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2038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严重挑战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它与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疾病和死亡的两个最大顽疾。恶性肿瘤中肺癌、胃癌、食管癌、肠癌、肝癌、宫颈癌、乳腺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鼻咽癌等在我国是常发性肿瘤,且以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最为多见,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0% -80%。传统癌症治疗模式包括放疗、化疗、手术,但放疗、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细胞也有损伤,副作用大且患者生活质量差、生存率低。因此,筛选高效低毒的抗癌药物一直是癌症治疗的重要研究课题。设计专门针对肿瘤细胞特定信号途径或特定癌细胞靶位点的药物,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近十多年来,随着对细胞死亡现象的深入认识,尤其是对细胞凋亡分子机理的阐明,使人们对抗癌药物的筛选及其作用机理有了全新的认识。有目的地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已成为一种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多药耐药性(MDR)是肿瘤化疗的一大障碍,其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一种观点认为主要与耐药细胞内多药耐药基因(mdr)扩增和过度表达P2糖蛋白(P2gp)有关。P2gp为能量依赖性药泵,能将多种抗肿瘤药泵出细胞外,使细胞内药物积累减少,不能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从而产生MDR。但肿瘤细胞耐药性的真正机制可能要比这复杂得多。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几乎对所有的单独药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但多个药物的联合用药能够同时作用于癌细胞的多个靶位点或信号途径,可有效的克服单药耐药性的缺点,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希望,也将成为了肿瘤治疗的未来趋势。索拉非尼(Sorafenib,分子式 C21H16ClF3N4O3,分子量 464. 83,CAS 号 475207-59-1,以下简写为Sof),是人工合成的小分子化合物,已被FDA正式批准用于肾癌和肝细胞癌的临床治疗药物。索拉非尼是个典型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有效抑制Raf激酶活性,阻断Ras/Raf/MEK/ERK和RTK信号途径,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动物体内实验发现索拉菲尼可抑制乳腺癌肿瘤细胞的增殖,减小肿瘤的体积,还可通过抑制RET磷酸化抑制HEK细胞的增殖;索拉非尼还可通过下调Mcl-I的、上调Bim水平诱导人白血病细胞凋亡;在肝细胞癌模型中,索拉非尼通过抑制Ras/Raf/MEK/ERK和RTK信号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分子式C38H42N2O6,分子量 622. 75,CAS 号 518-34-3,以下简写Tet),又称粉防己碱,是从中草药粉防己的根块中提取的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早期研究表明Tet具有消炎、镇痛、降压、抗纤维化等广泛的药理作用,近年研究还证实,TET对多种肿瘤细胞如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人白血病U937细胞、人肝癌细胞Mahlavu、人恶性淋巴瘤BM13674细胞、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138MG、鼠神经母细胞瘤Neuro 2a有抑制肿瘤细胞增生和诱导凋亡的作用;研究结果还表明,汉防己甲素可以通过提高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抑制鼠神经母细胞瘤株生长,诱导其凋亡;在^-29细胞中汉防己甲素通过PI3K/AKT/GSK3beta途径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Tet不仅能直接抑制肿瘤生长,并且具有放疗增敏、逆转耐药、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的作用,表明Tet在抗肿瘤治疗中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的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发现,一定比例的索拉非尼和汉防己甲素联合用药能有效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对肿瘤治疗具有显著疗效,所取得的抗肿瘤作用显著优于单一用药,具有显著的协同和增效作用,是一种高效低毒的肿瘤药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组合物,由索拉非尼和汉防己甲素组成,索拉非尼和汉防己甲素的摩尔比为I : 0.3 2。作为一种优选,本发明的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组合物,由索拉非尼和汉防己甲素组成,索拉非尼和汉防己甲素的摩尔比为I : 0.5 I. 5。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组合物,由索拉非尼和汉防己甲素组成,索拉非尼和汉防己甲素的摩尔比为I : I。所述的恶性肿瘤为神经胶质瘤、肺癌、肝癌、胃癌、肠癌、乳腺癌、子宫颈癌、胰腺癌、白血病等。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上述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恶性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根据临床需要,可将索拉非尼和汉防己甲素组合与药物赋形剂或载体(包括助溶齐U、缓冲剂和稳定剂)制成药物,主要包括液体制剂、颗粒剂、片剂、冲剂、胶丸、胶囊、缓释齐U、滴丸剂、口崩制剂或注射剂。所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制剂,其中包含有效剂量的组合物和辅料。本发明涉及索拉非尼和汉防己甲素联合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索拉非尼和汉防己甲素。索拉非尼与汉防己甲素组合物协同作用于肿瘤细胞,包括有效成分同时给药和先后给药。本发明可用于多种肿瘤治疗,不仅限于实例中所列举的肿瘤类型。本发明通过索拉非尼和汉防己甲素混合使用与单药使用的比较实验,研究了索拉非尼和汉防己甲素联合使用对多种人肿瘤细胞如肝癌细胞BEL-7402、乳腺癌细胞MDA-MB-231、肠癌细胞HCT116、宫颈癌细胞Hela、血癌细胞HL-60、神经胶质瘤细胞U87等细胞株生长的影响。本发明采用不同浓度汉防己甲素和索拉非尼单独或混合作用于不同的人肿瘤细胞株,通过台盼蓝排染法检测了抗肿瘤药物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Sof和Tet单药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效应,2-15 u M Sof对肿瘤细胞的细胞生长抑制率范围为2-27. 8%,2-15 ii M Tet对肿瘤细胞的细胞生长抑制率范围为2.6-22.7%。Sof (2-15 PM)和Tet (2_15 y M)联合作用时,细胞生长抑制率较之单药使用时明显升高,协同增效作用明显,对肿瘤细胞最高抑制率达到99%。本发明证实,含索拉非尼和汉防己甲素药物组合所取得的抗肿瘤作用显著优于单一的索拉非尼或汉防己甲素,具有明显协同增效作用,为临床联合应用汉防己甲素和索拉非尼组合抗肿瘤提供了依据,是一种潜在的高效低毒的肿瘤药物。目前对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以化学药品为主,开发费用昂贵,且高剂量下毒副作用大,病人常难以承受。中药治疗肿瘤已有两千年历史,从天然植物成分中分离出的抗肿瘤药物具有毒副作用小、作用独特等特点。将人工合成的特定靶位点的化疗药物与从中药中分离的抗癌药物以一定的比配联合利用,既可大大降低化疗药物的用量,减小毒副作用,也可显著增强药效,克服肿瘤细胞的单药抗性。这种协同药物组合式的“鸡尾酒药物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本发明联合使用化疗药物索拉非尼和中药汉防己甲素,从而降低了现有抗癌药物的临床用量,提高了抗癌效率,降低了毒副作用,克服了耐受性。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所有实施例所用细胞的培养、药品的添加以及生长抑制率的测定均按以下方法进行。
一、材料I.细胞株肝癌细胞BEL-7402、乳腺癌细胞MDA-MB-231、肠癌细胞HCT116、宫颈癌细胞Hela、血癌细胞HL-60、神经胶质瘤细胞U87等细胞株均购自美国菌种细胞保藏数据库(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ATCC)。2.试剂DMEM培养基、RPMI 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和胰酶、乙二胺四乙酸等药品来自GIBCO公司;索拉非尼、汉防己甲素、青霉素、链霉素、DMS0、台盼蓝等为Sigma公司产品。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3.仪器5% C02细胞培养箱(ThermoForma,美国),细胞培养超净工作台(苏净集团安泰公司),低温超速离心机(Haraeus公司,德国),倒置显微镜(Olympus,日本)二、药物制备将索拉非尼和汉防己甲素分别用二甲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0)配制成10_2M储备液,小量分装,_20°C贮存备用,临用时用相应细胞培养液稀释到所需终浓度。配制终浓度为(PM):
I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索拉非 2.5 2.5 3 3 5 7.5 7.5 10 10 10 12.5 12.5

汉防己 2.5 3 2.5 3 5 5 7.5 5 7.5 10 5 7.5
甲素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干,由索拉非尼和汉防己甲素组成,索拉非尼和汉防己甲素的摩尔比为I :0. 3 2。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索拉非尼和汉防己甲素的摩尔比为 I :0. 5 I. 5。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索拉非尼和汉防己甲素的摩尔比为 I :1。
4.根据权利要求f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恶性肿瘤为神经胶质瘤、肺癌、肝癌、胃癌、肠癌、乳腺癌、子宫颈癌、胰腺癌或白血病。
5.权利要求f3所述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或预防恶性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6.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制剂,其中包含有效剂量的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物和辅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组合物,由索拉非尼和汉防己甲素组成,索拉非尼和汉防己甲素的摩尔比为10.3~2。该药物组合物尤其适用于抗肝癌、肠癌、子宫颈癌、白血病、乳腺癌、神经胶质瘤等。含索拉非尼和汉防己甲素药物组合所取得的抗肿瘤作用显著优于单一的索拉非尼或汉防己甲素,具有明显协同增效作用,为临床联合应用汉防己甲素和索拉非尼组合抗肿瘤提供了依据,是一种潜在的高效低毒的肿瘤药物。
文档编号A61K31/4748GK102626412SQ20121008047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3日
发明者万佳丽, 李文化, 梅运军, 龚克 申请人:武汉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