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降血脂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044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治疗降血脂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降血脂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 涉及了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血脂是血液中各种脂类物质的总称。其中最重要的是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甘油三脂即脂
肪。它们不溶于水,与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在血液中循环运转。脂蛋白有很多类型,如e 脂蛋白,即是其中的一种。还有一种被称为高密度脂蛋白的,它的作用则和e脂蛋白完全相 反,具有对抗动脉硬化的作用。
健康人的平均血胆固醇含量为每100毫升血中有160毫克,如超过220毫克为过高;甘 油三脂为85毫克,如超过160毫克为过高;e脂蛋白为400毫克,如超过600毫克为过高; 高密度脂蛋白则为55毫克,当然,这个数值是越高越好,如低于35毫克,反而视为不正常。
西医认为,高脂血症的病因,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 症。原发性高脂血症是指脂质和脂蛋白代谢先天性缺陷(家族性)以及某些环境因素,通过各
种机制所引起的。这些环境因素包括饮食和药物等,现概述如下
1. 遗传因素遗传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高脂血症,某些可能发生在细胞水平上,主要表
现为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缺陷以及细胞内某些酶的缺陷(如脂蛋白脂酶的缺陷或缺乏),也可 发生在脂蛋白或载脂蛋白的分子上,多由于基因缺陷引起。
2. 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作用比较复杂,高脂蛋白血症患者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与饮食因 素密切相关的。糖类摄入过多,可影响胰岛素分泌,加速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易引起 高甘油三酯血症。
高血脂症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之一,它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及微循环障碍,是形成动脉 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在中医学中无此病名,但其症状散见于"眩晕、中风、脑痹"等病证 中,属"痰浊"、"痰痹"范畴。
高血脂症是一组以脏腑功能失调,膏脂输化不利而致以痰浊为主要致病因素的疾病。痰 浊致病周身无处不到。在临床上的病人中有的因脾虚痰瘀阻络而肢麻;有的因肝肾不足聚 痰生瘀而致头痛眩晕;有的因心脾不足痰瘀阻痹胸阳而致胸痹;有的因脾肾两虚痰瘀阻窍而 成痴呆。这些病人通过化痰浊、行痰瘀治疗均可取得一定疗效。
高血脂病人多为老人,尤其是久病或肥胖嗜食油腻者。老人及久病者气虚阳亏,血滞脉
涩,津液失于输化致痰聚瘀生;肥人及嗜食肥甘者损伤脾胃易积湿生痰停痰。此外,脾、肾
3是形成痰浊瘀阻的主要脏腑,故在治疗痰浊瘀阻的同时要注重调理脾肾,平素宜低脂低糖饮 食,以减少高血脂症发病。高血脂有如下类型-
痰浊中阻型——症见头昏胀刺痛、耳鸣心悸、急躁善怒、腰膝酸软。 痰瘀阻络型——症见神疲气短、肢麻不仁。 痰瘀痹胸型——症见心胸剌痛、气短心悸。 痰浊阻穷型——症见善忘神呆、腰酸流涎。
中医对高血脂症归结为"血瘀阻络、阴虚内热"所致。治疗则是通过纯中药"健脾益气、 化痰导瘀"等原则从根本上治疗。无任何毒副作用,成人儿童均可服用。而且愈后不易复发, 对各型高血脂症患者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降血脂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血脂的中药组合物,是由有效成分和/或药 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计制成的-草决明10-40份 生蒲黄10-20份 虎杖10-20份
月见草10-30份 茵陈IO-30份
三七10-20份 莪术10-20份
泽泻IO-30份 山楂10-30份 有效成分优选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计制成:
草决明35份 生蒲黄15份
月见草20份 茵陈12份
三七18份 莪术15份
泽泻25份 山楂25份
麦芽10-30份 菟丝子10-20份 黄芪10-40份
虎杖12份 麦芽15份 菟丝子18份 黄芪30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 黄芪、莪术、月见草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时,分次滤过,合并滤液,减压 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15 (60°C)的清膏。
(2) 草决明、生蒲黄、虎杖、茵陈、麦芽、三七、菟丝子、泽泻、山楂加水煎煮二次,每 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20
(6(TC)的稠膏,加入糊精及上述清膏,干燥,粉碎成细粉,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制成颗粒、胶囊及片剂。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与药学上可接收的载体,例如填充剂如淀粉、糊精等;粘合剂如不同浓度的乙醇,通过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口服给药的方式使用。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具有益气宁心,化瘀通络,降血脂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高脂血 症,并能防治冠心病。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生蒲黄15份 茵陈12份 莪术15份
山楂25份
虎杖12份 麦芽15份 菟丝子18份 黄底30份
1、 处方 草决明35份 月见草20份 三七18份 泽泻25份
2、 制备工艺
(1) 黄芪、莪术、月见草、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时,分次滤过,合并滤液,减 压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 15 (60°C)的清膏;
(2) 草决明、生蒲黄、虎杖、茵陈、麦芽、三七、菟丝子、泽泻、山楂加水煎煮二次,每 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20
(6(TC)的稠膏,加入糊精30g及上述清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糊精80g、乳 糖40g,混匀,以78%乙醇湿法制粒即得。 实施例2 1、处方 草决明35份 月见草20份 三七18份 泽泻25份 2制备工艺 (1)黄芪、莪术
生蒲黄15份 茵陈12份 莪术15份 山楂25份
虎杖12份 麦芽15份 菟丝子18份 黄芪30份
月见草、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时,分次滤过,合并滤液,减 压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 15 (60°C)的清膏; (2)草决明、生蒲黄、虎杖、茵陈、麦芽、三七、菟丝子、泽泻、山楂加水煎煮二次,每 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20 (6(TC)的稠膏,加入糊精30g及上述清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糊精70g,混匀, 装入空胶囊内即得。实施例3
1、处方
草决明35份
生蒲黄15份
虎杖12份
月见草20份
茵陈12份
麦芽15份
三七18份
莪术15份
菟丝子18份
泽泻25份
山楂25份
黄芪30份
2制备工敢
(1) 黄芪、莪术、月见草、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时,分次滤过,合并滤液,减 压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 15 (6(TC)的清膏;
(2) 草决明、生蒲黄、虎杖、茵陈、麦芽、三七、菟丝子、泽泻、山楂、加l水煎煮二次, 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20
(60°C)的稠膏,加入糊精30g及上述清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淀粉40g,羧甲 淀粉钠3g混匀,以70%乙醇湿法制粒,压片,包衣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降血脂的中药组合物,是由有效成分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计制成的草决明10-40份 生蒲黄10-20份 虎杖10-20份月见草10-30份 茵陈10-30份麦芽10-30份三七10-20份莪术10-20份菟丝子10-20份泽泻10-30份山楂10-30份黄芪10-40份。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计制 成的草决明35份 月见草20份 三七18份 泽泻25份生蒲黄15份 茵陈12份 莪术15份 山楂25份虎杖12份 麦芽15份 菟丝子18份 黄芪30份c
3、 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可制成颗粒、胶囊及 片剂。
4、 一种如权利要求卜3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 黄芪、莪术、月见草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时,分次滤过,合并滤液,减压 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15 (6(TC)的清膏;(2) 草决明、生蒲黄、虎杖、茵陈、麦芽、三七、菟丝子、泽泻、山楂加水煎煮二次,每 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縮成相对密度为1.20(6(TC)的稠膏,加入糊精及上述清膏,干燥,粉碎成细粉,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制成颗粒、胶囊及片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降血脂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草决明、生蒲黄、虎杖、月见草、茵陈、麦芽、三七、莪术、菟丝子、泽泻、山楂、黄芪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本发明还涉及了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组合具有益气宁心,化瘀通络,降血脂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并能防治冠心病。
文档编号A61K9/20GK101524502SQ200810101420
公开日2009年9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6日
发明者颜丽君 申请人:北京中科仁和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