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脾胃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98664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治疗脾胃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脾胃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的说是以中药为原料制备的制剂,属于中药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脾胃伏火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该病有多种致病病因,病程长,可见于任何年龄段,若防治不当,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而是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一大类疾病。此病主要表现为口苦口臭,消化不良,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烦躁不安及神疲乏力等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社交活动。目前,西医治疗此病,主要采用对症治疗方式,以抗菌消炎为主,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疗效不稳定、治愈率低及有些药物对人体有较大毒副作用等问题。中医在治疗脾胃病方面的中成药很多,但治疗脾胃伏火的中成药却很少,现有技术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一册WS3-B-2267-96项下"藿香清胃片"是一种纯中药制剂,该药经多年临床应用,在治疗脾胃伏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在临床的应用当中我们发现其疗效还不够理想,存在治愈率低,易复发,毒副作用比较明显等不可忽视的缺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在近几年的时间里,我们通过发掘祖国丰富的中药资源,结合大量的中医组方理论及临床药效学研究,我们在原来藿香清胃片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验摸索,意外的发现在原来的处方上增加一味石膏,并且将枸杞子换成栀子后,其临床药效学实验效果显著提高,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我们按常规工艺制成了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口服液体制剂;最佳的剂型为颗粒剂。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更为显著的治疗脾胃系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中医理论胃热口臭属于中医"胃脘痛""嘈杂"等范畴,其病因一是外邪犯胃,损伤胃气,气机升降失常,日久胃失柔润所致,胃火上蒸所致;二是情感所伤,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灼伤胃阴,阴液不足则血脉不充,进而运化阻滞,瘀血乃生,而见消化不良,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苦口臭等症;三是久病耗气伤津入络,致胃气受损,脉络瘀阻而消化不3良,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四是平素嗜食肥甘,日久酿成痰热,痰热互结上蒸于口苦口臭,枢机不利而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因此,对本病的治疗原则,应以清热涤痰,斡旋枢机,清胆降逆为大法。本方适用于脾胃伏火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苦口臭等症,脾胃伏火系由脾胃湿食内蕴,日久化热所致,故方中选山楂,神曲,消食化积,健脾开胃,直接针对脾胃伏火之病机;藿香、防风芳香发散,意在散去脾胃之伏火;而加用栀子的意义在于火邪伤阴,藿香、防风芳香发散又易耗阴,故用其旨在固护阴液;最后用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化湿,醒脾消滞,开胃除胀之功效。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按照重量组分计算,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按常规工艺制备而成广藿香5份、栀子5份、防风5份、南山楂5份、六祌曲5份、石膏5份、甘草2份制备而成。所述剂型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口服液体制剂;最佳剂型为颗粒剂。以本发明的颗粒剂为例,主要药效学试验结果证明本发明原料重量配比广藿香5份、栀子5份、防风5份、南山楂5份、六神曲5份、石膏5份、甘草2份同原发明(藿香清胃片)重量配比广藿香5份、枸杞子5份、防风5份、南山楂5份、六祌曲5份、甘草2份相比,药效学试验结果有显著性提高。主要药效学试验实验目的通过对本发明颗粒剂和藿香清胃片对胃肠运动、胃蛋白酶的活性、胃酸、胃泌素的分泌等药理实验研究,将本发明颗粒剂和藿香清胃片进行对比,观察其药理作用的强弱。试验方法本发明颗粒剂和藿香清胃片对小鼠胃排空的影响;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影响;对大鼠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的影响;对大鼠血清中胃泌素的影响。一、试验药物A、原料a、本发明颗粒剂组由广藿香5份、栀子5份、防风5份、南山楂5份、六神曲5份、石膏5份、甘草2份制备而成。b、藿香清胃片组由广藿香5份、枸杞子5份、防风5份、南山楂5份、六神曲5份、甘草2份制备而成。B、制法本发明颗粒剂组和藿香清胃片组的制法基本相同。a、本发明颗粒剂组的制法以上七味,广藿香、防风提取挥发油,药渣与其余栀子等五味加10倍量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縮至相对密度1.301.32(60°C)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加适量糊精、甜菊素,混匀,制粒,干燥,喷入挥发油,混匀,装袋,即得本发明颗粒剂。b、藿香清胃片组的制法以上六味,广藿香、防风提取挥发油,药渣与其余枸杞子等四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浓縮成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喷入挥发油,制粒,压片,包糖衣,即得。二、试验及结果(一)对小鼠胃排空的影响实验材料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兼有,体重1822g。2、药物藿香清胃片3.84g生药/片;本发明颗粒剂大、中、小三个剂量组11.52g生药/袋;0.1%甲基醇溶液。药物在实验前用生理盐水配置,灌胃给药。实验方法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本发明颗粒剂组分别灌胃给药1.5、3、6g生药/kg;藿香清胃片组灌胃给药6g生药/kg,连续给药5d,末次给药前禁食24h(不禁水),在末次给药后2h,每鼠灌胃给予0.25mL0.1%甲基醇溶液,20min后脱臼处死小鼠,剖腹摘取胃置于小烧杯里,加入10mL蒸馏水,将胃内容物充分洗于蒸馏水中,用NaHC03溶液调节PH值至6.06.5,离心10min,取上清液,在X460nm处测定光密度(OD),计算甲基醇胃残留率(%)=(胃甲基醇光密度/基数甲基醇光密度)X100%。见表l表l对小鼠胃排空的影响(x土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与对照组相比**/^<0.01,*尸<0.05;与藿香清胃片组比厶/^0.05。结果本发明颗粒剂组和藿香清胃片组对小鼠胃排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藿香清胃片组和本发明颗粒剂小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0.05);本发明颗粒剂大、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K0.01);本发明颗粒剂大剂量组与藿香清胃片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尸<0.05)。本发明颗粒剂组比藿香清胃片组促进小鼠胃排空的作用强。(二)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影响实验材料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兼有,体重1822g。2、药物藿香清胃片3.84g生药/片;本发明颗粒剂大、中、小三个剂量组11.52g生药/袋;15%活性炭阿拉伯胶的混悬液。药物在实验前用生理盐水配置,灌胃给药。实验方法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本发明颗粒剂组分别灌胃给药1.5、3、6g生药/kg;藿香清胃片组灌胃给药6g生药/kg,连续给药5d,末次给药前禁食24h(不禁水),于末次给药后lh,每鼠分别灌胃给予15%活性炭阿拉伯胶的混悬液0.2ml/10g体重,20min后用颈椎脱臼法将小鼠处死,立即剖腹,从幽门开始测量活性碳移动距离,然后再测量小肠总长度,计算小肠推进率。见表2表2对小鼠小肠推进率的影响(x士s)分组动物(只)剂量(g/kg)小肠推进率(%)对照组10一46.11土8.42藿香清胃片组10658.53±10.09女*本发明颗粒剂组(小)101.557.64±8.76**本发明颗粒剂组(中)10363.27±10.28**本发明颗粒剂组(大)10668.21±9.53**△与对照组相比**/^0.01;与藿香清胃片组比厶/<0.05。结果本发明颗粒剂组和藿香清胃片组均明显促进小鼠小肠的运动,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0.01);本发明颗粒剂大剂量组与藿香清胃片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0.05)。本发明颗粒剂组比藿香清胃片组促进小鼠肠蠕动的作用强。(三)对大鼠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的影响实验材料1、动物SD大鼠,雌雄兼有,体重180220g。2、药物藿香清胃片3.84g生药/片;本发明颗粒剂大、中、小三个剂量组11.52g生药/袋。药物在实验前用生理盐水配置,灌胃给药。实验方法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本发朋颗粒剂组分别灌胃给药1.2、2.4、4.8g生药/kg;藿香清胃片组灌胃给药4.8g生药/kg,连续给药5d,末次给药后各组动物分别禁食禁水24h,用乙醚麻醉,沿腹中线剪开小口,轻轻拉出胃,结扎幽门,再由十二指肠给药l次,缝合腹壁切口,5h后拆线开腹结扎贲门,摘除全胃,用滤纸擦净血迹,沿胃大弯剪开胃壁,倾出胃内容物,收集于刻度离心管中,以1500r/min速度离心20min,记录胃液量,测定胃液总酸度和胃蛋白酶的活性。见表37表3对大鼠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的影响(x士s)分组动物(只)剂量(g/kg)胃液量(咖ol/L)总酸度(mEq/L)胃蛋白酶活性(IU/h)对照组10—8.31±1.8279.65±16.68462.12±61.32藿香清胃片组104.87.79±1.51女64.96±12.92*406.52±49.21*本发明颗粒剂组(小)101.26.94±1.63女66.14±9.74*412.58±36.17*本发明颗粒剂组(中)102.47.85±1.75*59.03±19.81*385.09±78.75*本发明颗粒剂组(大)104.88.05土1.88女53.11±10.86"A356.36±52.14**△与对照组相比**尸<0.01,*iP<0.05,女/^>0.05;与藿香清胃片组比厶/^0.05。结果本发明颗粒剂组和藿香清胃片组可抑制胃液总酸度的分泌及胃蛋白酶的活性,藿香清胃片组和本发明颗粒剂小、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05);本发明颗粒剂大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Z^0.01);本发明颗粒剂大剂量组与藿香清胃片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尸<0.05);但胃液量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本发明颗粒剂组比藿香清胃片组降低胃液总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的作用强。(四)对大鼠血清胃泌素的影响实验材料1、动物SD大鼠,雌雄兼有,体重180220g。2、药物藿香清胃片3.84g生药/片;本发明颗粒剂大、中、小三个剂量组11.52g生药/袋。药物在实验前用生理盐水配置,灌胃给药。实验方法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本发明颗粒剂组分别灌胃给药1.2、2.4、4.8g生药/kg;藿香清胃片组灌胃给药4.8g生药/kg,连续给药5d,末次给药后lh断头取血,分离血清。用放射免疫方法测血清胃泌素的含量。见表48表4对大鼠血清胃泌素的影响(x±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与对照组相比*尸<0.05。结果本发明颗粒剂组和藿香清胃片组明显促进血清胃泌素的分泌,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本发明颗粒剂大、中剂量组与藿香清胃片组相比使大鼠血清胃泌素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本发明颗粒剂组比藿香清胃片组促进血清胃泌素分泌的作用强。实验结论本发明颗粒剂和藿香清胃片对小鼠胃排空有明显促进作用;可促进小鼠小肠的蠕动;可抑制胃液总酸度的分泌及胃蛋白酶的活性;明显促进血清中胃泌素的分泌。本发明颗粒剂比藿香清胃片促进胃肠运动、胃泌素分泌,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等药理作用强,因此,本发明颗粒剂有助于胃肠内食物消化和排空。对临床上脾胃伏火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胀满等作用强于藿香清胃片。毒理实验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将本发明颗粒剂最大浓度、最大容积灌胃给药,在24h内连续给药3次,每次间隔4h,累积药物总量达63g生药/kg,相当于临床拟用量的127.6倍。给药后7d内,小鼠活动、进食、排泄均正常,生长良好,毛色光亮,其平均体重均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第8d处死后解剖每只小鼠肉眼观察心、肝、脾、肺、肾、脑、胸腺、子宫(睾丸)、胃、肠等均未发现颜色及形态异常。表明本胶囊无急性毒性反应。长期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颗粒剂组分为低、中、高剂量分别为12、24、48g生药/kg/d,相当于临床剂量的24.3、48.6、97.2倍,灌胃给药12周后,本发明颗粒剂对动物的一般状况、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明显的影响,系统解剖、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学检査也未发现异常病理改变。停药2周也未见明显改变。本发明颗粒剂在长期毒性试验中,未发现明显毒性反应和延迟毒性反应。可见,本发明颗粒剂无毒性反应,长期用药安全可靠。临床试验本发明临床观察病人207例,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其中门诊病人162例,住院病人45例;用于治疗急、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单纯性消化不良等(证属脾胃湿热型)。经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患者使用本品后,可在短时间内改善胃脘胀满,食欲不振烦躁,乏力、口苦口臭等临床症状。患者连续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疾病减轻或治愈。说明本品具有较强的清热化湿,醒脾消滞,开胃除胀的功效;能从根本上治疗脾胃疾病。本发明总有效率为98.3%,在临床观察过程中之功效确切,未发现患者有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说明本品安全有效。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处方广藿香5份栀子5份防风5份南山楂5份六神曲5份石膏5份甘草2份、本发明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以上七味,广藿香、防风提取挥发油,药渣与其余梔子等五味加10倍量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縮至相对密度1.301.32(60°C)的稠膏,千燥,粉碎成细粉,加适量糊精、甜菊素,混匀,制粒,干燥,喷入挥发油,混匀,装袋,即得本发明颗粒剂。2、本发明片剂的制备方法-以上七味,广藿香、防风提取挥发油,药渣与其余栀子等五味加10倍量水,煎煮二次,每次l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2(60°C)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加淀粉适量,混匀,制粒,干燥,喷入挥发油,混匀,压片,即得本发明片剂。3、本发明胶囊剂的制备方法以上七味,广藿香、防风提取挥发油,药渣与其余栀子等五味加10倍量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縮至相对密度1.301.32(60°C)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加淀粉适量,混匀,制粒,干燥,喷入挥发油,混匀,装胶囊,即得本发明胶囊剂。1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治疗脾胃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组分计算它由广藿香2-8份、栀子2-8份、防风2-8份、南山楂2-8份、六神曲2-8份、石膏2-8份、甘草1-5份制备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药组合物,其最佳的原料配比为广藿香5份、栀子5份、防风5份、南山楂5份、六神曲5份、石膏5份、甘草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药组合物,其最佳的原料配比为广藿香5份、栀子5份、防风5份、南山楂5份、六神曲5份、石膏5份、甘草2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散剂、口服液体制剂。4、根据权利要求1或2述的中药组合物的最佳剂型为颗粒剂。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中药组合物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上七味,广藿香、防风提取挥发油,药渣与其余栀子等五味加10倍量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2(6(TC)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加适量糊精、甜菊素,混匀,制粒,干燥,喷入挥发油,混匀,装袋,即得本发明颗粒剂。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中药组合物片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上七味,广藿香、防风提取挥发油,药渣与其余栀子等五味加IO倍量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縮至相对密度1.301.32(60°C)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加淀粉适量,混匀,制粒,干燥,喷入挥发油,混匀,压片,即得本发明片剂。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中药组合物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上七味,广藿香、防风提取挥发油,药渣与其余栀子等五味加10倍量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縮至相对密度1.301.32(60°C)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加淀粉适量,混匀,制粒,干燥,喷入挥发油,混匀,装胶囊,即得本发明胶囊剂。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脾胃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是由广藿香、栀子、防风、南山楂、六神曲、甘草、石膏共七味中药制备而成;该药具有清热化湿,醒脾消滞、开胃除胀的功效;主要用于脾胃伏火引起的消化不良,口苦口臭,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烦躁不安及神疲乏力等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药的组方更加合理,其临床药效学实验效果显著提高;生物利用度高,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文档编号A61K36/744GK101480443SQ20091000936公开日2009年7月15日申请日期2009年2月20日优先权日2009年2月20日发明者川罗申请人:陕西东泰制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