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手术期瘀血型患者的中药复元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0714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适用于手术期瘀血型患者的中药复元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手术期瘀血型患者的中药复元汤。
背景技术
中医认为应用刀针,必泄气血。《内经》说“心主身之血脉”,为“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正体类要》说“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有所不和”;《杂病源流犀烛》言,金创刀伤,“卒然身受,由外及内,气血俱伤病也。”《医宗金鉴》也讲,外伤之症“或有瘀血停积,或为亡血过多”。所以,中医认为手术期机体的改变是气血俱虚,导致“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的病理变化。

发明内容
·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手术期瘀血型患者的中药复元汤。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适用于手术期瘀血型患者的中药复元汤,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红参10-12、黄芪12-18、生地12-18、焦山楂12-18、当归8-12、白芍6-10、茯苓6-10、川芎4-6、甘草4-6、丹参8-12、莪术6-10、翠云草8-12、三七3_5、王不留行4_6、败酱草13-15。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红参10、黄芪15、生地15、焦山楂15、当归10、白芍8、茯苓8、川芎5、甘草5、丹参10、莪术8、翠云草10、三七4、王不留行5、败酱草14。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复元汤重用活血化瘀中药,配合红参大补元气,生地凉血滋阴,败酱草清热解毒,全方搭配恰当,具有培补正气、补益气血、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功能,助病人康复的功效。特别适用于处于手术期的手术期瘀血型患者,具有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力、提高手术安全性以及减少并发症等多方面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适用于手术期瘀血型患者的中药复元汤,各中药组分的重量配比(g)为红参10、黄芪
15、生地15、焦山楂15、当归10、白芍8、茯苓8、川芎5、甘草5、丹参10、莪术8、翠云草10、三七4、王不留行5、败酱草4。按照上列配比配药,每日一剂,加水煎汁二次,合并药液,12小时分服。有胃肠减压者,先抽空胃内容物,经胃管注药,一次不超过100ml,夹管I小时后放管。可重复给药。儿童酌减。在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间,采用本发明汤药用于瘀血型的手术病人,并设对照组,观察其在手术期中所起的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应用方法如下
时间设定在术前准备至术后出院这一阶段。对照组为常规手术期处理,观察组除采取对照组相同措施外,加用本发明复元汤。在术前准备阶段即开始应用本发明复元汤,术中停药,至术后肠蠕动恢复时再行给药。
给药方法上药每日一剂,加水煎汁二次,取300ml,12小时分服。有胃肠减压者,先抽空胃内容物,经胃管注药,一次不超过100ml,夹管I小时后放管。可重复给药。儿童酌减。观察内容如下
① 麻醉管理,只统计由于血压、呼吸、脉搏等波动显著需施行急救措施者。② 总住院日在18天以内。③ 术后热过高,指术后体温超过38. 2°C以上,及或发热时间持续三天以上,不包括术后感染病例。④ 脏器损害,指术后肝、肾等脏器的功能损害或加重。⑤ 术后感染,只统计在手术期出现的非手术部位的感染。 结果如下
2组术中、术后5种指标情况如下
权利要求
1.一种适用于手术期瘀血型患者的中药复元汤,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红参10-12、黄芪12-18、生地12-18、焦山楂12-18、当归8-12、白芍6-10、茯苓6-10、川芎4-6、甘草4-6、丹参8-12、莪术6-10、翠云草8-12、三七3-5、王不留行4-6、败酱草13-1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手术期瘀血型患者的中药复元汤,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红参10、黄芪15、生地15、焦山楂15、当归10、白芍8、茯苓8、川芎5、甘草5、丹参10、莪术8、翠云草10、三七4、王不留行5、败酱草14。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手术期瘀血型患者的中药复元汤,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红参10-12、黄芪12-18、生地12-18、焦山楂12-18、当归8-12、白芍6-10、茯苓6-10、川芎4-6、甘草4-6、丹参8-12、莪术6-10、翠云草8-12、三七3-5、王不留行4-6、败酱草13-15。本发明复元汤配合以补气药与补血药配伍,具有培补正气补益气血的功效。特别适用于处于手术期的手术期瘀血型患者,具有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力、提高手术安全性以及减少并发症等多方面作用。
文档编号A61P37/04GK102727822SQ20121017618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1日
发明者李洪湘 申请人:固镇县中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