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内压力检测和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8449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胃内压力检测和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管及胃内压力测定和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是一种食管胃动力性疾病。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期间,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称胃食管反流(GER),胃食管存在生理反流和病理性反流两种。生理性反流是由LES自发性松弛引起,有利于胃内气体排出,食管会出现推动性蠕动将胃液推进到胃里,正常情况下不造成食管部膜损伤。病理性反流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胃食管抗反流功能不全,所造成的一种病理现象。医院危重症患者,特别是意识不清患者,胃肠植物神经功能受损,括约肌收缩力减弱,在留置胃管情况下,鼻饲过快和量过大均易造成食物反流和吸入性肺炎,依靠护士人工回抽胃内容物定时监测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通常不能准确反映胃肠动力变化,不便及时调整肠内营养的速度和品种。临床急需一种床边动态反映胃内压的装置,对及时了解危重患者肠内营养胃肠动力学参数极为重要。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设计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随时监测胃内压力,并可将数据记录和分析的胃内压力检测和分析装置。本实用新型装置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胃内压力检测和分析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数据存储器,还具有一带压力传感器的监测探管,以及通过导线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相接的单片微机,单片微机利用导线与显示面板和数据存储器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还包括单片微机上设置的数据输出接口。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数据输出接口通过导线连接计算机。本实用新型胃内压力检测和分析装置的实质性进步和显著效果在于,利用该检测分析装置能够作为一种诊断危重患者胃反流性疾病的辅助方法,能够及时准确的监测和显示人体的胃肠内压力的变化情况,而且可将数据存储并输出到计算机中进行分析检测,使医务人员及时掌握病人胃肠动力学参数。该装置简便易行,监控方便,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是监控胃内反流的一种方法,使用时最好同时测食管、食管下括约肌及胃肠内压,能显示食管下括约肌松驰,食管蠕动减少或收缩波幅低下等情况,可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中连续进行胃、食管压力监测,减少胃内容反流,减少误吸并监测消化功能。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监测探管1、压力传感器2、导线3、单片微机4、显示面板5、数据存储器6、数据输出接口 7、计算机8。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优选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胃内压力检测和分析装置具有一监测探管1,在监测探管I的头部前端内设置有可感应胃食道内压力的压力传感器2,压力传感器2通过导线3与单片微机4联通,单片微机4利用导线3与显示面板5和数据存储器6相接,单片微机4上设置有数据输出接口 7,该数据输出接口 7利用导线3连接有计算机8。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带有压力传感器2的监测探管I经鼻腔插入胃食道内部,压力传感器2可置于下食管括约肌上3-5cm处,然后将监测探管I与数据存储器6相连进行实时监测,尔后将监测所得到的结果输入到计算机8中利用软件分析,最终获得检测结果。本实用新型胃内压测定装置在诊断和监护上十分有用,它不仅可以帮助确立诊断,也可以用于监控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胃肠动力学变化,也可同时测定下食管括约肌(LES)的长度和部位、LES压、LES松弛压、食管体部压力及食管上括约肌压力等。LES静息压为10-30mmHg,如LES压< 6mmHg易导致反流。胃食管反流病内科治疗效果不好时可作为辅助性诊断方法。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主要实施方式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所作出的其他若干技术精确、美化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胃内压力检测和分析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数据存储器,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带压力传感器的监测探管,以及通过导线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相接的单片微机,单片微机通过导线与显示面板和数据存储器相连,还包括单片微机上设置的数据输出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内压力检测和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输出接口通过导线连接到计算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胃内压力检测和分析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数据存储器,还具有一带压力传感器的监测探管,以及通过导线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相接的单片微机,单片微机利用导线与显示面板和数据存储器相连。还包括单片微机上设置的数据输出接口,所述数据输出接口通过导线连接有计算机。使用时可同时测食管、食管下括约肌及胃内压,能显示食管下括约肌松驰,食管蠕动减少或收缩波幅低下等情况,可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中连续进行胃、食管压力监测,减少胃内容反流,减少误吸并监测消化功能。
文档编号A61B5/03GK202981988SQ201220503889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8日
发明者林念童 申请人: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