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环状八肽结构的蓝萼甲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2267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环状八肽结构的蓝萼甲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蓝萼甲素(GLA)衍生物,特别涉及具有环状八肽结构的蓝萼甲素衍生 物。本发明还涉及所述具有环状八肽结构的蓝萼甲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治疗癌症中 的应用。
背景技术
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在亚洲东部和非洲西部广为分布,全世界约有150种,我国 约有90种25个变种。其中约有30种民间作为药用,作为清热解毒、抗癌消炎、健脾、活血、 杭菌药来使用。人们对该属植物的-菇类成分作了研究,已从中提取了百余种药类成分。经 药理筛选发现许多二萜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抗肿瘤、杭炎活性作用。蓝萼香茶菜是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朝鲜.日本,原苏 联远东地区,吉林省资源尤其丰富。蓝萼香茶菜具有健胃、清热解毒、活血、抗菌消炎和抗癌 活性,用于胃炎、肝炎初起、感冒发热、乳腺炎、关节痛等疾病。现代研究发现全草对心血管 有一定的作用,而其中的有效成分对血小板聚集及癌症有一定的影响。1981年许云龙等人从蓝萼香茶菜中提取出蓝萼甲素(glaucocalyxinA)和蓝萼乙 素(glaucocalyxinB),从光谱中推断蓝萼甲素具有香茶菜属二萜典型的巧一氧_16 —贝壳 杉烯(ent-15-OXO-16-kaurene)骨架,而蓝萼乙素是蓝萼甲素的14 一乙酰化物,把两者分 别乙酰化,得到相同的乙酰化物,从而证实了两者的相互关系。随后赵全成也从吉林产蓝萼 香茶菜中分得这两种二萜。1988年刘晨江等从北京地区产蓝萼香茶菜中分得甲素和乙素外,还分得蓝萼丙素 (glaucocalyxinC),结构为对映 _7p,14a, 15a-三羟基-16-贝壳杉-3-酮。Dongsa kimls, 除了从中分出蓝萼甲素、蓝萼乙素和蓝萼丙素,还分出了两种新二萜glaucocalyxinD和 glaucocalyxinE并列出了这五种化合物的结构红外紫外吸收值、最主要的IH—核磁共振、 13C 一核磁共振化学位移值及质谱数据值。金永日等从蓝萼香茶菜根中分得了蓝萼甲素,另外王先荣等从安徽产王枣子〔 Isodonamethystoides(Benth)CyffuetHsuan)中也分得蓝萼甲素。王慧芬等人用反相高效 液相色谱法外标法对不同部位及不同采集期的蓝萼香茶菜中蓝萼甲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叶中蓝萼甲素远高于根、茎。不同采集期以7-8月份含量高,9月末含量下降。张 元桐等也采用反相HPLC测定蓝萼甲素含量,测得蓝萼甲素含量为1.03%,平均回收率为 99. 2%。从蓝萼甲素体内外实验结果来看,其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且抗瘤谱较广,能抑 制Lewis肺癌、5180实体型以及HCA实体型等实体瘤的生长,明显增加荷腹水型5180腹水 型和荷HCA腹水型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其抗肿瘤作用的强弱呈剂量依赖性。科研人员用MTT法对从毛叶香茶菜叶中分离鉴定的14个已知对映-贝壳杉烯类 二萜化合物进行了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人卵巢癌细胞和人肺癌细胞的抗癌活性研究,其 中具有α _亚甲基环戊酮结构的化合物对上述3种肿瘤细胞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从蓝萼香茶菜叶分离的化合物如蓝尊香茶菜甲素(GLA)和乙素(GLB)结构中具有 α -亚甲基环戊酮,因而显示出较强的生物活性。对若干天然及化学修饰后的贝克杉烯类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筛 选及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应用化学手段破坏分子中α-亚甲基环戊酮结构单元,会显著降 低贝克杉烯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由于蓝萼甲素为对映-贝壳杉烯类二萜化合物,其化合物极性小,易溶于氯仿等 非极性溶剂,在水中不溶,因此不适合直接作为药物进行给药;蓝萼甲素体外具有明显的抗 癌作用,但在体内需大剂量长时间用药才能产生药效。药物在体内消除很快,半衰期短,尚 不能直接作为药物使用。

发明内容
鉴于蓝萼甲素(GLA)特别是其α -亚甲基环戊酮结构对肿瘤细胞株活性具有良好 的抑制作用,然而由于其极性小、半衰期短等特点,其不适于直接作为药物进行给药,故现 在需要以蓝萼甲素(GLA)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对先导化合物的结构改造,来获得蓝萼甲素 的衍生物,从而使其按照已知的代谢途径失活或不代谢,而由原形排出体外,从而提高药物 的安全性,增加药效。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具有对肿瘤细胞株良好的抑制作用的、结构改良的具 有环状八肽结构的蓝萼甲素衍生物,从而解决GLA极性小、不易溶于水、半衰期短、在体内 消除过快等缺陷,从而作为治疗癌症的药物使用。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所述具有环状八肽结构的蓝萼甲素衍生物的制备方 法,避免单纯的采用有机合成所带来的毒副作用较大的缺陷,并且避免单纯的采用原料提 纯多带来的药效较低、无法针对性治疗某一特定癌症的缺陷。本发明所公开的具有环状八肽结构的蓝萼甲素衍生物是一种贝壳杉烷型四环二 萜类物质,具有贝壳杉烷型结构、羰基、羟基和环状八肽结构,其分子结构的通式如下
权利要求
1. 一种具有环状八肽结构的蓝萼甲素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是一种贝壳杉烷型四环 萜类物质,具有贝壳杉烷型结构、羰基、羟基和环状八肽结构,其分子结构的通式如下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环状八肽结构的蓝萼甲素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l和 R2中有一个为-0H。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类蓝萼甲素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3为环状八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环状八肽结构的蓝萼甲素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3为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环状八肽结构的蓝萼甲素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3为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环状八肽结构的蓝萼甲素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3为L型环状八肽取代基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环状八肽结构的蓝萼甲素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3为L型环状八肽取代基
8.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环状八肽结构的蓝萼甲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Λ肽为C“-ASn-Giy-Gln-Gly-GIU-Gln-cW〇H。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环状八肽结构的蓝萼甲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步骤5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5. 1 在室温下,将9. 06 11. 06g步骤4所得将蓝萼甲素溶于25 35ml四氢呋喃(THF)中,随后加入0. 857 1. 057g 丁二酸和0. 067 0. 087g4_ 二甲氨基吡啶(DMAP), 在室温条件下搅拌反应2 3小时;步骤5. 2 将步骤5. 1的反应溶液加热30°C 40°C减压浓缩,除去THF,随后加入25 35ml水稀释,并采用25 35ml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并采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 水硫酸钠干燥,随后将所得溶液加热至30°C 40°C减压浓缩至干,得到蓝萼甲素的丁二酸 酯的粗产品;步骤5. 3:将蓝萼甲素的丁二酸酯的粗产品溶于洗脱液中,并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将 所得馏分加热至30°C 40°C减压浓缩,除去溶剂,得到蓝萼甲素的丁二酸酯的无色晶体;步骤5. 4 将所得蓝萼甲素的丁二酸酯溶于15 20ml四氢呋喃(THF)中,在室温下,加 入0. 5 0. 6g 二氯乙烷(EDC)和0. 2 0. 3g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室温搅拌8 10 小时;步骤5. 5 将所得反应溶液在30°C 40°C条件下减压蒸馏,除去THF,随后采用15 20ml 二氯甲烷洗涤3次,再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并将所得滤液 在30°C 40°C条件下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在室温条件下干燥,得蓝萼甲素的丁二酸酯与 NHS的衍生物的无色晶体;步骤5.6 在室温条件下,将55 65mg步骤5. 5的蓝萼甲素衍生物溶于0.9 `1. ImlTHF溶液,并将58 68mg环状八肽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环状八肽结构的蓝萼甲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八肽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环状八肽结构的蓝萼甲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八肽
13.如权利要求1 7所述的具有环状八肽结构的蓝萼甲素衍生物在治疗癌症中的 应用,特别是在治疗胃癌、前列腺、白血病、鼻咽癌、肝癌、胰腺胆管癌、卵巢癌、乳腺癌、食管 癌、肺癌、肾癌、宫颈癌、结肠癌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环状八肽结构的蓝萼甲素衍生物的结构、制备方法及其在治疗癌症中的应用。所述具有环状八肽结构的蓝萼甲素衍生物的分子结构的通式如下其中,R1、R2为-OH或而R3为环状八肽取代基。本发明所公开的制备方式是在四氢呋喃和4-二甲氨基吡啶存在的条件下,将经提取处理后的蓝萼甲素与丁二酸反应,随后在四氢呋喃和二氯乙烷存在的条件下将得到的蓝萼甲素的丁二酸酯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反应得到中间产物,最后在四氢呋喃和磷酸盐缓冲液存在的条件下,将所得中间产物与环状八肽进行衍生化反应,从而制备得到本发明所公开的具有环状八肽结构的蓝萼甲素衍生物。
文档编号A61P35/02GK101993474SQ20091005645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4日
发明者李云森, 程萍, 陈子珺, 雷启福 申请人:上海金昊药业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