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线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6294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放射线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放射线摄像装置,尤其涉及具备具有挠性的放射线检测部的放射线摄
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医疗诊断为目的的放射线摄影中,公知有一种使用了放射线摄像装置(以下称为电子盒)的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其中,该放射线摄像装置对透过被拍摄体的放射线进行检测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电子盒存在将放射线直接转换为电信号来蓄积电荷的直接转换方式,以及通过闪烁器暂时(一度)将放射线转换成可见光再通过固体检测元件将该可见光转换成电信号来蓄积电荷的间接转换方式。电子盒具有在摄影后能够立即显示放射线图像的优点,从而开始广为普及。 然而,以前,根据摄影部位及摄影手法的不同,利用大小不同的薄膜或电子盒来进行摄影。但是,由于电子盒高价,因此存在难以使大小不同的多台电子盒齐备的情况。为了解决该问题,近些年,如日本特开2009-205155号公报那样,提出一种能够利用一张挠性基体与摄影部位对应而使摄影面积可变的电子盒。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电子盒虽然能够反复使用,但由于受到放射线,因此每次使用都发生劣化。具体而言,因放射线而半导体的特性劣化进展,从而检测器的检测灵敏度可能劣化或开关元件的开关特性等可能劣化。尤其在专利文献I那样的电子盒中,接近拉出口的区域被多次使用,在一张放射线检测部中因区域不同而使得劣化程度也产生差异。当在一张放射线检测部中因区域不同而使得劣化程度产生差异时,例如,在对最大限度拉出放射线检测部那样的大小的被拍摄体进行摄影时,在一张图像中画质可能产生差异。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盒,其放射线检测部的大小及使用的区域可变,反复使用引起的放射线检测部的劣化不会集中于一个区域,能够长期使用。本发明涉及的放射线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具有挠性的放射线检测部;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将所述放射线检测部收容到所述第一框体内或从所述第一框体内拉出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将所述放射线检测部收容到所述第二框体内或从所述第二框体内拉出的第二驱动机构,其中,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上安装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一端部,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上安装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另一端部。另外,本发明涉及的放射线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框体或所述第二框体中的至少一方设有自动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或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自动驱动机构;以及对该自动驱动机构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另外,本发明涉及的放射线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有检测相对于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所述第一框体的位置及/或第二框体的位置的位置检测部。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高画质且可长期使用的电子盒。


图I是实施方式I涉及的电子盒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I涉及的电子盒的剖面图。图3是放射线检测部的俯视图。图4是电子盒的电路构成框图。图5是输入部的示意图。图6是显示部的示意图。图7是实施方式I涉及的电子盒的使用例。图8是向一个摄影方向使用放射线检测部的控制例及向另一方向的摄影方向使用放射线检测部的控制例。图9是多次使用放射线检测部的相同的区域的控制例。图10是使放射线检测部的使用区域每次不同的控制例。图11是在显示部上显示放射线检测部的使用状况的显示例。图12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电子盒的立体图。图13是使实施方式2涉及的电子盒成为收容的状态的图。图14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电子盒的立体图。图15A是表示支承棒的结构的图。图15B是表示支承棒的结构的图。图16是电动机驱动支承棒的结构的图。图17是表示间接转换方式的放射线检测部的简要的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18是表示信号输出部的简要的结构的剖面图。图19是用于说明表面读取方式和背面读取方式的剖面侧视图。图20是表示将放射线检测部以TFT基板成为内侧的方式卷绕到卷绕部上的状态的剖面图。图21是表示由柱状晶形成放射线检测部的闪烁器时的结构的一例的剖面图。图22是表示由柱状晶形成放射线检测部的闪烁器时的结构的一例的俯视图。图23是表示CsI的累积被曝量与灵敏度的关系的图表。图24是表示形成驱动电路的放射线检测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I)图I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盒100的外观立体图。利用图I对电子盒100的简要结构进行说明。图I的斜线表示框体的截面。电子盒100具有外形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形状的框体102及框体104 ;收容在框体102或框体104内,对透过被拍摄体的来自放射线源的放射线进行检测,并将其转换为放射线图像信息的挠性的放射线检测部106。放射线检测部106形成为具有能够改变摄影位置而进行多次摄影那样的充分的长度的矩形的片状。具体而言,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长边约为5米,短边约为I米。在框体102内设有圆柱状的卷绕部108,该卷绕部108在框体102内被收容成旋转自如。在卷绕部108的内部沿着卷绕部108的中心轴而设有旋转轴112。旋转轴112比卷绕部108的中心轴长。旋转轴112的两端从圆柱状的卷绕部IOg的上表面及下表面露出,而旋转自如地安装于框体102内的内壁。通过这样的结构,卷绕部108以旋转轴112为轴而进行旋转。在框体104内具有圆柱状的卷绕部110,该卷绕部110在框体104内被收容成旋转自如。在卷绕部110的内部沿着卷绕部110的中心轴而具有旋转轴114。卷绕部110及旋转轴114的结构与卷绕部108及旋转轴112相同。因此,卷绕部110以旋转轴114为轴进行旋转。框体102具有开口部116,框体104具有开口部118。放射线检测部106的一端通过开口部116及卷绕部108而固定于旋转轴112,另一端部通过开口部118及卷绕部110而固定于旋转轴114。通过这样的结构,电子盒100使放射线检测部106向卷绕部108或卷绕部Iio缠绕,从而能够将放射线检测部106向框体102或框体104内收容。另外,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向外部露出的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面积(以下称为露出面积)在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面积的范围内自由地变更,且还能够变更放射线检测部106整体中露出 的区域的位置(以下称为露出位置)。由此,使用者能够自由地决定摄影中使用的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区域。但是,放射线检测部106的两端部,具体而言从两端部的开口部116到旋转轴112的区域或从开口部118到旋转轴114的区域无法从框体102或框体104露出。在放射线检测部106的表面附带有刻度166。由此,能够通过目视确认拉出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量。图2是框体102的剖面图。利用图2对框体102的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框体102具有在内部具有中空部120的圆柱状的卷绕部108 ;沿着卷绕部108的中心轴而贯通卷绕部108的旋转轴112 ;以及安装在旋转轴112上的未图示的弹簧。旋转轴112经由在圆柱状的卷绕部108的上表面及下表面设置的未图示的圆状的构件而与卷绕部108连接。旋转轴112的两端经由轴承而旋转自如地安装于框体102的内壁。通过该结构,卷绕部108在内部设有中空部,且同时以旋转轴112为轴而进行旋转。在旋转轴112上安装有对旋转轴的旋转进行控制的电动机122A。通过电动机122A旋转,而使旋转轴112进行旋转,从而驱动卷绕部108旋转。卷绕部108在长度方向具有开口部124。放射线检测部106通过开口部124而向卷绕部108内部的中空部120收容,并卷缠固定于旋转轴112。在放射线检测部106的一端部106A安装有电子电路126A。电子电路126A收容在中空部120内。另外,在框体102上设有显示部142及输入部136,在框体102内设有对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卷绕量进行检测的卷绕量检测传感器140A。输入部136从使用者接受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卷绕命令、放射线检测部106的拉出命令、患者信息的输入、摄影部位的指定以及放射线检测部106所露出的面积的输入操作等。卷绕量检测传感器140A可以使用已知的传感器。在此,使用检测卷绕部108的旋转数的传感器。卷绕量检测传感器140A根据卷绕部108的半径的长度及卷绕部108的旋转角度,来运算放射线检测部106的拉出量,并向显示部142输出。显示部142接受来自卷绕量检测传感器140A的输出,并显示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露出面积。并且,在框体102的开口部116附近设有用于控制放射线检测部106的拉出量的限动件144A。限动件144A从上表面及下表面夹着放射线检测部106而使卷绕拉出不能进行。限动件144A能够切换可对放射线检测部106进行卷绕及拉出的OFF状态和不可对放射线检测部106进行卷绕及拉出的ON状态。另外,在框体102内收容有能够装拆的蓄电池146及输入输出接口 148。蓄电池146具有延伸到旋转轴112的一端的外部端子150,在该外部端子150的前端设有与旋转轴112始终接触的电刷152。电刷152、旋转轴112、放射线检测部106、电子电路126A、电动机122A、输入部136、卷绕量检测传感器140A、显示部142及限动件144A电连接。来自蓄电池146的电力经由电刷152及旋转轴112,向放射线检测部106、电子电路126A、电动机122A、输入部136、卷绕量检测传感器140A、显示部142及限动件144A供给。并且,在框体102的内壁配设有未图示的铅或铜板。通过该铅板,能够防止向框体102照射放射线引起的收容在框体102内的放射线检测部106及电子电路126A等的损伤。框体104的结构与框体102大致相同。框体104内的电动机122B、电子电路126B、 卷绕量检测传感器140B及限动件144B经由放射线检测部106与电子电路126A及蓄电池146电连接。通过这样的结构,框体102内部的蓄电池146能够向框体104内供给电源,在框体104内不需要设置蓄电池。图3是放射线检测部106的俯视图。利用图3对放射线检测部106的结构进行说明。放射线检测部106具有挠性。具体而言,放射线检测部106具有形成有多个像素154的放射线转换部156 ;第一柔性配线部160,其形成有相对于多个像素154进行配线的多个栅极线158 ;第二柔性配线部164,其形成有相对于多个像素154进行配线的多个信号线 162。图4是放射线检测部106的电路结构及其周边结构的框图。利用图4对放射线检测部106的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放射线检测部106在端部具有电子电路126A。电子电路126A具有盒控制部128、读出电路130、收发部132、图像存储器134、输入部136、图像存储部137、摄影面积存储部138及使用状况存储部139。盒控制部128对放射线检测部106的电路的驱动、电子电路126A的驱动、旋转驱动电子电路126B的驱动、电动机122A的驱动、电动机122B的驱动、限动件144A的0N/0FF的控制及限动件144B的0N/0FF进行控制。读出电路130读出通过放射线检测部106进行转换后的放射线图像信息。收发部132对通过读出电路130读出的含有放射线图像信息的信号进行接收发送。图像存储器134对通过读出电路130读出的放射线图像信息进行存储。图像存储部137是能够进行写入读出的存储器。图像存储部137将拍摄到的放射线图像及拍摄到的患者的信息等存储。摄影面积存储部138存储与通过电子盒100的动作程序、及由输入部136指定的与各摄影部位对应的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露出面积的值。使用状况存储部139对放射线检测部106的使用状况进行存储。具体而言,使用状况存储部139对上次的摄影中使用的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区域及将放射线检测部106划分出的多个区域各自的摄影次数进行存储。以存储在使用状况存储部139中的放射线检测部106的使用状况为基础,盒控制部128进行控制,以免仅将相同的区域反复使用于摄影。由此,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劣化不会偏向于特定的区域。图像存储部137、摄影面积存储部138及使用状况存储部139可以使用硬盘等已知的存储装置。输入输出接口 148与收发部132之间对含有放射线图像信息的信号进行接收发送。收发部132与输入输出接口 148的信号的交换可以通过频率为3kHz以上且3T(太拉tera)Hz以下的电波、红外线进行。在通过电波进行时,在收发部132及输入输出接148上分别设置收发用的天线,从而能够实现信号的交换。
光电转换层168由感知放射线而产生电荷的非结晶硒(a-Se)等物质构成。光电转换层168配置在排列成行列状的薄膜晶体管(TFT:Thin Film Transistor) 170的阵列上。光电转换层168将产生的电荷向蓄积电容172蓄积后,按各行通过栅极线158使TFT170顺次接通,从而将电荷作为图像信号读出。在图4中,仅详细地示出了由光电转换层168及蓄积电容172构成的一个像素154与一个TFT170的连接关系,对于其它的像素的结构进行省略。在与各像素154连接的TFT170上连接有与行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栅极线158及与列方向平行地延伸的信号线162。各栅极线158经由第一柔性配线部160与读出电路130的线扫描驱动部174连接。各信号线162经由第二柔性配线部164与读出电路130的多路转换器(multiplexor) 176连接。对沿行方向排列的TFT170进行接通断开控制的控制信号Von、Voff从线扫描驱动部174向栅极线158供给。线扫描驱动部174具备输出选择信号的第一地址译码器178,该选择信号对切换栅极线158的多个开关SWl及开关SWl中的一个进行选择。从盒控制部128将地址信号向第一地址译码器178供给。另外,保持于各像素154的蓄积电容172中的电荷经由沿列方向排列的TFT170向信号线162流出。该电荷由读出电路130的放大器180放大。在放大器180上经由读出电路130的取样保持电路182而连接有多路转换器176。多路转换器176具备输出选择信号的第二地址译码器184,该选择信号 对切换信号线162的多个开关SW2及开关SW2中的一个进行选择。从盒控制部128将地址信号向第二地址译码器184供给。在多路转换器176上连接有读出电路130的A/D转换器186。放射线图像信息通过A/D转换器186转换成数字信号,并经由盒控制部128而存储于图像存储器134。存储在图像存储器134中的放射线图像信息经由收发部132及输入输出接口 148向未图示的携带信息终端等发送。另外,放射线图像信息还可以存储于图像存储部137。放射线图像信息根据需要而可进行数据压缩。接着,利用图5,对输入部136所具有的各按钮进行说明。图5是输入部136的示意图。输入部具有菜单按钮188 ;确定按钮190 ;上按钮192 ;下按钮19 ;用于使放射线检测部106向框体102卷绕的卷绕按钮196 ;用于从框体102拉出放射线检测部106的拉出按钮198 ;用于使放射线检测部106向框体104卷绕的卷绕按钮200 ;用于从框体104拉出放射线检测部106的拉出按钮202 ;针对框体102的限动件144A的0N/0FF切换开关204及针对框体104的限动件144B的0N/0FF切换开关206。当使用者按压菜单按钮188规定时间时,电子盒100的电源接通。菜单按钮188为显示摄影菜单的按钮。当按压菜单按钮188时,将摄影菜单向显示部142显示。摄影菜单存在基于摄影部位的摄影面积的指定模式、摄影面积的直接指定模式、来自显示图的摄影面积的指定模式及患者信息的输入模式等。利用上按钮192、下按钮194及确定按钮190来进行摄影菜单的选择。摄影部位的指定模式中,使用者能够从例如胸部、头部、腹部、臂部、腿部、脚部等中指定摄影的部位。当指定摄影部位时,盒控制部128进行预先存储在摄影面积存储部138中的与各部位对应的摄影面积的读出。在摄影面积的直接指定模式下,使用者可以利用数字小键盘(^ 々一)198输入数值来输入面积。在想要对仅通过部位的指定无法应对的大小的摄影面积进行选择时,使用摄影面积的直接指定模式。在来自显示图的摄影面积的指定模下,根据显示在显示部142上的放射线检测部106的整个区域图、露出面积及露出位置,来手动调节露出面积及露出位置。
在来自显示图的摄影面积的指定模式下,使用者能够自由地指定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露出面积及露出位置。在患者信息的输入模式下,使用者能够利用数字小键盘198来输出患者的信息。用于使放射线检测部106向框体102卷绕的卷绕按钮196、用于从框体102拉出放射线检测部106的拉出按钮198、用于使放射线检测部106向框体104卷绕的卷绕按钮200及用于从框体104拉出放射线检测部106的拉出按钮202,能够对框体102及框体104指定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卷绕操作及拉出操作。通过在想要增大露出面积的情况或想要减小露出面积的情况等时使用,能够进行露出面积的大小的调节。针对框体102的限动件144A的0N/0FF切换开关204及针对框体104的限动件144B的0N/0FF切换开关206能够通过手动切换在框体102及框体104上设置的限动件144A、144B的0N/0FF。通过使切换开关204或切换开关206置0FF,能够通过手动从框体102或框体104拉出放射线检测部106。图6是显示部142的显示例。显示部142显示指定的摄影部位、放射线检测部106向框体102及框体104的收容面积、放射线检测部106的整个区域208A、露出面积及露出位 置208B。在图6中,将在各框体内缠绕的面积的数值显示在显示部142上。当以摄影部位进行考虑时,可以将显示部142的显示形成为胸部X次的量、脚部y次的量等缠绕几次的量的面积这样的显示。具体而言,通过将在各框体内缠绕的面积除以与各部位对应的面积,能够算出已经缠绕了与各摄影部位对应的面积的几次量的面积。当这样形成为与各摄影部位对应的显示时,使用者容易直观地掌握在各框体内缠绕的面积。接着,对电子盒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使用者未使用时,电子盒100以在框体102或框体104中缠绕放射线检测部106,且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露出面积为O的状态保存(以下称为收容状态)。在使用电子盒100时,使用者将电源接通,通过输入部136输入患者信息。具体而言,输入测定的患者的姓名或ID等。接着,通过输入部136设定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露出面积。例如,当通过输入部136指定摄影部位时,盒控制部128从摄影面积存储部138读出与指定的摄影部位对应的露出面积。盒控制部128基于从摄影面积存储部138读出的与摄影部位对应的露出面积、缠绕在卷绕部108上的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面积及向卷绕部110缠绕的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面积,来计算卷绕部110及卷绕部108应旋转的角度。通常通过向一个拉出方向进行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卷绕及拉出,来变更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露出位置。具体而言,基于与摄影部位对应的露出面积、卷绕部108或卷绕部110的半径的长度,来运算卷绕部108或卷绕部110旋转的角度。在角度的运算结束后,盒控制部128发出使限动件置OFF的命令,并对电动机发出旋转所运算出的角度的旋转命令。在电动机的旋转结束后,盒控制部发出使限动件置ON的命令而使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卷绕及拉出不能进行。这样,盒控制部128使卷绕部108旋转,将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露出面积调整成与从摄影面积存储部138读出的露出面积相同。图7是电子盒100的使用时的示意图。图7表示患者210躺在床214上而对患者210的胸部进行摄影的情况。在患者210与床214之间放置电子盒100。具体而言,以使放射线检测部106位于患者210的胸部与床214之间的方式放置电子盒100。从位于患者的上部的放射线照射部212通过患者210朝向放射线检测部106照射放射线而进行摄影。透过患者210后的放射线由露出的构成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各像素154的光电转换层168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作为电荷而保持在蓄积电容172中。接着,根据从盒控制部128向线扫描驱动部174及多路转换器176供给的地址信号,读出保持在各蓄积电容172中的患者210的放射线图像信息即电荷信息。线扫描驱动部174的第一地址译码器178根据从盒控制部128供给的地址信号,输出选择信号来选择开关SWl中的一个,并向与对应的栅极线158连接的TFT170的栅极供给控制信号Von。另一方面,多路转换器118的第二地址译码器184按照从盒控制部128供给的地址信号,输出选择信号而顺次切换开关SW2,并经由信号线162顺次读出保持在与通过线扫描驱动部174选择的栅极线158连接的各像素154的蓄积电容172中的电荷信息即放射线图像信息。从与选择的栅极线158连接的各像素154的蓄积电容172读出的放射线图像信息由各放大器180放大后,由各取样保持电路182取样,并经由多路转换器176向A/D转换器186供给,而被转换成数字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放射线图像信息暂时存储于盒控制部128的图像存储器134。 线扫描驱动部174的第一地址译码器178按照从盒控制部128供给的地址信号而顺次切换开关SW1,并经由信号线162读出保持在与各栅极线158连接的各像素154的蓄积电容172中的电荷信息即放射线图像信息。将读出的放射线图像信息经由多路转换器176、A/D转换器186以及盒控制部134而存储到图像存储器134中。当将放射线图像信息存储到图像存储器134中时,盒控制部128确定摄影中使用的放射线检测部106的位置。具体而言,根据框体102及框体104的卷绕量检测传感器的值,来确定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露出面积及露出位置。盒控制部128将确定的露出面积及露出位置向使用状况存储部139存储。并且,盒控制部128将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各露出位置的使用次数向使用状况存储部139存储。具体而言,将放射线检测部106的整个区域沿着拉出放射线检测部106的方向以每Icm进行分割,根据框体102及框体104的卷绕量检测传感器的值来确定使用的区域,并将确定的区域的使用次数增加I而进行存储。这样,能够将放射线检测部106向拉出方向以每Icm来存储使用次数。存储在图像存储器134中的放射线图像信息被进行压缩处理后,向图像存储部137存储或经由收发部132及输入输出接口 148而通过无线通信向携带信息终端发送。接着,在进行摄影的情况下,盒控制部128以使存储在使用状况存储部139中的与之前的摄影中使用的区域不同的区域露出的方式来控制卷绕部108及卷绕部110的旋转。这种情况下,在以前的摄影中使用的露出面积与接下来的摄影中使用的露出面积相同时,对电动机122A及电动机122B以等速进行旋转驱动,进行卷绕或拉出以前的摄影中使用的面积,由此不变更露出面积而仅变更露出位置。在以前的摄影中使用的露出面积与接下来的摄影中使用的露出面积不同时,使电动机122A及电动机122B的旋转驱动的速度或旋转数产生差异,来使露出面积不同。例如,在露出面积比以前的摄影的露出面积小时,盒控制部128进行使拉出侧的电动机的旋转量比卷绕侧的电动机的旋转量少,或在成为所期望的露出面积时使拉出侧的限动件置ON这样的控制。当放射线图像的摄影结束时,使用者按压用于使放射线检测部106向框体102卷绕的卷绕按钮196或用于使放射线检测部106向框体104卷绕的卷绕按钮198。盒控制部128在根据卷绕按钮196或卷绕按钮198的操作而发出限动件的OFF命令后,对框体102或框体104内的电动机发出卷绕命令,使放射线检测部106向卷绕部108或卷绕部11缠绕而成为收容状态。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电子盒100使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露出面积及露出位置可变,且以使用与之前的露出位置不同的露出位置的方式进行控制,因此放射线引起的放射线检测部的劣化不会集中于相同的区域。接着,利用图8,对使用电子盒100进行多次摄影时的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露出位置的变更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图8是示意性描绘出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图。如上所述,电子盒100在每次摄影时将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露出面积、露出位置及各露出位置的使用次数向使用状况存储部139存储而结束摄影。电子盒100在每次摄影结束时接受来自使用者的患者信息及露出面积的输入操作。从使用者接受了关于患者信息及露出面积的指定的盒控制部128如图8所示,将最初仅缠绕在一方的卷绕部(称为卷绕部A)上的放射线检测部106向拉出方向顺次拉出 而进行使用。这种情况下,以使上次的摄影中使用的区域在接下来的摄影中不向外部露出的方式进行控制。在由使用者指定的面积比卷绕在卷绕部A上的面积大时(图8的第η次的情况),盒控制部12g从卷绕部A进行全部的拉出,并进行另一方的卷绕部(称为卷绕部B)的卷绕或拉出,从而进行使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露出面积与指定的露出面积相同的控制(图8)。换言之,从放射线检测部106仅缠绕在卷绕部B上的状态将放射线检测部106朝向卷绕部A进行拉出,从而使由使用者指定的露出面积露出。通过这样进行控制,即使在向同一方向拉出而使用时面积不足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对刚使用过的区域再次进行使用的范围变窄。另外,由于将放射线检测部106从一端顺次使用,因此即使在每次摄影中想要以不同的面积进行摄影的情况下,也能够应对,从而能够使放射线检测部106的使用状况平均化。如以上叙述的那样,根据实施方式I的电子盒100,由于形成为能够将放射线检测部106向框体102或框体104收容的结构,因此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露出面积及露出位置可变。电子盒100对摄影中使用的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区域进行存储,并控制为使得与之前使用的露出位置不同的露出位置向外部露出,因此放射线引起的劣化不会集中于相同的露出位置。另外,电子盒100在未使用时,将放射线检测部106卷绕而形成为收容状态,因此能够将电子盒100紧凑地整理,在搬运上方便。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当在各框体内部设置自动地使卷绕部旋转的电动机时,能够自动地进行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露出面积及露出位置的调节。另外,在使电子盒100成为收容状态时,两个电动机分别进行卷绕,由此能够迅速地变更成收容状态。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当使放射线检测部106为长方形状的薄片时,短边的长度一定,因此仅观察卷绕方向的长度变化就能够进行面积的计算。因此,面积的计算简单,容易进行电动机的旋转的控制。利用图9,对使用电子盒100来进行多次摄影时的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露出位置的变更动作的另一例进行说明。图9是示意性描绘出放射线检测部的图。在该例子中,当在相同的露出位置进行多次摄影,且进行了预先设定的次数的摄影时,使露出面积及露出位置可变。具体而言,盒控制部128以从图9所示的区域I开始使用的方式控制卷绕部108及卷绕部110的旋转来对露出面积及位置进行调节,并使限动件置0N。图中的箭头表示在各摄影中使用的宽度。例如,使用者输入露出面积,盒控制部128以使与输入的露出面积对应的宽度M的区域I向外部露出的方式使卷绕部108及卷绕部110旋转。与摄影中使用的宽度(由图中箭头的长度表示)无关,当在区域I中进行三次摄影时,盒控制部128使限动件置OFF。接着,接受来自使用者的露出面积的输入。盒控制部128按照使具有与使用者输入的露出面积对应的宽度N的区域2向外部露出的方式来控制卷绕部108及卷绕部110的旋转,并使限动件置ON。当在区域2中进行三次摄影时,使用区域3。反复进行该操作,每进行三次摄影而顺次使用下一个相邻的区域。通过这样使用放射线检测部106,能够从放射线检测部106的一端顺次使用所期望的宽度的区域,并且不需要每次摄影都对区域的宽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实现消耗电力的降低。另外,由于以规定次数反复使用相同的区域,因此能够使各区域的使用次数同等。在使用了预先确定的次数之前想要收容电子盒100时,电子盒100控制为,使向限动件置OFF或者未设置限动件的框体收容,而仅使一方的限动件置0N,由此使得当前使用的位置不发生变更。通过这样进行控制,能够在不变更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露出位置的情况下形成为收纳状态。因此,即使在摄影中突然要进行搬运或收容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将使用的区域保持为固定的情况下成为收容状态。另外,在此,举出使用三次的情况为例,但使用次数不局限于三次。另外,不局限于以摄影次数为基础来对区域进行变更的情况。例如,可以在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多个部位设置测定累积线量的功能,以累积线量为基础来变更使用的区域。在测定累积线量的情况下,当多次使用同一露出位置,且该露出位置达到预先设定的线量时,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从盒控制部128发出命令,使限动件置0FF,从而使放射线检测部106的位置能够变更。通过这样进行控制,能够在累积放射线量达到规定的值的阶段变更使用区域,能够以使放射线检测部106的累积放射线量整体成为大致相等的方式进行使用。另外,累积放射线量也未必一定通过检测累积线量的功能来进行测定。例如,盒控制部128可以与X射线源进行通信,与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露出区域对应来求出累积线量的估计值。利用图10,对使用电子盒100进行多次摄影时的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露出位置的变更动作的另一例进行说明。图10是示意性描绘出放射线检测部的图。图10的斜线及虚线所包围的部分表示摄影中使用的区域。在该例子中,放射线检测部106以宽度L进行等分,使每次的摄影中的露出面积相等。在该例子中,与一次的摄影中使用多少面积无关,在每一次的摄影后使用右侧相邻的区域。从图10所示的左端的区域开始使用,在第I次的摄影中使用图10的斜线所包围的第I次摄影的部分。第I次的摄影结束后,盒控制部128以使预先设定的右侧相邻的区域露出的方式来驱动卷绕部108及卷绕部110。第2次的摄影后也与第I次的摄影后同样,无论是否使用了整个区域,都使更靠右侧相邻的区域露出。反复进行该操作,当在第n+1次中使用到右端的区域时,在接下来的摄影中使用第η次中使用的区域。在接下来的摄影中使用第η-l次的摄影中使用的区域。在这样使用放射线检测部106时,不会将上次使用的区域在接下来的摄影中使用,能够实现使用状况的分散化。另外,由于露出面积在每次的摄影中相等,因此盒控制部128对电动机及卷绕部的旋转的控制成为每次同样的控制,处理速度提高。利用图11,对使用电子盒100进行多次摄影时的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露出位置的变更动作的另一例进行说明。图11是显示部142的显示例。在对放射线检测部106的整个 区域208Α、露出面积及露出位置208Β进行显示的区域的上部,在显示部142中显示横轴为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区域、纵轴为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各区域的使用次数的图表216。图表216将存储了放射线检测部106的每Icm的使用次数的结果图表化而进行显示。虚线218表示放射线检测部106的推荐使用次数的上限。使用者观察图表216,能够选择使用次数少的露出位置。尤其在上次使用的使用者与此次使用的使用者不同的情况下,由于将上次使用的使用者对哪个区域使用了几次都进行存储,因此通过观察图表216,能够一眼就掌握放射线检测部106的使用状况。并且,当显示部142对各使用者的使用状况进行颜色区分而显示时,各使用者能够掌握是否重点地使用了哪个区域。另外,使用者可以指定摄影部位或摄影中使用的面积,电子盒100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按该摄影部位或摄影中使用的面积自动地决定最佳的露出位置,从而使放射线检测部106向外部露出。具体而言,盒控制部128根据与指定的摄影部位或面积对应而决定的露出面积、对于放射线检测部106的整个区域按每Icm进行存储的使用次数,将使用了该露出面积的情况的使用次数的合计成为最少的区域决定为露出位置。例如,在沿拉出方向以拉出IOcm的宽度进行摄影时,盒控制部128对距放射线检测部106的整个区域的左端IOcm量的使用次数进行合计而存储。接着,盒控制部128将进行计算的区域向右错开1cm,并对 使用次数进行合计而存储。盒控制部128顺次进行该动作,将直至右端的各区域的使用次数进行合计而分别存储。之后,盒控制部128将使用次数的合计最少的区域决定为露出位置。盒控制部128以使决定的露出位置露出的方式控制卷绕部108及卷绕部110的旋转。这样,当盒控制部128自动地决定使用次数少的露出位置时,使用者在不用特别有意识的情况下就能够使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各区域的使用次数平均化。由此,能够按照使由放射线摄影引起的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各区域的劣化程度更加均匀的方式进行使用。另外,盒控制部128也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将超过推荐使用次数的上限的区域判断为不可使用,并不使其向外部露出。当这样进行控制时,使用者不使用画质可能产生劣化的区域。另外,对于图8至图11的说明中叙述的进行多次摄影的情况下的放射线检测部的露出位置的变更方式而言,不需要持续仅使用任一方式的控制,进行使用的使用者能够自由地选择变更方式。尤其开始使用后,在多次反复进行了基于图8至图10的说明中叙述的控制的摄影之后,优选进行图11的说明中叙述的控制。即使进行图8至图10的说明中叙述的控制,因使用者的使用方式不同,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劣化程度也可能产生偏颇。这种情况下,如图11的说明中叙述的那样,盒控制部128通过严密地掌握放射线检测部106的使用状况,以对使用次数最少的区域进行使用的方式进行控制,从而即使在已经产生使用状况的偏颇的放射线检测部106中,也能够实现使用状况的平均化。由此,即使在各区域画质产生了差异的放射线检测部106中,也能够使画质大致相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放射线检测部106为使用了将放射线转换成电信号的固体检测元件的所谓直接转换型,但放射线检测部106只要能够得到放射线图像信息即可,未必限定为直接转换型。例如,也可以为使用了将放射线暂时转换成可见光的闪烁器(* > f P — > )和将可见光转换成电信号的固体检测元件的间接转换型。作为闪烁器,可以使用以GOS(Gd2O2S=Tb)或CsI = Tl等作为母体的荧光体。另外,作为闪烁器,可以使用塑料闪烁器。例如,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酯(二f> 7夕 >一卜),则不需要波长转换剂就能够计测放射线。在间接转换型的情况下,通过层叠闪烁器和光电转换层来形成放射线检测部106,其中,光电转换层形成有TFT的阵列,且利用由非晶体硅等物质构成的固体检测元件将可见光转换为电信号。另外,作为固体检测元件,可以使用柔性CMOS (例如,有机CMOS)。在此,对放射线检测部106为间接转换方式的情况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与上述实施方式I的电子盒100及放射线检测部106的结构(图I 图4)对应的部分上标注同一符号而进行说明。图17是简要示出间接转换方式的放射线检测部106的三个像素154部分的结构的剖面示意图。该放射线检测部106在具有挠性的绝缘性的基板400上顺次层叠有信号输出部
402、传感器部403及闪烁器404。通过信号输出部402、传感器部403构成像素154。像素154在基板400上配列有多个,各像素154中的信号输出部402和传感器部403以具有重叠的方式构成。 闪烁器404在传感器部403上隔着透明绝缘膜406而形成,其通过将荧光体成膜而形成,该荧光体将入射来的放射线转换成光而进行发光。通过设置这样的闪烁器404,能够吸收透过被拍摄体后的放射线而进行发光。闪烁器404所发出的光的波长区域优选为可见光区域(波长为360nm 830nm)。并且,为了通过该放射线检测部106能够进行单色摄像,优选包含绿色的波长区域。作为闪烁器404中使用的荧光体,具体而言,在使用X射线作为放射线来进行摄像时,优选使用含有碘化铯(CsI)的荧光体,尤其优选使用X射线照射时的发光光谱处于420nm 700nm的CsI (Tl)。另外,CsI (Tl)的可见光区域的发光峰值波长为565nm。在闪烁器404例如要由CsI(Tl)等的柱状晶形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向蒸镀基板的蒸镀来形成。在这样通过蒸镀形成闪烁器404的情况下,从X射线的透过率及成本方面出发,蒸镀基板优选使用Al板,但不局限于此。另外,在使用GOS作为闪烁器404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不使用蒸镀基板而涂敷GOS来形成闪烁器404。传感器部403具有上部电极410、下部电极412及配置在该上下的电极间的光电转换膜414。由于需要使由闪烁器404产生的光向光电转换膜414入射,因此优选由至少相对于闪烁器404的发光波长透明的导电性材料构成上部电极410。具体而言,上部电极410优选使用对于可见光的透过率高且电阻值小的透明导电性氧化物(TC0 :TransparentConducting Oxide)。另外,作为上部电极410,还可以使用Au等的金属薄膜,但由于当透过率成为90%以上时电阻值容易增大,因此优选TC0。例如,能够优选使用ΙΤ0、IZO、AZO、FT0, SnO2、TiO2、ZnO2等,从流程简易性、低电阻性及透明性的观点出发,最优选ITO0另外,上部电极410可以形成为由全部像素154共用的一张结构,也可以按各像素154进行分割。光电转换膜414吸收从闪烁器404发出的光,并产生与吸收的光对应的电荷。光电转换膜414只要由通过照射光而产生电荷的材料形成即可,例如,可以由非晶体硅或有机光电转换材料等形成。若为含有非晶体娃的光电转换膜414,则具有宽度宽的吸收光谱,从而能够吸收闪烁器404的发光。若为含有有机光电转换材料的光电转换膜414,则在可见区域具有尖锐的吸收光谱,从而基于闪烁器404的发光以外的电磁波几乎不会被光电转换膜414吸收。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X射线等放射线被光电转换膜414吸收而产生的噪声。
构成光电转换膜414的有机光电转换材料为了最高效良好地吸收由闪烁器404发出的光,其吸收峰值波长越接近闪烁器404的发光峰值波长越优选。理想的情况为有机光电转换材料的吸收峰值波长与闪烁器404的发光峰值波长一致,但只要使双方的差小,则就能够充分吸收从闪烁器404发出的光。具体而言,优选有机光电转换材料的吸收峰值波长与闪烁器404的对放射线的发光峰值波长之差为IOnm以内,更优选为5nm以内。作为能够满足这样的条件的有机光电转换材料,例如列举有喹吖啶酮(々于夕')K > )系有机化合物及酞花青(7夕Π 7* 二 > )系有机化合物。例如喹吖啶酮的可见区域中的吸收峰值波长为560nm,因此若使用喹吖啶酮作为有机光电转换材料,且使用CsI (Tl)作为闪烁器404的材料,则能够使上述峰值波长之差为5nm以内。因此,能够使由光电转换膜414产生的电荷量大致成为最大。接着,对能够适用于间接转换方式的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光电转换膜414进行具体地说明。
间接转换方式的放射线检测部106中的电磁波吸收/光电转换部位可以由一对下部电极412、上部电极410和夹在该下部电极412与上部电极410之间的含有有机光电转换膜414的有机层构成。更具体而言,该有机层可以通过吸收电磁波的部位、光电转换部位、电子输送部位,空穴输送部位、电子阻塞(blocking)部位、空穴阻塞部位、晶体化防止部位、电极及层间接触改良部位等的堆积或混合形成。优选上述有机层含有有机P型化合物或有机η型化合物。有机P型半导体(化合物)是主要由空穴输送性有机化合物所代表的施主性有机半导体(化合物),是指具有容易提供电子的性质的有机化合物。更详细而言,有机P型半导体(化合物)是指在将两个有机材料接触而使用时离子化电位小的一方的有机化合物。因此,作为施主性有机化合物,只要为具有电子提供性的有机化合物即可,可以使用任一种有机化合物。有机η型半导体(化合物)是主要由电子输送性有机化合物所代表的受主性有机半导体(化合物),是指具有容易接收电子的性质的有机化合物。更详细而言,有机η型半导体(化合物)是指在将两个有机化合物接触而使用时电子亲和力大的一方的有机化合物。因此,受主性有机化合物只要为具有电子接受性的有机化合物即可,可以使用任一种有机化合物。对于能够作为该有机P型半导体及有机η型半导体而适用的材料及光电转换膜414的结构,在日本特开2009-32854号公报中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因此省略说明。另外,也可以使光电转换膜414进一步含有富勒烯(7 9 — )或碳纳米管而形成。光电转换膜414的厚度在吸收来自闪烁器404的光这一点上,膜厚越大越优选。但是,当光电转换膜414的厚度变厚成某程度以上时,通过从光电转换膜414的两端施加的偏压而在光电转换膜414上产生的电场的强度发生降低,从而难以收集电荷,因此光电转换膜414的厚度优选为30nm以上且300nm以下。光电转换膜414的厚度更优选为50nm以上且250nm以下,尤其优选为80nm以上且200nm以下。另外,在图17所示的放射线检测部106中,光电转换膜414为由全部像素154共用的一张结构,但也可以将光电转换膜414按各像素154进行分割。下部电极412为按各像素154进行分割的薄膜。下部电极412可以由透明或不透明的导电性材料构成,对于下部电极412而言,能够适合使用铝、银等。下部电极412的厚度例如可以为30nm以上且300nm以下。在传感器部403中,通过在上部电极410与下部电极412之间施加规定的偏压,从而能够使由光电转换膜414产生的电荷(空穴、电子)中的一方向上部电极410移动,使另一方向下部电极412移动。在本实施方式的放射线检测部106中,在上部电极410上连接有配线,经由该配线将偏压施加给上部电极410。另外,以使由光电转换膜414产生的电子向上部电极410移动,且使空穴向下部电极412移动的方式来决定偏压的极性,但其极性也可以相反。构成各像素154的传感器部403只要至少包含下部电极412、光电转换膜414及上部电极410即可。为了抑制暗电流的增加,优选在传感器部403上设置电子阻塞膜416及空穴阻塞膜418中的其中之一,更优选设置两方。
可以将电子阻塞膜416设置在下部电极412与光电转换膜414之间。由此,能够防止在下部电极412与上部电极410之间施加偏压时从下部电极412向光电转换膜414注入电子而使暗电流增加。电子阻塞膜416可以使用电子提供性有机材料。实际上使用于电子阻塞膜416的材料根据相邻的电极的材料及相邻的光电转换膜414的材料等来选择即可,优选电子亲和力(Ea)比相邻的电极的材料的功函数(仕事関数)(Wf)大I. 3eV以上,且具有与相邻的光电转换膜414的材料的离子化电位(Ip)同等的Ip或比其小的Ip的材料。关于能够适用作为该电子提供性有机材料的材料,在日本特开2009-32854号公报中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因此省略说明。为了可靠地发挥暗电流抑制效果,且防止传感器部403的光电转换效率的降低,电子阻塞膜416的厚度优选为IOnm以上且200nm以下。电子阻塞膜416的厚度进一步优选为30nm以上且150nm以下,尤其优选为50nm以上且IOOnm以下。可以将空穴阻塞膜418设置在光电转换膜414与上部电极410之间。由此,能够抑制在下部电极412与上部电极410之间施加偏压时,从上部电极410向光电转换膜414注入空穴而使暗电流增加的情况。空穴阻塞膜418可以使用电子接受性有机材料。为了可靠地发挥暗电流抑制效果,且防止传感器部403的光电转换效率的降低,空穴阻塞膜418的厚度优选为IOnm以上且200nm以下。空穴阻塞膜418的厚度进一步优选为30nm以上且150nm以下,尤其优选为50nm以上且IOOnm以下。实际上空穴阻塞膜418中使用的材料根据相邻的电极的材料及相邻的光电转换膜414的材料等选择即可。空穴阻塞膜418中使用的材料优选为离子化电位(Ip)比相邻的电极的材料的功函数(Wf)大I. 3eV以上,且具有与相邻的光电转换膜414的材料的电子亲和力(Ea)同等的Ea或比其大的Ea的材料。关于能够适用作为该电子接受性有机材料的材料,在日本特开2009-32854号公报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因此省略说明。另外,在以使由光电转换膜414产生的电荷中的空穴向上部电极410移动,且使电子向下部电极412移动的方式设定偏压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电子阻塞膜416与空穴阻塞膜418的位置相反。另外,也可以不设置电子阻塞膜416和空穴阻塞膜418这两方,只要设置任一方,就能够得到某程度的暗电流抑制效果。
在各像素154的下部电极412下方的基板400的表面形成有信号输出部402。在图18中简要地示出信号输出部402的结构。在信号输出部402上形成有与下部电极412对应而对向下部电极412移动的电荷进行蓄积的蓄积电容172 ;以及将蓄积在蓄积电容172中的电荷转换成电信号而进行输出的TFT170。形成有蓄积电容172及TFT170的区域在俯视下具有与下部电极412重叠的部分,通过形成为这样的结构,各像素154中的信号输出部402与传感器部403在厚度方向上具有重叠。另外,为了减少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像素154的俯视面积,优选形成有蓄积电容172及TFT170的区域由下部电极412完全覆盖。蓄积电容172经由导电性材料的配线而与对应的下部电极412电连接,该导电性材料的配线贯通在基板400与下部电极412之间设置的绝缘膜419而形成。由此,能够使由下部电极412捕集到的电荷向蓄积电容172移动。

在TFT170中,将栅极电极420、栅极绝缘膜422及活性层(沟道层)424层叠,并且在活性层424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形成源电极426和漏电极428。活性层424例如可以由非晶体硅、非晶质氧化物、有机半导体材料、碳纳米管等形成。另外,构成活性层424的材料没有局限于上述材料。作为能够构成活性层424的非晶质氧化物,优选含有In、Ga及Zn中的至少一个的氧化物(例如In-O系),更优选含有In、Ga及Zn中的至少两种的氧化物(例如In-Zn-O系、In-Ga-O系、Ga-Zn-O系),尤其优选含有In、Ga及Zn的氧化物。作为In-Ga-Zn-O系非晶质氧化物,优选结晶状态下的组成由InGaO3(ZnO)mOii为小于6的自然数)表示的非晶质氧化物,尤其更优选为InGaZnO415另外,能够构成活性层424的非晶质氧化物没有限定为上述氧化物。作为能够构成活性层424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可以列举出酞花青(7夕π '> 7* 二^ )化合物或并五苯(O夕七 > )、氧钒酞菁(K f夕> 7夕口 7 二 > )、迫咕吨并咕吨(peri-Xanthenoxanthene)衍生物等二氧雜蒽嵌蒽('乂才今寸了^夕^卜 > > )系化合物等,但没有限定为上述化合物。另外,关于酞花青化合物的结构,在日本特开2009-212389号公报中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因此省略说明。另外,关于二氧雜蒽嵌蒽系化合物的结构,在日本特开2010-6794号公报中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因此省略说明。若TFT170的活性层424由非晶质氧化物、有机半导体材料、碳纳米管形成,则不吸收X射线等的放射线,或者即使吸收,也仅限于极其微量。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信号输出部402中的噪声的产生。另外,在由碳纳米管形成活性层424的情况下,能够使TFT170的开关速度高速化,并且,能够形成可见光区域的光的吸收程度低的TFT170。另外,在由碳纳米管形成活性层424的情况下,在活性层424中混入极微量的金属性杂质,TFT170的性能就会显著降低。因此,需要通过离心分离等将极高纯度的碳纳米管分离/提取来形成。在此,上述的非晶质氧化物、有机半导体材料、碳纳米管或有机光电转换材料都能够在低温下成膜。因此,作为基板400,可以使用塑料等的挠性基板、芳族聚酰胺
卜'' )、生物纳米纤维。具体而言,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工f f > 7夕> 一卜)、聚苯二甲酸二丁酯(*。> 7夕^一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V工夕一卜)等聚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醚砜(*。丨J工一 f 7 Jl * > )、聚芳酯(7 U >—卜)、聚酰亚胺、聚环烯烃(U ^ 口才> 7 ^ > )、降冰片烯树脂()^ ^ ^才、>樹脂)、聚三氟氯乙烯(*。'J (夕口口卜丨J 7 >才口工f > ))等的挠性基板。若使用这样的塑料制的挠性基板,则能够实现轻量化,例如对搬运等有利。另外,在基板400上可以设置用于确保绝缘性的绝缘层、用于防止水分或氧透过的气体阻挡层、用于提高平坦性或与电极等的紧贴性的内涂层等。芳族聚酰胺能够适用200度以上的高温流程,因此可以使透明电极材料高温固化而进行低电阻化,并且,芳族聚酰胺还能够应对包含焊料的回流工序的驱动器IC的自动安装。另外,芳族聚酰胺由于与IT0(indium tin oxide)或玻璃基板热膨胀系数接近,因此制造后的翘曲少,且难以破裂。另外,芳族聚酰胺与玻璃基板等相比,能够较薄地形成基板。另夕卜,也可以将超薄型玻璃基板和芳族聚酰胺层叠而形成基板400。生物纳米纤维是细菌(醋酸菌,Acetobacter Xylinum)产生的纤维素微纤丝束
(细菌纤维素)和透明树脂复合而得到的物质。纤维素微纤丝束的宽度为50nm,为可见光波长的1/10的尺寸,且为高强度、高弹性、低热膨胀。通过使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等透明树脂浸溃/固化于细菌纤维素,能够得到含有60-70%的纤维,波长500nm且表现出约90%的光透过率的生物纳米纤维。生物纳米纤维具有与硅结晶匹敌的低的热膨胀系数(3-7ppm)、与钢铁并列的强度(460MPa)、高弹性(30GPa),且具有柔性,因此与玻璃基板等相比,能够较薄地形成基板400。在图17中,在基板400上顺次形成信号输出部402、传感器部403、透明绝缘膜406,并且在该基板400上通过光吸收性低的粘接树脂等来粘贴闪烁器404,从而形成放射线检测部106。以下,将形成到透明绝缘膜406为止的基板400称为TFT有源矩阵基板(以下也称为“TFT基板”。)450。如图3、图4所示,间接转换方式的放射线检测部106中,包含上述的传感器部
403、蓄积电容172而构成的像素154在一定方向(图3的行方向)及相对于一定方向的交叉方向(图3的列方向)上呈二维状设有多个。另外,在间接转换方式的放射线检测部106上设有沿一定方向(行方向)延伸设置且用于使各TFT170接通/截止的多根栅极线158;以及沿交叉方向(列方向)延伸设置且用于经由接通状态的TFT170来读出电荷的多根信号线162。各栅极线158经由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宽度方向一端侧的第一柔性配线部160与电子电路126A连接,各信号线162经由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长度方向一端侧的第二柔性配线部164与电子电路126A连接。如图19所示,该间接转换方式的放射线检测部106在使用从形成有闪烁器404的一侧照射放射线,且通过在该放射线的入射面的背面侧设置的TFT基板450来读取放射线图像的所谓背面读取方式(所谓PSS (Penetration Side Sampling)方式)的情况下,在闪烁器404的该图上表面侧(TFT基板450的相反侧)更强烈地发光。间接转换方式的放射线检测部106在使用从TFT基板450侧照射放射线,并通过设置在该放射线的入射面的表面侧的TFT基板450来读取放射线图像的所谓表面读取方式(所谓ISS (Irradiation SideSampling)方式)的情况下,透过TFT基板450的放射线向闪烁器404入射而使得闪烁器404的TFT基板450侧更强烈地发光。通过由闪烁器404产生的光,而在TFT基板450设置的各传感器部403中产生电荷。因此,放射线检测部106为表面读取方式的情况与为背面读取方式的情况相比,闪烁器404的发光位置相对于TFT基板450近,因此通过摄影得到的放射线图像的分辨率高。放射线检测部106中,在由有机光电转换材料构成传感器部403的光电转换膜414的情况下,几乎不吸收放射线,即使在通过表面读取方式使放射线透过TFT基板450的情况下,光电转换膜414吸收放射线的吸收量也少。因此,能够抑制相对于放射线X的灵敏度的降低。这样,在由有机光电转换材料构成TFT基板450的光电转换膜414的情况下,光电转换膜414处几乎不吸收放射线,能够将放射线的衰减抑制成较少,因此适于表面读取方式。另外,构成TFT170的活性层424的非晶质氧化物或构成光电转换膜414的有机光电转换材料都能够在低温下成膜。因此,能够将基板400由放射线的吸收少的塑料树脂、芳族聚酰胺、生物纳米纤维形成。这样形成的基板400由于放射线的吸收量少,因此即使通过表面读取方式使放射线透过TFT基板450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相对于放射线的灵敏度的降低。 在此,例如,由有机光电转换材料构成间接转换方式的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光电转换膜414,且由非晶质氧化物构成TFT170的活性层424。并且,由放射线的吸收少的塑料树脂、芳族聚酰胺、生物纳米纤维等的挠性基板形成基板400。并且,如图20所示,在电子盒100中,以TFT基板450成为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内侧的方式将放射线检测部106卷绕于卷绕部108、110。由此,如图7所示,摄影时使框体102与框体104分离而将放射线检测部106拉出,在拉出的放射线检测部106上配置患者210,并从位于患者210的上方的放射线照射部212照射放射线。这种情况下,放射线检测部106中,由于TFT基板450成为患者210侧,因此以表面读取方式进行摄影。闪烁器404可以由CsI:Tl的柱状晶形成。由于CsI:Tl的柱状晶硬且脆,从而无法直接将闪烁器404卷绕到卷绕部108、110上。因此,例如图21所示,在TFT基板450上形成非柱状晶区域404A,并在其上形成柱状晶区域404B来作为闪烁器404。并且,例如图
21、图22所示,通过激光切割等,沿着相对于卷绕部108、110的卷绕方向垂直的方向,以将闪烁器404卷绕于卷绕部108、110时柱状晶区域404B的柱状晶不破裂的程度的规定的深度及规定的间隔,平行地对闪烁器404的柱状晶区域404B进行切割而设置切痕452。并且,通过具有弹力性的保护片454来密封闪烁器404的柱状晶区域404B侧的表面。如图20所示,将形成有这样的闪烁器404的放射线检测部106以TFT基板450成为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内侧的方式卷绕于卷绕部108、110。通过在闪烁器404上设置非柱状晶区域404A,可防止柱状晶区域404B的CsI: Tl的柱状晶散乱,且能够抑制摄影时图像在切痕452部分欠缺。另外,通过在闪烁器404的柱状晶区域404B上设置切痕452,能够将放射线检测部106卷绕于卷绕部108、110。另外,通过将闪烁器404以TFT基板450成为闪烁器404的内侧的方式卷绕于卷绕部108、110,从而能够防止柱状晶区域404B的各柱状晶相互碰撞的情况。然而,如图23所示,CsI伴随连续进行摄影而累积被曝量的增加,其灵敏度降低。该灵敏度的降低在未照射放射线的状态下进行维持时可恢复,通过保存于高温环境可尽快恢复。然而,即使在卷绕于卷绕部108的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闪烁器404的灵敏度降低的情况下,如图20所示,通过将放射线检测部106卷绕于卷绕部108,而利用来自收容在中空部120内的电子电路126A的热量,也能够使得灵敏度快速恢复。
另外,在实施方式I中,如图3所示,对将内置有线扫描驱动部174及读出电路130的电子电路126A设置在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将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各栅极线158经由第一柔性配线部160与电子电路126A连接,将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各信号线162经由第二柔性配线部164与电子电路126A连接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线扫描驱动部174及读出电路130等驱动电路以往由坚硬的硅驱动器IC构成。但是,如上所述,在TFT170的活性层424例如由非晶体硅或非晶质氧化物、有机半导体材料、碳纳米管等形成的情况下,可以将TFT170等开关元件挠性地形成于基板。因此,如图24所示,可以在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宽度方向一端侧例如使用有机TFT等开关元件形成线扫描驱动部17来驱动各栅极线158。由此,即使在放射线检测部106上形成线扫描驱动部174及读出电路130等驱动电路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放射线检测部106的挠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放射线检测部106向卷绕部108及卷绕部110缠 绕,来将放射线检测部106向框体102及框体104收容,但只要能够自由地将放射线检测部106向框体102及框体104收纳以及从框体102及框体104拉出,则可以为任一结构。例如可以为将放射线检测部106在框体102或框体104内折叠而进行收容的机构。这种情况下,在框体102或框体104内只要设置收容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驱动机构及进行放射线检测部106的折叠的驱动机构即可。考虑进行折叠的驱动机构例如从上下夹着放射线检测部106,并沿着与拉出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来实现折叠状态。另外,收容的机构可以为蛇腹(cornice)结构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框体102及框体104这双方设有电动机,但也可以没有电动机。在没有电动机的情况下,使用者手动使限动件置0FF,观察显示部142来掌握露出面积,并通过手动从框体框体102或框体104拉出放射线检测部106。这种情况下,优选框体102及框体104为当露出面积成为由输入部136指定的面积时,使警报响起或使限动件自动ON的结构。在框体102及框体104内未设置电动机的情况下,优选能够增设实施方式I中叙述的放射线检测部106的自动卷绕、拉出机构。这样,能够使成本下降与没有自动卷绕、拉出机构对应的量,在电子盒的购买后使用者要设置自动卷绕、拉出机构时,可以通过新增设自动卷绕、拉出机构来应对。在未设置电动机的情况下,优选设置通过手动能够进行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卷绕的卷绕部驱动杆。在未设置电动机的情况下,能够使成本下降与电动机对应的量,且电力消耗量也下降。另外,可以在框体102或框体104中的任一方设置一个电动机。即使电动机仅为一个,电子盒也能够自动地进行向未设置电动机的一方的框体收容放射线检测部106的控制以外的控制。例如,在摄影中使用某区域,且为了接下来的摄影而要变更露出位置的情况下,电子盒通过将放射线检测部106向设有电动机的框体卷绕与上次使用的区域相同的面积,从而能够变更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露出位置。另外,电子盒通过比上次使用的面积多进行卷绕后少进行拉出,还能够使露出面积比上次使用的区域的面积增大。在要使露出面积比上次使用的区域的面积小的情况下,电子盒能够通过比上次使用的区域的面积更多地卷绕放射线检测部106来实现。这样,在将放射线检测部向设有电动机的框体内卷绕的方向上进行摄影时,电子盒能够自动地变更露出面积及露出位置。在将放射线检测部106向未设置电动机的框体卷绕时,使用者通过手动使卷绕部驱动杆移动来进行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卷绕或拉出,从而进行露出面积的调节。在使用者通过手动进行卷绕或拉出的情况下,优选当成为预先设定的露出面积时使警报响起等来向使用者报告。当这样仅在一方的框体的内部设置电动机时,电子盒在向设有电动机的框体内的卷绕的方向上进行摄影的情况下,电子盒能够自动地进行露出面积及摄影位置的控制。并且,电子盒100还能够使放射线检测部106自动地成为收容状态。在将电动机仅设置在一方的框体内时,优选在未设置电动机的一方的框体内设置通过使卷绕部驱动杆转动而能够进行发电的机构,从而通过使杆旋转而能够进行蓄电池的充电。通过这样构成,在向能够由电动机自动调节的方向进行摄影时,电子盒自动地调节露出面积及露出位置,在向电动机不能够自动调节的方向进行摄影时,使用者能够旋转卷绕部驱动杆来调节露出面积及露出位置,同时电子盒能够进行蓄电池的充电。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在框体102中设有蓄电池146,但也可以在框体102及框体104这双方中设置能够装拆的蓄电池。当在框体102及框体104这双方设置蓄电池时,在任一方的电池容量没有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在不中断(落i + )电源的情况下更换成新的电池的所谓热插拔。并且,当在框体102及框体104这双方设置蓄电池时,框体102及框 体104的质量差变小,电子盒100整体的重量平衡提高。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限动件设置于框体102及框体104这双方,但也可以仅设置于任一方。这种情况下,仅一个限动件来控制放射线检测部106可否卷绕及拉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盒控制部128在每次摄影时将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露出面积及露出位置向使用状况存储部139存储。但是,只要能够掌握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各区域的使用状况及前一次使用的区域,则可以为任意的方法。另外,露出面积及露出位置的存储未必需要装置自动进行。例如也可以为使用者观察显示在显示部142上的露出面积及露出位置来进行记录,之后向电子盒100输入这样的方式。并且,未必需要每次使用都进行。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盒100由于能够掌握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露出面积及露出位置,因此可以将确定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露出面积或露出位置的信息作为元数据
〒一1η与摄影得到放射线图像信息建立关联而存储于图像存储部137。这样,在使用者观察摄影图像而发现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问题时,能够确定在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哪个区域是否存在问题。这种情况下,优选使用者能够将放射线检测部106中产生问题的区域作为因放射线引起劣化的区域(以下,称为劣化区域)而向电子盒100输入。优选接受来自使用者的劣化区域的输入且确定了劣化区域的电子盒100以不使用劣化区域的方式对放射线检测部的露出位置进行控制。若这样进行控制,则不会再次使用确认了产生劣化的区域,能够防止在画质上产生问题的情况。另外,优选接受来自使用者的劣化区域的输入的电子盒100将产生了劣化的区域向显示部142显示。例如,在图6的208Α中,显示部142进行将产生了劣化的区域涂黑等的显示。当这样进行显示时,使用者能够一眼就掌握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劣化区域。这种情况下,随着劣化区域增多,优选电子盒100向显示部142进行对使用者催促修理的显示。例如,电子盒100在每增加劣化区域时将促进修理的显示进行强调而显示在显示部142上。劣化区域的确定可以是电子盒100自动进行而向使用状况存储部139等存储。劣化区域能够根据例如固定模式噪声的产生方来算出。作为另一算出方法,在某像素具有比相邻的像素明显异常的值时,判断为该像素发生劣化。这样,在放射线图像信息中存在明显异常的值时,电子盒100不使用异常的值,使用周边的像素值等来进行修正。此外,电子盒100可以在待机时间等未进行摄影的任意的时间中进行像素值的读出来检测具有异常的值的像素,将具有异常的值的像素判定为发生劣化。即使在这样自动确定劣化区域的情况下,也优选电子盒100不能使用劣化区域。另外,电子盒100可以将确定电子盒100或放射线检测部106的ID等作为元数据而与放射线图像信息建立关联。这样,在存在多个电子盒的情况下,能够确定在哪个电子盒中存在问题。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卷绕量检测传感器140A及140B以卷绕部108或卷绕部110的半径的长度为基准来运算卷绕部108或卷绕部110的旋转角度,并求出放射线检测部106向框体102及框体104内卷绕的面积,由此来确定框体102及框体104相对于放射线检测部106的位置。但是,未必需要存储放射线检测部106向框体102及框体104卷绕的面积来确定框体102及框体104相对于放射线检测部106的位置。例如,卷绕量检测传感器也可以读取放射线检测部10所具有的刻度,来判断框体102或框体104在放射线检测 部106上的位置。并且,卷绕量检测传感器未必需要设置在框体内。在为掌握框体102或框体104位于放射线检测部106上的哪个位置的方式时,对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露出面积及露出位置进行调整的基准(目安)为框体102及框体104相对于放射线检测部106的位置。若盒控制部128进行框体102及框体104位于放射线检测部106上的哪个位置且接着应向哪个位置移动的指定,则能够调节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露出面积及露出位置。通过这样构成,仅掌握框体102及框体104在放射线检测部106上的一维的位置,就能够调节露出面积及露出位置。作为其它的方式,还可以为如下方式即进行放射线检测部106的整个区域的读出,将读出了未认为是噪声的值以上的数据的区域确定为使用了的区域。另外,还可以为如下方式向放射线检测部106设置条形码等,通过读取条形码来判断卷绕量。另外,卷绕量检测传感器未必需要设置两个。例如在一个卷绕量检测传感器时变更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露出面积及露出位置的情况下,通过卷绕量检测传感器来掌握一方的框体的放射线检测部上的位置。接着,电子盒100在使框体102及框体104接近,而使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露出面积为O后进行放射线检测部106的拉出。由此,能够通过一个卷绕量检测传感器的值的变化来调节露出面积。另外,卷绕部108或卷绕部110的半径的长度在每次缠绕放射线检测部106时变长。因此,盒控制部128可以根据缠绕几层放射线检测部106,在卷绕部108或卷绕部110的半径上加上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厚度来运算。若采取该结构,则能够更正地确调节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露出面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摄影结束时使用卷绕按钮196或卷绕按钮198来使放射线检测部106向框体102或框体104内收容。但是,也可以是在电子盒100上设置摄影结束按钮而当按压该按钮时,盒控制部128进行使放射线检测部106自动向框体102或框体104卷绕而直至成为收容状态的控制。另外,优选在卷绕部108或卷绕部110的内部设置装拆自如的冷却构件。通过在卷绕部108或卷绕部110的内部设置冷却构件,能够防止对向卷绕部108或卷绕部110卷绕的放射线检测部106的传热或来自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发热。当放射线检测部106维持比通常的温度高的温度的状态下进行摄影时,加入放射线图像中的噪声量变多。尤其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放射线检测部106被缠绕多层的状态下,遍及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宽的范围而传递热,因此在卷绕部108或卷绕部110的内部设置冷却构件是有效的。作为冷却构件,例如考虑有与旋转轴112同心的圆柱状的构件等。另外,优选在框体102或框体104的内部设置加速度传感器及报告器。若在106卷绕或拉出放射线检测部时框体102或框体104移动,则存在放射线检测部106向错误的方向缠绕而使得放射线検收部106发生破损的情况。因此,在框体102或框体104的内部设置加速度传感器。在将放射线检测部106卷绕或拉出、且使框体102或框体104的位置移动时,若盒控制部128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检测出框体102或框体104向与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卷绕或拉出方向不同的方向移动,则使报告器响起来向使用者告知。这种情况下,优选盒控制部128同时停止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卷绕及拉出。若盒控制部128停止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卷绕及拉出,则能够防止放射线检测部106向错误的方向缠绕。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输入部136及显示部142设置在框体102上,但也可以 将输入部136及显不部142设置在框体104上。或者,输入部136也可以为与框体分尚的遥控。另外,将摄影面积存储部138设置在框体内部,但摄影面积存储部138也可以为装拆自如的外部存储器。当摄影面积存储部138为外部存储器时,能够将存储在摄影面积存储部138中的与摄影部位对应的露出面积的值改换成具有其它值的露出面积的值。另外,还考虑有按各患者来改换摄影面积存储部138的使用方法。同样,图像存储部137也可以为装拆自如的外部存储器。当图像存储部137为外部存储器时,例如通过每次摄影时更换存储器,从而不会与拍摄他人的放射线图像混同。另外,可以在框体102或框体104上设置把手。通过设置把手,在放射线检测部106处于收容状态时,使用者能够把持把手来搬运电子盒10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电源按钮187使电源接通,从而使电子盒100的电源接通,但电源的接通的方法不局限于此。例如,考虑有如果使用者拉出框体102或框体104而使放射线检测部向外部露出,则使电源接通这样的控制。同样,考虑有通过使用者手动卷绕放射线检测部106使其成为收容状态,来自动地使电源OFF的控制。例如预先始终向卷绕量检测传感器通电,在露出面积不为O时使电源接通,在露出面积成为O时使电源断开。此外,还考虑有在卷绕部108或卷绕部110上设置加速度传感器,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检测卷绕部108或卷绕部110发生了旋转这一情况,从而使电源接通的控制
坐寸ο另外,优选设置电源插座能够装拆自如地连接的接口,在电源插座与电源相连时,蓄电池能够充电。在使用电源插座的情况下,利用来自电源的电力对电子盒100进行驱动。另外,考虑有在电子盒100不处于能够摄影的状态时,进行使电源无法接通且使框体102及框体104无法分离等的控制。具体而言,在蓄电池146的充电不充分且使用中电力变得不足时、放射线检测部106的温度比允许的范围高时等,进行使电源无法接通或使框体102及框体104无法分离的控制。作为使框体102及框体104无法分离的结构,可以使用已知的结构。例如能够通过设置维持框体102及框体104的接触的限动件,并对该限动件进行电控制来实现。
另外,除了卷绕部108及卷绕部110之外,还可以在开口部116及开口部118附近另外设置进行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卷绕及拉出的机构。当使卷绕部108及卷绕部110向拉出放射线检测部106的方向旋转时,放射线检测部106有时在框体102或框体104内发生松弛。通过在开口部116或开口部118附近设置进行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卷绕及拉出的机构,能够使得放射线检测部106在框体102或框体104内不松弛地使放射线检测部106向外部露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放射线检测部106形成为长方形形状,但只要具有能够进行多次放射线摄影的程度的面积即可,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形状不局限于长方形。只要能够将旋转轴112及旋转轴114相连,且向框体102及框体104收纳即可,放射线检测部106是哪种形状均可以。考虑例如使放射线检测部106为纵向长的梯形,使梯形的上底与旋转轴112连接,并将梯形的下底向旋转轴114连接。这样构成时,随着卷绕部的卷绕,能够使与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卷绕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放射线检测部106的长度变化。由此,除了使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卷绕方向的长度可变之外,还能够使与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卷绕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长度可变。另外,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形状不局限于长方形或梯形这样整 齐的形状,还可以为复杂的形状,例如可以为与患者的身体对应的形状。在改变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形状的情况下,优选预先将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形状存储于其中一个存储部。若预先存储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形状,则能够以存储的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形状为基础,使显示部142显示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形状。使用者能够以显示部142所显示的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形状为基础,来选择所期望的摄影区域。若这样构成,则即使使用具有更复杂的形状的放射线检测部106,使用者也容易搜索所期望的形状而进行使用。另外,优选放射线检测部106从旋转轴112或旋转轴114装拆自如。若放射线检测部106装拆自如,例如在图7所示那样要使放射线检测部106穿过躺着的患者210的下方的情况下,能够将放射线检测部106从旋转轴取下。可以仅将取下的一侧的放射线检测部向患者210的下方穿过,之后连接框体。由此,能够在不对躺着的患者210带来使身体抬起必要以上这样的负担的情况下进行摄影。另外,若放射线检测部106能够从旋转轴112及旋转轴114这双方装拆,则在放射线检测部106整体发生劣化的情况下,能够更换放射线检测部106。若采取该结构,则电子盒100的放射线检测部106以外的部分能够进行再利用,即使放射线检测部106整体发生劣化,也不需要重新购买电子盒100的全部。另外,即使在要变更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形状或特性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更换放射线检测部106而进行应对。例如,通过追加购买具有不同的形状的放射线检测部106,并根据使用目的来更换放射线检测部106,能够构成具有各种形状的放射线检测部的电子盒。在更换放射线检测部106的情况下,优选电子盒100自动读取新连接的放射线检测部106的信息。例如,考虑有将IC标签埋入放射线检测部106,与电子盒100进行通信,来进行新连接的放射线检测部106的使用状况及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形状的读取的方法。在使放射线检测部106自动形成为收容的状态时,优选在框体的下表面安装滚动轮。当在框体的下表面设置滚动轮时,在收容放射线检测部106的动作中,框体102与框体104自动接近。由此,使用者不需要自己把持框体来使放射线检测部106成为收容状态。(实施方式2)图12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盒300的外观立体图。电子盒300的外观在如下方面与实施方式I不同与放射线检测部306的卷绕拉出方向平行地将伸缩自如的支承棒308及支承棒310设置于放射线检测部306的上部及下部;在框体302的外表面设有把手312A,且在框体304的外表面设有把手312B。图13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盒300处于将放射线检测部306收容的状态时的外观立体图。当电子盒300处于收容状态时,框体302及框体304紧贴,把手312A及把手312B紧贴而构成一个把手314。通过该把手314,电子盒300处于收容状态时的电子盒300的搬运变得容易。图14是电子盒300的外观立体图。省略与实施方式I同样的部分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处于框体302内的电动机除了使卷绕部伸缩之外还使支承棒308及支承棒310也伸缩。具体而言,电动机根据露出面积的变化对支承棒308及310进行伸缩驱动,来调节支承棒308及支承棒310的长度。更具体而言,使支承棒308及支承棒310伸长,直至放射
线检测部306成为伸张架设(張架)的状态。例如,在扩宽放射线检测部306的露出面积时,通过电动机使卷绕部316或卷绕部318旋转,但若仅使一方的卷绕部缠绕而进行拉出动作,放射线检测部306成为松弛的状态。这样的情况下,通过使支承棒308及支承棒310伸长,从而将放射线检测部306不松弛地伸张架设。当放射线检测部306成为被伸张架设的状态时,使伸缩限动件作用于支承构件308或支承构件310而使它们不能伸缩。限动件与放射线检测部306的露出位置的变化对应而置OFF。这样,通过使支承棒308或支承棒310与放射线检测部306的露出面积的变化对应而进行伸缩,框体302及框体304分离时的电子盒300的稳定性提高。另外,其它部分的控制与实施方式I同样,因此省略。图15A是支承棒310的示意图。利用图15A对支承棒310的具体的结构进行说明。支承棒310是将半径分别不同且上面的半径比下面的半径小的圆柱状的多个构件多级(多段)连结而成的构件。圆柱状构件310A的半径最大且位于最外侧,圆柱状构件310B的半径比圆柱状构件310A的半径略小,且与圆柱状构件310A的内侧重叠。圆柱状构件310C的半径比圆柱状构件310B的半径小,且与圆柱状构件310B的内侧重叠。这样,通过将半径略小的圆柱状构件顺次重叠于内侧,从而构成支承棒310。通过这样的结构,支承棒310在缩短的情况下,如图15B所示那样成为圆柱状的构件一个量的长度,在伸长的情况下,成为圆柱状构件的常数(定数)倍的长度。另外,支承棒308也为与支承棒310相同的结构。优选支承棒308及支承棒310具有即使在伸长的状态下也不会弯曲的程度的刚性。圆柱状构件由电动机320驱动而进行伸缩。电动机所进行的伸缩驱动可以使用已知的结构。例如图16所示,可以使用将电动机320的旋转驱动经由齿轮322转换为棒324的上下运动的结构。通过将棒324收容在支承棒308或支承棒310的内部,并与支承棒308或支承棒310连接,由此能够通过棒324的上下运动使支承棒308或支承棒310伸缩。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子盒300,由于形成为根据放射线检测部306的露出面积的变化而使支承棒308及310伸缩的结构,因此能够在使放射线检测部306不松弛的情况下进行摄影。另外,通过设置支承棒308或支承棒310,能够消除框体302及框体304仅由放射线检测部306相连这样的不稳定的状态,从而装置整体的刚性提高。尤其是当支承棒308或支承棒310具有刚性时,能够防止框体302或框体304中的任一方倒下致使放射线检测部306扭歪而破损的情况。通过仅使位于拉出放射线检测部306的框体内的限动件置0FF,使支承棒308及支承棒310伸长,从而也能够进行接下来所使用的放射线检测部306的区域的拉出。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电动机缠绕未使用的区域,或通过手动缠绕未使用的区域。由此,能够削减进行放射线检测部306的拉出时的电动机的电力消耗。另外,由于支承棒308及支承棒310为中空,因此在内部能够通过线缆等。例如仅在框体302内设置蓄电池,将该蓄电池的电力向框体304内的电子电路供给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从蓄电池出来的电源供给线在支承棒308或支承棒310中通过。若这样构成,则蓄电池供给线不在放射线检测部306中通过,从而不会对放射线检测部306的各像素带来影响,能够减少噪声。另外,支承棒的结构不局限于在此说明的结构,只要是伸缩自如的结构即可。能够使用例如蛇腹结构等。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形成为能够将放射线检测部向两个框体这双方收容的结构,因此能够使放射线检测部的露出面积及露出位置可变。由此,放射线检测部的劣化不会集中于一个区域,能够提供一种在一张放射线检测部中画质不会极端产生差异的电 子盒。另外,在电子盒上设置自动地进行将放射线检测部向框体卷绕及从框体拉出的自动驱动机构,并存储放射线检测部的使用状况,来进行使与刚使用过的放射线检测部的区域不同的区域露出的控制。由此,不会反复使用放射线检测部的相同的区域,能够使放射线检测部的劣化分散。另外,电子盒预先存储放射线检测部的每个区域的使用状况,利用放射线检测部的最没有使用的区域来进行摄影。由此,能够实现放射线检测部的使用状况的平均化,从而能够实现放射线检测部的劣化程度的平均化。将日本申请2010-84581、2010-258225的公开整体通过参照而吸收到本说明书中。关于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全部的文献、专利申请及技术规格,通过参照吸收各文献、专利申请及技术规格的情况与具体地分别记载的情况同程度地通过参照吸收到本说明书中。工业实用性本发明能够用于放射线摄影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放射线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具有挠性的放射线检测部; 第一框体; 第二框体; 第一驱动机构,其将所述放射线检测部收容到所述第一框体内或从所述第一框体内拉出;以及 第二驱动机构,其将所述放射线检测部收容到所述第二框体内或从所述第二框体内拉出, 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上安装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一端部, 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上安装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另一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放射线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框体或所述第二框体中的至少一方设有 自动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或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自动驱动机构;以及 对该自动驱动机构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线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 位置检测部,其对相对于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所述第一框体的位置及/或第二框体的位置进行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线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框体或所述第二框体中的至少一方还具有对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使用状况进行存储的存储部, 所述控制部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即 基于所述位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确定摄影中使用的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区域,并将所确定的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区域作为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使用状况而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射线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每次摄影时将摄影中使用的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区域向所述存储部存储,由此来存储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使用状况, 所述控制部以使与前一次的摄影中使用的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区域不同的区域向外部露出的方式控制所述自动驱动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放射线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使用状况,以使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各区域的使用状况大致相等的方式控制所述自动驱动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射线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每次摄影时,以从所述第一框体或所述第二框体中的任一方拉出所述放射线检测部来使用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区域的方式控制所述自动驱动机构, 在沿所述方向拉出而使用的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区域不足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以使用从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端部起而与所述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区域的方式控制所述自动驱动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放射线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使用次数超过预先确定的次数时,所述控制部能够变更所述放射线检测部所露出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放射线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对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累积放射线量进行检测的累积放射线检测功能, 当通过所述累积放射线量检测功能检测出的累积放射线量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时,所述控制部能够变更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露出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放射线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控制为,将按规定的间隔分割所述放射线检测部而得到的各区域的使用状况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放射线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按每规定的间隔分割的各区域的使用状况,以使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使用状况最少的区域向外部露出的方式控制所述自动驱动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5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或所述第二框体中的至少一方的输入部, 所述存储部存储多种摄影面积, 所述输入部设定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多种摄影面积中的其中一个摄影面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放射线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位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确定向外部露出的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区域的面积, 所述控制部以使由所述输入部设定的摄影面积和向外部露出的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区域的面积大致相同的方式控制所述自动驱动机构。
14.根据权利要求3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检测部基于向所述第一框体内收容的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区域的面积、向所述第二框体内收容的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区域的面积、以及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区域整体的面积,来检测所述第一框体或所述第二框体相对于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4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将基于所述位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确定的放射线摄像中已经使用的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区域与通过放射线摄像得到的放射线图像信息建立关联,而将所述放射线图像信息保存在所述存储部中。
16.根据权利要求I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是旋转自如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内的第一卷绕部,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是旋转自如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内的第二卷绕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放射线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第一卷绕部或所述第二卷绕部向卷绕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方向进行旋转的卷绕操作,将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缠绕而收容在所述第一框体或所述第二框体内, 通过将卷绕在所述第一卷绕轴或所述第二卷绕轴上的所述放射线检测部向从所述第一框体或所述第二框体内拉出的方向牵引的拉出操作,将所述放射线检测部从所述第一框体或所述第二框体拉出。
18.根据权利要求I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框体或所述第二框体中的至少一方设有显示部。
19.根据权利要求I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框体或所述第二框体中的至少一方设有控制所述放射线检测部可否卷绕及拉出的限动件。
20.根据权利要求2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或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中空结构,在所述中空结构中收容所述控制部。
21.根据权利要求I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空结构中具有能够装拆的冷却构件。
22.根据权利要求I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框体还具有第一保持部, 所述第二框体还具有第二保持部, 在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重叠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保持部与所述第二保持部重叠而形成一个保持部。
23.根据权利要求3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框体或所述第二框体还具有加速度传感器,且还具有警告部, 在通过所述位置检测部检测所述第一框体或第二框体的在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收容方向上的位置的变化或拉出方向上的位置的变化的状态下, 当基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检测出所述第一框体或所述第二框体向与所述放射线检测部的收容方向或卷绕方向不同的方向移动时,所述警告部进行警告。
24.根据权利要求2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蓄电池相对于所述第一框体或所述第二框体中的至少一方装拆自如。
25.根据权利要求I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射线检测部通过层叠闪烁器及固体检测元件而形成,其中,所述闪烁器含有因被放射线照射而发光的荧光体的柱状晶而构成,所述固体检测元件将由该闪烁器产生的光转换成电信号而蓄积电荷。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放射线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荧光体为CsI。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放射线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射线检测部以所述固体检测元件侧成为内侧的方式卷绕而进行收容, 在所述闪烁器上沿着相对于卷绕方向垂直的方向以规定的间隔设有切痕。
28.根据权利要求25 27中任一项所述的放射线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体检测元件使用有机光电转换材料形成, 在所述放射线检测部上通过非晶质氧化物、有机半导体材料、碳纳米管中的任一种而形成活性层,并形成有从所述固体检测元件读出电荷的薄膜晶体管。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盒,其具备能够将放射线检测部分别收容于两个框体的驱动机构,且能够变更向外部露出的放射线检测部的面积及放射线检测部上的露出位置。由于以避免仅重复使用相同的露出位置的方式进行控制,因此能够使放射线引起的放射线检测部的劣化分散。如此,提供一种即使重复使用,在一张放射线检测部中放射线引起的劣化的影响也不会产生偏颇的电子盒。
文档编号A61B6/00GK102821692SQ201180016192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1日
发明者西纳直行, 中津川晴康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