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冻干粉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分析方法

文档序号:849479阅读:1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冻干粉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药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注射用复方维生素C3)冻干粉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们既不是构成机体组织的原料,也不是体内供能的物质,在体内作为辅酶或参与构成辅酶而起催化作用,促进其它营养物质的合成与降解,从而控制代谢,在调节物质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和维持生理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体对维生素需要量很小,但需要从外界摄取,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如果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就会导致疾病。缺乏维生素C可患坏血酸病。缺乏维生素 B1可得脚气病。缺乏维生素化(核黄素磷酸钠)可患咽喉炎和口角炎、舌炎,唇炎(红色剥脱唇)、面部脂溢性皮炎,躯干和四肢出现皮炎,随后有贫血和神经系统症状。有些病人有明显的角膜血管增生和白内障形成,阴囊炎、阴道炎等。维生素按其溶解性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等;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族(Bp B2, B6)、维生素C、PP等。脂溶性维生素人体吸收后可储存到脂肪等组织,完全代谢完毕可达数月之久,因而不易缺乏。水溶性维生素一般容易排泄,不易蓄积,且无毒性,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过量服用后很快被排泄出体外,所以维生素缺乏首先是以水溶性维生素缺乏为主。水溶性维生素在人体内合成极少,又无一定储存,却担负着维持组织和细胞的正常代谢过程,因此该类物质在营养素中占有重要地位。多种疾病可伴随有水溶性维生素的缺乏或需要量增加,如胃肠道功能紊乱,慢性酒精中毒、发烧、慢性或消耗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生长期和妊娠期及哺乳期间水溶性维生素需要量增大,因此,孕妇和儿童必需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另外,老人、肥胖病人、严重烧伤病人、外科手术恢复病人、透析治疗病人都需要补充维生素。临床研究发现,所有的水溶性维生素缺乏症患者并非只缺乏某一种维生素,而是伴有多种水溶性维生素的缺乏。所以,补充水溶性维生素,不应单一补充一种,而应补充常见几种水溶性维生素,包括VitC、VitB1, VitB20对于复合维生素类药物的补充,静脉给药剂型比口服剂型有许多优越之处。维生素的药理作用跟血浆浓度有很大的关系,例如维生素C在血药浓度10-15mg/dl时才具有抗病毒作用,而这一浓度口服给药无法达到。静注后能迅速达到口服给药无法比拟的高血药浓度,静脉注射1. 25g维生素C,血药峰浓度可达1000 μ mol/L ;静脉注射5_10g维生素C, 血药峰浓度可达5000μπιΟ1/1。而口服维生素C血药峰浓度最大仅能达100 μ mol/L (每日口服剂量Ig或以上)。口服给药胃肠吸收比例低,还容易受胃肠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静脉注射起效更快、疗效更显著。复方维生素注射液(Plevita S Injection)是由日本扶桑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研究开发的复合维生素水针制剂,于1985年8月在日本上市销售,该注射液由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三种维生素组成,适用于缺乏维生素化、维生素C及维生素B1的人群(如消耗性疾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经过二十多年的临床应用证明其安全有效。但是,Plevita S Injection作为水针制剂有它的局限性。首先,维生素C、维生素 B1、维生素化在水溶液中均不稳定,尤其是在注射液的常规终端灭菌下,这些药物往往含量下降明显,有关物质增加显著,成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稳定性差。其次,为了提高制剂的稳定性,常常需要额外地添加增溶剂、抗氧剂、螯合剂等,如丙二醇、枸橼酸、依地酸二钠等,而这些辅料又往往会增加用药安全隐患,如各种浓度丙二醇会使红细胞全溶血,依地酸二钠进入人体内可以螯合体内的钙离子,造成人体内血钙浓度降低等。因此注射剂添加辅料的原则是尽量避免添加辅料,可不添加的品种不添加,将影响产品安全性的因素降到最低。 第三,水针制剂在运输和贮藏条件上存在一定局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注射用复方维生素C3)冻干粉针剂,该冻干粉针剂制备方法简单,稳定性好,安全性高,便于储存和运输。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注射用复方维生素C3)冻干粉针剂的制备方法, 该制备方法简单,重现性好,可操作性强,且制得的注射用复方维生素C3)冻干粉针剂稳定性好,安全性高。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注射用复方维生素C3)冻干粉针剂的分析方法, 特别是针对不稳定主药的有关物质的分析方法。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注射用复方维生素C3)冻干粉针剂,其包括维生素Bj 15重量份、核黄素磷酸钠3 8重量份(扣除结晶水计)、维生素C 150 250重量份和甘氨酸350 500重量份,且制备过程中用作溶剂并最终除去的注射用水1000 5000重量份。上述的注射用复方维生素C3)冻干粉针剂,其优选包括维生素B1IO重量份、核黄素磷酸钠6. 355重量份(扣除结晶水计)、维生素C 200重量份和甘氨酸400重量份,且制备过程中用作溶剂并最终除去的注射用水3000重量份。上述的注射用复方维生素C3)冻干粉针剂,其优选包括维生素B1IO重量份、核黄素磷酸钠6. 355重量份(扣除结晶水计)、维生素C 200重量份和甘氨酸450重量份,且制备过程中用作溶剂并最终除去的注射用水4000重量份。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注射用复方维生素C3)冻干粉针剂成品中并不含在制备过程中用作溶剂的注射用水,或者仅存在少量残留水分,因为大部分(或全部)注射用水都已在冷冻干燥的过程中被除去。但在本发明的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 冻干粉针剂的制备过程中,必须使用注射用水作为溶剂,并且其用量与最终成品的质量相关。因此,在描述本发明的注射用复方维生素C3)冻干粉针剂时对注射用水进行限定是必要的。上述的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冻干粉针剂,其进一步包括pH调节剂,所述pH调节剂选自盐酸、磷酸、柠檬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磷酸氢钠中的至少一种。上述的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冻干粉针剂,其中所述pH调节剂的加入量使所述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冻干粉针剂在冷冻干燥前的溶液pH值为3.0 4. 5,优选为3. 5 4. 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注射用复方维生素C3)冻干粉针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甘氨酸,加注射用水配制成10% 35%的甘氨酸溶液,再分别称取维生素B1、核黄素磷酸钠、维生素C,依次加入甘氨酸溶液中搅拌溶解,加注射用水至约80% 90%总配液量,搅拌均勻;(2)将步骤(1)所得的溶液用pH调节剂调节pH值至规定范围,加针用活性炭吸附 15分钟,除炭过滤;(3)将步骤( 所得的滤液补加注射用水至配液全量,经0.22 μ m滤器过滤,将滤液无菌灌装;(4)将步骤(3)所得的灌装的药液冷冻干燥,轧盖,即得。上述的注射用复方维生素C3)冻干粉针剂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O)中所述的针用活性炭的加入量为步骤(1)所得溶液的0.03% (g/ml),并且在吸附过程中充氮搅拌。上述的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冻干粉针剂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⑷中所述的冷冻干燥程序为搁板温度降至-45 °C,制品温度降至-36°C以下时,将搁板回温至-35 -10°C左右,再将搁板制冷至_45°C以下保持1 6小时,启动真空泵,制品开始升华,搁板按1 8°C /小时升温至25°C,制品接近搁板温度时保持3-8小时。上述的注射用复方维生素( 冻干粉针剂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中所述的冷冻干燥程序优选为搁板温度降至-45°C,制品温度降至-36°C以下时,将搁板回温至-30 _15°C左右,再将搁板制冷至_45°C以下保持1 3小时,启动真空泵,制品开始升华,搁板按2 5°C /小时升温至25°C,制品接近搁板温度时保持6小时。本发明的注射用复方维生素C3)冻干粉针剂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制备过程全程采用无菌操作,低温干燥,避免了由高温灭菌造成的降解,提高了维生素类主药在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因含量下降导致的疗效降低以及由有关物质导致的毒副作用产生;处方组成中除了冻干粉针剂必要的赋形剂(甘氨酸)外未添加其它增溶剂、稳定剂等辅料,充分保障了产品的安全性;储存稳定性好;粉针剂在运输、贮藏方面较水针和输液具有一定优势。为了更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及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注射用复方维生素C3)冻干粉针剂的分析方法。在本发明的注射用复方维生素C3)冻干粉针剂中,3种主药均不稳定,其中以维生素C含量最高(分别为维生素B1、核黄素磷酸钠的20倍和40倍),且较另外两个主药更不稳定,因此我们重点考察了维生素C中的降解物质,并对另外2个主药维生素B1和化的杂质进行了研究。经过大量的方法筛选实验,在验证所用有关物质分析方法可靠的基础上,与上市主导的维生素C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和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对比,再结合中试生产样品及稳定性试验样品的测定结果,最终确定了检测项目和分析方法,制定了合理限度,并订入标准。本发明所提供的分析方法采用高相液相色谱法对所述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冻干粉针剂中的不稳定主药的有关物质进行检测,具体分析项目、分析条件及步骤如下(1)草酸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H+型)为填充剂;磷酸溶液(0. 5 — 100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 ;理论板数按草酸计算应不低于2500 ;
测定法精密称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C IOOmg),置5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勻,精密吸取20μ 1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草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溶解稀释制成每Irnl中约含草酸10 μ g的溶液,即得;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不得过维生素C标示量的0.2% ;(2)核黄素磷酸钠有关物质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 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054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15 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取核黄素磷酸钠对照品10mg,置50ml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勻,作为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量取20 μ 1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流速,使核黄素磷酸钠峰的保留时间约为40分钟,各色谱峰出峰顺序如下,核黄素磷酸钠峰与4’ -核黄素磷酸钠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 O ;
权利要求
1.一种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 )冻干粉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 )冻干粉针剂包括维生素B1 5 15重量份、核黄素磷酸钠;Γ8重量份(扣除结晶水计)、维生素C 150^250重量份和甘氨酸35(Γ500重量份,且制备过程中用作溶剂并最终除去的注射用水 1000^5000 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冻干粉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冻干粉针剂包括维生素B1 10重量份、核黄素磷酸钠6. 355重量份(扣除结晶水计)、维生素C 200重量份和甘氨酸400重量份,且制备过程中用作溶剂并最终除去的注射用水3000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冻干粉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冻干粉针剂包括维生素B1 10重量份、核黄素磷酸钠6. 355重量份(扣除结晶水计)、维生素C 200重量份和甘氨酸450重量份,且制备过程中用作溶剂并最终除去的注射用水4000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冻干粉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冻干粉针剂还包括ρΗ调节剂,所述ρΗ调节剂选自盐酸、磷酸、柠檬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磷酸氢钠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冻干粉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ρΗ 调节剂的加入量使所述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冻干粉针剂在冷冻干燥前的溶液ρΗ值为 3. 0 4· 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冻干粉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ρΗ 调节剂的加入量使所述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冻干粉针剂在冷冻干燥前的溶液ρΗ值为 3· 5 4· 5 ο
7.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冻干粉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甘氨酸,加注射用水配制成109Γ35%的甘氨酸溶液,再分别称取维生素B1、核黄素磷酸钠、维生素C,依次加入甘氨酸溶液中搅拌溶解,加注射用水至约809Γ90%总配液量, 搅拌均勻;(2)将步骤(1)所得的溶液用ρΗ调节剂调节ρΗ值至规定范围,加针用活性炭吸附15 分钟,除炭过滤;(3)将步骤(2)所得的滤液补加注射用水至配液全量,经0.22 μ m滤器过滤,将滤液无菌灌装;(4)将步骤(3)所得的灌装的药液冷冻干燥,轧盖,即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冻干粉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针用活性炭的加入量为步骤(1)所得溶液的0.03% (g/ml),并且在吸附过程中充氮搅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冻干粉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4)中所述的冷冻干燥程序为搁板温度降至_45°C,制品温度降至_36°C以下时,将搁板回温至-35 -10°C左右,再将搁板制冷至_45°C以下保持1 6小时,启动真空泵,制品开始升华,搁板按1 8°C /小时升温至25°C,制品接近搁板温度时保持3-8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冻干粉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冷冻干燥程序为搁板温度降至_45°C,制品温度降至_36°C以下时, 将搁板回温至-30 _15°C左右,再将搁板制冷至_45°C以下保持1 3小时,启动真空泵, 制品开始升华,搁板按2 5°C /小时升温至25°C,制品接近搁板温度时保持6小时。
11.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冻干粉针剂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高相液相色谱法对所述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冻干粉针剂中的不稳定主药的有关物质进行检测,具体分析项目、分析条件及步骤如下(1)草酸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H+型)为填充剂;磷酸溶液 (0. 5 — 100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 ;理论板数按草酸计算应不低于2500 ;测定法精密称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C lOOmg),置5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勻,精密吸取20μ1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草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溶解稀释制成每Iml中约含草酸10 μ g的溶液,即得;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不得过维生素C标示量的0. 2% ;(2)核黄素磷酸钠有关物质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 054!1101/1磷酸二氢钾溶液(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取核黄素磷酸钠对照品10mg,置50ml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勻,作为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 量取20 μ 1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流速,使核黄素磷酸钠峰的保留时间约为40分钟,各色谱峰出峰顺序如下,核黄素磷酸钠峰与4’ -核黄素磷酸钠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 0 ;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冻干粉针剂,所述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冻干粉针剂包括维生素B15~15重量份、核黄素磷酸钠3~8重量份(扣除结晶水计)、维生素C150~250重量份和甘氨酸350~500重量份,且制备过程中用作溶剂并最终除去的注射用水1000~5000重量份。所述的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冻干粉针剂稳定性好,安全性高,并且方便储存和运输。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冻干粉针剂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冻干粉针剂稳定性好,安全性高。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冻干粉针剂的的分析方法,特别是针对不稳定主药的有关物质的分析方法。
文档编号A61K31/375GK102552294SQ201210006019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0日
发明者郑伟 申请人:辽宁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