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灭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651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灭菌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菌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等离子体灭菌设备。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灭菌技术是新一代的高科技灭菌技术,消毒过程中通过特定方式使医疗器械上的多种微生物失去活性,从而达到灭菌目的;采用本技术,能在低温下达到消菌灭菌处理而不会对被处理物品造成损坏。目前常见的灭菌设备设有一个灭菌舱及其配套装置。 主要的配套装置包括抽真空的真空装置、灭菌剂注入装置、将灭菌剂“激励”成等离子体状态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灭菌过程中,各配套装置依次独立作用于一个灭菌舱,当一个装置工作时,其它装置处于非工作状态,导致灭菌舱配套装置,特别是一些昂贵装置的使用效率较低,因此降低了灭菌设备的工作效率,同时增加了灭菌设备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等离子体灭菌设备使用效率低、灭菌设备成本高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至少两个灭菌舱的等离子体灭菌设备。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体灭菌设备包括灭菌舱,设在所述灭菌舱内的等离子体发生电极,以及在所述灭菌舱外部并与之连接的真空装置、灭菌剂注入装置和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舱为至少两个,所述真空装置、灭菌剂注入装置和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分别为一个或小于等于所述灭菌舱的数量;每个所述灭菌舱通过各自的真空管道和第一控制单元连接到供单独使用或共同使用的一个所述真空装置;每个所述灭菌舱通过各自的灭菌剂管道和第二控制单元连接到供单独使用或共同使用的一个所述灭菌剂注入装置;每个所述灭菌舱中的等离子体发生电极通过各自的第三控制单元连接到供单独使用或共同使用的一个所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中所述真空装置、所述灭菌剂注入装置和所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由至少两个所述灭菌舱共同使用。优选地,所述等离子体灭菌设备还包括计算机控制单元,所述计算机控制单元连接到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控制单元,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控制单元。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真空电磁阀和进气电磁阀,所述进气电磁阀还连接有进气过滤器;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电磁阀;所述第三控制单元包括继电器。优选地,所述灭菌舱为两个,所述真空装置、所述灭菌剂注入装置和所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分别为一个,每个所述灭菌舱通过各自的真空管道和第一控制单元并行连接到所述真空装置;每个所述灭菌舱通过各自的灭菌剂管道和第二控制单元并行连接到所述灭菌剂注入装置;每个所述灭菌舱中的所述等离子体发生电极通过各自的第三控制单元并行连接到所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优选地,所述灭菌舱为两个,所述真空装置、所述灭菌剂注入装置分别为一个,所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为两个,每个所述灭菌舱通过各自的真空管道和第一控制单元并行连接到所述真空装置;每个所述灭菌舱通过各自的灭菌剂管道和第二控制单元并行连接到所述灭菌剂注入装置;两个所述灭菌舱中的所述等离子体发生电极通过各自的第三控制单元分别连接到一个所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体灭菌设备的灭菌方法,包括以下阶段启动阶段,包括将待灭菌物品放入独立的灭菌舱,以及启动灭菌舱;灭菌预备阶段,用于真空干燥所述待灭菌物品;灭菌第一阶段,用于将灭菌剂注入所述灭菌舱;以及灭菌第二阶段,用于对所述待灭菌物品进行等离子体灭菌,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灭菌预备阶段、灭菌第一阶段以及灭菌第二阶段之前以及期间,还包括如下步骤计算机控制单元判断下一步骤要使用的装置是否空闲,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下一步操作若是,则进入下一步骤;若否,则等待一预定时间后,再次判断,其中所述下一步骤要使用的装置选自真空装置、灭菌剂注入装置和等离子体发生
>J-U装直。优选地,所述灭菌预备阶段包括以下步骤当所述计算机控制单元判断要使用的真空装置空闲时,启动所述真空装置,打开第一控制单元,将所述真空舱抽至预定真空度后,关闭所述真空装置和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当所述计算机控制单元判断要使用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空闲时,启动等离子体发生装置,打开第三控制单元,在所述真空舱内激发等离子体,并保持一时间段后,关闭所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和所述第三控制单元;以及打开真空进气阀,使所述真空舱保持常压一预定时间后,关闭所述真空进气阀。优选地,所述灭菌第一阶段包括以下步骤当所述计算机控制单元判断要使用的真空装置空闲时,启动所述真空装置,打开第一控制单元,将所述真空舱抽至预定真空度后,关闭所述真空装置和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当所述计算机控制单元判断要使用的灭菌剂注入装置空闲时,打开第二控制单元,将灭菌剂注入所述灭菌舱,之后关闭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以及打开真空进气阀,使所述真空舱保持常压一预定时间后,关闭所述真空进气阀。优选地,所述灭菌第二阶段包括以下步骤当所述计算机控制单元判断要使用的真空装置空闲时,启动所述真空装置,打开第一控制单元,将所述真空舱抽至预定真空度后,关闭所述真空装置和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当所述计算机控制单元判断要使用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空闲时,启动所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打开所述第三控制单元,在所述真空舱内激发等离子体,并保持一时间段后, 关闭所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和所述第三控制单元;以及[0033]打开真空进气阀,使所述真空舱保持常压一预定时间后,关闭所述真空进气阀。优选地,所述灭菌剂为过氧化氢。优选地,所述一预定时间为I分钟。优选地,灭菌方法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步骤A.将待灭菌物品分别放入独立的灭菌舱内;步骤B.计算机控制单元内输入系统变量,真空泵变量I =0,等离子电源变量J 0 ;步骤C.启动灭菌舱;步骤D.计算机控制单元判断真空泵变量1 = 0 是,则执行步骤E,否,则等待I分钟,执行步骤D ;步骤E.进入灭菌预备阶段;步骤F.计算机控制单元判断真空泵变量1 = 0 是,则执行步骤G,否,则等待I分钟,执行步骤F ;步骤G.进入灭菌第一阶段;步骤H.计算机控制单元判断真空泵变量1 = 0 是,则执行步骤I,否,则等待I分钟,执行步骤H ;步骤I.进入灭菌第二阶段;步骤J.结束灭菌程序。其中所述步骤E进入灭菌预备阶段,包括以下步骤El.计算机控制单元设定真空泵变量1 = 1;E2.打开真空阀,启动真空系统,抽真空至第一预定真空度;E3.关闭真空阀,关闭真空系统;E4.计算机控制单元设定真空泵变量1=0;E5.计算机控制单元判断等离子电源变量J = O 是,则执行步骤E6,否,则等待I分钟,执行步骤E5 ;E6.计算机控制单元设定等离子电源变量J = I ;E7.打开电源继电器,启动等离子体系统,保持预定电离时间;ES.关闭电源继电器和等离子体系统;E9.计算机控制单元设定等离子电源变量J = 0 ;E10.打开进气阀,吸入过滤空气,保持常压至预定常压时间;Ell.关闭进气阀。其中,所述步骤G进入灭菌第一阶段,包括以下步骤Gl.计算机控制单元设定真空泵变量1 = 1;G2.打开真空阀,启动真空系统,抽真空至第二预定真空度;G3.关闭真空阀,关闭真空系统;G4.计算机控制单元设定真空泵变量1=0;G5.打开注入电磁阀,注入液体过氧化氢;G6.关闭注入电磁阀,等待预定注入时间;G7.打开进气阀,吸入过滤空气,保持常压至预定时间;G8.关闭进气阀。[0071]其中,所述步骤I进入灭菌第二阶段,包括以下步骤[0072]11.计算机控制单元设定真空泵变量1 = 1;[0073]12.打开真空阀,启动真空系统,抽真空至第一预定真空度;[0074]13.关闭真空阀,关闭真空系统;[0075]14.计算机控制单元设定真空泵变量1=0;[0076]15.计算机控制单元判断等离子电源变量J = O [0077]是,则执行步骤16,否,则等待I分钟,执行步骤15 ;[0078]16.计算机控制单元设定等离子电源变量J = I ;[0079]17.打开电源继电器,启动等离子体系统,保持预定电离时间;[0080]18.关闭电源继电器和等离子体系统;[0081]19.计算机控制单元设定等离子电源变量J = O;[0082]IlO打开进气阀,吸入过滤空气,保持常压至预定常压时间;[0083]Ill关闭进气阀。[008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0085]由于灭菌设备的灭菌舱至少为两个,多个灭菌舱通过控制单元分别与真空装置、
灭菌剂注入装置和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并行连接,即多个灭菌舱与一套灭菌舱配套系统连接,通过灭菌设备的控制系统,实现用一套灭菌舱配套装置完成多个灭菌舱内物品的灭菌消毒,减少了灭菌舱配套装置的空闲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灭菌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了灭菌设备的成本。另外,不同类别,或要求不同灭菌条件的待灭菌物品可以在不同的舱内消毒,有助于提闻灭菌效率。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I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等离子体灭菌设备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案的等离子体灭菌设备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等离子体灭菌设备的结构图;图4-1、图4-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的灭菌方法流程图。附图标记[0092]la、Ib第一、第二灭菌舱[0093]2真空装置[0094]201排气过滤器[0095]3灭菌剂注入装置[0096]4、4a、4b等离子体发生装置[0097]5a、5b第一控制单元[0098]501a.501b真空电磁阀[0099]502a、502b进气电磁阀[0100]503a、503b进气过滤阀[0101]504a.504b真空抽气口[0102]6a、6b第二控制单元
6[0103]601a,601b灭菌剂注入口[0104]7a,7b第三控制单元[0105]701a,701b继电器[0106]702a,702b电极馈入[0107]8a、8b真空计[0108]9a、9b加热片[0109]IOaUOb电极板[0110]IlaUlb金属舱体[0111]12a、12b灭菌舱门[0112]13a、13b绝缘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图I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等离子体灭菌设备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等离子体灭菌设备包括两个灭菌舱Ia和Ib ;每个灭菌舱内装有等离子体发生电极IOa 和IOb ;真空装置2、灭菌剂注入装置3和等离子体发生装置4分别为一个,并且装于灭菌舱 Ia和Ib的外部;所述灭菌舱Ia和Ib分别通过各自的真空管道和第一控制单元5a和5b并行连接到真空装置2 ;分别通过各自的灭菌剂管道和第二控制单元6a和6b并行连接到灭菌剂注入装置3 ;等离子体发生电极IOa和10分别通过各自的第三控制单元7a和7b并行连接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4。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案的等离子体灭菌设备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等离子体灭菌设备包括两个灭菌舱Ia和Ib ;每个灭菌舱内装有等离子体发生电极IOa 和IOb ;真空装置2、灭菌剂注入装置3和两个等离子体发生装置4a和4b装于灭菌舱Ia和 Ib的外部;所述灭菌舱Ia和Ib分别通过各自的真空管道和第一控制单元5a和5b并行连接到真空装置2 ;分别通过各自的灭菌剂管道和第二控制单元6a和6b并行连接到灭菌剂注入装置3 ;等离子体发生电极IOa和10通过各自的第三控制单元7a和7b分别连接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4a和4b。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等离子体灭菌设备还包括连接到第一、第二、第三控制单元的计算机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一、第二、第三控制单元。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第一控制单元5a可以包括与灭菌舱Ia相连接的第一过滤电磁阀和第一真空电磁阀,第一过滤电磁阀同时与第一过滤器相连接;第一控制单元5b可以包括与灭菌舱Ib相连接的第二过滤电磁阀和第二真空电磁阀,第二过滤电磁阀同时与第二过滤器相连接,第一真空电磁阀和第二真空电磁阀并行连接到真空装置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第二控制单元6a可以包括与灭菌舱Ia相连接的第一注入电磁阀;第二控制单元6b可以包括与灭菌舱Ib相连接的第二注入电磁阀,第一注入电磁阀和第二注入电磁阀并行连接到注入装置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第三控制单元7a可以包括与灭菌舱Ia相连接的第一继电器、连通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开关;第三控制单兀7b可以包括与灭菌舱Ib相连接的第二继电器、连通第二继电器的第二开关,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并行连接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4,或分别接连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4a和4b。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等离子体灭菌设备的结构图。图中的等离子体灭菌设备包括两个灭菌舱Ia和lb,而真空装置(真空泵)2、灭菌剂(H2O2)注入装置
3、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等离子电源)4则各有一个。灭菌舱Ia和Ib分别设有用于并行连接到真空装置2的真空抽气口 504a和504b ; 用于并行连接到灭菌剂(H2O2)注入装置3的H2O2注入口 601a和601b ;用于并行连接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4的电极馈入702a和702b。灭菌舱Ia和Ib分别包括灭菌舱门12a和12b ;在舱门上和舱体外设有多个加热片9a和%。此外,灭菌舱Ia和Ib上还分别装有真空计8a和8b。真空泵2还连接有排气过滤器201,用于过滤抽真空期间排出的空气。真空泵2 通过第一控制单元5a(包括真空电磁阀501a、进气电磁阀502a、真空抽气口 504a)连接到灭菌舱Ia,进气电磁阀502a上还连接有进气过滤器503a ;通过第一控制单元5b (包括真空电磁阀501b、进气电磁阀502b、真空抽气口 504b)连接到灭菌舱lb,进气电磁阀502b上还连接有进气过滤阀503b。灭菌剂(H2O2)注入装置2通过第二控制单元(H2O2电磁阀)6a连接到灭菌舱Ia ; 通过第二控制单元(H2O2电磁阀)6b连接到灭菌舱la。等离子体发生装置4包括等离子电源,并且通过第三控制单元7a(包括继电器 701a)连接到灭菌舱Ia ;通过第三控制单元7b (包括继电器701b)连接到灭菌舱lb。灭菌舱体IlaUlb本身为金属,充当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负极;等离子体发生装置4分别通过电极馈入702a和702b连接到设在灭菌舱内、用作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正极的电极板IOa和 IOb ;电极板IOa和IOb分别通过绝缘垫13a和13b与金属舱体隔开。按照以上的方法,使用一套配套装置(真空装置、灭菌剂注入装置、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可以实现对两个灭菌舱的灭菌操作。当配套装置对第一灭菌舱的作用完成后,处于空闲时,可以在不影响第一灭菌舱的灭菌操作的情况下,再被用于对第二灭菌舱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配套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减小灭菌操作时间,提高灭菌效率。特别是当需要对不同种类的待灭菌物品进行灭菌时,可以将待灭菌物品按照种类、对灭菌条件的要求等分类放入多个灭菌舱,并针对每个灭菌舱设置各自的参数,从而实现有效地灭菌处理,且能大大节约灭菌处理时间和设备成本。所示出的等离子体灭菌设备仅为示例性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作出调整和改动。例如,灭菌舱的个数可以有两个、三个以及更多个。真空装置、灭菌剂注入装置以及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其分别可以具有与灭菌舱相同的数目,分别连接到每个灭菌舱,以在节省设备成本和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之间寻求最优化平衡。例如,当使用两个灭菌舱时,这两个灭菌舱可以共用一个真空装置和一个等离子体发生装置,而分别使用各自的一个灭菌剂注入装置;或者两个灭菌舱, 共用一个灭菌剂注入装置和一个等离子体发生装置,而分别使用各自的一个真空装置;或者两个灭菌舱,共用一个真空装置,而分别使用各自的一个灭菌剂注入装置,分别使用各自的一个等离子体发生装置;或者两个灭菌舱,共用一个等离子体发生装置,而分别使用各自的一个灭菌剂注入装置,分别使用各自的一个真空装置;或者,两个灭菌舱,共用一个灭菌剂注入装置,而分别使用各自的一个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分别使用各自的一个真空装置。第一、第二、第三控制单元,以及计算机控制单元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各个控制单元还可以包括除电磁阀、继电器以外的其他合适的元件,如真空计、温度计等。计算机控制单元可以是单独的部分,也可以集成在设备中。图4-1、图4-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灭菌方法流程图。首先是系统准备阶段4001,启动设备,系统预热,然后将待灭菌物品放入独立的灭菌舱Ia或Ib或两者内,并启动灭菌舱。之后,计算机控制单元判断真空泵是否空闲,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下一步操作若是,则进入灭菌预备阶段4002,若否,则等待一分钟后,再次判断。在灭菌预备阶段4002中首先是步骤40021,启动真空泵、真空电磁阀,将所述灭菌舱抽真空至< 50Pa,之后关闭真空泵、真空电磁阀。该步骤用于干燥灭菌舱,除去多余水分。然后计算机控制单元判断等离子体电源是否空闲,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下一步操作 若是,则进入步骤40022,若否,则等待一分钟后,再次判断;在步骤40022,启动等离子体电源、继电器,并保持2分钟后,关闭等离子体电源、继电器。该步骤用于进一步干燥灭菌舱, 并除去灭菌舱内可能残留的灭菌剂。随后进入步骤40023,打开真空进气阀,吸入过滤空气, 使灭菌舱内保持常压> I分钟后关闭真空进气阀。进入的过滤空气会扰动步骤40022中在灭菌舱内产生的气体和水分,以利于在下一步骤中将这些物质抽出灭菌舱。至此,灭菌预备阶段完成。灭菌预备阶段4002完成后,计算机控制单元判断真空泵是否空闲,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下一步操作若是,则进入灭菌第一阶段4003,若否,则等待一分钟后,再次判断。在灭菌第一阶段4003中首先是步骤40031,启动真空泵、真空电磁阀,将所述灭菌舱抽真空至< 50Pa,之后关闭真空泵、真空电磁阀。接着是步骤40032,打开H2O2注入装置和H2O2电磁阀,将合适量的H2O2注入到灭菌舱内,将压力维持在800 1800Pa,等待一足够时间之后关闭H2O2电磁阀。由于灭菌舱内处于真空状态,H2O2注入后,将迅速弥散开来,并附着在待灭菌物品表面上,弥漫时间约6分钟。在步骤40033,打开真空进气阀,吸入过滤空气,使灭菌舱内保持常压> I分钟后关闭真空进气阀。吸入的空气扰动弥散雾化的H2O2,使其更充分地与待灭菌物品表面接触,特别是可以由此而进入到细长管状物品的管腔内,并附着到管腔内壁上,以达到更好的灭菌效果。至此,灭菌第一阶段完成。灭菌第一阶段4003 完成后,计算机控制单元判断真空泵是否空闲,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下一步操作若是,则进入灭菌第二阶段4004,若否,则等待一分钟后,再次判断。在灭菌第二阶段4004中首先是步骤40041,启动真空泵、真空电磁阀,将所述灭菌舱抽真空至<50Pa,之后关闭真空泵、真空电磁阀。该步骤使得灭菌舱内达到等离子体激发条件。然后计算机控制单元判断等离子体电源是否空闲,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下一步操作若是,则进入步骤40042,若否,则等待一分钟后,再次判断。在步骤40042,启动等离子体电源、继电器,并保持6分钟后,关闭等离子体电源、继电器。该步骤中,气化的H2O2在RF 的作用下产生等离子体,通过低温等离子体的活性自由基作用,杀灭微生物。当RF波停止时,等离子体化状态结束,转变成稳定的氧分子及水分子。接着在步骤40043,打开真空进气阀,吸入过滤空气,使灭菌舱内保持常压> I分钟后关闭真空进气阀。灭菌完成。优选地,灭菌方法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步骤A.将待灭菌物品分别放入独立的灭菌舱内;步骤B.计算机控制单元内输入系统变量,真空泵变量I =0,等离子电源变量J =0136]步骤C.启动灭菌舱;0137]步骤D.计算机控制单元判断真空泵变量1 = 0 0138]是,则执行步骤E,否,则等待I分钟,执行步骤D ;0139]步骤E.进入灭菌预备阶段;0140]步骤F.计算机控制单元判断真空泵变量1 = 0 0141]是,则执行步骤G,否,则等待I分钟,执行步骤F ;0142]步骤G.进入灭菌第一阶段;0143]步骤H.计算机控制单元判断真空泵变量1 = 0 0144]是,则执行步骤I,否,则等待I分钟,执行步骤H ;0145]步骤I.进入灭菌第二阶段;0146]步骤J.结束灭菌程序。0147]其中所述步骤E进入灭菌预备阶段,包括以下步骤0148]El.计算机控制单元设定真空泵变量1 = 1;0149]E2.打开真空阀,启动真空系统,抽真空至第一预定真空度;0150]E3.关闭真空阀,关闭真空系统;0151]E4.计算机控制单元设定真空泵变量1=0;0152]E5.计算机控制单元判断等离子电源变量J = O 0153]是,则执行步骤E6,否,则等待I分钟,执行步骤E5 ;0154]E6.计算机控制单元设定等离子电源变量J = I ;0155]E7.打开电源继电器,启动等离子体系统,保持预定电离时间0156]E8.关闭电源继电器和等离子体系统;0157]E9.计算机控制单元设定等离子电源变量J = O;0158]ElO.打开进气阀,吸入过滤空气,保持常压至预定常压时间0159]Ell.关闭进气阀。0160]其中,所述步骤G进入灭菌第一阶段,包括以下步骤0161]Gl.计算机控制单元设定真空泵变量1 = 1;0162]G2.打开真空阀,启动真空系统,抽真空至第二预定真空度;0163]G3.关闭真空阀,关闭真空系统;0164]G4.计算机控制单元设定真空泵变量1 = 0;0165]G5.打开注入电磁阀,注入液体过氧化氢;0166]G6.关闭注入电磁阀,等待预定注入时间;0167]G7.打开进气阀,吸入过滤空气,保持常压至预定时间;0168]G8.关闭进气阀。0169]其中,所述步骤I进入灭菌第二阶段,包括以下步骤0170]11.计算机控制单元设定真空泵变量1 = 1;0171]12.打开真空阀,启动真空系统,抽真空至第一预定真空度;0172]13.关闭真空阀,关闭真空系统;0173]14.计算机控制单元设定真空泵变量1 = 0;
10[0174]15.计算机控制单元判断等离子电源变量J = O 是,则执行步骤16,否,则等待I分钟,执行步骤15 ;16.计算机控制单元设定等离子电源变量J=I;17.打开电源继电器,启动等离子体系统,保持预定电离时间;18.关闭电源继电器和等离子体系统;19.计算机控制单元设定等离子电源变量J = O;110.打开进气阀,吸入过滤空气,保持常压至预定常压时间;111.关闭进气阀。上述灭菌方法步骤仅为示例性的,可以根据需要、根据实际条件来设置具体的参数(例如真空度、时间等等)以完成不同的灭菌过程。根据灭菌舱内待灭菌物品种类,两个舱的灭菌条件可以设为相同,也可以不同。尽管常用的等离子体灭菌剂为过氧化氢,实际应用中,灭菌剂的种类、浓度、形式等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变化。此外,灭菌过程中,配套单元的使用顺序、时间、次数等等也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灭菌阶段,以不同顺序、多次使用真空装置、灭菌剂注入装置、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以改进灭菌效果。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等离子体灭菌设备,包括灭菌舱a),设在所述灭菌舱内的等离子体发生电极(10),以及在所述灭菌舱外部并与之连接的真空装置(2)、灭菌剂注入装置(3)和等离子体发生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舱为至少两个,所述真空装置、灭菌剂注入装置和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分别为一个或小于等于所述灭菌舱的数量;每个所述灭菌舱通过各自的真空管道和第一控制单元(5)连接到供单独使用或共同使用的一个所述真空装置;每个所述灭菌舱通过各自的灭菌剂管道和第二控制单元(6)连接到供单独使用或共同使用的一个所述灭菌剂注入装置;每个所述灭菌舱中的等离子体发生电极通过各自的第三控制单元(7)连接到供单独使用或共同使用的一个所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中所述真空装置、所述灭菌剂注入装置和所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由至少两个所述灭菌舱共同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等离子体灭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灭菌设备还包括计算机控制单元,所述计算机控制单元连接到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控制单元,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控制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等离子体灭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真空电磁阀和进气电磁阀,所述进气电磁阀还连接有进气过滤器;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电磁阀;所述第三控制单元包括继电器。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等离子体灭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舱为两个,所述真空装置、所述灭菌剂注入装置和所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分别为一个,每个所述灭菌舱通过各自的真空管道和第一控制单元并行连接到所述真空装置;每个所述灭菌舱通过各自的灭菌剂管道和第二控制单元并行连接到所述灭菌剂注入装置;每个所述灭菌舱中的所述等离子体发生电极通过各自的第三控制单元并行连接到所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等离子体灭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舱为两个,所述真空装置、所述灭菌剂注入装置分别为一个,所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为两个,每个所述灭菌舱通过各自的真空管道和第一控制单元并行连接到所述真空装置;每个所述灭菌舱通过各自的灭菌剂管道和第二控制单元并行连接到所述灭菌剂注入装置;两个所述灭菌舱中的所述等离子体发生电极通过各自的第三控制单元分别连接到一个所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灭菌设备,包括至少两个灭菌舱,每个灭菌舱内装有等离子体发生电极;装于灭菌舱外部的真空装置、灭菌剂注入装置和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分别为一个或小于等于所述灭菌舱的数量;所述各个灭菌舱可独立使用或共用同一个真空装置,可独立使用或共用同一个灭菌剂注入装置;每个灭菌舱中的等离子体发生电极可独立使用或共用同一个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中所述真空装置、所述灭菌剂注入装置和所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由至少两个所述灭菌舱共同使用。本实用新型可提高灭菌设备的使用效率。
文档编号A61L2/14GK202288939SQ2011202286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0日
发明者刘光武, 王吉东, 王学锋 申请人:深圳市仁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