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入式干粉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5137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吸入式干粉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将介质输入人体内的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将指定剂量的干粉状药物送入患者口腔的吸入式给药器械。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医疗技术中,对 患者的给药途径通常包括口服,吸入,舌下含化,外敷,直肠给药,注射等几种给药方式。由于经口腔或鼻吸入可以使药物直接通过口腔或鼻的粘膜吸收入血,可以绕过肝的“首过”效应,故对于许多疾病(最常见的就是哮喘)的治疗/给药而言,快速见效的给药方式首推经口腔(或鼻)吸入的给药方式。现有用于治疗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经吸入给药方式的装置,主要有气雾剂给药装置和干粉吸入给药装置两大类。对于气雾剂给药装置而言,随着国内、外环保意识的提高,氟代烷烃(CFC, chlorofluorocarbon)类气雾剂逐渐被淘汰(氯氟烃,是一组由氯、氟及碳组成的卤代烷, 在最初被人们用来做冰箱制冷剂,但是由于它会对臭氧层起到分解作用,从1996年1月1 日起,氯氟碳化合物正式被禁止生产),新的较理想的气雾剂正在进一步研究中。另一方面,若使用气雾剂式给药装置,患者必须能较好地协调好“喷雾”与“吸入” 两个动作的节奏,才能达到较理想的药物吸入效果。而干粉吸入式给药装置的操作,则完全由患者的主动意识决定,没有“喷射”与“吸入”协调的问题。对于干粉吸入式给药装置,从药物储存的角度来划分,目前主要分成两大类隔离包装式和储库式。1)隔离包装式干粉吸入式给药装置以市售的“舒利迭”准纳器产品为例,其具体结构在公告日为2007年5月2日,授权公告号为CN 1313171C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已有描述,该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吸入器”, 该吸入器具有多个隔开成阵列的腔室,每个腔室包含计量剂量的药物;以及一个接一个地移动腔室以与构成管口的吸入孔对准的杠杆,每个腔室包括内边缘和外边缘,多个腔室由密封层关闭。该吸入器还具有将密封层抬离腔室的内边缘和外边缘以打开由该腔室和密封层构成的空气通道的机构。因此,在使用中,当通过该管口吸气时,空气流动通道中的气流夹带着腔室中的药粉,由空气通过该管口抽至吸入器外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此类干粉吸入式给药装置的体积通常较大,整个吸入装置的制造/购置成本也相对较高。2)储库式干粉吸入式给药装置该类给药装置以市售的都保(Turbuhaler)产品为代表。授权公告日为2000年7月12日,授权公告号为CN 1054304C的中国发明专利中, 公开了一种“药剂配送装置”,此装置具有一可装入一种粉化药剂的粉剂容器、一定容积的空气、一与粉剂容器连通的计量室,该计量室可分次定量地从容器中分出粉化药剂授权公告日为2006年3月29日,授权公告号为CN 1247275C的中国发明专利中, 公开了一种“吸入器具”,其包括一个流动通道,由多个表面形成,使用者通过吸气使携带所述剂量的粉末的空气气流通过该通道;一个计量单元,用于将一定剂量的粉末提供到所述流动通道,以便通过空气气流来服用粉末。可见,此类储库式干粉吸入式给药装置通常都设置有一粉剂容器和相应的计量构件,通过计量构件从粉剂容器中分次定量地分出粉化药剂。干/微粉给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粉末状颗粒具有较大的表面能,容易形成“团聚”状态,因而给储库型药物每一剂量的计量造成了较大的困难。而且,现有市售的储库式干粉给药装置产品及中国专利ZL 98805080. 3的技术方案所公开的产品结构中,由于其干粉计量装置为通孔,易出现漏粉现象,且无法保证能够避免“超剂量”给药的问题。此外,现有储库式干粉给药装置的市售产品,其与流道相通的进气口 /孔,通常是开在壳体上的,当干粉给药装置的保护性外罩/壳被取下后,进气口就暴露在空气中,导致了干粉给药装置中与粉剂容器相通的气路通路(进气口 /孔-流道-粉剂容器_吸嘴)处于一直与外界相通的“常开”状态,外界空气中所含的水分很容易进入粉剂容器内,导致粉剂容器中的药剂干粉易“受潮”结块,影响给药计量的准确度和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入式干粉给药装置,其采用吸嘴与进风口的全密封结构,通过合理的结构设置,在每次加药粉前,能够对药粉计量结构/组件进行干燥,避免了粉剂容器中药剂干粉的受潮和结块,实现了较准确计量药粉剂量的功能, 且避免了 “超剂量”给药的危险。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吸入式干粉给药装置,至少包括流道组件、药粉储存容器和给药计量组件,所述的流道组件包括吸嘴和流道部件,其特征是设置一由上主体件和下主体件组合构成的壳体;在壳体的上部,设置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在壳体的上部外周,设置一环状手动旋转部;在壳体上部的外表面,设置旋转滑道,在环状手动旋转部的内侧面,对应设置滑块;在环状手动旋转部和壳体上部之间,设置第一弹性部件;在所述旋转滑道的一端,设置进气口 ;在壳体的内部,设置流道部件;在壳体的外侧,设置吸嘴, 在吸嘴的外部,设置吸嘴套;所述流道部件的首端与进气口气路连接,流道部件的末端与吸嘴气路连接,在流道部件的水平部位,设置进药口 ;在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的下方,设置给药计量组件;所述的流道部件依次气路连接进气口、给药计量组件和吸嘴。具体的,所述的旋转滑道包括并列的上、下旋转滑道和连接上、下旋转滑道首、末端的第一、第二升降滑道;所述的环状手动旋转部在上/下旋转滑道、第一 /第二升降滑道、 滑块和第一弹性部件的引导/限制/作用下,可在上主体件上做限定角度内的旋转和指定位置的升/降。所述的限定角度为120度。所述的指定位置为上、下旋转滑道的首、末端位置。在所述下水平滑道的末端,设置进气口。[0026]其所述的给药计量组件包括带有中心轴的定量给药盘、位于定量给药盘下方的弹簧盖、位于下主体件和弹簧盖之间的第二弹性部件。所述中心轴的首端,贯穿上主体件的上部设置,在中心轴穿出上主体件上部的轴首端,设置三角键;在所述环状手动旋转部的中间,对应设置三角槽孔。
所述中心轴的末端,可转动地与下主体件连接。在所述定量给药盘朝向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的一面,设置三个给药凹槽,所述的给药凹槽沿圆周均布在定量给药盘上。所述流道部件的进药口位置,与三个给药凹槽所在的分布圆周对应设置。在所述中心轴的上端,设置啮合式离合组件。进一步的,在所述定量给药盘的圆周上均布设置三个弹性定位卡,在下主体件的内侧,对应设置三个定位凹槽,所述的弹性定位卡和定位凹槽相匹配,在定量给药盘转动的过程中,保证每次定量给药盘转动的角度为圆周的三分之一,同时给使用者一个明确的旋转到位信号。其所述的啮合式离合组件包括上啮合齿件和下啮合齿件,所述的上、下啮合齿件套装在中心轴上。所述的第一弹性部件或第二弹性部件为弹簧。进一步的,在所述壳体的上部,设置干燥组件,所述的干燥组件包括与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的出口同向开口的管状壳体和位于壳体中的颗粒状吸潮剂。所述的干燥组件与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相对壳体的纵向中心轴线成120度夹角设置。所述干燥组件或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的出口,与三个给药凹槽所在的分布圆周对
应设置。在所述的吸嘴套和环状手动旋转部上,分别对应设置定位凸起和定位块凹槽,当吸嘴套处于“盖合”状态时,所述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块凹槽相互配合,阻止环状手动旋转部与上主体件之间发生转动,构成防误操作机械结构。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采用吸嘴与进气口的双重全密封结构,只有当吸嘴套处于“移开”状态且环状手动旋转部经过第一次旋转后弹起的这段短暂的时间范围内,本干粉给药装置的载气通路才与外界空气相通,在患者吸入药粉、手动按下环状手动旋转部后,载气通路与外界空气的 “相通”状态又被切断,避免了当保护性外罩/壳打开期间,载气通路处于一直与外界相通的 “常开”状态的问题,减少了粉剂容器中药剂干粉的受潮和结块的机会和可能;2.设置三个给药凹槽结构,由于其是凹槽而不是通孔,能够避免发生“超剂量”给药的问题;3.通过设置干燥组件,在每次加药粉前,对药粉计量组件/结构(具体是定量给药盘的各个给药凹槽)进行干燥,随着定量给药盘的不断转动,每次移到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的出口下方的某个给药凹槽,总是经过干燥过的;通过对各个给药凹槽采取“先干燥、再装药”的运行模式,进一步保证了给药剂量的准确。

[0043]图1是本实用新型干粉给药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干粉给药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干燥组件和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结构示意图;图4是流道部件得的结 构示意图;图5是旋转/升降滑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中心轴啮合式离合组件结构示意图;图7是传动结构示意图;图8是逆时针旋转操作示意图;图9是顺时针操作示意图;图10是压下环状手动旋转部,结束给药操作示意图。图中1为中心轴,1-1为中心轴孔,2为定位块凹槽,3为环状手动旋转部,8为上主体件,10为流道部件,10-1为流道的首端,10-2为流道的末端,10-3为流道的进药口,11 为吸嘴,11-1为吸嘴套,13为定量给药盘,14为给药凹槽,15为弹簧盖,16为下主体件,17 为干燥管,19为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20为第二弹簧,23为旋转滑道,23-1为上旋转滑道, 23-2为下旋转滑道,23-3为第一升降滑道,23-4为第二升降滑道,24为弹性定位卡,25为第一弹簧,26为滑块,27为上啮合齿件,28为下啮合齿件,29为定位凹槽,31为三角键,32为三角槽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图1和图2中,本干粉给药装置设置一由上主体件8和下主体件16组合构成的壳体;在壳体的上部外周,设置一环状手动旋转部3 ;在壳体上部的外表面,设置旋转滑道23, 在环状手动旋转部的内侧面,对应设置滑块26 ;在环状手动旋转部和壳体上部之间,设置第一弹性部件25 ;在所述旋转滑道的一端,设置进气口 ;在壳体的内部,设置流道部件10 ; 在壳体的外侧,设置吸嘴11,所述流道部件的首端与进气口气路连接,流道部件的末端与吸嘴气路连接,在流道部件的水平部位,设置进药口 ;在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的下方,设置给药计量组件;所述的流道部件依次气路连接进气口、给药计量组件和吸嘴。给药计量组件包括带有中心轴1的定量给药盘13、位于定量给药盘下方的弹簧盖 15,以及位于下主体件和弹簧盖之间的第二弹性部件20。由图可知,所述中心轴的末端,可转动地与下主体件连接。通过定量给药盘下方的弹簧盖、位于下主体件和弹簧盖之间的第二弹性部件的作用,给定量给药盘提供一个向上的,贴紧流道部件水平部位进药口的作用力。在定量给药盘朝向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的一面(图2中为向上的一面),设置三个给药凹槽14,所述的给药凹槽沿圆周均布在定量给药盘上。给药凹槽与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的出口底面紧贴;药粉从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中流入定量给药盘的给药凹槽,装满即为患者一次吸入药剂所需的给药剂量(业内简称为 “一个剂量”)。由于给药凹槽不是通孔,所以当中心轴转动带动定量给药盘转动,实施给药的过程中,就避免了 “超剂量”给药的问题,达到了准确计量的目的。[0061]在定量给药盘的圆周上均布设置三个弹性定位卡24,在下主体件的内侧,对应设置三个定位凹槽29,弹性定位卡和定位凹槽相配合,在定量给药盘转动的过程中,给使用者一个明确的旋转到位信号,同时,保证每次定量给药盘转动的角度为一个圆周的三分之一。前述的第一弹性部件或第二弹性部件为弹簧。 图3中,在壳体(图中为上主体件8)的上部,出口向下地设置一个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19。同时,在壳体的上部,还设置有干燥组件17,干燥组件包括与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的出口同方向开口的管状壳体和位于壳体中的颗粒状吸潮剂。干燥组件与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相对于壳体的纵向中心轴线(图中以中心轴的轴孔1-1的中心线来代表纵向中心轴线)成120度夹角设置。干燥组件和/或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的出口,与三个给药凹槽所在的分布圆周对
应设置。当某个给药凹槽随着定量给药盘的转动,到达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的出口下方时,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中的干粉药剂被灌入该给药凹槽,由于给药凹槽与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的出口底面紧贴,且给药凹槽不是通孔,所以当中心轴转动带动定量给药盘转动,实施给药的过程中,就避免了 “超剂量”给药的问题,达到了准确给药的目的。同样,当某个给药凹槽随着定量给药盘的转动,到达干燥组件管状壳体开口下方时,由于管状壳体内装有干燥剂,所以该给药凹槽将得到干燥。根据定量给药盘的转动方向,决定了任意一个给药凹槽将首先经过干燥组件管状壳体开口下方(干燥),再经过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的出口下方(装药),最后经过流道部件下方的进药口(吸药);所以,在一次患者吸药粉的完整过程中,三个给药凹槽一直在循环转动(实际上是给药凹槽所在的定量给药盘在作定向循环转动),进而即可实现“干燥、 装药粉、吸药粉”的整个动作过程。图4中,流道部件为一首、末端开口,且在中间水平段的下面也开有进药口的,为载药气体提供强制流向/流道的气道构件;其中,流道部件的首端10-1与图2中位于上壳体上的进气口(图中未示出)气路连接,所述流道部件的末端10-2与图2中的吸嘴11气路连接,在流道部件中间段/水平部位的下面,设置有开口朝下的进药口 10_3(图中用虚线表不)O流道部件的进药口位置,与定量给药转盘的三个给药凹槽所在的分布圆周对应设置,与定量给药转盘的给药凹槽紧贴且对准。由图2所示可知,流道部件依次气路连接进气口、给药计量组件(实际是定量给药盘的给药凹槽)和吸嘴。由于流道整个采用弧线设计,所以不存在任何死角,不会有残留药粉,从而保证了给药量的精确。图5中,设置于壳体上部的外表面(实际为上主体的外表面)的旋转滑道,包括并列的上旋转滑道23-1、下旋转滑道23-2、连接上、下旋转滑道首、末端的第一升降滑道23-3 和第二升降滑道23-4。由图1所示可知,在环状手动旋转部的内侧面,对应设置有滑块26。图1中所示的环状手动旋转部3,在上/下旋转滑道、第一 /第二升降滑道、滑块和第一弹性部件的引导/限制/作用下,可在上主体件上做限定角度内的旋转和指定位置的
升/降。上述的限定角度为120度。上述的指定位置为上、下旋转滑道的首、末端位置。更进一步的,在下水平滑道的末端,设置有进气口。采用上述结构后,只有当图8中所示的吸嘴套11-1处于向下旋转的“移开”状态且环状手动旋转部经过第一次旋转后向上弹起的这段短暂的时间范围内,本干粉给药装置的载气通路(进气口-流道-吸嘴)才与外界空气相通。在患者吸入药粉、手动按下环状手动旋转部后,所述的载气通路与外界空气的“相通”状态又被切断,从而解决了现有干粉给药装置当保护性外罩/壳打开期间,载气通路处于一直与外界相通的“常开”状态的问题,减少了粉剂容器中药剂干粉的受潮和结块的机会和可能。图6中,在中心轴1的上端,设置啮合式离合组件。所述的啮合式离合组件包括上啮合齿件27和下啮合齿件28,所述的上、下啮合齿件套装在中心轴上。由图1可知,上啮合齿件是与环状手动旋转部一体的,而环状手动旋转部在旋转滑道和第一弹簧的引导和作用下旋转/上升后,所述的上、下啮合齿件处于分离状态,环状手动旋转部的转动,不会对下啮合齿件产生影响。只有当环状手动旋转部处于下降位置时,上、下啮合齿件才处于结合状态,则此时环状手动旋转部的转动,通过上啮合齿件传导到下啮合齿件,带动其一同转动。图7中,所述中心轴的首端,贯穿上主体件和环状手动旋转部的上部设置,在中心轴穿出上主体件上部的轴首端,设置三角键31。在所述环状手动旋转部的中间,对应设置三角槽孔32。当环状手动旋转部3在旋转滑道和第一弹簧的引导和作用下,旋转/上升后,设置在中心轴首端的三角键正好嵌入三角槽孔中,则此时环状手动旋转部的转动,通过三角槽孔-三角键的传动结构,带动中心轴转动,进而带动定量给药盘转动。当环状手动旋转部在外力向下的作用下下降时,三角键从三角槽孔中脱出,则此时环状手动旋转部的转动不会传导到定量给药盘,从而实现了给药计量组件(中心轴—— 定量给药盘)的定向转动,为实现“干燥_供药_给药”过程创造了先决条件。 此外,本技术方案在吸嘴套(本图中未示出)和环状手动旋转部上,分别对应设置了定位凸起和定位块凹槽2 ;由本图和图8可知,当吸嘴套向上旋转,吸嘴套处于“盖合”状态时,所述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块凹槽相互配合,可阻止环状手动旋转部与上主体件之间发生转动。当吸嘴套向下旋转,处于“移开”状态时,定位凸起和定位块凹槽脱离接触,则环状手动旋转部与上主体件之间允许发生转动,从而构成了一组结构简洁,动作可靠,便于操作的防误操作机械结构。 本干粉给药装置按照如下步骤完成整个吸入给药过程第一步,如图8中所示,向下移开吸嘴套11-1。使用者只要稍用力向下旋移,即可将吸嘴套移开,吸嘴套中有一个突起的长方形突块(即前述的定位凸起),此突块在吸嘴套套住时插入环状手动旋转部上相对应位置上的一长方形槽(即前述的定位块凹槽2)中,这是为了防止患者在未取下吸嘴套前就转动环状手动旋转部这样的误操作出现。第二步,使用者将环状手动旋转部逆时针旋转至120度极限位置。此时给药计量组件中定量给药盘的第一给药凹槽接受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的供药,实现定量供药。在旋转120度的时候,环状手动旋转部的内壁上有一突出滑块(即前述的滑块), 它会沿着上主体件中的滑道里的下旋转滑道,从左下角逆时针划到右下角,整个过程120 度。第三步,如图9中所示,环状手动旋转部向上自动弹起,进气口打开,具备吸入给药条件。当滑块到达下旋转滑道右下角的位置时,由于有第一弹簧的作用,所以整个环状手动旋转部将被弹起,下旋转滑道下面一个卡滑块口为镂空的,构成进气口,此时此镂空的进气口暴露在空气之下,所以进气口由此接入大气,达到能吸入药粉的效果。当环状手动旋转部被弹起时,环状手动旋转部的三角槽孔(见图7中的标号32之部件)上升,正好与三角键(见图7中的标号31之部件)啮合,此时环状手动旋转部上与之一体的上啮合齿件27和套装在中心轴上的下啮合齿件28之间,由于上啮合齿件的上升而脱离接触/啮合状态,为定量给药盘的下一次转动提供先决条件。第四步,再次将环状手动旋转部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至120度极限位置。如图9中所示,此时使用者再将环状手动旋转部3顺时针旋转120度,环状手动旋转部内侧的滑块将在上旋转滑道上滑到左上角,而由于三角键与三角槽孔的啮合,转动的 120度带动定量盘转动相应的120度,使装满药粉的给药凹槽正好移入流道下面的进药口, 完成供药过程,使患者吸入药粉具备先决条件。第五步,吸入药粉,完成给药过程。患者经吸嘴吸入药粉,用于运载药粉的气体从进气口进入干粉给药装置,沿流道部件至进药口,将定量给药盘第一给药凹槽中的药粉经吸嘴送入患者口腔,完成给药过程。第六步,给药凹槽接受干燥,做好下一次供药的先期准备。如图10中所示,患者只需压下环状手动旋转部3,使前述的三角块与三角槽脱离, 则上、下啮合齿件再度接触/啮合,而环状手动旋转部压下时滑块卡在了下旋转滑道的下卡口处(如图5中所示),不会再弹起,这样滑块也处在了初始位置,以供患者下次使用。最后,再向上旋转套上吸嘴套,实现完全密封,整个用药过程就结束了。如此依次循环,在以后不断的使用中,定量盘的三个小凹槽一直顺时针旋转,不停的处于“装药一待吸一干燥”这样一个过程中。本技术方案采用对吸嘴与进风口的双重全密封结构,且对各个给药凹槽采取“先干燥、再装药”的运行模式,避免了粉剂容器中药剂干粉的受潮和结块,实现了较准确计量药粉剂量的功能,且避免了 “超剂量”给药的危险。同时,本技术方案通过环状手动旋转部的转动/升降,带动定量给药盘顺序转动, 为各个给药凹槽的“先干燥、再装药”创造了先决条件。此外,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定量给药盘和下主体件之间设置弹性定位卡和定位凹槽,既保证了定量给药盘每次转动的角度,又可给使用者一个明确的“旋转到位”信号,方便了使用和操作。最后,本技术方案中吸嘴套与下主体件之间采用轴销连接,既方便了使用,又可避免遗失,有助于保证整体的使用效果、对给药凹槽的干燥效果和给药计量的精确度,亦可延长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技术方案可适用于各种规格的干粉吸入式给药装置之设计、制造领域。
权利要求1.一种吸入式干粉给药装置,至少包括流道组件、药粉储存容器和给药计量组件,所述的流道组件包括吸嘴和流道部件,其特征是设置一由上主体件和下主体件组合构成的壳体; 在壳体的上部,设置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 在壳体的上部外周,设置一环状手动旋转部;在壳体上部的外表面,设置旋转滑道,在环状手动旋转部的内侧,对应设置滑块; 在环状手动旋转部和壳体上部之间,设置第一弹性部件; 在所述旋转滑道的一端,设置进气口 ; 在壳体的内部,设置流道部件; 在壳体的外侧,设置吸嘴,在吸嘴的外部,设置吸嘴套;所述流道部件的首端与进气口气路连接,流道部件的末端与吸嘴气路连接,在流道部件的水平部位,设置进药口 ;在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的下方,设置给药计量组件; 所述的流道部件依次气路连接进气口、给药计量组件和吸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式干粉给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旋转滑道包括并列的上、下旋转滑道和连接上、下旋转滑道首、末端的第一、第二升降滑道;所述的环状手动旋转部在上/下旋转滑道、第一 /第二升降滑道、滑块和第一弹性部件的引导/限制/作用下, 可在上主体件上做限定角度内的旋转和指定位置的升/降。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入式干粉给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限定角度为120度; 所述的指定位置为上、下旋转滑道的首、末端位置。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入式干粉给药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下旋转滑道的末端, 设置进气口。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式干粉给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给药计量组件包括带有中心轴的定量给药盘、位于定量给药盘下方的弹簧盖、位于下主体件和弹簧盖之间的第二弹性部件;所述中心轴的首端,贯穿上主体件的上部设置,在中心轴穿出上主体件上部的轴首端, 设置三角键;在所述环状手动旋转部的中间,对应设置三角槽孔; 所述中心轴的末端,可转动地与下主体件连接;在所述定量给药盘朝向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的一面,设置三个给药凹槽,所述的给药凹槽沿圆周均布在定量给药盘上;所述流道部件的进药口位置,与三个给药凹槽所在的分布圆周对应设置; 在所述中心轴的上端,设置啮合式离合组件。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入式干粉给药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定量给药盘的圆周上均布设置三个弹性定位卡,在下主体件的内侧,对应设置三个定位凹槽,所述的弹性定位卡和定位凹槽相匹配,在定量给药盘转动的过程中,保证每次定量给药盘转动的角度为圆周的三分之一,同时给使用者一个明确的旋转到位信号。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入式干粉给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啮合式离合组件包括上啮合齿件和下啮合齿件,所述的上、下啮合齿件套装在中心轴上。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式干粉给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弹性部件为弹ο
9.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入式干粉给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弹性部件为弹ο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式干粉给药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壳体的上部,设置干燥组件,所述的干燥组件包括与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的出口同向开口的管状壳体和位于壳体中的颗粒状吸潮剂。
11.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入式干粉给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干燥组件与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相对壳体的纵向中心轴线成120度夹角设置。
12.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入式干粉给药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干燥组件或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的出口,与三个给药凹槽所在的分布圆周对应设置。
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式干粉给药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吸嘴套和环状手动旋转部上,分别对应设置定位凸起和定位块凹槽,当吸嘴套处于“盖合”状态时,所述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块凹槽相互配合,阻止环状手动旋转部与上主体件之间发生转动,构成防误操作机械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吸入式干粉给药装置,属给药器械领域。包括流道组件、药粉储存容器和给药计量组件,其特征是设置一壳体;在壳体上部设置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在壳体上部外周设置一环状手动旋转部;在壳体上部外表面设置旋转滑道,在环状手动旋转部内侧面对应设置滑块;在环状手动旋转部和壳体上部之间设置第一弹性部件;在旋转滑道一端设置进气口;在壳体内部设置流道部件;在壳体外侧设置吸嘴,在吸嘴外部设置吸嘴套;在流道部件水平部设置进药口;在倒锥状药粉储存容器下方设置给药计量组件;所述流道部件依次气路连接进气口、给药计量组件和吸嘴。其采用进风口全密封结构,在加药粉前对药粉计量组件进行干燥,能准确计量药粉剂量且避免了“超剂量”给药。
文档编号A61M15/00GK202168993SQ20112019630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3日
发明者周玉伟, 徐磊, 朱冬冬, 杜狄峥, 赵展, 郁周惠, 陈岚 申请人:上海秀新臣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