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322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属祖国医学之“中风”范畴,该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肢体不遂,言语蹇涩,或虽未昏仆而发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特征,早在《内经》中对中风就有生动描述,如《素问·通平虚实论》谓“仆击偏枯,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素问·生气通天论》“大怒则形气绝,而血箢上,使人薄厥。”血脉受阻,则肢体失灵,神志不清。张仲景根据不同的证情,将中风分为“中脏”“中腑”“中经”“中络”,指出该病与血脉有关。唐宋之后,许多医家对其病因提出“内风”学说,指出该病并非外邪所中。刘河间主火,李东桓主气虚,朱丹溪主痰热,张景岳主内伤。清代何梦瑶则指出“中风”病自内发,未有不伤其脏腑者,由于火盛则痰发,而火与痰壅矣,由于气虚气滞,而血与痰壅矣。痰血壅滞,食亦不化,填塞于府,则二便不通,阻塞脏气,则昏迷不醒,其重者也。综合历代医家的观点,中风病其发病因素主要由于五气内虚致内风妄动。病机常以气虚、血瘀为主,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密切相关。清代医学家王清任论半身不遂,以气虚血瘀立论,日“若元气一亏,经络自然空虚。无气则不能动,不能动,名日半身不遂。”遂创制补阳还五汤,原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中医理论认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行风自灭”故在治疗上着重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主,气虚加益气之品,肝阳上亢加平肝潜阳之剂,随证加减,常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而现代研究认为,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病理过程,类似于中医学的“瘀”,瘀久生风,发为头晕、目眩或肢体不利等症状。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中医理论,是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酌加补益精血、补肝肾强筋骨、通络止痛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本发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重量份组成为黄芪25-35、当归15-25、地龙10-20、川芎6-12、鸡血屯15-25、首乌15-25、牛夕10-20、寄生20-30、伸筋草15-25、宪活10-20、升麻10-20、王不留行15-25、夜交屯15-25、珍珠母25-35本发明制成有效成分的最佳原料重量份组成为黄芪30、当归20、地龙15、川芎9、鸡血屯20、首乌20、牛夕15、寄生25、伸筋草20、羌活15、升麻15、王不留行20、夜交屯20、珍珠母30本发明制备简单,价格低廉,疗效可靠,治疗时间短,不宜复发,更无象西药的毒副作用。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极佳。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重量份组成为黄芪25-35、当归15-25、地龙10-20、川芎6-12、鸡血屯15-25、首乌15-25、牛夕10-20、寄生20-30、伸筋草15-25、宪活10-20、升麻10-20、王不留行15-25、夜交屯15-25、珍珠母25-35。本发明制成有效成分的最佳原料重量份组成为黄芪30、当归20、地龙15、川芎9、鸡血屯20、首乌20、牛夕15、寄生25、伸筋草20、羌活15、升麻15、王不留行20、夜交屯20、珍珠母30。本发是功能通心脑补肝肾、镇静安神、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强筋骨本发明适应症(1)脑供血不足及脑卒中、脑外伤后遗症引起的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头晕、头痛耳鸣、汗出乏力、胸闷失眠。中医辩证属于气虚血瘀、瘀血阻络证型。本发明配制方法以上十四味中药(五付量)加入3000ml水,先浸泡半小时,然后再起动煎药机,加热80-100°C煎制1小时,每隔10-15分钟搅拌一次最后使中药煎剂浓缩到IOOOml然后分袋装,每袋为100ml。实施例1本发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重量份组成为黄芪25、当归15、地龙10、川芎6、鸡血屯15、首乌15、牛夕10、寄生20、伸筋草15、羌活10、升麻10、王不留行15、夜交屯15、珍珠母25。制备方法以上十四味中药(五付量)加入3000ml水,先浸泡半小时,然后再起动煎药机,力口热80-100°C煎制1小时,每隔10-15分钟搅拌一次最后使中药煎剂浓缩到IOOOml然后分袋装,每袋为100ml。实施例2黄芪30、当归20、地龙15、川芎9、鸡血屯20、首乌20、牛夕15、寄生25、伸筋草20、羌活15、升麻15、王不留行20、夜交屯20、珍珠母30。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3黄芪35、当归25、地龙20、川芎12、鸡血屯25、首乌25、牛夕20、寄生30、伸筋草25、羌活20、升麻20、王不留行25、夜交屯25、珍珠母35。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方解本发明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和摸索,以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补阳还五汤为基础化裁而成,主要用于气虚血瘀型的中风,具有益气活血,扶正祛邪作用。本发明是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酌加补益精血、补肝肾强筋骨、通络止痛之品,主要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并发现其具有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功效。方中君药黄芪补气健脾,升阳益胃。《名医别录》载“补丈夫虚损,五功赢瘦,止渴,腹痛泄利,益气利阴气。”王清任《医林改错》用补阳还五汤治瘫痿,而脑心康口服液亦是用黄芪大补真元之气,气充则血畅,气煦血濡,则诸证自安。臣药当归养血和血,调经止痛。《本草备要》说“血滞能通,血虚能补,血枯能润,血乱能抚。”得配黄芪能补气生血,因黄芪能大补脾肺之气,以裕生血之源,当归补血和营,以使阳生阴长,气旺血生,则瘫痿自易康复。川芎活血祛瘀,行气解郁。《药性论》说“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得配当归可增强活血化淤,养血和血之功。鸡血藤活血化淤,舒筋通络。《本草纲目拾遗》说“暖腰膝,已风瘫。”三者得配黄芪养血之中有活血之力。何首乌和夜交藤尤长于养心安神,祛风止痉,补血通络。《本草正义》说“首乌专入肝肾,补养真阴。”与当归、川芎、鸡血藤配伍祛瘀而不耗伤气血,养血而不致血壅气滞;复用地龙、珍珠母平肝潜阳,熄风止痉。《本草纲目》说“地龙,治足疾而通络。”《中国医学大辞典》说“珍珠母滋肝肾,清肝火,与地龙相配,育阴潜阳,可解除头晕耳鸣。”佐用王不留行活血祛瘀,行血通经。《本草述》说“散滞以活血。”牛膝活血通经,强筋蠲痹。《本草经疏》说“走而能补,性善下行。”得配王不留行则内而遂道,外而经脉,顺流气血而疏通之。寄生祛风除湿,补肝益肾。《缜南本草》说“筋骨疼痛,走筋络,风寒胞痹。”羌活祛风胜湿行气止痛。《日华子本草》说“骨节酸痛,通利五脏。”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本草拾遗》说“主久患风痹,腰膝痛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寄生得配羌活、伸筋草,不但舒筋活络起瘫痪,并可解除周身肢节之痛。使以升麻能引药上行通气于脑。全方药物综合,能使气充血畅,则头晕目眩可除,淤化络通,则瘫痿可起,共奏益气活血,化淤通络之功效。药理学实验研究1、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Wistar大白鼠70只,体重250_300g,合格证号0017501。8-10周龄,雄性,购自长春开发区实验动物中心。购回后在动物室内饲养1周,以适应环境。实验期间定量配方饮食,自由摄取自来水。(2)药物本发明黄芪30g,当归20g,地龙15g,川芎10g,鸡血藤20g,何首乌20g,牛膝15g,寄生25g,伸筋草20g,羌活15g,升麻15g,王不留行20g,夜交藤15g,珍珠母30g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制剂室提供。每IOOml含生药112.5克。4°C冰箱保存,应用时加热至15°C左右ο尼莫地平悬浊液,将尼莫地平片(20mg/片)捣碎后过100目筛,使用前用蒸馏水稀释为100%(mg/ml)水溶液,置500ml玻璃瓶内备用,使用时充分摇勻。(3)试剂ATP酶测试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测试盒、过氧化氢酶(CAT)测试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4)主要试验仪器721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MP120-1型电子天平上海第二天平仪器厂医用高速离心机美国素福公司恒温水浴振荡器江苏大仓医疗器械厂DF-206型烤箱北京医疗设备二厂组织切片机吉林大学组胚教研室玻璃勻浆器吉林大学药理教研室纤维手术器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手术室光学显微吉林大学药理实验室2、实验方法(1)动物分组根据组间均衡一致的原则,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10只/组)即正常对照组,伪手术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组)和本发明大、中、小剂量组。(2)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双侧颈总动脉(CCA)阻断和再灌注方法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该法为国内外医学界认可。造模方法术前24小时禁食,自由饮水。用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用量=体重X0.3+0.1ml),大鼠仰卧固定在手术台上,切开颈部皮肤,分离暴露双侧颈总动脉(CCA),其中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以及脑心康大、中、小剂量组用无损伤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CCA),使血流完全阻断,造成大脑急性缺血。阻断2h后去除动脉夹,恢复颈总动脉(CCA)血流即为再灌注。观察无出血后,逐层缝合伤口;伪手术组仅做双侧颈总动脉(CCA)分离术,不进行缺血再灌注。术后24小时首次给药。在造模过程中,阴性对照组1只大鼠在分离颈总动脉(CCA)时,因血管破损,造成死亡;阳性对照组1只大鼠未能完全分离迷走神经,而夹闭迷走神经和颈总动脉(CCA),造成死亡。(3)给药方法再灌注24小时后开始给药。均采用灌胃法,根据以往资料规定大鼠灌胃容量为10ml/Kg体重,按大鼠体重给相应药物量。本发明小剂量组按生药20.25g/kg的剂量给药(该剂量为每公斤体重成人量的1倍量),本发明剂量组按生药40.5g/kg给药(相当于每公斤体重成人量的2倍量),本发明大剂量组按生药81.Og/kg给药(相当于每公斤体重成人量的4倍量),每天以该药灌胃。正常组、伪手术组和阴性对照组灌按10ml/Kg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按1.89mg/kg给予尼莫地平(相当于每公斤体重成人量的1倍量)。每日一次,连续给药10天,在末次灌胃2小时后处死大鼠。(4)行为学检测在大鼠再灌注造模后24h及处死前24h,对大鼠进行行为检测并评分,评分标准按《现代药理实验方法》10分法。评分标准▲提鼠尾离地约一尺,观察前肢情况。正常大鼠两前肢对称地伸向地面。有左肩内旋,左前肢内收者,评分为4分,否则0分。▲将动物置平滑地板上,分别推左(或右)肩向对侧移动,检查抵抗推动的阻力。正常大鼠双侧阻力明显对称。右肩向左侧移动时,发现阻力下降者,根据下降程度的不同,评分为1-3分。▲将动物两前肢置一金属网上,观察两前肢的肌张力。正常大鼠两前肢肌张力明显对称,发生左前肢肌张力下降者,根据下降轻重,评分0-3分。注根据以上标准评分,满分10分,分数越高,说明动物的行为障碍越严重。分数不足1分的不纳入实验对象。在本组实验中阴性对照组及大剂量组各有1只不足1分,中、小剂量组各有2只不足1分。故不纳入实验对象。(5)标本采集大鼠称重后用10%水合氯醛麻醉,剖腹,自腹主动脉无菌取血,在4°C条件下3000rpm离心lOmin,分离血清置于_70°C冰箱待测;大鼠于腹主动脉取血后立即快速断头、取脑,冰面上快速取脑组织,分离并去除嗅球、小脑和低位脑干,保留大脑部分,沿大脑纵裂切开半球。取右半球脑组织(祛除小脑和脑干)测定脑指数,然后从视交叉后4mm起取冠状切面脑组织,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后HE染色,然后作4um的连续冠状切片作光镜病理检查;取左半球脑组织,放入2ml预冷4°C的生理盐水中,用玻璃勻浆器制备脑组织勻浆镜下观察到细胞磨破,取10%勻浆上清加生理盐水,按19制成10%勻浆液,35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70°C冻存作相关检测。测定指标前将标本复溶。(6)指标测定1)脑指数测定断头后,冰浴上仔细分离出脑组织,吸水纸吸干脑表面,分析天平精确称重,称量三次,取其平均值,计算脑指数。脑指数(%)=脑重/体重X100%,测定值用平均数士标准差(元士S)表示。通过脑指数的变化可间接反映脑含水量的变化。2)脑组织中ATP酶(Na+-K+-ATP酶、Ca2+-ATP酶)活性测定采用化学比色法,在721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ATP酶的活性用每毫克蛋白质时间内催化ATP释放的pi表示,艮口μmolPi/mg·pro·h—1O3)血清和脑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测定采用化学酶法,非酶管和酶管分别加入lmmol/L的GSH和血清或脑组织勻浆0.2ml,经37°C水浴反应5分钟后,混勻,3500转/分离心10分钟,取上清加入显色剂混勻,15分钟后,422nm处,Icm光径比色杯,蒸馏水调零,测各管的OD值,计算得出结果。单位是nmol·mirT1·mg^pr4)血清和脑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取新鲜30%过氧化氢液0.50.6ml,加蒸馏水至50ml,从中取出4M1,加入pH7.0的0.05mol/L磷酸缓冲液26mL,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230nm光波处Icm光路的OD值,调节其OD值为0.50.55,作为过氧化氢酶的底物溶液。取预热25°C的底物溶液310mL,在25°C条件下,加入1100溶血液O.OlmL,立即测定230nm处0D,lmin后测定其OD值,计算过氧化氢酶活力。单位是umol·mirT1·mg_1pr5)组织病理学检查取大鼠右半球脑组织,置入中性福尔马林中保存,常规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结构变化,并进行图象分析。6)统计学处理以SAS软件包处理,数据以无士S表示。3、结果1)、本发明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行为学功能缺失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组大鼠在脑缺血再灌注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前肢内收,肩内旋,前肢肌张力降低,肩抗力下降。造模后24h,正常对照组和伪手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本发明大、中、小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行为异常改变(P>0.05)。处死前24h,本发明中、小剂量组行为学改善明显(P<0.05);本发明大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的行为学改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造模后24h行为学功能缺失与处死前24h相比较,正常对照组、伪手术组和阴性对照组无明显改善;本发明大、中、小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减轻(P<0.05)。详见表1表1本发明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行为学功能缺失的影响(元士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Ρ<0.01,flP<0.01,flflP<0.01;造模后24h与处死前24h相比较ΔP<0.05。2)、本发明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与伪手术组脑指数无异常改变,阴性对照组大鼠脑指数明显增加,正常对照组、伪手术组与阴性对照组大鼠脑指数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发明中、小剂量组脑指数明显少于阴性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发明大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脑指数亦明显少于阴性对照组,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详见表2表2本发明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指数的影响(%X士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Ρ<0.05,ΔP<0.05,#Ρ<0.01。3)、治疗后,各组间生化指标比较(1)本发明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Na+-K+-ATP酶、Ca2+-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降低,正常对照组、伪手术组与阴性对照组大鼠Na+-K+-ATP酶、Ca2+-ATP酶活性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发明大、中、小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均能提高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Na+-K+-ATP酶、Ca2+-ATP酶的活性。本发明中、小剂量组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发明大剂量组、阳性对照组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亦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详见表3_1表3-1本发明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a+-K+-ATP酶、Ca2+_ATP酶活性的影响(μmolPi/mg·pro·h_lX士S)_分组_样本含量Na+-K+-ATP酶_Ca2+-ATP酶正常对照组1014.37±1.30*14.91±1.23**伪手术组1014.35±1.10*14.56±0.78**阴性对照组_8_1.056土1.17_9.61士1.36阳性对照组913.78±2.02#13.15±0.96##本发明大剂量组914.41±0.82#13.23±1.33##本发明中剂量组813.12±2.03δ12.56±2.01αδ本发明小剂量组_8_12.93±0.94δ_12.50土1.21ΔΔ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5,ΔΡ<0.05,flP<0.01广P<0.05,ΔΡ<0.05,##Ρ<0.01)(2)脑心康1号口服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和脑组织中GSH-PX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血清和脑组织中GSH-PX活性降低,正常对照组、伪手术组与阴性对照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GSH-PX活性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发明大、中、小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均能提高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GSH-PX的活性。本发明中、小剂量组血清和脑组织中GSH-PX活性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发明大剂量组、阳性对照组血清和脑组织中GSH-PX活性亦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详见表3-2表3-2本发明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GSH-PX活性的影响(nmol·min-1·mg-lprX±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Ρ<0.05,ΔΡ<0.05,flP<0.01;**Ρ<0.05,ΔΔΡ<0.05,##Ρ<0.01(3)脑心康1号口服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和脑组织中CA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血清和脑组织中CAT活性降低,正常对照组、伪手术组与阴性对照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CAT活性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发明大、中、小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均能提高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CAT的活性。本发明中、小剂量组血清和脑组织中CAT活性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发明大剂量组、阳性对照组血清和脑组织中CAT活性亦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详见表3-3表3-3本发明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AT活性的影响(umol-min-l^g-IprX±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阳性对照组916.70±3.58#2.59士0.48##本发明大剂量组916.98±2.23#2.61±0.68##本发明中剂量组815.75士1.91δ2.33±0.56δδ本发明小剂量组_8_13.57士2.92α_2.03士0.44δδ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Ρ<0.05,ΔΡ<0.05,flP<0.01;**Ρ<0.05,ΔΔΡ<0.05,##Ρ<0.014、组织病理学检查正常对照组和伪手术组神经细胞数量多,形态正常,轮廓清晰,核膜清楚;阴性对照组神经细胞数量减少,细胞间隙变大、细胞变形,神经元泡沫样改变明显,大量核固缩;脑心康1号口服液三个剂量组的光镜改变均见损伤区神经细胞数量增加,神经元损伤减少,核固缩减少,泡沫样改变明显减少;阳性对照组的光镜改变,亦可见到神经细胞数量增多,泡沫样改变明显减少,核固缩减少。本发明三个治疗组及阳性对照组均可使神经细胞的损失减少,相对于阴性对照组存活细胞数量增多,核固缩减少,其中以本发明大剂量组的改变明显。可以提示本发明具有减轻脑缺血所致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结论本发明能够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功能,能不同程度地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脑水肿,可通过保护脑组织超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ATP酶活性,减轻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害,提高GSH-PX酶和CAT酶活性,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药物毒理学实验研究(一)药物急性毒性实验1、实验方法因受脑心康1号口服液本发明药物浓度和体积的影响,一次给药无法测出其LD50,故依据动物能耐受的最大浓度、最大体积的药量,24小时连续给药2次,测定其最大给药量。选取健康昆明种小鼠40只,体重18-22g,雌雄各半,分4组,每组雌雄各5只。实验前在正常饲养情况下,观察1周,未见有饮食行为,活动异常;灌胃前禁食,不禁水12h,24小时内灌胃2次,每次灌胃给予本发明最大浓度的浓缩液40ml/kg(浓度为2321%),总进药量1857g/kg(即为含生药量),约为推荐临床剂量(人体重按60kg计算)的343倍,然后按常规饲养,观察给药后7天内饮食、粪便、活动、一般状态、皮毛光泽度和死亡情况。死亡动物应及时进行尸检,发现病变器官做病理组织学检查。7日后小鼠称重,处死,解剖肉眼观察重要脏器(心、肝、脾、肺、肾)是否有病理改变,有病变的,做病理组织学检查。2、试验的结果观察小鼠7天内饮食、粪便、活动、精神状态、被毛光泽度和死亡情况。结果表明,小鼠在灌胃后的7天内,饮食、活动及一般状态良好,被毛有光泽,肤色无异常,鼻、眼、口腔无异常分泌物,小便正常,大便呈黑色糊状(考虑可能为中药颜色),存活良好,精神活动正常,无一死亡。因此认为本发明的最大耐受MTD>1857g/kg,相当于临床用量的343倍。(二)长期毒性实验1、动物的分组动物称重,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四组(η=20)。第1、2、3组为本发明大、中、低剂量组,用药分别为271g/kg、216.8g/kg、162.6g/kg,相当于推荐临床用量的50倍、40倍、30倍,低剂量组高于药效研究下的高剂量组(108.4g/kg相当于人临床用量的20倍),长毒高剂量组浓度为2168%,低于最大浓度2321%)。第4组为对照组,给予蒸馏水12.5ml/kg。2、给药方法均按12.5ml/kg体积灌胃给药,每天1次,每周称体重1次,并调整给药量,共给药12周。3、实验方法给药至12周,于末次给药后24小时内,每组随机抽取16只大鼠,戊巴比妥钠全麻(50mg/kg)后,腹主动脉取血6ml,做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检查,系统解剖肉眼观察各脏器,并对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胃)进行组织病理检查(仅送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其余动物停止给药,继续观察2周,如果病理学检查,发现有异常变化将余下动物活杀剖检,重点观察毒性反应器官,以了解毒性反应的可逆程度和可能出现的迟缓性毒性。4、观察指标(1)一般观察项目观察活动、精神状态、二便、饮食及体重变化等。(2)血液学指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总数(WBC)及其分类,血小板(PLT)。(3)血清生化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总蛋白(TB)、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HO)、血清碱性磷酸酶(ALP)。(4)尸解及组织学检查系统尸解,取每组大鼠的心、肝、脾、肺、肾、胃。脏器系数心、肝、脾、肺、肾、胸腺、子宫(卵巢)、睾丸(附睾)。5、统计学处置计数资料用SAS软件包处理,数据以士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6、长期毒性实验结果1)一般情况给药12周中,各给药组及动物的活动、饮食、精神状态无异常,被毛有光泽,各给药组大鼠大便呈棕褐色,性状无异常。2)对大鼠体重的影响在给药的90天内,给药各组大鼠体重增加,与对照组同性别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中大鼠无死亡,结果见表1、2。表1本发明对各组雌性大鼠体重的影响(η=10,X±S单位g)<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表2本发明对各组雄性大鼠体重的影响(η=10,X土S单位g)<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3)监测各组动物的摄食量(前8周),给药组和对照组的进食情况基本相同,详见表3ο表3本发明对各组大鼠饮食量的影响(η=20J±S单位g)<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4)给药结束后,每组随机抽取大鼠16只,腹主动脉取血,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表明本发明高、中、低剂量组大鼠WBC及其分类、RBC、PLT、HB等各项生理指标都在正常值范围内,且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详见表4。表4本发明对大鼠血常规的影响(η=16,无土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5)与肝功能有关的血清生化学指标的检验结果,给药结束后血清生化结果表明AST、ALT、ALP、TP、ALB、T-BIL、CHOL,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的差异(P>0.05),提示本发明长期用药对动物的肝功能无损害,详见附表5。表5本发明长期用药对动物的肝功能无损害<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6)本发明对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各给药组肌酐(CR)、尿素氮(BUN)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详见表6。表6本发明对大鼠肾脏功能的影响(η=16X土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7)脏器系数各给药组大鼠的心、肝、脾、肺、肾、胸腺、子宫(卵巢)、睾丸(附睾)的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详见附表7-1、7-2。表7-1本发明对雌性大鼠主要脏器系数的影响(η=8X土S单位g/kg)<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表7-2本发明对雄性大鼠主要脏器系数的影响(η=8X土S单位g/kg)<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8)主要脏器病理检查,肉眼尸检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经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后,在各脏器相同部位分别取一块组织,按常规方法做石蜡切片,经HE染色后,进行光镜检查。本发明大、中、低三种不同剂量对大鼠各脏器及组织均无明显毒性损害。各组动物心脏心肌纤维形态结构正常,心脏细胞浆红染,核靠边,心肌横纹、纵纹清晰、心肌细胞间盘隐约可见;肝小叶结构清晰,肝板平滑,肝细胞索排列规则,肝细胞胞浆红染、核居中,汇管区结构清晰,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清晰可见;肺各级细支气管结构清晰,假复层纤毛形态正常,肺泡管清晰,一级和二级肺胞上皮形态正常;肾皮、髓质细胞清晰,肾小球毛细血管形态正常,各级肾小管及集合管结构清晰。但每组中个别样本肺组织有轻度的间质性肺炎,个别样本见轻度脾淤血和含铁血黄素沉积,但各给药组的上述改变均与对照组一致,给药组间无剂量依赖关系,这些改变可能与灌胃给药方式和处死动物后未及时放血有关。结果长期毒性实验用大鼠80只随机分为给药组(分为大、中、小剂量组)和对照组,给药组分别以相当于临床用量的50倍、40倍、30倍的本发明浓缩液,对照组给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12周,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监测饮食、体重,大鼠处死后检测血常规、血生化,计算主要脏器系数,做主要脏器病理学检查,其结果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发明经药物毒理学实验研究(急性毒性实验和长期毒性实验)结果均无毒副反应,证明临床剂量口服安全、有效。临床实验研究眩晕是指以头晕,目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乘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至昏倒等症状,其范围可涉及到现代医学的高血压、低血压、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内耳眩晕症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病。(一)中医诊断1、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有典型的眩晕症状自身有旋转或晃动感,或目眩,或视景物有旋转感。或自觉头晕,头昏沉不适等。2)可有反复发作史。2、中医辨证1)肝阳上亢证眩晕耳鸣每因烦燥恼怒而加重,头痛且胀,急燥易怒,面红目赤,口苦,小便赤大便秘结,少寐多梦,舌红苔黄,脉弦。2)痰浊中阻证眩晕而见头重如蒙或眩晕急剧,自身或景物旋转,胸闷身困,食少多寐,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舌苔白腻,脉濡滑或弦滑。3)痰阻脑络证眩晕耳鸣或头部刺痛,失眠,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沉弦。4)气血亏虚证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咣白,唇甲不华,神疲倦怠,心悸气短,饮食减少,舌质淡,脉细弱。5)肾阴虚证眩晕见精神萎靡,五心烦热,腰膝酸软,遗精或月经不调,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6)肾阳不足证眩晕而见精神萎靡,四肢不温,阳萎早泄,或月经不调,腰膝酸软,舌质淡脉沉细无力。3、眩晕轻重分级标准<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二)西医诊断1、诊断标准(根据内科学《全国医学专科教材第三版》)脑供血不足也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突发性,表现头晕视物旋转或恶心呕吐等症状,持续时间短暂,恢复后不留神经功能缺失。脑外伤后遗症表现头晕,头痛,失眠等。腔隙性脑梗塞,表现头晕头痛,肢体无力等。2、客观检查以颅内血管彩超,颈椎双斜位拍片及头部CT为主。(三)试验病例标准1、纳入病例标准具有典型眩晕症状且符合中医辨证标准者可纳入试验病例。2、排除病例标准(包括不适应症或剔除标准)1)经检查证实内颅内占位性病变及眼病等引起者。2)年龄在18周岁以下或70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3)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4)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四)观测指标1、安全性观测1)一般体检项目2)血、尿、便常规化验3)肝肾功能检查4)心电图2、疗效性观测1)眩晕的轻重程度,持续时间等变化2)伴随耳鸣,恶心、呕吐等情况3)血压4)颅内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5)X线颈椎拍片检查6)头部CT以上1)2)3)4)必做,其它可根据病证需要选做。3、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眩晕与症状消失2)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晃动感,可正常生活及工作。3)有效头昏或眩晕减轻,仅伴有轻微的自身或景物的旋转,晃动感,影响生活和工作。4)无效头昏沉及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五)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根据纳入病例标准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汗出乏力或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或伴有胸闷气短,头痛少寐多梦,舌质淡或隐青脉细弱,中医辨证为气血亏虚,血瘀阻络型,西医诊断为脑供血不足,脑外伤,脑卒中后遗症。病例取自2002年1月2005年1月,3年间门诊患者共200例,男76例,女124例,年龄最小者为25岁,最大者为70岁,其中45岁以上发病率较高,占90%。病程1年以上占50%,病程最长者为3年。除了观察其自觉症状、脉象舌象外均做了颅内血管彩超检查。20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脑心康1号口服液)100例,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片)100例。两组间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2、药物治疗治疗组(本发明)1次1袋(IOOml)I日2次,早饭前晚饭后口服,此药由院内制剂室供给。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片)5mg/片,每日1次,每次1片,重症可每次服2片,睡前口服。2周为一个疗程,此药哈药集团制药六厂生产。3、临床效果观察表1两组药物治疗前后自觉症状改善的对照<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表2两组药物对疾病引起头晕症状疗效观察对照<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4、治疗结果(表3)表3两组药物疗效结果对照<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8</column></row><table>从表3可见治疗组(本发明)、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片)、近期有效率分别A86%、A84%,B73%、B70%。总有效率为A98%、A98%,B94%、B95%,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结论本发明治疗眩晕证和脑供血不足等疾病引起的头晕症是有效的中药方剂。权利要求一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重量份组成为黄芪25-35、当归15-25、地龙10-20、川芎6-12、鸡血屯15-25、首乌15-25、牛夕10-20、寄生20-30、伸筋草15-25、羌活10-20、升麻10-20、王不留行15-25、夜交屯15-25、珍珠母25-35。2.一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最佳原料重量份组成为黄芪30、当归20、地龙15、川芎9、鸡血屯20、首乌20、牛夕15、寄生25、伸筋草20、羌活15、升麻15、王不留行20、夜交屯20、珍珠母30。全文摘要一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属于医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中医理论,是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酌加补益精血、补肝肾强筋骨、通络止痛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本发明制成有效成分为黄芪、当归、地龙、川芎、鸡血屯、首乌、牛夕、寄生、伸筋草、羌活、升麻、王不留行、夜交屯、珍珠母。本发明制备简单,价格低廉,疗效可靠,治疗时间短,不宜复发,更无象西药的毒副作用。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极佳。文档编号A61P9/10GK101829198SQ20101016350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申请日期2010年4月30日优先权日2010年4月30日发明者李晓春,黄海燕申请人:黄海燕;李晓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