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271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吸收排泄液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例,公知一次性尿布等。在该吸收性 物品的生产线上,使所输送的连续片经过上下一对加工用辊彼此之间的间隙,从而在该加 工用辊的外周面上对该连续片进行压花(emboss)加工、拉伸加工、热封(heat seal)等各 种加工而制成吸收性物品。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307627号从提高该加工的精度的方面考虑,优选在加工时,以使连续片不会发生异动等的 稳定状态输送该连续片。这里,作为稳定地输送连续片的方法,例如可以考虑将连续片以规定的卷绕角度 卷绕在上述加工用辊中的一方上而输送该连续片,在该连续片卷绕在辊上的期间内对该连 续片进行加工。但是,在该情况下,根据加工种类的不同,有时还是会使连续片在该加工时 发生宽度缩小现象,也就是说,作为稳定地输送连续片的方法,该方法存在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在输送连续片的过 程中利用加工装置加工该连续片来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时、能够抑制连续片在加工时发生 宽度缩小现象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主要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一边 沿与连续片的宽度方向交叉的长度方向输送该连续片,一边利用加工装置加工该连续片, 从而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工装置具有外周面彼此相对地绕规定的旋转轴线旋转的一对辊;上述一对辊中的至少一个辊在上述外周面上具有沿该辊的旋转轴线方向排列的 多个加工用凸部;该方法包括张力施加工序,对上述连续片施加上述宽度方向上的张力;加工工序,当在对上述连续片施加有上述宽度方向上的张力的状态下,使上述连 续片沿该连续片的长度方向经过上述一对辊的间隙时,使上述加工用凸部向与该加工用凸 部相对的辊按压上述连续片,从而加工上述连续片。另外还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装置,该装置一边沿与连续片的宽度方向 交叉的长度方向输送该连续片,一边利用加工装置加工该连续片,从而制造吸收性物品的 片,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张力施加机构,其用于对上述连续片施加上述宽度方向上的张力;
一对辊,它们作为上述加工装置,且外周面彼此相对地绕规定的旋转轴线旋转;上述一对辊中的至少一个辊在上述外周面上具有沿该辊的旋转轴线方向排列的 多个加工用凸部;当在保持着对上述连续片施加有上述宽度方向上的张力的状态地使上述连续片 沿该连续片的长度方向经过上述一对辊的间隙时,上述加工用凸部向与该加工用凸部相对 的辊按压上述连续片,从而加工上述连续片。采用本发明,当在输送连续片的过程中利用加工装置加工该连续片从而制造吸收 性物品的片时,能够抑制连续片在加工时发生宽度缩小现象。


图1是一次性尿布1的主视图。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20的侧视图。图3是以图2中的A-A线剖视表示左半部分、以图2中的B-B线剖视表示右半部 分的图。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20所具有的拉伸装置30的概略立体图。图5是利用齿状部分34的啮合而沿⑶方向拉伸连续片10的情况的说明图。图6是张力施加机构50的说明图,且是下侧的拉伸辊31的沿CD方向的两端部 31e、31e的放大图。图7A是圆板构件53的位置调整机构的说明图,图7B是该位置调整机构的变形例 的说明图。图8是张力施加机构50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9A是张力施加机构50的第2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9B是图9A中的B-B线剖 视图。图IOA是拉伸辊31的外周面的周向Dc上的展开图。图IOB是用于说明变形例的上述拉伸辊31的外周面的周向Dc上的展开图。图IlA是张力施加机构50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侧视图,图IlB是图IlA中 的B-B向视图。图12A和图12B是其他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经过本说明书和所添加的附图的说明,至少能了解下述事项。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一边沿与连续片的宽度方向 交叉的长度方向输送该连续片,一边利用加工装置加工该连续片,从而制造吸收性物品的 片,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工装置具有外周面彼此相对地绕规定的旋转轴线旋转的一对辊;上述一对辊中的至少一个辊在上述外周面上具有沿该辊的旋转轴线方向排列的 多个加工用凸部;该方法包括张力施加工序,对上述连续片施加上述宽度方向上的张力;
加工工序,当在对上述连续片施加有上述宽度方向上的张力的状态下,使上述连续片沿该连续片的长度方向经过上述一对辊的间隙时,使上述加工用凸部向与该加工用凸 部相对的辊按压上述连续片,从而加工上述连续片。采用该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在进行加工前对连续片施加宽度方向的张 力,并保持着施加有该张力的状态地对连续片进行加工。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在一个辊 的加工用凸部向另一个辊按压连续片而加工该连续片时能发生的连续片的宽度缩小现象 (沿宽度方向收缩)。在该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如下操作将上述连续片以规定的卷 绕角度卷绕在上述一对辊中的一方的辊上从而利用上述一方的辊的旋转沿上述连续片的 长度方向连续输送该连续片;在上述加工工序中,就在施加有上述宽度方向上的张力的状 态下卷绕在上述一方的辊上而被输送的上述连续片而言,在其经过与上述一对辊中的另一 方的辊相对的位置时,利用上述加工用凸部加工上述连续片。采用该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由于在连续片被卷绕在辊上的状态下加工 该连续片,因此也能利用连续片与辊之间的摩擦力抑制连续片在加工时发生宽度缩小现象。在该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如下操作在上述一方的辊的周向上 的卷绕有上述连续片的范围内配置有张力施加机构;上述张力施加机构向上述一方的辊的 径向上的内侧分别按压上述连续片的上述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从而向上述宽度方向上的 两侧拉拽上述连续片而对上述连续片施加上述宽度方向的张力。采用该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能够利用张力施加机构对连续片施加宽度 方向的张力,而且能够施加与片相适应的宽度方向的张力。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连续片在 加工时发生宽度缩小现象。在该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如下操作在上述一方的辊的旋转轴 线方向的两个端部上分别与上述一方的辊同轴地设有直径比上述端部的直径小的小径部, 从而在上述小径部与上述端部之间形成有台阶面;上述台阶面是与上述一方的辊同轴形成 的环状面,并且是在上述一方的辊的径向上内侧位置比外侧位置向上述一方的辊的旋转轴 线方向的外侧突出的锥形面;上述张力施加机构具有绕旋转中心轴线旋转的圆板构件;上 述圆板构件沿上述锥形面向上述一方的辊的径向的内侧按压上述连续片,从而使上述连续 片的上述两端部分别向上述一方的辊的旋转轴线方向的外侧移动。采用该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在上述圆板构件向上述辊的径向的内侧按 压上述连续片时,利用上述锥形面使连续片的端部还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移动,因此形成为 超出只按压连续片的程度地沿宽度方向拉拽该连续片的状态,所以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 连续片在加工时发生宽度缩小现象。在该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如下操作在上述一方的辊的旋转轴 线方向的两个端部上,分别与上述一方的辊同轴地设有直径比上述端部的直径小的小径 部,从而在上述小径部与上述端部之间形成有台阶面;上述台阶面是与上述一方的辊同轴 形成的环状面,并且是在上述一方的辊的径向上内侧位置比外侧位置向上述一方的辊的旋 转轴线方向的外侧突出的锥形面;上述张力施加机构具有绕旋转中心轴线旋转的辊式构 件;上述辊式构件沿上述锥形面向上述一方的辊的径向的内侧按压上述连续片,从而使上述连续片的上述两端部分别向上述一方的辊的旋转轴线方向的外侧移动。采用该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在上述辊式构件向上述辊的径向的内侧按 压上述连续片时,利用上述锥形面使连续片的端部还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移动,因此形成为 超出只按压连续片的程度地沿宽度方向拉拽该连续片的状态,所以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抑制 连续片在加工时发生宽度缩小现象。在该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如下操作在上述一方的辊的周向上 的卷绕有上述连续片的范围内配置有张力施加机构;上述张力施加机构使上述连续片的上 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向上述一方的辊的旋转轴线方向的外侧移动,从而向上述宽度方 向的两侧拉拽上述连续片而对上述连续片施加上述宽度方向上的张力。采用该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能够利用张力施加机构对连续片施加宽度 方向的张力。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连续片在加工时发生宽度缩小现象。在该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如下操作上述张力施加机构具有分 别配置在上述一方的辊的旋转轴线方向的两个端部上的带构件;上述带构件一边将上述连 续片的上述端部按压在上述一方的辊的上述端部的外周面上,一边随着上述一方的辊的上 述端部的外周面的移动而移动;该按压位置上的上述带构件的移动路线是随着沿上述一方 的辊的外周面向下游侧移动而向上述 一方的辊的旋转轴线方向的外侧移动。采用该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利用按照上述移动路线移动的带构件使连 续片的上述端部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移动,因此形成为沿宽度方向拉拽连续片的状态,由此 能够可靠地对连续片施加宽度方向的张力。在该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如下操作上述张力施加机构具有分 别配置在上述一方的辊的旋转轴线方向的两个端部上而进行旋转的旋转辊;利用上述旋转 辊的外周面与上述一方的辊的上述端部的外周面夹持上述连续片的上述端部;上述旋转辊 的在用于夹持上述连续片的上述端部的夹持位置处的旋转方向自与上述连续片的上述长 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向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倾斜规定角度。采用该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利用旋转方向向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倾斜 的旋转辊使连续片的端部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移动,因此形成为沿宽度方向拉拽连续片的状 态,由此能够可靠地对连续片施加宽度方向的张力。在该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如下操作在上述一对辊的外周面上 沿上述一对辊的旋转轴线方向分别设有多个沿周向延伸的槽状部分,从而在上述槽状部分 的彼此之间具有齿状部分来作为上述加工用凸部;以在上述周向的规定范围内使上述齿状 部分彼此啮合的方式配置上述一对辊;在上述连续片经过上述规定范围时,利用上述一对 辊的上述齿状部分沿上述宽度方向拉伸该连续片。采用该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由于上述加工装置是沿连续片的宽度方向 进行拉伸加工的拉伸装置,因此能够利用该加工装置将连续片制成沿宽度方向具有伸缩性 的伸缩性片。另外,利用在进行该种宽度方向上的拉伸加工之前预先施加在连续片上的宽 度方向的张力,能够有效防止出现在进行该拉伸加工时容易产生的连续片的宽度缩小现 象,结果能够易于以目标的伸缩性制造伸缩性片。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装置,该装置一边沿与连续片的 宽度方向交叉的长度方向输送该连续片,一边利用加工装置加工该连续片,从而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张力施加机构,其用于对上述连续片施加上述宽度方向的张力;一对辊,它们作为上述加工装置,且外周面彼此相对地绕规定的旋转轴线旋转;上述一对辊中的至少一个辊在上述外周面上具有沿该辊的旋转轴线方向排列的 多个加工用凸部;当在保持着对上述连续片施加有上述宽度方向上的张力的状态地使上述连续片 沿该连续片的长度方向经过上述一对辊的间隙时,上述加工用凸部向与该加工用凸部相对 的辊按压上述连续片,从而加工上述连续片。采用该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装置,在加工该连续片之前对连续片施加宽度方 向的张力,且保持着施加有该张力的状态地加工连续片。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在一个辊的 加工用凸部向另一个辊按压连续片而加工该连续片时发生的连续片的宽度缩小现象。第1实施方式在制造例如一次性尿布1(相当于“吸收性物品”)时使用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 物品的片IOa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20。另外,作为对用于制造上述片IOa的连续片10 进行的加工的一个例子,能够使用所谓的“拉伸加工”,在第1实施方式中,利用该拉伸加工 制造具有伸缩性的片10a、具有褶(pleats)的片IOa等。例如如图1的尿布1的主视图所示,将制成的片IOa用作构成尿布1的外壳的外 装片10a。S卩、在外装片IOa内侧的面(与穿着者的肌肤抵接的一侧的面)上设有用于吸收 尿等体液的吸收体3。另外,为了防止体液、排泄物发生侧漏,也可以在片IOa上的位于吸收 体3两旁的部分上形成褶裥(gather)部(未图示)。该种片IOa的原料例如是热塑性树脂。具体而言,作为该片IOa的原料的例子,能 够使用包括具有伸长性(具有非弹性地伸长的性质)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和具有伸缩性(具 有弹性地伸长的性质)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无纺布、由伸长性热塑性树脂纤维单独构成的无 纺布、或热塑性树脂膜、以及将上述无纺布和膜粘贴而成的复合片等。在尿布1的生产线中,以沿输送方向连续形成的连续片10的方式输送上述原料。 也就是说,将连续片10的长度方向作为输送方向输送上述原料。然后,在第1实施方式的 制造装置20所在的位置上对输送过程中的连续片10实施拉伸加工,在进行了将吸收体3 等各种其他材料接合在该连续片10上等的各操作之后,进行将该连续片断开成成品形状 等的各操作,从而制成尿布1。在下述说明中,也将连续片10的输送方向(长度方向)称作 MD方向、将连续片10的宽度方向称作CD方向。另外,连续片1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互 相正交。图2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20的说明图。图2是制造装置20的侧视 图,图3是以图2中的A-A线剖视表示该装置的左半部分、以图2中的B-B线剖视表示该装 置的右半部分的图。图4是制造装置20所具有的拉伸装置30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在图 3中未图示连续片10。该制造装置20包括拉伸装置30 (相当于“加工装置”),其用于对沿MD方向输送 的过程中的连续片10进行宽度方向上的拉伸加工;张力施加机构50,其用于在上述拉伸加 工之前对连续片10施加宽度方向上的张力,且在拉伸加工过程中仍然持续对连续片10施加该张力。采用该结构,如图4中粗箭头所示,由于以沿宽度方向拉拽着连续片10的状态 对该连续片10进行拉伸加工,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连续片10在拉伸加工过程中发生宽度 缩小现象,由此能够有效防止产生特别是靠近宽度方向上的端部IOe的部分的拉伸量不够 充分等不良情况。结果,能够遍布连续片10的整个宽度可靠地实施拉伸加工。附带说明一下,利用上述张力施加机构50对连续片10施加宽度方向上的张力的 工序相当于“张力施加工序”,利用上述拉伸装置30对连续片10进行拉伸加工的工序相当 于“加工工序”。如图4所示,拉伸装置30包括上下一对的拉伸辊31、31 (相当于“辊”)。使各拉 伸辊31、31的旋转轴线方向C 31沿⑶方向且使各拉伸辊31、31的外周面彼此相对地配置 各拉伸辊31、31。并且,利用电动机等适当的驱动源驱动各拉伸辊31、31而使它们绕旋转轴 线C31沿周向Dc旋转。该驱动旋转的圆周速度与连续片10的输送速度基本一致。然后, 在使连续片10经过受驱动而旋转的拉伸辊31、31彼此之间的辊间隙时,对连续片10进行 拉伸。这里,该拉伸方向如上所述是连续片10的宽度方向、即⑶方向。因此,为了能在 该⑶方向上拉伸该连续片10,在各拉伸辊31、31的外周面上沿⑶方向隔开适当间隔地设 有多个沿周向Dc形成的槽状部分33,由此,在槽状部分33、33的彼此之间形成绕辊整周的 沿周向Dc延伸的齿状部分34 (相当于“加工用凸部”)。并且,如图3所示,以使上述拉伸 辊31、31本身所具有的齿状部分34互相插入在对面的拉伸辊31、31的槽状部分33中的方 式,上下配置该拉伸辊31、31,由此在周向Dc上的一部分区域Ab(相当于“规定范围”)中, 使拉伸辊31、31彼此的齿状部分34、34啮合(关于区域Ab,参照图2)。以下,将该区域Ab 称作“啮合区域Ab”。然后,向该啮合区域Ab输送连续片10,当该连续片10经过该啮合区 域Ab时,利用啮合在一起的齿状部分34、34使连续片10如图5所示那样变形成三支点弯 曲状而沿CD方向拉伸该连续片10。然后,在被拉伸了的片IOa上呈现出CD方向的伸缩性、 或者如图4所示沿CD方向隔开适当间隔形成有褶。作为具有上述槽状部分33以及齿状部分34的拉伸辊31的结构例,能够使用如图 3所示的如下结构,即、该结构包括旋转轴部35,其沿CD方向延伸 ’沿CD方向排列配置的 多个套筒36、36...,它们与该旋转轴部35同轴且不能相对该旋转轴部35旋转地与之配合; 多个圆板状的齿构件34,其自各套筒36的外周面与各套筒36 —体地向径向Dr的外侧延 伸,在该第1实施方式中采用该结构。但是,本发明完全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截面为 正圆形的平滑辊的平坦的外周面上刻入上述那样的槽状部分33,从而使拉伸辊31外周面 上沿CD方向交替出现槽状部分33和齿状部分34。这里,如图2以及图4所示,优选将连续片10以规定的卷绕角度卷绕在上下的任 意一个拉伸辊31 (在上述图中的例子中是下侧的拉伸辊31)上,且使拉伸加工的加工位置 即上述啮合区域Ab位于该卷绕范围内。采用上述结构,以连续片10被卷绕在拉伸辊31上 的状态对该连续片10被进行拉伸加工,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在拉伸加工时连续片10发生 异动等,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拉伸加工。另外,还能通过调整卷绕角度而改变作用在拉伸辊 31上的按压力。因此,在该第1实施方式中采用上述结构。另外,上述拉伸装置30如图3所示,在⑶方向上的两侧具有用于支承上述拉伸辊31,31的外壳40、40。如图2所示,外壳40例如是矩形的框体,如图3所示,在各框体的内侧配置有拉伸辊31的旋转轴部35的两端部35e、35e。这里,在上述两端部35e、35e,分别 设有收容有轴承37的收容箱38、38(以下称作塞块(chock)),该轴承37用于旋转自如地支 承拉伸辊31的旋转轴部35,借助上述塞块38、38将拉伸辊31能旋转地支承在外壳40中。另外,也可以在外壳40与塞块38之间夹装液压缸等致动器(actuator) 39从而使拉伸辊31能上下升降,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易于调整在上述啮合区域Ab中的齿状部分34、 34彼此的啮合量。在图2的例子中,在上下两方设置致动器39、39。在该情况下,若使上下 的拉伸辊31、31同时上下升降相同距离,则能够维持啮合量地改变卷绕角度。另外,也可以 省略设置上侧或下侧的致动器39、39中的一个,还可以设置以上下方向为进给方向的进给 丝杠机构来代替上侧的致动器39。以上下一对的拉伸辊31、31中的卷绕有连续片10的一侧的拉伸辊31为设置对 象设置张力施加机构50,在图2的例子中,将该张力施加机构50设在下侧的拉伸辊31上。 该张力施加机构50的主体是绕圆心C53旋转自如地被支承轴54支承的圆板构件53,在设 置对象的拉伸辊31的周向Dc上,在卷绕有连续片10的范围内沿周向Dc配置多片该圆板 构件53,并且如图3所示,在与拉伸辊31的两端部31e、31e各自成对地配置上述圆板构件 53,53...。然后如图2所示,当在拉伸辊31的周向Dc上,连续片10经过各圆板构件53所 在的位置时,如后述的图6所示,各圆板构件53向拉伸辊31的径向Dr上的内侧分别按压 连续片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10e、10e,由此能够向宽度方向的两侧拉拽连续片10,从 而对连续片10施加宽度方向上的张力。接下来更详细地说明上述操作。图6是下侧的拉伸辊31的⑶方向上的两端部 31e、31e的放大图。如该图所示,首先,拉伸辊31的两端部31e、31e是未设置槽状部分33、 齿状部分34的非拉伸加工部分,且例如将该两端部31e、31e形成为直径与齿状部分34的 直径相同或稍微小径的平滑的圆周面。其次,在各端部31e上与拉伸辊31同轴地分别突出 形成有直径比各端部31e、31e的直径小的小径部31m,由此在上述小径部31m与端部31e之 间形成有台阶面31s。该台阶面31s形成为与拉伸辊31同轴的环状面(例如参照图2),并 且该台阶面31s形成为在径向上内侧位置比外侧位置向⑶方向上的外侧突出的锥形面。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配置各圆板构件53时,使各圆板构件53的旋转中心轴线 C53朝向台阶面31s那一侧,且使圆板构件53与台阶面31s之间空出规定间隙Si,并且使 圆板构件53的外周缘的一部分在拉伸辊31的径向Dr上与台阶面31s重叠(lap)。也就 是说,使圆板构件53的外周缘的一部分位于台阶面31s的外周缘31sel与内周缘31se2之 间。另外,圆板构件53配置为在与台阶面31s相对的板面上的外周缘侧的部分上具有锥 形面53t,在该锥形面53t与台阶面31s最接近的位置上使该锥形面53t与台阶面31s大致 平行。并且,将连续片10的宽度尺寸设成至少能到达台阶面31s的上述内周缘31se2的 位置的那样的尺寸,例如,在图示的例子中,连续片10的宽度方向上的端缘IOel位于上述 小径部31m的外周面上。因此,在沿拉伸辊31的周向Dc移动的连续片10经过圆板构件53所在的位置时, 利用上述重叠配置的作用,圆板构件53向比拉伸辊31的外周面31k靠径向Dr的内侧的方 向按压连续片10的各端部10e。通过在连续片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进行该按压操作,能 够沿宽度方向拉拽连续片10从而稳定连续片10的输送状态。例如,利用因受到上述按压操作的作用而在连续片10的宽度方向上产生的张力能够有效防止在拉伸加工时在连续片 10的端部IOe附近发生的宽度缩小现象。另外,在沿径向Dr进行上述按压操作时,连续片10的端部IOe被台阶面31s的锥 形面与圆板构件53的锥形面53t夹持而与该锥形面31s、53t滑动接触,利用上述锥形面 31s、53t的引导,连续片10还能被向宽度方向(CD方向)的外侧引导而快速向外移动。因 此,形成为超出只按压连续片10的程度地沿宽度方向拉拽该连续片10的状态,因此能够进 一步稳定连续片10的输送状态。如图2所示,在整个加工位置即啮合区域Ab内,在拉伸辊31的周向Dc前后配置 多个上述圆板构件53。例如,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拉伸辊31的周向Dc上,在比啮合区域Ab 靠上游侧的位置以及靠下游侧的位置上分别设有两个圆板构件53作为设置相同数量的圆 板构件53的一个例子,此外,在啮合区域Ab中也设有一个圆板构件53。由此,对于由比啮 合区域Ab靠上游侧的圆板构件53 (在图2中是比啮合区域Ab靠左侧的圆板构件53)施加 在连续片10上的宽度方向的张力而言,在啮合区域Ab以及在比啮合区域Ab靠下游侧(在 图2中是比啮合区域Ab靠右侧的区域)的位置上也能被可靠地维持成施加张力状态,结 果,能够可靠地抑制连续片10在拉伸加工时发生宽度缩小现象。另外,如图6所示,圆板构件53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在其支承轴54的 一端部上,该 支承轴54的另一端部借助托架(bracket) 59被固定支承在上述塞块38或上述外壳40上。 并且如上所述,需要相对于拉伸辊31的端部31e的上述台阶面31s将上述圆板构件53调 整到适当的位置上。即、需要准确定位圆板构件53以利用台阶面31s的锥形面和圆板构件 53的锥形面53t牢固地夹持连续片10的端部10e。因此,本例中的制造装置20具有用于调整圆板构件53的相对于上述台阶面31s 的相对位置的位置调整机构。图7A是该位置调整机构的说明图。上述支承轴54构成位置 调整机构的一部分,例如是双层轴构造的轴体。详细而言,支承轴54包括外筒部55、和不能 沿外筒部55的筒轴线方向与之相对移动且能绕筒轴线与之相对旋转地插入在外筒部55内 侧的内轴部56。并且,在内轴部56的一端部上支承有旋转自如的圆板构件53,这里,圆板 构件53的圆心即旋转中心轴线C53自内轴部56的轴芯C56偏心规定量δ 1。因此,在调整 圆板构件53的位置时,通过使内轴部56绕轴芯C56相对于外筒部55旋转,能使圆板构件 53沿拉伸辊31的径向Dr相对于台阶面31s移动,由此能够调整圆板构件53的相对于台阶 面31s的在上述径向Dr上的位置。另外,为了防止在调整了圆板构件53的径向Dr上的位 置之后该圆板构件53偏离该位置,也可以使用所谓的防松螺母(lock nut)构造进行锁定 而使外筒部55与内轴部56之间不发生相对旋转。另一方面,外筒部55拧在在沿⑶方向 贯穿形成在上述托架59中的内螺纹59g中而受托架59支承。因此,通过使外筒部55绕筒 轴线旋转,能使外筒部55沿CD方向相对移动,由此能够调整圆板构件53的相对于台阶面 31s的⑶方向上的位置。另外,与上述径向Dr上的位置调整操作相同,为了防止在调整了 圆板构件53的CD方向上的位置之后该圆板构件53偏离该位置,也可以使用防松螺母构造 锁定而使外筒部55与托架59之间不发生相对旋转。图7B是位置调整机构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在该变形例中,位置调整的自由度增加 一个。也就是说,除了能在上述两个方向(径向Dr以及⑶方向)上调整圆板构件53的位 置之外,还能调整圆板构件53的相对于CD方向的倾斜度,由此将圆板构件53的位置可调范围从平面性的调整范围扩大为立体性的调整范围。详细而言,圆板构件53的支承轴154是三层轴构造的轴体。也就是说支承轴154 包括外筒部155、螺纹连接在外筒部155的内周面上的中间筒部156、和不能沿中间筒部156 的筒轴线方向与之相对移动且能绕筒轴线与之相对旋转地插入在中间筒部156内侧的内 轴部157。并且,在内轴部157的一端部上旋转自如地支承有圆板构件53,圆板构件53的 圆心即旋转中心轴线C53自内轴部157的轴芯C157偏心规定量δ 2。因此,在调整圆板构 件53的位置时,通过使内轴部157绕轴芯C157相对于中间筒部156旋转,能够调整圆板构 件53的相对于台阶面31s的在径向Dr上的位置。另外,中间筒部156螺纹连接在外筒部 155的内周面上。因此,通过使中间筒部156绕筒轴线相对于外筒部155旋转,能使中间筒 部156沿⑶方向相对移动,由此能够调整圆板构件53的⑶方向上的位置。另外,外筒部 155借助球面座155a被支承在上述托架159上,由此能使外筒部155以任意的倾斜角相对 于CD方向倾斜,结果能够调整圆板构件53的相对于CD方向的倾斜度。另外,为了以规定 的倾斜角固定球面座155a,在外筒部155的外周面上加工有外螺纹部(未图示),并且在该 外螺纹部上旋装有用于夹持托架159的一对螺母158a。这里,作为夹装在螺母158a与托架 159之间的垫片158b,使用厚度从其直径方向的一方向另一方同等变化的带斜面的垫片, 并且作为螺母158a,也使用在螺母158a上倾斜地形成有供上述垫片158b抵接的面的带斜 面螺母。因此,在利用一对带斜面螺母158a、158a隔着带斜面垫片158b夹持托架159时, 以基于上述带斜面垫片158b以及带斜面螺母158a形成的倾斜角固定圆板构件53。图8是张力施加机构50的变形例的放大图。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张力施 加机构50,举例说明了圆板构件53,但在本变形例中,在使用辊式构件153来代替圆板构件 53的这一点上是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另外,本变形例中的除此之外的结构基本与 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相同的结构。如图8所示,相比上述圆板构件53,本变形例的辊式构件153沿⑶方向较厚、也就 是具有外周面153a。该外周面153a是越向CD方向的外侧半径越大的锥形面。并且,与该 锥形面153a对应地,拉伸辊31的与该辊式构件153的外周面153a相对的上述小径部31m 的外周面31η是越向CD方向的外侧半径越小的锥形。因此,在利用辊式构件153按压连续 片10的端部IOe时,在辊式构件153上除了与拉伸辊31的上述台阶面31s相对的锥形面 53t之外、还能利用辊式构件153的外周面153a按压该连续片10的端部10e,结果能够可 靠地沿连续片10的宽度方向施加较大的张力。另外,在上述辊式构件153上与上述台阶面31s相对的锥形面53t的形状以及其 作用与上述圆板构件53的锥形面53t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另外,在该变形例中,设有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位置调整机构,由此也能调 整辊式构件153的位置。图9A以及图9B是张力施加机构50的第2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9A是该张力施 加机构50的侧视图,图9B是图9A中的B-B线剖视图。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中,通过向拉伸辊31的径向Dr的内侧分别按压连续片1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10e、10e而沿连续片10的宽度方向施加张力,但在该第2 变形例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是,如图9B中的粗箭头所示,使连续片10的宽度 方向的两端部10e、10e分别向拉伸辊31的旋转轴线方向C31的外侧移动,从而向宽度方向的两侧拉拽连续片10而对连续片10施加宽度方向的张力。该张力施加机构50在拉伸辊31的两端部31e、31e分别具有环形带61、61。并且, 如图9A以及图9B所示,在拉伸辊31卷绕有连续片10的范围内,各环形带61 —边将连续 片的端部IOe按压到拉神棍31的端部31e的外周面31k上,一边与拉伸辊31的旋转一起 沿周向Dc移动。其中,将该按压状态(按压位置)中的环形带61的移动轨迹设定为随着 沿拉伸辊31的周向Dc向下游侧移动而向拉伸辊31的旋转轴线方向C31的外侧(向CD方 向的外侧)移动那样的轨迹(以下也称作宽度扩大轨迹)(例如参照后述的图10A)。因此, 处于被环形带61按压的状态中的连续片10被环形带61施加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的拉拽 力从而形成为沿宽度方向被拉拽的状态,由此在连续片10上施加有宽度方向的张力。上述一对环形带61、61分别绕挂在配置在下侧的拉伸辊31上的连续片10的卷绕 范围内的多个引导辊63、和上侧的拉伸辊31的端部31e的外周面31k上,从而自上侧的拉 伸辊31获得驱动力而按照环绕轨迹移动(参照图9A)。引导辊63例如绕沿⑶方向形成的旋转轴线C63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在上述塞块38 或上述外壳40上,且在上述卷绕范围内,在啮合区域Ab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设有一个以 上的引导辊63 (在图9A中分别设置3个)。另外,图IOA表示拉伸辊31的外周面的沿周向Dc的展开图,在上述卷绕范围内位 于下游侧的引导辊63依次配置在比它上游侧的引导辊63靠CD方向的外侧的位置上,由此 环形带61描画上述那样的轨迹、也就是随着沿拉伸辊31的周向Dc向下游侧移动而向拉伸 辊31的旋转轴线方向C31的外侧(向CD方向的外侧移动那样的上述宽度扩大轨迹。附带说明一下,如图9B所示,在各引导辊63的外周面上设有沿该引导辊63的圆 周方向形成的槽部63a。然后,将环形带61挂在该槽部63a中而保持在此。因此,即使在环 形带61上作用有些许⑶方向上的拉拽力,也能有效防止环形带61自引导辊63脱轮。与 环形带61的截面形状对应地设定槽部63a的截面形状。例如,如图9B所示,在环形带61 的截面形状大致为矩形的情况下,将槽部63a的截面形状设定为大致矩形的截面,另外在 环形带61的截面形状是V形、圆形的情况下,分别将槽部63a的截面形状形成为V形以及 半圆形。另外,关于引导辊63中的位于远离上述啮合区域Ab的位置上的引导辊63,可以不 使该引导辊63与拉伸辊31的端部31e的外周面31k夹持连续片10的端部10e,也就是如 图9A所示使该引导辊63离开上述外周面31k。另外,也可以配置用于始终对环形带61施加适度张力的张力施加(tension)装 置,另外还能设置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位置调整机构来调整引导辊63的位置。作为 张力施加装置的一个例子,能够使用包括辊65、和用于相对于环形带61按压该辊65的作动 缸(液压缸或气缸)等致动器的结构。另外,如图IOB所示,也可以使引导辊63的旋转轴线方向C63自⑶方向倾斜,从 而使由引导辊63产生的环形带61的进给方向D63朝向与上述宽度扩大轨迹平行的方向, 这样,能够可靠地防止环形带61自引导辊63上的槽部63a脱轮。图IlA以及图IlB是张力施加机构50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IlA 是该张力施加机构50的侧视图,图IlB是图IlA中的B-B线剖视图。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是用于使连续片10的宽度方向的端部10e、10e向拉伸辊31的旋转轴线方向C31的外侧移动的环形带61,但在本变形例中,与上述第2实施 方式的不同点是,为了达到同一目的,使用与拉伸辊31的端部31e的外周面31k —起夹持 连续片10的端部IOe的夹持辊71 (相当于“旋转辊”)。如图IlB所示,也是与拉伸辊31的两端部31e、31e成对地设置该变形例的夹持辊 71。另外,在下侧的拉伸辊31上的连续片10的卷绕范围内的夹持辊71的设置位置上,例 如如图IlA所示,在啮合区域Ab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设置一个以上的夹持辊71 (在图示 的例子中分别设置一个)。这里,各夹持辊71分别能绕规定的旋转轴线C 71旋转地被支 承在上述塞块38或上述外壳40中。并且,如图IlB所示,通过调整旋转轴线C71的相对于 ⑶方向的倾斜角,能够使由夹持辊71产生的连续片10的进给方向D71自与连续片10的 长度方向(输送方向、MD方向、周向Dc)平行的方向向宽度方向(CD方向)的外侧正好倾 斜规定角度θ。也就是说,位于夹持辊71夹持连续片10的端部10e、10e的夹持位置上的 夹持辊71的旋转方向D71相对于上述长度方向向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倾斜规定角度θ。 因此,如图IlA所示,在连续片10经过夹持辊71所在的位置时,连续片10的两端部10e、 IOe分别被所对应的夹持辊71、71施加宽度方向的外侧的拉拽力从而形成为被沿宽度方向 被拉拽的状态,由此在连续片10上施加有宽度方向的张力。另外,根据适当的实验等决定上述规定角度θ,例如可以从大于0°且小于30° 的范围内选择。
另外,上述夹持辊71也可以形成为通过与连续片10接触而随动旋转的从动辊,还 可以形成为利用电动机等适当的驱动源驱动旋转的驱动辊。其他实施方式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可以如下变 形。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片IOa的原料,举例说明了热塑性树脂的无纺布等,但本 发明完全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织布、热塑性树脂膜。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加工的一个例子,说明了 CD方向上的拉伸加工,但只要 是会使连续片10在加工时发生宽度缩小现象(沿连续片10的宽度方向收缩、或沿CD方向 收缩)的那样的加工,加工种类完全不限定于上述加工。即、只要是在一对辊31、31中的至 少一个辊31的外周面上具有沿该辊的旋转轴线方向C31排列的多个加工用凸部34、34...、 然后在连续片10经过一对辊31、31彼此的间隙时,上述加工用凸部34、34...向另一个辊 31按压连续片10来对连续片10进行加工,其加工种类就不限定于上述拉伸加工。例如, 也可以采用压花加工、热封加工。作为在采用压花加工、热封加工的情况下所使用的辊的 结构,例如能够使用包括在外周面上具有沿旋转轴线方向排列的多个岛状的加工用凸部的 辊、和与该辊的外周面相对地配置从而与上述加工用凸部一起夹持连续片10的辊的结构寸。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连续片10卷绕在下侧的拉伸辊31上,相反也可以将连续片 10卷绕在上侧的拉伸辊31上,在该情况下,相对于上侧的拉伸辊30设置张力施加机构50。 甚至还可以不将连续片10卷绕在上侧以及下侧的两个拉伸辊31、31上。S卩、如图12Α的侧 视图所示,也可以使拉伸辊31、31的外周面与连续片10只在拉伸辊31、31彼此之间的辊间 隙即啮合区域Ab处接触。另外,在该情况下,当然同样可以在进行啮合区域Ab上的拉伸加工之前对连续片10施加宽度方向上的张力、且在拉伸加工的过程中仍持续对连续片10施 加该张力,也就是说同样可以设置该用途的张力施加机构50。 作为该张力施加机构50的一个例子,能够使用具有所谓的梭箱装置(box motion)的机构等。图12B是该机构的说明图,且该图是该机构的侧视图。该张力施加机构 50具有与连续片10的输送操作同步地按照大致矩形的环绕轨迹Tr移动的多个把持部81, 各把持部81具有把持连续片10的端部IOe而向宽度方向的外侧拉拽该连续片10的功能。 另外,沿连续片10的输送方向配置环绕轨迹Tr的一部分。然后,当在啮合区域Ab的上游 侧,把持部81在连续片10的端部IOe的侧方与该连续片10同步移动时,把持部81把持上 述端部IOe而向宽度方向的外侧拉拽该端部10e,把持部81维持该拉拽状态不变地与连续 片10—起经过啮合区域Ab所在的位置,在经过了该位置之后,把持部81向宽度方向的内 侧移动而解除连续片10的拉拽状态,并离开连续片10的端部10e。然后,把持部81按照环 绕轨迹Tr返回到上述啮合区域Ab的上游侧的位置上,之后重复进行上述动作。但是,上述 机构的装置结构比上述实施方式等复杂,因此考虑到该点,优选采用上述实施方式等。
权利要求
一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一边沿与连续片的宽度方向交叉的长度方向输送该连续片一边利用加工装置加工该连续片从而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工装置具有外周面彼此相对地绕规定的旋转轴线旋转的一对辊;上述一对辊中的至少一个辊在上述外周面上具有沿该辊的旋转轴线方向排列的多个加工用凸部;该方法包括张力施加工序,对上述连续片施加上述宽度方向上的张力;加工工序,当在对上述连续片施加有上述宽度方向上的张力的状态下,使上述连续片沿该连续片的长度方向经过上述一对辊的间隙时,使上述加工用凸部向与该加工用凸部相对的辊按压上述连续片,从而加工上述连续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连续片以规定的卷绕角度卷绕在上述一对辊中的一方的辊上从而利用该辊的 旋转沿上述连续片的长度方向连续输送该连续片;在上述加工工序中,就在施加有上述宽度方向上的张力的状态下卷绕在上述一方的辊 上而被输送的上述连续片而言,在其经过与上述一对辊中的另一方的辊相对的位置时,利 用上述加工用凸部加工上述连续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方的辊的周向上的卷绕有上述连续片的范围内配置有张力施加机构; 上述张力施加机构向上述一方的辊的径向上的内侧分别按压上述连续片的上述宽度 方向上的两端部,从而向上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拉拽上述连续片而对上述连续片施加上述 宽度方向的张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方的辊的旋转轴线方向的两个端部上分别与上述一方的辊同轴地设有直径 比上述端部的直径小的小径部,从而在上述小径部与上述端部之间形成有台阶面;上述台阶面是与上述一方的辊同轴形成的环状面,并且是在上述一方的辊的径向上内 侧位置比外侧位置向上述一方的辊的旋转轴线方向的外侧突出的锥形面; 上述张力施加机构具有绕旋转中心轴线旋转的圆板构件;上述圆板构件沿上述锥形面向上述一方的辊的径向的内侧按压上述连续片,从而使上 述连续片的上述两端部分别向上述一方的辊的旋转轴线方向的外侧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方的辊的旋转轴线方向的两个端部上分别与上述一方的辊同轴地设有直径 比上述端部的直径小的小径部,从而在上述小径部与上述端部之间形成有台阶面;上述台阶面是与上述一方的辊同轴形成的环状面,并且是在上述一方的辊的径向上内 侧位置比外侧位置向上述一方的辊的旋转轴线方向的外侧突出的锥形面; 上述张力施加机构具有绕旋转中心轴线旋转的辊式构件;上述辊式构件沿上述锥形面向上述一方的辊的径向的内侧按压上述连续片,从而使上 述连续片的上述两端部分别向上述一方的辊的旋转轴线方向的外侧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方的辊的周向上的卷绕有上述连续片的范围内配置有张力施加机构;上述张力施加机构使上述连续片的上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向上述一方的辊的旋 转轴线方向的外侧移动,从而向上述宽度方向的两侧拉拽上述连续片而对上述连续片施加 上述宽度方向的张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张力施加机构具有分别配置在上述一方的辊的旋转轴线方向的两个端部上的带 构件;上述带构件一边将上述连续片的上述端部按压在上述一方的辊的上述端部的外周面 上,一边随着上述一方的辊的上述端部的外周面的移动而移动;该按压位置上的上述带构件的移动路线是随着沿上述一方的辊的外周面向下游侧移 动而向上述一方的辊的旋转轴线方向的外侧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张力施加机构具有分别配置在上述一方的辊的旋转轴线方向的两个端部上而进 行旋转的旋转辊;利用上述旋转辊的外周面与上述一方的辊的上述端部的外周面夹持上述连续片的上 述端部;上述旋转辊的用于夹持上述连续片的上述端部的夹持位置处的旋转方向自与上述连 续片的上述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向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倾斜规定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对辊的外周面上沿上述一对辊的旋转轴线方向分别设有多个沿周向延伸的槽状部分,从而在上述槽状部分的彼此之间具有齿状部分来作为上述加工用凸部;以在上述周向的规定范围内使上述齿状部分彼此啮合的方式配置上述一对辊;在上述连续片经过上述规定范围时,利用上述一对辊的上述齿状部分沿上述宽度方向 拉伸该连续片。
10.一种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装置,该装置一边沿与连续片的宽度方向交叉的长度 方向输送该连续片一边利用加工装置加工该连续片从而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其特征在 于,该装置包括张力施加机构,其用于对上述连续片施加上述宽度方向的张力;一对辊,它们作为上述加工装置,且彼此的外周面相对地绕规定的旋转轴线旋转;上述一对辊中的至少一个辊在上述外周面上具有沿该辊的旋转轴线方向排列的多个 加工用凸部;当在保持着对上述连续片施加有上述宽度方向的张力的状态地使上述连续片沿该连 续片的长度方向经过上述一对辊的间隙时,使上述加工用凸部向与该加工用凸部相对的辊 按压上述连续片,从而加工上述连续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输送连续片的过程中利用加工装置加工该连续片以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时,能抑制连续片在加工时宽度缩小的吸收性物品的片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该方法一边沿与连续片宽度方向交叉的长度方向输送连续片一边利用加工装置加工连续片以制造吸收性物品的片。加工装置具有外周面彼此相对地绕规定的旋转轴线旋转的一对辊。一对辊中的至少一个辊在上述外周面上具有沿该辊的旋转轴线方向排列的多个加工用凸部。该方法包括张力施加工序,对连续片施加上述宽度方向上的张力;加工工序,在对连续片施加有上述宽度方向的张力的状态下使连续片沿其长度方向经过一对辊的间隙时,使加工用凸部向与该加工用凸部相对的辊按压连续片以加工连续片。
文档编号A61F13/15GK101828990SQ20101018347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3日
发明者东秀树, 村上康郎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