡波菲、壳多糖及脱乙酰壳多糖、海藻酸及其钠盐、透明质酸及其钠盐、羟丙基纤维素、羧丙甲基纤维素及其钠盐、羧甲基纤维素及其钠盐与聚异丁烯共混物、聚乙烯醇及其共聚物、聚维酮及其共聚物、植物凝集素或瓜儿胶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混合使用。
对本发明制备的丹参总酚酸胃漂浮制剂的漂浮性能采用下述体外法进行考察, 取0.1mol/L HCl溶液1000ml,恒定温度37.0±0.5℃条件下,取漂浮片置于转篮中,75r/min恒速转动,自转篮放入起观察丹参总酚酸胃漂浮片的起漂时间及持续漂浮时间。
称取100mg微球,分散于250mL 0.1mol/L的盐酸溶液表面,室温放置4h后,收集漂浮在液面上的微球,干燥,称重,计算丹参总酚酸胃漂浮微球的漂浮率。
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丹参总酚酸胃漂浮片在人工胃液内有良好的漂浮性能,可以满足胃内滞留的制剂设计目标;丹参总酚酸胃漂浮微球在人工胃液内有良好的漂浮性能,可以实现胃内滞留的制剂设计目标。
表1是本发明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设计表。
表2是丹参总酚酸胃漂浮片漂浮性能试验结果。
表3是丹参总酚酸胃漂浮微球的漂浮率(

n=3)。
表1 表2 表3 本发明采用下述体外法对制备的丹参总酚酸胃粘附片的粘附性进行考察,采用在体法对制备的丹参总酚酸胃粘附微丸和微球的粘附性进行考察, 以家兔离体胃组织为黏附对象,以自制黏附力测定装置,分别测定粘附成分不同含量的粘附片的粘附力。
SD大鼠200g左右,雌性,禁食供水饲养24h,将微丸或微球100粒用水1ml灌入大鼠胃中,3h后处死取其胃,沿胃小弯处剪开,肉眼计数在大鼠胃粘膜上的微丸或微球个数。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粘附性处方可显著延长片剂、微丸、微球在胃内的滞留时间,并且随着处方中粘附性成分卡波姆的增加,片剂与胃粘膜的粘附力及微丸或微球在大鼠胃内的滞留率明显增加。
表4是粘附成分不同含量的粘附片与家兔胃组织的粘附力。
表5是粘附成分不同含量的微丸或微球在大鼠胃粘膜的滞留率(

n=5)。
表4
表5 经实验证实,本发明上述的丹参总酚酸胃滞留制剂能显著延长丹参总酚酸在胃及小肠上部的停留时间,从而增加药物稳定性并延长有效吸收时间。
本发明将丹参酚酸制成胃内滞留制剂,能延长药物在胃及小肠上部的停留时间,通过增加药物稳定性及延长有效吸收时间的双重作用,提高丹参酚酸生物利用度。本发明不仅提高丹参酚酸的胃肠吸收,并且在治疗胃溃疡等疾病方面可以发挥更好的疗效,同时生产工艺简单,易产业化。患者服用方便,顺应性好。

具体实施例方式 通过下列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丹参总酚酸胃内漂浮片1 丹参总酚酸 25%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40% 十八醇 20% 乳糖9% 碳酸氢钠5% 硬脂酸镁1% 将主药和辅料研细,过80目筛备用。称取处方量的主药和辅料,混合均匀后再过筛,粉末直接压片法压片,得外观光洁胃漂浮片,硬度为3~5kg。体外法观察漂浮性能,片剂立即漂浮,持续漂浮时间>8h。
实施例2丹参总酚酸胃内漂浮片2 丹参总酚酸 25%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5% 十八醇 10% 乳糖35% 碳酸氢钠4% 硬脂酸镁1% 将主药和辅料研细,过80目筛备用。称取处方量的主药和辅料,混合均匀后再过筛,粉末直接压片法压片,得外观光洁胃漂浮片,硬度为3~5kg。体外法观察漂浮性能,1.2min起漂,持续漂浮时间5h。
实施例3丹参总酚酸胃内漂浮片3 丹参总酚酸 25%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60% 十八醇 10% 碳酸氢钠4% 硬脂酸镁1% 将主药和辅料研细,过80目筛备用。称取处方量的主药和辅料,混合均匀后再过筛,粉末直接压片法压片,得外观光洁胃漂浮片,硬度为3~5kg。体外法观察漂浮性能,0.2min起漂,持续漂浮时间>8h。
实施例4丹参总酚酸胃内漂浮微球1 丹参总酚酸 500mg 乙基纤维素 500mg 聚乙烯醇500mg 称取乙基纤维素适量溶解在20mL二氯甲烷-乙醇(体积比1∶1)的混合溶剂中,将丹参总酚酸溶解在其中制得有机相。另取一定量的聚乙烯醇(PVA)溶于100mL的水中,将有机相加入水相,在一定速度下搅拌1h。制得的微球抽滤,水洗,40℃干燥即得。载药量为18.4%,包封率为45.2%,人工胃液中4h后的漂浮率为69.7±9.8%。
实施例5丹参总酚酸胃内漂浮微球2 丹参总酚酸 250mg 乙基纤维素 500mg 聚乙烯醇500mg 称取乙基纤维素适量溶解在20mL二氯甲烷-乙醇(体积比1∶1)的混合溶剂中,将丹参总酚酸溶解在其中制得有机相。另取一定量的聚乙烯醇(PVA)溶于100mL的水中,将有机相加入水相,在一定速度下搅拌1h。制得的微球抽滤,水洗,40℃干燥即得。载药量为13.1%,包封率为60.4%,人工胃液中4h后的漂浮率为67.2±5.7%。
实施例6丹参总酚酸胃内漂浮微球3 丹参总酚酸 1000mg 乙基纤维素500mg 聚乙烯醇 500mg 称取乙基纤维素适量溶解在20mL二氯甲烷-乙醇(体积比1∶1)的混合溶剂中,将丹参总酚酸溶解在其中制得有机相。另取一定量的聚乙烯醇(PVA)溶于100mL的水中,将有机相加入水相,在一定速度下搅拌1h。制得的微球抽滤,水洗,40℃干燥即得。载药量为19.0%,包封率为23.5%,人工胃液中4h后的漂浮率为64.2±8.7%。
实施例7丹参总酚酸胃粘附片1 丹参总酚酸25% HPMC 30% 卡波姆15% 乳糖 29% 80%乙醇 适量 硬脂酸镁 1% 将主药和辅料研细,过80目筛备用。称取处方量的主药和辅料,等量递加混合均匀,加入适量80%乙醇溶液制成软材,过20目筛制成湿颗粒,置60℃烘箱中干燥1h,干颗粒过24目筛整粒,然后加入润滑剂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即得外观光洁片剂,硬度为3~5kg。测得与家兔胃组织的粘附力为16.3±1.4g/cm2。
实施例8丹参总酚酸胃粘附片2 丹参总酚酸25% HPMC 25% 卡波姆25% 乳糖 24% 80%乙醇 适量 硬脂酸镁 1% 将主药和辅料研细,过80目筛备用。称取处方量的主药和辅料,等量递加混合均匀,加入适量80%乙醇溶液制成软材,过20目筛制成湿颗粒,置60℃烘箱中干燥1h,干颗粒过24目筛整粒,然后加入润滑剂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即得外观光洁片剂,硬度为3~5kg。测得与家兔胃组织的粘附力为19.8±2.6g/cm2。
实施例9丹参总酚酸胃粘附片3 丹参总酚酸25% HPMC 15% 卡波姆30% 乳糖 29% 80%乙醇 适量 硬脂酸镁 1% 将主药和辅料研细,过80目筛备用。称取处方量的主药和辅料,等量递加混合均匀,加入适量80%乙醇溶液制成软材,过20目筛制成湿颗粒,置60℃烘箱中干燥1h,干颗粒过24目筛整粒,然后加入润滑剂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即得外观光洁片剂,硬度为3~5kg。测得与家兔胃组织的粘附力为21.9±1.9g/cm2。
实施例10丹参总酚酸胃粘附片4 丹参总酚酸25% 卡波姆45% 乳糖 29% 80%乙醇 适量 硬脂酸镁 1% 将主药和辅料研细,过80目筛备用。称取处方量的主药和辅料,等量递加混合均匀,加入适量80%乙醇溶液制成软材,过20目筛制成湿颗粒,置60℃烘箱中干燥1h,干颗粒过24目筛整粒,然后加入润滑剂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即得外观光洁片剂,硬度为3~5kg。测得与家兔胃组织的粘附力为24.1±3.8g/cm2。
实施例11丹参总酚酸胃粘附片5 丹参总酚酸25% HPMC 45% 乳糖 29% 80%乙醇 适量 硬脂酸镁 1% 将主药和辅料研细,过80目筛备用。称取处方量的主药和辅料,等量递加混合均匀,加入适量80%乙醇溶液制成软材,过20目筛制成湿颗粒,置50℃烘箱中干燥1h,干颗粒过24目筛整粒,然后加入润滑剂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即得外观光洁片剂,硬度为3~5kg。测得与家兔胃组织的粘附力为9.7±0.7g/cm2。
实施例12丹参总酚酸胃粘附微丸1 丹参总酚酸20% HPMC 30% 卡波姆20% 微晶纤维素30% 80%乙醇 适量 将主药和辅料研细,过80目筛备用。称取处方量的主药和辅料,等量递加混合均匀,加入适量80%乙醇溶液制成软材,经挤出机筛板(孔径1.2mm)挤成细条状,置于滚圆机中,调节转速及滚圆时间,使颗粒完全滚圆,取出微丸于50℃干燥4h。在体法测得在大鼠胃粘膜的滞留率为68.5±22.9%。
实施例13丹参总酚酸胃粘附微丸2 丹参总酚酸20% HPMC 30% 卡波姆15% 微晶纤维素35% 80%乙醇 适量 将主药和辅料研细,过80目筛备用。称取处方量的主药和辅料,等量递加混合均匀,加入适量80%乙醇溶液制成软材,经挤出机筛板(孔径1.2mm)挤成细条状,置于滚圆机中,调节转速及滚圆时间,使颗粒完全滚圆,取出微丸于50℃干燥4h。在体法测得在大鼠胃粘膜的滞留率为49.7±25.2%。
实施例14丹参总酚酸胃粘附微丸3 丹参总酚酸20% HPMC 30% 卡波姆10% 微晶纤维素40% 80%乙醇 适量 将主药和辅料研细,过80目筛备用。称取处方量的主药和辅料,等量递加混合均匀,加入适量80%乙醇溶液制成软材,经挤出机筛板(孔径1.2mm)挤成细条状,置于滚圆机中,调节转速及滚圆时间,使颗粒完全滚圆,取出微丸于50℃干燥4h。在体法测得在大鼠胃粘膜的滞留率为28.8±18.3%。
实施例15丹参总酚酸胃粘附微丸4 丹参总酚酸20% HPMC 30% 卡波姆5% 微晶纤维素45% 80%乙醇 适量 将主药和辅料研细,过80目筛备用。称取处方量的主药和辅料,等量递加混合均匀,加入适量80%乙醇溶液制成软材,经挤出机筛板(孔径1.2mm)挤成细条状,置于滚圆机中,调节转速及滚圆时间,使颗粒完全滚圆,取出微丸于50℃干燥4h。在体法测得在大鼠胃粘膜的滞留率为10.4±6.1%。
实施例16丹参总酚酸胃粘附微球1 丹参总酚酸800mg 乙基纤维素2400mg 卡波姆600mg 称取处方量的乙基纤维素及卡波姆溶解于50ml无水乙醇中,加入丹参总酚酸,搅拌溶解,加入到含Span-80 10g的400ml轻质石蜡油中,室温条件下,600r/min搅拌蒸发16h。砂芯漏斗抽滤,收集微球,石油醚洗涤(50ml×3),室温真空干燥24h即得。在体法测得在大鼠胃粘膜的滞留率为64.2±8.7%。
实施例17丹参总酚酸胃粘附微球2 丹参总酚酸800mg 乙基纤维素2550mg 卡波姆450mg 称取处方量的乙基纤维素及卡波姆溶解于50ml无水乙醇中,加入丹参总酚酸,搅拌溶解,加入到含Span-80 10g的400ml轻质石蜡油中,室温条件下,600r/min搅拌蒸发16h。砂芯漏斗抽滤,收集微球,石油醚洗涤(50ml×3),室温真空干燥24h即得。在体法测得在大鼠胃粘膜的滞留率为55.7±20.4%。
实施例18丹参总酚酸胃粘附微球3 丹参总酚酸800mg 乙基纤维素2700mg 卡波姆300mg 称取处方量的乙基纤维素及卡波姆溶解于50ml无水乙醇中,加入丹参总酚酸,搅拌溶解,加入到含Span-80 10g的400ml轻质石蜡油中,室温条件下,600r/min搅拌蒸发16h。砂芯漏斗抽滤,收集微球,石油醚洗涤(50ml×3),室温真空干燥24h即得。在体法测得在大鼠胃粘膜的滞留率为36.5±14.6%。
实施例19丹参总酚酸胃粘附微球4 丹参总酚酸800mg 乙基纤维素2850mg 卡波姆150mg 称取处方量的乙基纤维素及卡波姆溶解于50ml无水乙醇中,加入丹参总酚酸,搅拌溶解,加入到含Span-80 10g的400ml轻质石蜡油中,室温条件下,600r/min搅拌蒸发16h。砂芯漏斗抽滤,收集微球,石油醚洗涤(50ml×3),室温真空干燥24h即得。在体法测得在大鼠胃粘膜的滞留率为18.3±11.2%。
权利要求
1.丹参总酚酸胃滞留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丹参总酚酸为主药,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胃滞留制剂,其中,丹参总酚酸与辅料的质量比为1∶1~4。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总酚酸胃滞留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丹参总酚酸是以中药丹参为原料,经过提取纯化得到的水溶性提取物,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以丹酚酸B计的丹参总酚酸的含量为50%~100%;以高效液相测定丹酚酸B的含量为不低于40%。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总酚酸胃滞留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胃滞留制剂是胃漂浮型制剂或胃粘附型制剂,其中所述的胃漂浮型制剂是胃漂浮片或胃漂浮微球;所述的胃粘附型制剂是胃粘附片、胃粘附微丸或胃粘附微球。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所述的丹参总酚酸胃滞留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胃漂浮型制剂的辅料包括片剂骨架材料、微球骨架材料、助漂剂、起泡剂或药物释放速率调节剂;其中所述的骨架材料占制剂总重的20%~70%。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丹参总酚酸胃滞留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片剂骨架材料选自指密度小于1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或卡波姆或其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6.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丹参总酚酸胃滞留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球骨架材料选自壳聚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或乙基纤维素或其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7.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丹参总酚酸胃滞留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漂剂是疏水性而相对密度小的脂肪醇类、酯类或脂肪酸类,选自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十六醇、鲸蜡醇、硬脂酸或蜂蜡。
8.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丹参总酚酸胃滞留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泡剂选自碳酸氢钠、碳酸钙或碳酸镁或与枸橼酸或酒石酸联合使用。
9.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丹参总酚酸胃滞留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释放速率调节剂选自乳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或丙烯酸树脂。
10.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丹参总酚酸胃滞留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胃粘附型制剂的辅料包括片剂、微丸或微球载体材料或生物粘附材料,所述的生物粘附材料占制剂总重的2%~30%。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丹参总酚酸胃滞留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片剂载体材料选自乳糖、淀粉、可压性淀粉、微晶纤维素或预胶化淀粉。
12.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丹参总酚酸胃滞留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丸载体材料除空白丸芯外,选自微晶纤维素、乳糖、淀粉、蔗糖或乙基纤维素。
13.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丹参总酚酸胃滞留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球载体材料选自乙基纤维素、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乙醇酸或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14.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丹参总酚酸胃滞留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粘附材料选自卡波姆、聚丙烯酸类聚合物及其衍生物、聚卡波菲、壳多糖及脱乙酰壳多糖、海藻酸及其钠盐、透明质酸及其钠盐、羟丙基纤维素、羧丙甲基纤维素及其钠盐、羧甲基纤维素及其钠盐与聚异丁烯共混物、聚乙烯醇及其共聚物、聚维酮及其共聚物、植物凝集素或瓜儿胶其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丹参总酚酸的胃滞留制剂。本发明采用中药有效部位丹参总酚酸为主药,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胃滞留制剂。本发明制剂制成胃漂浮型制剂或胃粘附型制剂,经实验证实,能显著延长丹参总酚酸在胃及小肠上部的停留时间,通过增加药物稳定性及延长有效吸收时间的双重作用,从而增加药物稳定性并延长有效吸收时间提高丹参酚酸生物利用度。本发明不仅提高丹参酚酸的胃肠吸收,并且在治疗胃溃疡等疾病方面可以发挥更好的疗效,同时生产工艺简单,易产业化。患者服用方便,顺应性好。
文档编号A61K36/185GK101229225SQ200710170948
公开日2008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3日
发明者韩丽妹, 王建新, 高东燕, 马琳怡 申请人:复旦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