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状大分子介导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64788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树状大分子介导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树状大分子介导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贵金属纳米颗粒(尤其是金、银纳米颗粒)以其独特的理化特性及与量子尺寸相关的特性在众多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Wang,H.等[Wang,H. ;Zheng, L. F. ;Peng, C. ;Guo, R. ;Shen, M. W. ;Shi, X. ;Zhang, G. X. Biomaterials 2011,32,2979.]用原位还原法制备了平均尺寸为2. 6nm的金纳米颗粒。该金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对肿瘤细胞有良好的体外及体内靶向性,是一种潜在的CT造影剂。Graham, D.等[Graham,D. ;Faulds, K. ;Smith, W. Ε. Chem. Commun. 2006,4363.]报道银纳米颗粒能够提供极好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通过控制其表面化学及采用合适的实验方法,银纳米颗粒可用于生物分子的检测与分析。特别地,因显示独特的光学、催化等特性,金-银合金纳米颗粒受到众多领域研究者的关注° Endo, T.等[Endo, T. ;Yoshimura, T. ;Esumi, K.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05, 286,602.]发现金-银合金纳米颗粒对ρ-硝基酚具有优于单质金、银的催化活性。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致力于非球形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和应用研究。 随着实验方法和技术的提高,目前已有不少关于非球形金、银纳米颗粒的相关报道。这些棒状、线状、立方体等非均质纳米颗粒显示出依赖于形状的优良特性,在众多领域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Jain, P. K.等[Jain, P. K. ;Lee, K. S. ;El-Sayed, I. H. ;El-Sayed, Μ. A. Journal ofPhysical Chemistry B 2006,110,7238.]研究发现金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高度依赖于其尺寸、形貌,以及壳-核结构的成分。研究发现,金纳米棒具有优于纳米壳、 球形纳米颗粒的近红外光学性质。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高的细胞摄取率、易调的光学特性,金纳米棒在生物医学成像和光热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Xu,R.等[Xu, R. ;Wang, D. S. ;Zhang, J. Τ. ;Li, Y. D. Chemistry-an Asian Journal 2006,1,888. ]
剂热合成法制备了截角三角片、准球形、立方体形状的银纳米颗粒,考察了不同形状银纳米颗粒的催化特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催化苯乙烯氧化的过程中,立方体银纳米颗粒的催化活性是截角三角片银纳米颗粒的14倍,是准球形银纳米颗粒的4倍,显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在众多有关金-银合金纳米颗粒的研究中,多为对其尺寸和光学特性的控制,少有关于合金纳米颗粒形貌控制的报道。近二十几年来,以树状大分子作为模板或稳定剂制备金属纳米颗粒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类合成性大分子,树状大分子具有精确可控的内部结构和大量的表面可修饰官能团。其内部空腔可用于络合金属离子,表面官能团可进一步修饰,制备多功能化纳米颗粒。目前最常使用的是聚酰胺-胺类树状大分子和聚丙烯亚胺类树状大分子。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它由Tomalia于1985年首次用发散法成功合成。目前,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已实现了商业化生产,并在纳米科技的各个领域获得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结构规整,具有良好的几何对称性,分子尺寸可由代数控制。其表面的大量末端基团,易于修饰得到功能化纳米材料。至今为止,已有大量关于基于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功能化的报道,涉及生物靶向、荧光成像、生物医学成像等多个应用领域。由于具有较高的X-射线衰减系数,贵金属纳米颗粒可作为潜在的CT造影剂。以树状大分子作为模板或稳定剂,制备具有良好稳定性的金属纳米颗粒,有望作为潜在的CT 造影剂应用于生物医学成像。众所周知,金具有较高的原子序数,显示较高的X-射线衰减系数,拥有优于临床上基于碘的CT造影剂(如欧乃派克)的成像功能。翁建等报道了一项名为“一种CT成像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CN200910113084.9)的专利。该专利提出了一种以纳米金为核心,以碘海醇为外壳的新型CT造影剂。该CT造影剂化学稳定性较高,CT造影效果与生物相容性较好。在近期发表的专利“负载金和碘元素的树状大分子CT靶向造影剂及其制备”(专利申请号CN201010M3844. 2)中,一种具有靶向功能的基于金和碘的CT造影剂被成功制备。该发明的造影剂具有对比度高、生物相容性好及体内循环时间长等优点,能够作为具有应用前景的CT造影剂。此外,在本课题组近期的研究中证明,银纳米颗粒具有相近于碘海醇的X-射线衰减系数,也是一种潜在的CT造影剂。检索国内外有关金-银合金纳米颗粒方面的文献和专利结果表明目前,还没有发现基于树状大分子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的形貌控制及其在CT造影应用方面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树状大分子介导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实验条件为常温常压;可以通过调控金、银和树状大分子的摩尔投料比制备不同形貌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且产物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发明的一种树状大分子介导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1)称取末端为氨基的第五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配制浓度为6. 5 13. 9mg/ mL的树状大分子水溶液;(2)在上述的树状大分子水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水溶液和氯金酸水溶液,室温下搅拌20-30h,然后进行透析,冷冻干燥处理,即得金-银合金纳米颗粒;其中金、银和树状大分子摩尔比为5-15 5-15 1。步骤O)中所述的硝酸银水溶液的浓度为200-230mmol/L,氯金酸水溶液的浓度为 8_12mg/mL0步骤O)中所述的金、银和树状大分子摩尔比为5 15 1。步骤O)中所述的金、银和树状大分子摩尔比为10 10 1。步骤O)中所述的金、银和树状大分子摩尔比为15 5 1。步骤O)中所述的透析为用蒸馏水透析或依次用PBS缓冲液和蒸馏水透析。将步骤O)中所得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进一步乙酰化,制得乙酰化后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上述的乙酰化后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为在步骤O)中所述的透析之前,加入三乙胺,搅拌之后加入乙酸酐,继续搅拌反应18-3 ,得到乙酰化后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其中乙酸酐的摩尔数为树状大分子表面氨基总摩尔数的5-10倍;三乙胺的摩尔数为乙酸酐摩尔数的120-150%。以树状大分子为稳定剂和弱还原剂,通过调控金银树状大分子的摩尔投料比,实现了对产物合金纳米颗粒的形貌控制。产物合金纳米颗粒具有可控的光学性质及形貌,拥有良好的胶体稳定性。X-射线衰减强度测试结果表明,合金纳米颗粒的X-射线衰减强度随金含量的提高呈增长趋势,线状的合金纳米颗粒具有较好的造影特性。本方法中采用简单易行的乙酰化的方法来中和树状大分子表面氨基电荷,以减小其细胞毒性,提高其生物相容性。配制活性元素(金/银、碘)摩尔浓度为0. 05mol/L的样品,以碘海醇作为对照,进行X-射线衰减强度测试。使用核磁共振(NMR)、紫外可见光谱(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CT机表征本发明获得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的结果分别如下(I)NMR测试结果以NMR定量表征树状大分子表面基团种类与数目。以金银树状大分子摩尔比为5 15 1为例,参照说明书附图1。附图1中1.87ppm处的化学位移峰为乙酰基中甲基的特征峰。通过定量计算可知,通过乙酰化作用,树状大分子表面氨基已完全被转化为了
乙酰基。( UV-Vis 测试结果UV-Vis测试结果表明本发明中制备得到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峰均位于417nm(纯银)(纯金)之间。参见说明书附图2。这表明本发明中制备得到的金属纳米颗粒为合金结构,而非壳-核结构。图中显示,其SI^R峰的位置随着合金纳米颗粒中金含量的增加而出现一定程度的红移。产物合金纳米颗粒在不同温度 (4-500C )和pH(5-8)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胶体稳定性。(3) TEM测试结果TEM测试结果表明当体系中只含银或金时,产物均为球形纳米颗粒。当金银 树状大分子的摩尔比为5 15 1时,产物纳米颗粒多为球形和不规则多面体。乙酰化后,纳米颗粒尺寸及形貌没有明显改变。随着金含量增加,金银树状大分子摩尔比为 10 10 1时,视野中出现了纳米棒,但大多数仍为球形和多面体颗粒。乙酰化后,纳米棒消失,纳米颗粒的尺寸变化不大。当金银树状大分子摩尔比为15 5 1时,合金纳米颗粒的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视野中出现了大量的纳米线,参见说明书附图3。乙酰化后,纳米线的直径增大一倍。(4) CT测试结果CT测试结果表明合金纳米颗粒的X-射线衰减系数随着金含量的提高而增大,逐渐表现出优于碘海醇的X-射线衰减特性。纳米线的X-射线衰减系数优于金纳米颗粒。在相同金银树状大分子摩尔比条件下,乙酰化后合金纳米颗粒具有较大的CT值。参见说明书附图4。本发明采用了结构均一的第五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为稳定剂和弱还原剂,很好地防止了合金纳米颗粒的聚集,提供其良好的稳定性;弱还原条件利于纳米线等非均质纳米颗粒的生长。本发明中金盐,银盐几乎同时加入溶液中,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制备过程简单易行。
本发明中将金-银合金纳米颗粒经过进一步乙酰化处理,纳米颗粒的表面氨基可以转化为乙酰基,可以大大提高其生物相容性及减小与细胞膜的非特异性结合。以结构和尺寸精确可控的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为稳定剂和弱还原剂制备金-银合金纳米颗粒,本发明涉及了四个基本原理(1)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可提供稳定剂的作用。还原前,其内部叔氨基可结合金属离子,防止AgCl沉淀生成;还原后,树状大分子可以稳定合金纳米颗粒,防止其团聚。(2)聚酰胺-胺末端氨基具有弱还原性。在弱还原的化学环境中,有利于非均质纳米颗粒的生长。(3)银离子的存在可促使金纳米颗粒定向生长,形成线状结构。(4)贵金属(金,银)的良好X-射线衰减特性。合金纳米颗粒的X-射线衰减特性随着金含量的提高而增强,逐渐表现出优于传统造影剂碘海醇的CT造影性能。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实验条件为常温常压,制备过程简单易行。实验过程中无需添加额外的还原剂;(2)本发明可以通过调控金、银和树状大分子的摩尔投料比制备不同形貌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且产物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3)制备得到的非均质金-银合金纳米颗粒显示良好的X-射线衰减特性,可作为潜在的CT造影剂。


图1为本发明制备的金银树状大分子摩尔比为5 15 1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乙酰化后的NMR谱图;图2为本发明制备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乙酰化后的UV-Vis谱图;图3为本发明制备的金银树状大分子摩尔比为15 5 1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乙酰化前(a)、后(b)的TEM图片;图4为本发明制备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乙酰化后的X-射线衰减强度直方图; 1为对比例1制备的乙酰化后银纳米颗粒(银树状大分子摩尔比为20 1) ;2-4分别为实施例1-3制备的乙酰化后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金、银和树状大分子摩尔比为 5 15 1,10 10 1,15 5 1) ;5为对比例2制备的乙酰化后金纳米颗粒(金 树状大分子摩尔比为20 1) ;6为碘海醇;[金-银、碘]=0.05mol/L。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取第五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G5. NH2) 65. Omg,溶于5mL蒸馏水中,配制成浓度为13. Omg/mL的溶液。取浓度为227. 34mmol/L的AgNO3溶液0. 165mL,加入到G5. NH2溶液中。紧接着,加入浓度为lOmg/mL的HAuCl4溶液0.514mL。室温条件下,反应Mh。反应结束后,取溶液的一半用蒸馏水透析3次,2L/次。然后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表面基团为氨基的金银树状大分子摩尔比为5 15 1的树状大分子稳定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20°C保存。对上述的另一半样品进行乙酰化处理。加入三乙胺125.9 4 1^,磁力搅拌0.51!。随后,加入乙酸酐65. 6 μ L,室温下搅拌反应Mh。反应结束后,对溶液进行透析,先PBS缓冲液3次OL/次),再蒸馏水3次OL/次)。最后对样品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乙酰化后的金银树状大分子摩尔比为5 15 1的树状大分子稳定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20°C保存。配制ang/mL的样品溶液进行UV-Vis测试。配制lmg/mL的样品溶液进行TEM测试。配制0.05mol/L活性元素(金/银、碘)的样品溶液,进行X-射线衰减强度测试。UV-Vis测试结果表明乙酰化前后的纳米颗粒均仅显示一个吸收峰,分别位于 502nm及495nm,均介于纯银、纯金之间。这表明金-银合金纳米颗粒的成功制备。TEM测试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多为球形和不规则多面体,分散性良好。乙酰化前后合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分别为23. 3士7. 4nm和21. 7士6. 9nm。X-射线衰减强度测试表明,制备得到的金-银纳米颗粒乙酰化前后的CT值分别是121HU和140HU,乙酰化后的CT 值有一定的升高。实施例2取第五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G5. NH2) 32. 5mg,溶于5mL蒸馏水中,配制成浓度为6. 5mg/mL的溶液。取浓度为227. 34mmol/L的AgNO3溶液0. 055mL,加入到G5. NH2溶液中。紧接着,加入浓度为lOmg/mL的HAuCl4溶液0.515mL。室温条件下,反应20h。反应结束后,取溶液的一半用蒸馏水透析3次,2L/次。然后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表面基团为氨基的金银树状大分子摩尔比为10 10 1的树状大分子稳定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20°C保存。对上述的另一半样品进行乙酰化处理。加入三乙胺58.0yL,磁力搅拌0.5h。随后,加入乙酸酐32. 8 μ L,室温下搅拌反应Mh。反应结束后,对溶液进行透析,先PBS缓冲液 3次OL/次),再蒸馏水3次QL/次)。最后对样品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乙酰化后的金 银树状大分子摩尔比为10 10 1的树状大分子稳定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_20°C保存。配制ang/mL的样品溶液进行UV-Vis测试。配制lmg/mL的样品溶液进行TEM测试。配制0.05mol/L活性元素(金/银、碘)的样品溶液,进行X-射线衰减强度测试。UV-Vis测试结果表明乙酰化前后的纳米颗粒均仅显示一个吸收峰,分别位于 502nm及521nm,均介于纯银、纯金之间。这表明金-银合金纳米颗粒的成功制备。TEM测试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中出现了纳米棒,但大多数仍为球形和多面体颗粒。乙酰化后,纳米棒消失,纳米颗粒的尺寸变化不大。乙酰化前后的合金纳米颗粒尺寸分别为14.9士5.9歷和13. 4士4. Inm0 X-射线衰减强度测试表明,制备得到的金-银纳米颗粒乙酰化前后的CT值分别是190HU和216HU,乙酰化后的CT值有一定的升高。实施例3取第五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G5. NH2) 53. 2mg,溶于5mL蒸馏水中,配制成浓度为10. 6mg/mL的溶液。取浓度为200. 59mmol/L的AgN03溶液0. 051mL,加入到G5. NH2溶液中。紧接着,加入浓度为lOmg/mL的HAuC14溶液1. ^3mL。室温条件下,反应^h。反应结束后,取溶液的一半用蒸馏水透析3次,2L/次。然后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表面基团为氨基的金银树状大分子摩尔比为15 5 1的树状大分子稳定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20°C保存。对上述的另一半样品进行乙酰化处理。加入三乙胺94.9 4 1^,磁力搅拌0.51!。随后,加入乙酸酐53. 7 μ L,室温下搅拌反应36h。反应结束后,对溶液进行透析,先PBS缓冲液3次OL/次),再蒸馏水3次OL/次)。最后对样品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乙酰化后的金银树状大分子摩尔比为15 5 1的树状大分子稳定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20°C保存。配制ang/mL的样品溶液进行UV-Vis测试。配制lmg/mL的样品溶液进行TEM测试。配制0.05mol/L活性元素(金/银、碘)的样品溶液,进行X-射线衰减强度测试。UV-Vis测试结果表明乙酰化前后的纳米颗粒均仅显示一个吸收峰,分别位于 521nm及522nm,均介于纯银、纯金之间。这表明金-银合金纳米颗粒的成功制备。TEM测试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多呈纳米线状。乙酰化后,纳米线的直径增大一倍。乙酰化前后的纳米线的直径分别为3.7士 1.4nm和7.4±1.8nm。X-射线衰减强度测试表明,制备得到的金-银纳米颗粒乙酰化前后的CT值分别是229HU和^2HU,乙酰化后的 CT值有一定的升高。对比例1取第五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G5. NH2) 69. 4mg,溶于5mL蒸馏水中,配制成浓度为13. 9mg/mL的溶液。取浓度为227. 34mmol/L的AgNO3溶液0. 235mL,加入到G5. NH2溶液中。室温条件下,反应Mh。反应结束后,取溶液的一半用蒸馏水透析3次,2L/次。然后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表面基团为氨基的银树状大分子摩尔比为20 1的树状大分子稳定的银纳米颗粒,_20°C保存。对上述的另一半样品进行乙酰化处理。加入三乙胺123.9 4 1^,磁力搅拌0.51!。随后,加入乙酸酐70. 1 μ L,室温下搅拌反应18h。反应结束后,对溶液进行透析,先PBS缓冲液3次QL/次),再蒸馏水3次QL/次)。最后对样品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乙酰化后的银树状大分子摩尔比为20 1的树状大分子稳定化的银纳米颗粒,_20°C保存。配制ang/mL的样品溶液进行UV-Vis测试。配制lmg/mL的样品溶液进行TEM测试。配制0.05mol/L活性元素(金/银、碘)的样品溶液,进行X-射线衰减强度测试。UV-ViS测试结果表明谱图中出现了银纳米颗粒的sra特征峰,乙酰化前后分别位于406nm及417nm。这表明银纳米颗粒的成功制备。TEM测试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银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乙酰化前后银纳米颗粒的尺寸分别为6.2 士 1.5nm和 28. 2士9. 3nm。X-射线衰减强度测试表明,制备得到的银纳米颗粒乙酰化前后的CT值分别是25HU和61HU,乙酰化后的CT值有明显的升高。对比例2取第五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G5. NH2) 58. 8mg,溶于5mL蒸馏水中,配制成浓度为11. 8mg/mL的溶液。取浓度为10mg/mL的HAuCl4溶液1. 863mL,加入到G5. NH2溶液中。 室温条件下,反应Mh。反应结束后,取溶液的一半用蒸馏水透析3次,2L/次。然后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表面基团为氨基的金树状大分子摩尔比为20 1的树状大分子稳定的金纳米颗粒,_20°C保存。对上述的另一半样品进行乙酰化处理。加入三乙胺105.0 μ L,磁力搅拌0.5h。随后,加入乙酸酐59. 4 μ L,室温下搅拌反应Mh。反应结束后,对溶液进行透析,先PBS缓冲液3次QL/次),再蒸馏水3次QL/次)。最后对样品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得到乙酰化后的金树状大分子摩尔比为20 1的树状大分子稳定的金纳米颗粒,_20°C保存。配制^g/mL的样品溶液进行UV-Vi s测试。配制lmg/mL的样品溶液进行TEM 测试。配制0.05mol/L活性元素(金/银、碘)的样品溶液,进行X-射线衰减强度测试。 UV-Vis测试结果表明谱图中出现了金纳米颗粒的SI3R特征峰,乙酰化前后分别位于530nm 及M5nm。这表明金纳米颗粒的成功制备。TEM测试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金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乙酰化前后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分别为13. 7士3. Inm和10. 1 士3. lnm。X-射线衰减强度测试表明,制备得到的金纳米颗粒乙酰化前后的CT值分别是210HU和183HU。
权利要求
1.一种树状大分子介导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1)称取末端为氨基的第五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配制浓度为6.5 13. 9mg/mL的树状大分子水溶液;(2)在上述的树状大分子水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水溶液和氯金酸水溶液,室温下搅拌 20-30h,然后进行透析,冷冻干燥处理,即得金-银合金纳米颗粒;其中金、银和树状大分子摩尔比为5-15 5-15 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树状大分子介导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中所述的硝酸银水溶液的浓度为200-230mmol/L,氯金酸水溶液的浓度为 8_12mg/mL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树状大分子介导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O)中所述的金、银和树状大分子摩尔比为5 15 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树状大分子介导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O)中所述的金、银和树状大分子摩尔比为10 10 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树状大分子介导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O)中所述的金、银和树状大分子摩尔比为15 5 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树状大分子介导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O)中所述的透析为用蒸馏水透析或依次用PBS缓冲液和蒸馏水透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树状大分子介导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步骤( 中所得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进一步乙酰化,制得乙酰化后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树状大分子介导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乙酰化后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为在步骤O)中所述的透析之前,加入三乙胺,搅拌之后加入乙酸酐,继续搅拌反应18-36h,即得到乙酰化后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其中乙酸酐的摩尔数为树状大分子表面氨基总摩尔数的5-10倍 ’三乙胺的摩尔数为乙酸酐摩尔数的120-15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状大分子介导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1)配制树状大分子水溶液;(2)在上述的树状大分子水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水溶液和氯金酸水溶液,室温下搅拌20-30h,然后进行透析,冷冻干燥处理,即得金-银合金纳米颗粒;还可经过进一步乙酰化处理,得到乙酰化后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本发明的制备过程简单,未添加任何化学还原剂;制备得到的树状大分子稳定化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没有发生团聚现象,成功实现了对产物合金纳米颗粒光学性质、尺寸及形貌的调控。
文档编号A61K49/12GK102228702SQ201110182158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0日
发明者刘辉, 史向阳 申请人:东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