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菱鲆细菌性疾病的多效中草药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310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菱鲆细菌性疾病的多效中草药复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治大菱鲆重要细菌性疾病的专用中草药,是在养殖条件下针对近年来大菱鲆主要细菌性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中草药复方。
背景技术
:大菱鲆以其容易饲养、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等优点,迅速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性产业,每年直接的经济效益达40多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随着养殖产业的无序扩大和不规范化运作,导致疾病频繁发生。疾病产生后,盲目使用抗生素现象普遍存在,以致出现药残,影响产品质量安全。2006年11月,"大菱鲆药残事件"导致大菱鲆产业跌入低谷。该事件使广大养殖业者蒙受了极大地经济损失,同时也认识到抗生素的负面影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率先对大菱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养殖大菱鲆已有IO余种明显的疾病症状。其中腹水病、肠炎病、烂鳍病、红底板病等细菌性疾病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致病性强,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表一)。细菌性疾病是大菱鲆养殖的主要疾病,抗生素自然成为养殖户的主要防病药物,其药残和水产品的质量问题也十分严峻。因此开发安全低毒、绿色高效的替代药物迫在眉睫。在本发明形成之前,没有见有关中草药防治大菱鲆细菌性疾病的详细报道。表一养殖大菱鲆主要细菌性疾病及其致病原时间地点病症病原菌作者2004年山东莱州市、青岛市和荣成市肠道中有大量坏死脱落的肠道上皮细胞、组织碎片和滋生的大量细菌,颜色为黄白色。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禾口大菱鉀弧菌(Vibrioscophthalmi)王印庚、张正、秦蕾2004.05-2005.09潍坊、烟台、威海和青岛肾脏多发性局灶坏死伴有渗出性炎症反应以及肉芽肿的产生;外观异常膨大,正常组织转变为白色脓疡或豆腐渣状。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osi)王印庚、秦蕾、张正2005年荣成市、胶南市和青岛市外观看腹腔鼓胀、腹部隆起,解剖后发现胸腔内部充满无色或淡黄色液体。鲨鱼弧菌(Vibriocarchariae)王印庚、张正、秦蕾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草药复方,能够治疗多种大菱鲆细菌性疾病,并对这些细菌性疾病具有预防效果。通过使用该药物可显著提高养殖大菱鲆的抗病力和存活率,保障养殖生产的稳定性。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药物成分及配比为药物成分为黄柏、连翘、丁香、柴胡、甘草;草药粒度为200目,药物按照重量配比为2:i:i:i:i。本发明与已有技术对比其特点是1、本发明可做到"一剂多效",同时可治疗腹水病、肠炎病、红体病、烂鳍病多种细菌性疾病。2、本发明对苗期和成鱼都可以使用,治愈率可达到80%以上,预防和治疗效果显著。3、本发明纯中草药制剂,绿色高效、无残留,可减少和替代抗生素的使用,对提高水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4、本发明成本低、使用方便、效果良好,易于推广使用。图1:中草药不同添加量对一氧化氮合酶(N0S)的变化图;图2:中草药不同添加量对溶菌酶的影响图3:投喂不同添加量的中草药对酸性磷酸酶的影响。具体实施方法下面是通过实例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配方和使用方法本发明是按如下技术方案做出的阐明流行病学特征,分离纯化病原、人工感染试验确定致病原;经过药效学试验,优选组合配方,大菱鲆免疫指标检验,临床试验及其治愈率检验等过程。本配方实现的流程是筛选配方和配比一实验中草药对大菱鲆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一中草药临床试验一使用方法。1、配方和配比筛选本配方主要是针对大菱鲆的常见致病菌,如大菱鲆弧菌、爱德华氏菌、鲨鱼弧菌、鳗弧菌和溶藻弧菌,筛选具有抑制或杀灭效果的中草药配方,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其方法是将鱼腥草、黄芪、甘草、连翘、龙胆草、金银花、板兰根、栀子、黄连、黄芩、黄柏、大黄、大青叶、穿心莲、五倍子、柴胡、五加皮、茯苓、乌梅、白头翁、石榴皮、牛膝、党参、地丁草、秦皮、乳香、没药、丁香、红藤和杜仲35种中草药与上述分离的致病菌进行药物敏试验,初选抑菌效果良好的单方。经过不同配伍,通过体外抑菌效果验证(表二)和临床试验,最终得到最佳配方。通过单方筛选出对大菱鲆主要致病菌有较好抑菌效果且符合配伍要求的5种单方中草药分别是黄柏、连翘、丁香、柴胡、甘草。根据正交实验和中药配伍原则进行中草药配比,得到体外抑菌最佳配伍是2:i:i:i:i,其复方对上述五种大菱鲆主要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草药粒度200目。表二复方中草药对5种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中草药药液原始浓度为0.2g/ml,表中1/20、1/40......分别代表中草药原药液稀释4倍,8倍,"+"表示该浓度下未生长细菌,"-"表示该浓度下生长了细菌。2、中草药对大菱鲆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实验分为四组,第一组投喂2%复方中草药,第二组投喂4%,第三组投喂8%,第四组为对照组投喂正常饲料。实验用水盐度为25%。,温度16t:,每天上午和下午两次投喂;每七天采血一次,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溶菌酶、酸性磷酸酶。与对照组相比较,投喂不同浓度的中草药饲料对以上3种酶指标都有较明显的提高作用,并且在第28天达到最大值,具体见附图1、2、3。综上所述,添加不同量的中草药对大菱鲆的一氧化氮合酶、溶菌酶、酸性磷酸酶都有明显的提高作用。总体比较后,确定添加2%中草药即有良好效果。3、中草药临床试验健康大菱鲆在200ppm(ppm是指lmg溶质溶解于1L溶剂中)的海水药液中,经过96小时药浴毒性试验,生理状态良好,没有出现中毒迹象。应用该中草药复方对山东地区5个不同养殖场患病大菱鲆进行了预防和治疗的临床试验,效果良好(表三)。表三复方中草药临床试验<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通过临床防治试验证明以20g/kg伴饲投喂预防,预防效果良好,可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治疗时,通过20ppm药浴和30g/kg伴饲投喂,治愈率达80%以上,治疗效果显著。这种中草药复方对大菱鲆腹水病、肠炎病、红体病、烂鳍病都具有良好防治效果。本发明利用中草药复方,做到"一剂多效",可同时治疗腹水病、肠炎病、红体病、烂鳍病多种细菌性疾病,对减少和取代抗生素的使用,提高养殖成活率和产品质量,保障养殖生产稳产、高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使用方法预防用药将中草药复方按20g/kg饲料混合,用粘合剂包裹颗粒饲料表面后投喂,每日2次,连续7天;间隔10天后再次投喂药饵。治疗用药根据药浴水体大小,按照本复方中草药与自来水l:IO的比例文火煮1小时,20ppm药浴3次,每天1次,每次8小时。按照30g/kg此复方中草药伴饲投药,连续10天。为保证药效,药浴时间要求在8小时以上。在我国北方沿海,大菱鲆养殖迅速发展成为一项支柱产业。但是由于产业发展时间短,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存在突出的问题是养殖疾病频发、用药不规范、甚至滥用违禁药物等问题,以致出现商品鱼药残现象,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已成为制约大菱鲆产业发展的瓶颈。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开发绿色高效的中草药是一条重要途径。本发明属复方中草药,可做到"一剂多效",同时治疗腹水病、肠炎病、红体病、烂鳍病等多种细菌性疾病。其治愈率可达到80%以上,预防和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和替代抗生素的使用,对提高水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该复方使用方便、成本低、效果良好,易于推广使用,对大菱鲆乃至鲆鲽类健康养殖提供了技术支撑。权利要求一种大菱鲆细菌性疾病的多效中草药复方,其特征在于它的药物成分是黄柏、连翘、丁香、柴胡、甘草;药物按重量配比为2∶1∶1∶1∶1;药物呈粉末状,草药粒度200目。全文摘要一种大菱鲆细菌性疾病的多效中草药复方,其药物成分为黄柏、连翘、丁香、柴胡、甘草;按重量为2∶1∶1∶1∶1的比例混合,粉碎经200目过筛,均匀混合;该药物是一种复合性抗菌、提高免疫力的多效中草药配方,经过临床实验证明可有效的用于大菱鲆腹水病、肠炎病、红体病、烂鳍病等细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该药物通过与饵料混匀,口服或药浴,治愈率可达80%以上;该配方药物成分属天然中草药,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且对大菱鲆的生长无毒副作用,可减少和替代抗生素的使用,使用方法简便,用量小、成本低,适用于大菱鲆的养殖生产,提高养殖成活率和产品质量。文档编号A61K36/185GK101744924SQ20101010078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申请日期2010年1月26日优先权日2010年1月26日发明者任海,廖梅杰,张正,曲江波,王印庚,翟介明,荣小军,陈霞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