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个治疗烧烫伤的外用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个治疗烧烫伤的外用制剂。
背景技术:
烧烫伤是因为热力、光电、化学物质及 放射线等因素导致的组织热力损害,损伤部位主要在皮肤和黏膜,严重者可伤及皮下组织,临床以火焰烧伤和沸水烫伤为常见。烧烫伤发病率较高,并且在各类其他伤害,例如交通事故伤害中也有大量伤员合并烧烫伤,有数据认为中国烧烫伤年发病率约为I. 5% 2. O%,国内每年大约有2000万人遭受不同程度烧烫伤,其中约5%的烧伤病人需要住院治疗。烧烫伤作为一种突发性的人体伤害,受害者众多,因此提高烧烫伤救治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烧烫伤的程度由组织损害的面积、严重程度而不同,现代医学根据烧烫伤的损害程度,一般将烧烫伤疾病划分为I度烧伤、浅II度烧伤、深II度烧伤、III度烧伤等四级。烧烫伤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外科清创术、创面用药、全身营养支持、抗菌抗感染等方面。祖国医学称烧烫伤为“水火烫伤”,分为“火烫伤”、“汤烫伤”、“火疮”等,对烧烫伤治疗很早就有研究,公元三世纪前后,晋代《刘涓子鬼遗方》、《肘后方》中已有了 “烫火伤”的记载,唐代孙思邈《千金方》认为,烧烫伤由火热毒邪所致,治疗以苦寒收敛为主。随着历代中医学临床医疗实践积累,对烧烫伤的病因机制、辨证治疗等方面不断丰富完善,认为烧烫伤病因病机是热毒灼盛伤皮肉,导致热盛伤阴,热毒内攻,脏腑不和,阴阳平衡失调。中医药的治疗烧烫伤方面,包括“内治法”、“外治法”,即内服或外用药品,其中现代中药外治法常用的外用药品包括京万红膏、湿润烧伤膏等。本发明治疗烧烫伤的外用制剂,结合中医药传统理论和现代科研成果,以活血逐瘀、清热解毒和抗菌消炎、促进组织微循环为基本治疗思路,治疗烧烫伤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治疗烧烫伤的外用制剂。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制成该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半枝莲30份、八角莲6份、漏芦20份、金果榄6份、黄连5份、黄芩5份、大黄7份、芦荟2份、红花5份、榆白皮15份。本发明治疗烧烫伤的外用制剂,以活血逐瘀、清热解毒药物组方而成,方中半枝莲味苦、辛,性寒,归肺、肝、肾经。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止血、祛瘀、消肿止痛,《神农本草经》认为半枝莲“化瘀、散瘀”作用。八角莲味苦、辛,性凉,归肺、肝经。功能祛瘀、活血、止血、止痛、清热解毒、燥湿泻火。漏芦味苦咸,性寒,入胃、大肠经,功能清热解毒、消痈、舒筋通脉、排脓、止痛、生肌。漏芦咸能软坚,寒能解毒,《神农本草经》认为“漏芦味苦咸寒。主皮肤热、恶创、疽痔”。金果榄味苦,性寒,归肺、大肠经。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金果榄性味苦寒,既能清热解毒,又可凉血消肿。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神农本草经读》说“黄连气寒,秉天冬寒之水气”,大苦大寒,正可除烧烫伤热毒。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本草经疏》说“黄芩,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故主诸热”,黄芩配黄连,清热作用加强。大黄味苦,性寒,归胃、大肠、肝、脾经,功能攻积滞、清湿热、泻火、祛瘀、解毒,具有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芦荟味苦,性寒,入肝、心、脾经。功能主热风、解火毒,利水除肿。《本草经疏》说“芦荟,寒能除热,苦能泄热燥湿”。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功能活血、行瘀、通经,散淤止痛,利气止痛。《本草纲目》认为红花有“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的功效。榆白皮性平,味甘,入胃、大、小肠经。功能通经脉,渗湿热,利水,通淋,消肿。上述药物合用,起到止痛、收敛、凉血、活血、逐瘀、清热、解毒疗效,促进烧烫伤创面的愈合。现代研究证明,本发明所采用的药材半枝莲、八角莲、漏芦、金果榄、黄连、黄芩、大黄、芦荟、红花、榆白皮等含有的有效成分有镇痛、抗炎、促进微循环等药理作用。例如红花含有的红花黄色素等成分有抗炎作用,红花多糖有免疫活性,可以促进提高机体免疫力;例如黄芩含有的黄芩素、汉黄芩苷元等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黄芩素、黄芩苷可以抑制炎性介质产生、释放等作用,抑制组 胺释放,抗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前列腺素E、白细胞三烯的生成,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渗出,减轻炎性介质扩张血管,从而抑制急性炎症反应;例如黄连含小檗碱,可以抗炎、解热、解毒、抗病原微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抑制、杀灭作用,并可以对抗细菌毒素,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效价等,有解毒作用。本发明治疗烧烫伤的外用制剂,制备方法为将半枝莲、八角莲、漏芦、金果榄、黄连、黄芩、大黄、红花、榆白皮各组分药材清洗、干燥、粉碎制成粗粉,将上述药材粗粉加60%医用乙醇密闭浸泡72小时,分离药材浸出液备用,然后将药材粗粉置于回流提取器内,力口60%医用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提取3个小时,弃去药渣,分离回流提取液,加入芦荟搅拌溶解,冷却提取液,将药材浸出液和回流提取液合并,得药物总提取液,密闭静置24小时,精滤除去杂质,调节乙醇浓度、容量,最终制成每IOOml相当于原药材20g的60%乙醇溶液。密闭避光储存。本发明治疗烧烫伤的外用制剂的用法外用药,用于烧烫伤创面喷洒或涂抹,一天3至6次。禁用于已知的对乙醇及药物组方成分过敏的患者。本发明治疗烧烫伤的外用制剂,具有预防感染,消炎、消肿、止痛、止血、收敛、生肌,促进疮面愈合的作用。临床具体使用中,对烧烫伤患者有较好的治疗疗效发明实施方式按以下组方药物用量准备药物半枝莲30公斤、八角莲6公斤、漏芦20公斤、金果榄6公斤、黄连5公斤、黄芩5公斤、大黄7公斤、芦荟2公斤、红花5公斤、榆白皮15公斤。将半枝莲、八角莲、漏芦、金果榄、黄连、黄芩、大黄、红花、榆白皮药材清洗干净,干燥、粉碎制成粗粉,将上述药材粗粉加60%医用乙醇密闭浸泡72小时,分离药材浸出液,备用,然后将药材粗粉置于回流提取器内,加60%医用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提取3个小时,弃去药渣,分离回流提取液,加入芦荟搅拌溶解,冷却提取液,将药材浸出液和回流提取液合并,得药物总提取液,密闭静置24小时,精滤除去杂质,调节乙醇浓度、容量,最终制成每IOOml相当于原药材20g的60%乙醇溶液。密闭避光储存。以下通过临床具体使用患者疗效实例来阐明本发明治疗烧烫伤的外用制剂的作用效果。一、方法2010年5月份至2010年12月份,随机选择I II度烧烫伤患者36例。患者基本资料男19例,女17例,患者年龄3 50岁,烧烫伤面积4 17%,其中I度烧烫伤6人,浅II度烧烫伤20人,深II度烧烫伤10人。致伤原因为火焰烧伤或沸水烫伤。全部患者神志清楚。处理方法生理盐水清洗烧烫伤创面,有水泡形成者剪开,排出渗液清创后,使用本发明治疗烧烫伤的外用制剂于烧烫伤创面雾状喷洒给药,创面使用无菌凡士林棉纱布覆盖,根据病情一天用药3至6次。全部患者给予营养支持,对就诊时已出现感染的患者配合抗菌治疗,有全身症状患者对症处理,不使用其它烧烫伤治疗药物。
二、临床疗效全部I度、浅II度烧烫伤患者,4至8天痊愈,不留瘢痕。全部深II度烧烫伤患者14至18天愈合,3例不留瘢痕,7例有不明显瘢痕或增生。治疗有效率100%。结果证明,本发明治疗烧烫伤的外用制剂对烧烫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患者治疗中未发现药物有毒副作用,使用安全;本发明治疗烧烫伤的外用制剂药品价格低廉、容易获得,药品为纯天然药物。因此本发明治疗烧烫伤的外用制剂有较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权利要求
1.一个治疗烧烫伤的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该治疗烧烫伤外用制剂的中药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半枝莲30份、八角莲6份、漏芦20份、金果榄6份、黄连5份、黄芩5份、大黄7份、芦荟2份、红花5份、榆白皮15份。
2.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个治疗烧烫伤的外用制剂,在用于制备治疗烧烫伤的外用制剂药品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一个治疗烧烫伤的外用制剂,由半枝莲、八角莲、漏芦、金果榄、黄连、黄芩、大黄、芦荟、红花、榆白皮等药物制成,药物组方结合中医药传统理论和现代科研成果,以活血逐瘀、清热解毒和抗菌消炎、促进组织微循环为组方基本思路,上述药物合用,治疗烧烫伤可以起到止痛、收敛、凉血、活血、逐瘀、清热、解毒疗效,有镇痛、抗炎、促进微循环等药理作用,对烧烫伤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文档编号A61K36/896GK102813788SQ20121033240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1日
发明者杨光, 张晓莉 申请人: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