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参皂苷b及其提取方法和其药物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1584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林下参皂苷b及其提取方法和其药物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下参皂苷B及其提取方法,和其在制备治疗心肌缺血、缺血性休克、 心律不齐和再灌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东北地区的野生人参闻名于世,不仅国内畅销,国际上也相当走俏。由于价格昂 贵,人们大量掠夺性采挖,使野山参资源越来越少,濒临绝迹。在供需失调的情况下,80年代 中期,大量栽培园参。毁林种参,虽缓解了市场对人参的需求,但由于改变了人参生长的森 林环境,再加上施用化肥、喷洒农药等,致使人参成分变化,药力削弱,农残超标,失去原有 的药用功能。中国人参在国际市场上一度销路不好,价格一跌再跌,此外,过度发展园参也 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致使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后,人参 价格开始上涨。在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培育与野山参相似的林下山参成为当务之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吉林人参之乡扶松县率先试种“林下参”,到八十年代吉林、辽 宁、黑龙江等国营参厂、集体参厂纷纷开始建立基地培育“林下参”,到目前为止,仅我国东 北地区“林下参”面积就约五十多万亩,每年可向市场提供林下参两千多公斤,折算干品 五百多公斤,林下参的培育、种植与推广,使野山参资源得到了历史性的恢复。林下参(Panaxginseng C. A. Meyer cv. Silvatica),也称“林下籽”,“籽货”,是 人工方式将园参种子播撒于深山密林中,种子自然发芽、在野生环境中自然生长,经过若干 年后再采收做货。2005年新版药典,名之为“林下参”,2006年,修改为“林下山参”。林下 培育人参是一种高效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模式,它的发展将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毁林种参的面 积,缓解高经济效益人参种植业与高生态效益的林业之间的矛盾。这种方式对于促进森林 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参业生产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林下参的基础理论研究目前仍是 一个空白,随着野山参数量的骤减,林下参种植与应用的日益广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势在 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林下参皂苷B及其提取方法和其药物用途。
权利要求
1. 一种如下式的林下参皂苷B,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林下参皂苷B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a、提取取干燥的林下参根1.4kg,粉碎,用65% 8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 分别为!3h、2h、lh,过滤,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 12 1. 15,依次分别用石油 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减压回收溶剂至干,得正丁醇部分100 120g;b、分离将得到的正丁醇部分用规格为200 300目的柱层析硅胶进行柱层析分离,采 用体积比三氯甲烷甲醇=8 1 8的洗脱剂进行洗脱,收集林下参皂苷B部分洗脱液, 回收溶剂得林下参皂苷B粗产品,收率0. 013 0. 019% ;c、林下参皂苷B的纯化分离得到的林下参皂苷B粗品通过再次进行柱层析纯化、制备 液相色谱纯化,或采用甲醇重结晶法进行纯化,可得纯林下参皂苷B约0. 2g 0. 3g。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林下参皂苷B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乙醇可用甲醇、水代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林下参皂苷B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离柱层析填料还 包括活性炭、硅藻土、大孔吸附树脂或氧化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下参皂苷B在制备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缺血性休克、心律 不齐和再灌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林下参皂苷B及其提取方法和其药物用途,属于医药领域。取干燥的林下参根粉碎,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减压浓缩,萃取,得正丁醇部分,再通过分离、纯化得林下参皂苷B,林下参皂苷B在制备治疗心肌缺血、缺血性休克、心律不齐和再灌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文档编号A61K31/7048GK102050864SQ20101055597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4日
发明者刘金平, 卢丹, 李平亚, 王晓林, 赵岩, 钟方丽 申请人:吉林化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