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4’-四羟基黄酮及衍生物作为jak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6231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5,6,7,4’-四羟基黄酮及衍生物作为jak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5,6,7,4’ -四羟基黄酮及其衍生物作为JAK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的应用,尤其涉及5,6,7,4’ -四羟基黄酮及其衍生物作为JAK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用于制备防治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异常相关疾病的药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5,6,7,4’ -四羟基黄酮,通用名称为灯盏花乙素苷元,或称野黄芩苷苷元,是目前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灯盏花素中的主要成分——灯盏花乙素的无糖部分。5,6,7, 4’ -四羟基黄酮为药用植物灯盏细辛的黄酮有效成分之一。灯盏细辛(Erigeron breviscapus (Vant. ) Hand-Mazz)属菊科短亭飞蓬类植物,具有活血化瘀、散寒解表、舒经活络等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5,6,7,4’-四羟基黄酮既可通过植物提取方式从灯盏细辛等植物中获得,也可通过人工化学方式合成而得。 目前对灯盏花(乙)素已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药理研究,研究已涉及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血栓、抗肿瘤、消炎抗菌等多种功效。研究表明,5,6,7,4’_四羟基黄酮具有增加脑、冠状血管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抗血小板聚集、红细胞凝聚,降低血液粘稠度等作用。车庆明报道,对5,6,7,4’ -四羟基黄酮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及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认为动物口服5,6,7,4’ -四羟基黄酮后的代谢产物为灯盏花乙素,其药动学行为呈非线性,并认为5,6,7,4’ -四羟基黄酮口服易于吸收,与灯盏花乙素相比,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301.8%。中国专利CN 1657042A公开了灯盏花乙素苷元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脑卒中、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中国专利CN 1657061A公开了灯盏花乙素苷元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类与中、西药组方在治疗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但是这些公开的专利申请和其他文献资料,大部分所涉及药效学研究仅为常见的急性脑缺血试验、纤溶酶的影响、血栓形成的影响,未在更新、更有价值的靶点上进行研究。迄今为止有关5,6,7,4’ -四羟基黄酮及其衍生物的更加高效和确切的作用靶点、 机制等尚未被发现,5,6,7,4’ -四羟基黄酮及其衍生物的准确应用有待研究,以便更好、更精准的治疗疾病,而降低不良反应。缺血/再灌注(Ischemia/R印erfusion)是机体局部组织或器官循环系统出现暂时性供血障碍时发生的一种应急状态,常常伴发于各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缺血/再灌注(I/R)过程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瞬时性缺血 (Ischemia),即局部组织出现低氧状态和营养供给不足,导致组织或器官缺血性损伤。第二阶段为再灌注Oteperfusion),是指缺血组织中循环系统经短暂停滞后再疏通的过程。在再灌注过程中,受损组织内部由于血液循环重建而触发了一系列局部性应急反应。I/R过程中被激活的组织包括血管内壁细胞、血液补体系统和淋巴细胞。被激活的淋巴细胞不但向周边组织释放各种强氧化自由基(Ν0、Η202、Ν03)和各种炎性因子(干扰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和巨噬细胞刺激因子),还引发中性粒细胞向周边组织聚集、浸润等炎性反应。另外、被激活的淋巴细胞同时还向周围组织分泌多种影响细胞生长的因子从而诱导周边细胞进入非正常凋亡和坏死过程(参见 Coutts SB et al (2003) =Hyperperfusion syndrome toward a stricterdefinition. Neurosurgery. 53 :1053—1058) 。弓I 胃白勺
二次损伤的强度远远超过由于缺血导致的损伤,是多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系统创伤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病理过程,而淋巴细胞的超强活化是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参见 Hilfiker-Kleiner et al (2006) :MolecularMechanisms in Heart Failure :Focus on Cardiac Hypertrophy, Inflammation, Angiogenesis,and Apoptosis,J. Am. College of Cardiology, 48 :56-66)。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淋巴细胞的活化则主要是通过一组分布细胞膜下的信号转导系统(JAK/STAT)的激活来完成,而通过恰当的药物分子干扰JAK/STAT信号转导系统的激活,可以达到调整或抑制淋巴细胞的过度活化的目的。因此、参与构成JAK/ STAT信号转导系统的各种蛋白成为探索新一代治疗各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系统创伤疾病特效药的最新研发靶点(参见Kaminski KA et al (2002) =Oxidativestress and neutrophil activation the two keystones of 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86 :41_59)。JAK/STAT是1989年科学家在利用链激酶基因放大技术(PCR)研究真核细胞生长控制机理时偶然发现的(参见 Andrew F. W. (1989) =Twoputative protein-tyrosine kinases identified by application ofthe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 Proc. Nadl. Acad. Sci. USA,86 :1603-1607)。而STAT则是近期在探索细胞介素通过受体干予细胞基因表达机理时发现的一套信号传递系统(参见Kisseleva T. et al, (2002) =Signaling through theJAK/STAT pathway, 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 challenges. Gene.285 114.)。整个系统由分布于细胞膜的受体(R)、细胞膜下的酪氨酸蛋白激酶(JAK)和与之紧密结合的信号转递激活蛋白(STAT)组成。JAK酪氨酸蛋白激酶属于非受体型蛋白激酶, 分布在细胞膜下。迄今为止,JAK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共有四个成员被鉴定出来JAK1、 JAK2、JAK3和 Κ2。与JAK同时被鉴定而出的还有与JAK在结构上密切相连的激酶底物 STAT (信号传导禾口转录活化蛋白,Signal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STAT),参见(Murray PJ(2007) :The 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 :Input and Output Integration, Journal of Immunology,178 :2623-2629)。在相关的组织和细胞中,受体激活物-受体-激酶信号转递系统共同组成一个精致、有序的信息分析处理中心,使细胞外部的各种刺激信号可以迅速传递至细胞内部,使细胞作出各种积极、准确的应急反应。因此,JAK酪氨酸激酶信号转递系统在维系各种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异常情况下,由于JAK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通路激活失控也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参见 khindlerCWK2002) =Series Introduction JAK-STAT signaling in human disease, JClin Invest. 109 :1133-1137),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白血病、免疫缺陷疾病、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性疾病和过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由于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在结构上具有超强抗氧化特点,以及近期关于氧化自由基的形成与诸多疾病发生的内在联系机理被逐一阐明,探讨使用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干预各种与超氧化物过度合成有关的疾症,特别是与I/R密切相关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治疗理念被重新激活,参见(Akhlaghi and Bandy B(2009) =Mechanisms offlavonoid protectionagainst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Journal of molecular andcellular cardiology, 46 :309-317 ;Larson A.J. et al(2010) "Quercetin :A Treatment for Hypertension ? A Review of Efficacy and Mechanism,,, Pharmaceuticals^ :237-250)。作为多种抗心脑血管损伤疾病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早已成为国内药界研发的重点,其中最成功的例子是以灯盏花素为核心成分的各种治疗性制剂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参见高晨等O008)灯盏细辛、灯盏花素注射剂治疗脑梗塞、冠心病、心绞痛的应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药房,第19卷(XT) 2156-2157)。但是,迄今为止有关灯盏花乙素的更加高效和确切的作用靶点、机制等尚未被发现。因此,JAK酪氨酸激酶信号传递系统在维系各种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异常情况下,由于JAK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通路激活失控也在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这些激酶以及相应的受体成为当今各大药物研发机构竭力推崇的研究靶点,用以探索、研发针对各种相关疾病特效新药。

发明内容
基于前期研究发现,5,6,7,4’ -四羟基黄酮及其衍生物具有强烈的阻断上述信号转导系激活的作用。进一步的实验证明,本发明所述5,6,7,4’ -四羟基黄酮及其衍生物可以直接与特定的JAK酪氨酸蛋白激酶发生专一性结合,并对酶分子发生强大的抑制作用。 因此,我们推断上述信号转导系中的重要组成之一的JAK酪氨酸蛋白激酶是5,6,7,4’ -四羟基黄酮及其衍生物的攻击靶点。基于这一发现我们进一步成功地组建了一个精确、高效的药物识别酶筛平台,对 5,6,7,4'-四羟基黄酮及其衍生物进行了筛选,筛选出可抑制JAK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 5,6,7,4'-四羟基黄酮及其衍生物,其结果如式I所示
权利要求
1.式I所示化合物作为JAK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的应用;
2.式I所示化合物作为JAK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在制备治疗或预防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异常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异常相关疾 病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异常相关疾 病为损伤性心脑血管疾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异常相关疾 病为肿瘤。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异常相关疾 病为白血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异常相关疾 病为免疫系统疾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系统疾病为类风湿关节炎、移植 物抗宿主反应性疾病、过敏反应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疾病。
9.一种治疗或预防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异常相关疾病的药物制剂,由式I所示化 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其为颗粒、软胶囊、冻干粉针、口服液、滴丸或口腔速崩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公开了5,6,7,4’-四羟基黄酮及其衍生物作为JAK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的应用,尤其涉及5,6,7,4’-四羟基黄酮及其衍生物作为JAK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用于制备治疗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异常相关疾病的药物的应用。本发明所述5,6,7,4’-四羟基黄酮及其衍生物对JAK酪氨酸蛋白激酶发生强烈抑制作用,其酶学结合特性为竞争性抑制;还可以有效地透过细胞膜对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激活产生阻竭,从而抑制淋巴细胞向周边组织分泌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的能力。药理学研究显示,对血管有明显的舒张作用,表明5,6,7,4’-四羟基黄酮及其衍生物在临床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文档编号A61P9/00GK102335184SQ20101023477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9日
发明者刘一丹, 周荣光, 张伟, 普俊学, 杨兆祥, 白奕阳 申请人: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