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用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389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收用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吸收用品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收用品。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在生活用品方面,生产者们也在不遗余力的进行开拓以求能打破固有的产品形态,从而满足消费者追新求异的消费心态。在吸收用品领域同样如此,目前市面上所销售的吸收用品的式样单一,并且颜色一般均为单调的白色。对于那些不断追求产品的特殊效果及新颖颜色的消费者来讲,具有单一式样、单调颜色的吸收用品是无法满足她们追求时尚产品的消费需求的。[0003]另外,一般在吸收用品的生产过程中,都会采用压力来在吸收用品的表面形成自吸收用品表面沿吸收用品的厚度方向向内凹进的凹槽,此凹槽的作用一方面是用于对落在吸收用品表面的液体进行引导扩散以防止液体侧漏,另一方面,凹槽还可以帮助使用者对吸收用品的穿戴位置进行定位,以帮助使用者正确穿戴吸收用品。然而,由于现有的吸收用品均为单调的白色,这样在光线不好的环境下,使用者就不容易根据吸收用品的凹槽的设置位置来对吸收用品的穿戴位置进行定位,这样容易导致吸收用品的穿戴位置发生偏移, 进而导致液体侧漏的情况发生。实用新型内容[0004]有鉴于此,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吸收用品实为必要。[0005]一种吸收用品,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为多层结构,所述主体部具有外表面, 在压力的作 用下,所述外表面形成有自所述外表面沿所述主体部的厚度方向向内凹进的凹槽,在所述主体部的多层结构中,至少有一层的表面上附着有微胶囊颗粒,所述微胶囊颗粒的芯材为有色染料,在所述凹槽处,所述微胶囊颗粒受压破裂释放有色染料使所述凹槽具有相应的颜色。[0006]优选的,所述主体部包括透液性顶层、吸收层以及不透液性底层,所述吸收层夹设在所述透液性顶层与不透液性底层之间,所述透液性顶层的外表面构成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在所述外表面上形成有吸收区域以及围绕所述吸收区域的周边区域,其中所述周边区域由所述透液性顶层与不透液性底层密封构成,所述吸收区域由所述透液性顶层与不透液性底层夹设所述吸收层构成,所述吸收区域用于吸收落在所述吸收用品表面的液体。[0007]优选的,所述凹槽形成在所述周边区域。[0008]优选的,所述凹槽在所述周边区域构成蕾丝花纹图案。[0009]优选的,所述凹槽形成在所述吸收区域。[0010]优选的,在所述吸收区域及周边区域均形成有所述凹槽。[0011]优选的,所述微胶囊颗粒附着在所述吸收层的表面。[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吸收用品,由于其外表面所形成的凹槽区域被所述微胶囊颗粒所释放的有色染料所染色,因此,首先,从外观上看所述吸收用品不再是单调的白色,并且通过调整所述微胶囊颗粒的芯材的染料的种类,可以在所述吸收用品上形成多种有色区域,从而使得所述吸收用品具有良好的视觉感受;其次,当形成在所述吸收用品上的凹槽作为吸收用品的导流槽时,由于所述凹槽所对应的区域被所述微胶囊颗粒释放的有色染料染色,因此所述凹槽所对应的区域可以明显的区别于所述吸收用品的其它区域,从而有助于使用者在使用时对吸收用品的凹槽区域进行辨识定位,避免了由于吸收用品穿戴位置偏移而导致的液体侧漏发生;再次,一般吸收用品均包括具有吸液能力的吸收区域及围绕所述吸收区域的不具有吸液能力的周边区域,通过将所述微胶囊颗粒附着在所述吸收用品的周边区域,可以在吸收用品的周边区域压制凹槽以形成如蕾丝花纹等有色图案,从而起到对所述吸收用品进行装饰的作用。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吸收用品的结构示意图。[0014]图2是沿图1中I1-1I线的剖面图。[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吸收用品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001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17]主体部100透液性顶层10外表面11吸收区域111周边区域112凹槽12吸收层20不透液性底层30微胶囊颗粒200蕾丝花纹图案30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
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请参见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吸收用品,其包括主体部 100,所述主体部100为多层结构,在所述主体部100的多层结构中,至少有一层的表面上附着有微胶囊颗粒200,其中所述微胶囊颗粒200的芯材为有色染料,所述微胶囊颗粒200可在压力的作用下破裂而释放出有色染料。[0020]所述主体部100具有暴露于外部的外表面,在所述外表面上形成有吸收区域111 以及围绕所述吸收区域111的周边区域112,其中所述吸收区域111用于吸收落于所述主体部100外表面的液体。[002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100包括透液性顶层10、吸收层20以及不透液性底层30,所述吸收层20夹设于所述透液性顶层10与不透液性底层30之间。所述周边区域 112由所述透液性顶层10与不透液性底层30密封构成,所述吸收区域111则由所述透液性顶层10与不透液性底层30夹设所述吸收层20构成。[0022]所述透液性顶层10具有暴露于外部的外表面11,所述外表面11构成所述吸收用品的外表面。所述吸收区域111以及周边区域112形成在所述外表面11上。[0023]可以理解的,由于在所述吸收用品使用时,所述透液性顶层10需要与使用者皮肤直接接触,因此所述透液性顶层10的材料优选的使用透液性能良好、且具有柔软滑顺的触感的材料,例如棉纤维等天然柔性纤维。[0024]所述外表面11形成有自所述外表面11沿所述主体部100的厚度方向向内凹进的凹槽12。所述凹槽12是通过压力使所述透液性顶层10及/或吸收层20向着所述不透液性底层30凹进而形成。[002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微胶囊颗粒200附着在所述吸收层20的与所述透液性顶层 10相接触的表面,当在所述主体部100的外表面11上形成所述凹槽12时,所述微胶囊颗粒 200受压破裂释放出有色染料,从而使所述凹槽12所对应的区域具有相应的颜色。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该吸收用品中,所述凹槽12所对应的区域具有区别于其它区域的颜色,并且所述凹槽12所具有的颜色是由于所述微胶囊颗粒200受压破裂后赋予的。[0026]由于在所述吸收用品中,所述凹槽12所对应的区域被所述微胶囊颗粒200所释放的有色染料所染色,因此,首先,从外观上看所述吸收用品不再是单调的白色,而且通过调整所述微胶囊颗粒200的芯材的染料的种类,可以在所述吸收用品上形成多种有色区域, 从而使得所述吸收用品具有良好的视觉感受;其次,由于所述吸收用品上形成的所述凹槽 12所对应的区域被所述微胶囊颗粒200释放的有色染料染色,因此所述凹槽12所对应的区域可以明显的区别于所述吸收用品的其它区域,从而有助于使用者在使用时对吸收用品的凹槽区域进行辨识定位,避免了由于吸收用品穿戴位置偏移而导致的液体侧漏发生。[0027]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凹槽12的染色是通过压力使凹槽所在区域的微胶囊颗粒200破裂释放出有色染料来实现的,因此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吸收用品中,所述凹槽 12的作用并不仅仅只限于作为导流槽来使用,根据不同的设计需要,可以在所述吸收用品的不同区域形成具所述凹槽12,并且通过设计所述凹槽12的形状以及分布方式,来在不同区域内形成有色图案,而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所述凹槽12就相对应的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如图3所示,可以在所述吸收用品的周边区域112上压制多个所述凹槽12,并使多个所述凹槽12形成蕾丝花纹图案300,由于凹槽12所对应的区域 在形成过程中会被微胶囊颗粒200释放出的有色染料染色,因此由多个凹槽12所构成的蕾丝花纹图案300会具有区别于其它区域的色彩,从而起到对所述吸收用品进行装饰的作用。同样的,当在所述吸收区域 111内压制形成多个所述凹槽12,并对所述凹槽12的排列进行设计以形成图案后,此时所述凹槽12不但可以起到装饰的作用,还可以起到导流以及帮助使用者识别定位的多重作用。[0028]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吸收用品中,所述微胶囊颗粒200的附着区域并不一定要与所述吸收用品的整个表面相对应,也就是说,可以预先在需要压制凹槽的区域内附着所述微胶囊颗粒200,这样就可以保证在压制所述凹槽12时,所述微胶囊颗粒200 能够受压破裂以对所述凹槽12所对应的区域进行染色。[0029]所述吸收层20用于吸收从所述透液性顶层10渗透下来的液体。所述吸收层20 优选为主要由绒毛浆所形成。[0030]在本实用新型中,形成所述吸收层20的材料没有特殊的限定,只要能够用于吸收用品中并且能够形成具有吸收功能的材料层的材料或者混合材料均可应用到本实用新型中,例如具有吸湿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材料与植物纤维的混合材料等。[0031]所述不透液性底层30用于阻挡所述吸收层20内的液体继续向下渗漏。形成所述不透液性底层30的材料可以是具有疏水性能的高分子材料或者具有密实结构的不透水材料层等。[00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透液性顶层10、吸收层20及不透液性底层 30均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当所述透液性顶层10、吸收层20及不透液性底层30为多层结构时,所述微胶囊颗粒200可以附着在所述透液性顶层10、吸收层20及不透液性底层30的多层结构中的任意一个单层的表面上。[0033]当然,优选的,为了避免所述微胶囊颗粒200破裂后所释放的染料直接与使用者的皮肤相接触,可以使所述微胶囊颗粒200附着在除所述主体部100的与使用者皮肤直接接触的透液性顶层之外的其它功能层的表面上,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所述微胶囊颗粒200附着在所述吸收层20的与所述透液性顶层10相接触的表面。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微胶囊颗粒200还可以附着于所述不透液性底层30的与所述吸收层20相接触的表面。[0034]更进一步的,当需要在所述吸收用品的周边区域112上压制蕾丝花纹等凹槽图案时,可以使所述微胶囊颗粒200附着在所述不透液性底层30暴露于外部的表面,这样当所述微胶囊颗粒200受压破裂后,其会对所述不透液性底层30暴露于外部的表面进行染色, 由于吸收用品所使用的透液性顶层10、不透液性底层30及吸收层20等材料都会具有一定的透光性能,因此当所述微胶囊颗粒200对所述不透液性底层30暴露于外部的表面进行染色后,该染色区域依然可以从所述透液性顶层10的一侧显现出来。[0035]当然,根据不同的产品设计需要,可以使所述微胶囊颗粒200附着在所述主体部 100的多个层的表面上。[003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吸收用品的生产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0037]提供吸收用品的透液性顶层10、吸收层20及不透液性底层30 ;在所述吸收用品的透液性顶层10、吸收层20及不透液性底层30中的至少一层的表面附着微胶囊颗粒200,所述微胶囊颗粒200的芯材为有色染料,所述微胶囊颗粒200受压会破裂并释放出有色染料;[003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透液性顶层10、吸收层20及不透液性底层 30均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当所述透液性顶层10、吸收层20及不透液性底层30为多层结构时,所述微胶囊颗粒200可以附着在所述透液性顶层10、吸收层20及不透液性底层30的多层结构中的任意一个单层的表面上。[0040]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微胶囊颗粒200附着于所述吸收层20的表面。[0041]可以选择的,所述微胶囊颗粒200可以以乳液的方式采用涂布、印刷或者喷涂等手段附着在所述吸收用品的透液性顶层10、吸收层20及不透液性底层30中的至少一层的表面上。[0042]将所述吸收层20夹设于所述透液性顶层10与不透液性底层30之间以形成所述吸收用品的主体部100 ;[004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的主体部100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吸收区域111以及围绕所述吸收区域111的周边区域112,其中所述周边区域112由所述透液性顶层10与不透液性底层30密封构成,所述吸收区域111由所述透液性顶层10与不透液性底层30夹设所述吸收层20构成,所述吸收区域111用于吸收落在所述吸收用品表面的液体。[0044]对所述主体部100施压,以在所述主体部100的外表面形成自所述主体部100的外表面沿所述主体部100的厚度方向向内凹进的凹槽12,同时在施压过程中使所述凹槽12 所对应的区域内的微胶囊颗粒200受压破裂释放出有色染料,以对所述凹槽12所对应的区域染色。[0045]在此步骤中,可以采用压花辊等本领域所常用来对纸张或者无纺布等进行压花的设备来对所述主体部100施压,从而在所述主体部100上形成具有与所述微胶囊颗粒200 的芯材颜色相对应的凹槽12。[0046]根据不同的设计需要,所述凹槽12可以形成在所述吸收区域111,也可以形成在所述周边区域112,当然在所述吸收区域111及周边区域112内均可以形成所述凹槽12。[0047]优选的,当所述凹槽12形成在所述周边区域112内时,所述凹槽12在所述周边区域112内构成蕾丝花纹图案。[004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吸收用品 的生产方法,其利用微胶囊颗粒受压破裂会释放出芯材的特点,在对吸收用品的表面压印导流槽等凹槽的制程之前, 将以有色染料为芯材的微胶囊颗粒200附着在形成所述吸收用品的功能层的表面,从而在对所述吸收用品的表面压印导流槽等凹槽时,使所述微胶囊颗粒200受压破裂释放出有色染料,从而对形成凹槽的区域染色,使最终制得的吸收用品的凹槽区域具有与所述微胶囊颗粒200的芯材颜色相对应的色彩。通过上述方式所生产出来的吸收用品,由于其外表面所形成的凹槽区域被所述微胶囊颗粒200所释放的有色染料所染色,因此,首先,从外观上看所述吸收用品不再是单调的白色,并且通过调整所述微胶囊颗粒200的芯材的染料的种类,可以在所述吸收用品上形成多种有色区域,从而使得所述吸收用品具有良好的视觉感受;其次,当形成在所述吸收用品上的凹槽作为吸收用品的导流槽时,由于所述凹槽所对应的区域被所述微胶囊颗粒200释放的有色染料染色,因此所述凹槽所对应的区域可以明显的区别于所述吸收用品的其它区域,从而有助于使用者在使用时对吸收用品的凹槽区域进行辨识定位,避免了由于吸收用品穿戴位置偏移而导致的液体侧漏发生;再次,通过将所述微胶囊颗粒200附着在所述吸收用品的不具有吸液能力的周边区域,可以在吸收用品的周边区域压制凹槽以形成如蕾丝花纹等有色图案,从而起到对所述吸收用品进行装饰的作用。[0049]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做其它变化。故,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吸收用品,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为多层结构,所述主体部具有外表面,在压力的作用下,所述外表面形成有自所述外表面沿所述主体部的厚度方向向内凹进的凹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部的多层结构中,至少有一层的表面上附着有微胶囊颗粒,所述微胶囊颗粒的芯材为有色染料,在所述凹槽处,所述微胶囊颗粒受压破裂释放有色染料使所述凹槽具有相应的颜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透液性顶层、吸收层以及不透液性底层,所述吸收层夹设在所述透液性顶层与不透液性底层之间,所述透液性顶层的外表面构成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在所述外表面上形成有吸收区域以及围绕所述吸收区域的周边区域,其中所述周边区域由所述透液性顶层与不透液性底层密封构成,所述吸收区域由所述透液性顶层与不透液性底层夹设所述吸收层构成,所述吸收区域用于吸收落在所述吸收用品表面的液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形成在所述周边区域。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形成在所述吸收区域。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用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收区域及周边区域均形成有所述凹槽。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颗粒附着在所述吸收层的表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收用品,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为多层结构,所述主体部具有外表面,在压力的作用下,所述外表面形成有自所述外表面沿所述主体部的厚度方向向内凹进的凹槽,在所述主体部的多层结构中,至少有一层的表面上附着有微胶囊颗粒,所述微胶囊颗粒的芯材为有色染料,在所述凹槽处,所述微胶囊颗粒受压破裂释放有色染料使所述凹槽具有相应的颜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吸收用品具有新颖的表层图案,同时在穿戴时,有助于使用者对所述吸收用品进行正确定位。
文档编号A61F13/15GK202821842SQ20122040605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6日
发明者郑福良, 杨锟, 张欣俐 申请人:金红叶纸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