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64604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该药物是以三七、薤白、地龙、瓜蒌皮、冰片为主要原料,这些主要原料的重量份配比是:三七10-30份、薤白5-25份、地龙5-25份、瓜蒌皮5-25份、冰片0.1-0.5份。本发明产品的原料来源广泛,成本较低,制备工艺简单,产品具有祛痰散瘀、醒脑通脉的功效,能够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医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对缺血性中风有很好的疗效。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以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缺血性中风即脑梗死。目前脑中风的中医治法主要有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痰法、行气活血法、理气化痰活血法、清热解毒活血法、养阴活血法等,可见以往对于中药防治脑缺血损伤的研究多从“活血化淤”立法,但单纯从“活血化淤”论治,临床疗效时有欠佳。临床上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其症状既有瘀阻脉络的表现,如头痛剧烈,舌质紫暗边有瘀点、瘀斑等,还同时兼有痰热中阻之体征,如喉间痰鸣,腹满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滑等。此时,若徒祛其瘀则瘀难去,单涤其痰则痰不除。《丹溪心法》云:“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中风斟诠》亦有:“独有缪氏仲淳谓真阴亏而内热生风,猝然僵仆,初宜清热顺气开痰,继则培本,分作两层治法,乃有次序可言。”故痰瘀同治是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治法。但目如尚未见有疲癒同治的缺血性中风药物的相关临床报导。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4]本发明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发明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它由以下按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三七10-30份、薤白5-25份、地龙5-25份、瓜萎皮5-25份、冰片0.1-0.5份。
[0006]本发明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原料优选配比是:三七15份、薤白10份、地龙10份、瓜萎皮10份、冰片0.1份。
[0007]本发明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制备工艺是:按制作1000粒胶囊进行,先将三七粉碎成细粉备用,再将薤白、地龙、瓜萎皮加8倍量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lh,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70°C下相对密度为1.10~1.12的清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70°C下相对密度为1.33~1.35的稠膏,加入三七细粉混匀,置干燥箱中在70-80°C下干燥至含水量为5%以下,加入冰片,置粉碎机中粉碎,过80目筛,加适量淀粉至总重量为500g,混匀,装胶囊,即制成1000粒月父囊。
[0008]第二种制备工艺是:按制作1000粒胶囊进行,先将三七粉碎成细粉;取三分之二的三七细粉加6倍量70%乙醇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70°C下相对密度为1.33~1.35的清膏备用,醇提后的三七药渣与薤白、地龙、瓜萎皮加8倍量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lh,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70°C下相对密度为1.33~1.35的清膏,与上步提取的三七醇提清膏及余下三分之一的三七细粉合并,混匀,置干燥箱中在70-80°C下干燥至含水量为5%以下,最后加入冰片,粉碎,过80目筛,加适量淀粉至总重量为500g,混匀,装胶囊,即制成1000粒胶囊。
[0009]第三种制备工艺是:按制作1000粒胶囊进行,先将三分之一的三七碎成细粉备用;将余下的三七和薤白、地龙、瓜萎皮加8倍量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lh,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70°C下相对密度为1.10~1.12的清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为5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70°C下相对密度为1.33~1.35的稠膏,再与碎成细粉的三七混匀,置干燥箱中在70-80°C下干燥至含水量为5%以下,最后加入冰片,粉碎,过80目筛,加适量淀粉至总重量为500g,混匀,装胶囊,即制成1000粒胶囊。
[0010]本发明配方中的三七化瘀不伤正气、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合为君药,化痰祛瘀通络护元;地龙清热息风通络利尿,瓜萎皮清热涤痰润肠,同为臣药,协同君药,加强活血祛痰之功,使邪从二便而走;冰片为佐使药,“主散郁火,治痰迷”,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引药入脑。全方共奏化痰息风,祛瘀通络,痰瘀同治,疏血通脉之功。此方紧守中风病“风、火、痰、瘀”之病理特点,抓住中风病急性期的主要病机,采用从痰瘀论治,符合辨证论治精神。
[0011]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十余年的临床实践,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本发明药物治疗100多例缺血性中风患者,疗效切确,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200多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本发明产品,分别在治疗后14天、28天及3个月观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临床综合疗效变化、中医证候疗效分析、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用药不良反应方面的变化,观察组各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安全性指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具体实施方式】
[0012]本发明配方中原料的属性及功效如下:
[0013]1.三七为君药,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心、小肠经,具有止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主治咯血、衄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等。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脑梗塞,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现代药理研究:其具有止血、保护心肌细胞、保护脑组织、降血脂、抗血栓·、增强免疫力、抗炎、抗纤维化、抗肿瘤、消除氧自由基、抗氧化等作用。《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本草求真》《本草汇言》《玉揪药解》《医门秘旨》、《跌损妙方》等均有记载。主含人参皂苷Rb 1、Re、RcURe、Rf、Rgl、和三七皂苷Rl等20余种皂苷成分,三七皂苷类成分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三七总皂苷具有耐缺氧、降血糖血脂、改善微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炎、抗衰老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总皂苷(PNS)含量达12%,其中尤以人参皂苷Rgl、Rbl、三七皂苷Rl含量最高。此外,还含有三七素(三七氨酸)、黄酮、挥发油、氨基酸、糖类等有效成份及各种微量元素。三七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珍贵中药材,选择将其打粉,作为辅料加入制剂中,与传统用药相符合。
[0014]2.薤白为君药,味辛、苦,温。归心、肺、胃、大肠经。具有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等功效。中医临床广泛用于治疗胸痹心痛,脘腹痞满胀痛,泻痢后重等症。薤白中含有腺苷、挥发油、色氨酸及其衍生物和留体皂苷等成分。其中腺苷具有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扩张周围血管及减弱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血小板凝集,降低全血黏度的作用,是薤自治疗胸痹等证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这些成份易溶于水,故采用水提工艺,与传统工艺相符合。
[0015]3.地龙为臣药,味咸,寒。归肝、脾、膀胱经。能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具有降压、抗血栓及心率失常、抗癌、增强免疫、解热镇痛、镇静、平喘、抗菌等作用。临床上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水肿尿少。大量研究表明,地龙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还含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其药理作用几乎涉及人体各个系统,主要有降压、抗血栓、抗心律失常、抗癌、增强免疫、抗溃疡、解热镇痛、镇静、平喘、抗菌等作用。具有药理活性成分为蚯蚓解热碱、蚯蚓索、蚯蚓毒索、碱性氨基酸、次黄嘌呤、黄螵呤、琥珀酸和脂肪酸、钙调素蛋白及蚯蚓新钙结合蛋白。根据这药理活性成分,对其采用水提工艺,与传统工艺相符合。
[0016]4.瓜萎皮为臣药,味甘,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化痰,利气宽胸之功。用于痰热咳嗽,胸闷胁痛。有文献报道,瓜萎皮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压、抗缺氧、保护缺血一再灌注心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药理作用。瓜萎皮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精氨酸、亮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等17种氨基酸和钾、钠、钙、镁、铜、锌、铁、锰等无机元素及少量的挥发油、饱和脂肪醇等。根据瓜萎皮化学成分具有水溶性的特点及传统临床服用方法,对瓜萎皮采用水提工艺,与传统工艺相符合。
[0017]5.冰片为佐使药,味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之功。用于热病神昏、惊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胸痹心痛,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其主要成分为龙脑,为无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的片状松脆结晶;具挥发性。根据冰片的特点及传统临床服用方法,对冰片和干膏混合后再粉碎,与传统工艺相符合。
[0018]本发明产品的使用方法是:口服。用量是:每次3~5粒,每粒胶囊中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l、Rbl和三七皂苷Rl)含量共计8.3%,每天3次。一个疗程的时间为7天。
[0019]以下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0020]实施例1:
[0021]原料配方:三七417g薤白277g地龙277g瓜萎皮277g冰片3g
[0022]制备工艺:
[0023]先将三七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备用;再将薤白、地龙和瓜萎皮混合加8倍量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lh,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2 (700C )的清膏,放冷,加70%乙醇使含醇量为6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3~1.35 (700C )的稠膏,加入三七细粉混匀,置干燥箱中在80°C下干燥至含水量为5%,加入冰片,置粉碎机中粉碎,过80目筛,加适量淀粉至总重量为500g,混匀,装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
[0024]实施例2:
[0025]原料配方:同实施例1
[0026]制备工艺:
[0027]将三七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取三分之二的三七粉加6倍量70%乙醇,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3~1.35 (700C )的清膏备用,醇提后的三七药渣与薤白、地龙、瓜萎皮加8倍量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lh,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3~1.35(70°C )的清膏,与第一步提取的三七醇提清膏及余下三分之一的三七细粉合并,混匀,置干燥箱中在70-80°C下干燥至含水量为4%。最后加入冰片,粉碎,过80目筛,加适量淀粉至总重量为500g,混匀,装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
[0028]实施例3:
[0029]原料配方:同实施例1[0030]制备工艺:
[0031]将三分之一的三七碎成细粉(过80目筛)备用;将余下的三七和薤白、地龙、瓜萎皮加8倍量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lh,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
1.12 (700C )的清膏,放冷,加70%乙醇使含醇量为5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3~1.35 (700C )的稠膏,与碎成细粉的三七混匀,置干燥箱中在70-80°C下干燥至含水量为3%。最后加入冰片,粉碎,过80目筛,加适量淀粉至总重量为500g,混匀,装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
[0032]实施例4:三七300g薤白150g地龙150g瓜萎皮150g冰片3g
[0033]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
[0034]实施例5:三七650g薤白450g地龙450g瓜萎皮450g冰片6g
[0035]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
[0036]实施例6:三七900g薤白750g地龙750g瓜萎皮750g冰片9g
[0037]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
[0038]实施例7:三七300g薤白150g地龙150g瓜萎皮150g冰片3g
[0039]制备工艺:同实施例2
[0040]实施例8:三七650g薤白450g地龙450g瓜萎皮450g冰片6g
[0041]制备工艺:同实施例2
[0042]实施例9:三七900g薤白750g地龙750g瓜萎皮750g冰片9g
[0043]制备工艺:同实施例2
[0044]实施例10:三七300g薤白150g地龙150g瓜萎皮150g冰片3g
[0045]制备工艺:同实施例3
[0046]实施例11:三七650g薤白450g地龙450g瓜萎皮450g冰片6g
[0047]制备工艺:同实施例3
[0048]实施例12:三七900g薤白750g地龙750g瓜萎皮750g冰片9g
[0049]制备工艺:同实施例3
[0050]以下是服用本发明 产品的典型验证实例:
[0051]1、陈某,男,63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2天”就诊,诊断:急性脑梗死。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本发明广品(实施例1的广品)21天,每天3次,每次5粒,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显著改善。
[0052]2、梁某,男,现年75岁,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言语不清I天”就诊,诊断:急性脑梗死。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本发明广品(实施例2的广品)14天,每天3次,每次5粒,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中医证候评分显著改善。
[0053]3、林某,女,现年57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I月余”就诊,诊断:脑梗死(恢复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本发明广品(实施例3的广品)14天,每天3次,每次5粒,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改善。
[0054]4、王某,男,现年83岁,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饮水呛咳2月余”就诊,诊断:脑梗死(恢复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本发明产品(实施例4的产品)21天,每天3次,每次4粒,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改善。
[0055]5、张某,女,现年59岁,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头痛头晕3天”就诊,诊断:急性脑梗死。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本发明广品(实施例5的广品)28天,每天3次,每次3粒,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中医证候评分显著改善。
[0056]6、贺某,女,现年73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言语不清7小时”就诊,诊断:急性脑梗死。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本发明产品(实施例6的产品)28天,每天3次,每次4粒,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中医证候评分显著改善。
[0057]7、卢某,男,现年62岁,因“左侧肢体乏力伴嘴角流涎3天”就诊,诊断:急性脑梗死。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本发明广品(实施例7的广品)14天,每天3次,每次5粒,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中医证候评分显著改善。
[0058]8、石某,女,现年71岁,因“头晕、恶心、呕吐I天”就诊,诊断:急性脑梗死。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本发明广品(实施例8的广品)28天,每天3次,每次4粒,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中医证候评分显著改善。
[0059]9、梁某,女,现年58岁,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6月余”就诊,诊断:脑梗死(后遗症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本发明广品(实施例9的广品)28天,每天3次,每次5粒,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中医证候评分较前改善。
[0060]10、祝某,男,现年83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2月余”就诊,诊断:脑梗死(恢复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本发明广品(实施例10的广品)28天,每天3次,每次3粒,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中医证候评分显著改善。
[0061]11、谢某,男,现年70岁,因“左侧肢体乏力伴饮水呛咳2天”就诊,诊断:急性脑梗死。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本发明广品(实施例11的广品)28天,每天3次,每次4粒,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中医证候评分显著改善。
[0062]12、覃某,女,现年68岁,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8小时候”就诊,诊断:急性脑梗死。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本发明广品(实施例12的广品)28天,每天3次,每次4粒,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中医证候评分显著改善。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按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三七10-30份、薤白5-25份、地龙5-25份、瓜萎皮5_25份、冰片0.1-0.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原料按重量份配比是:三七15份、薤白10份、地龙10份、瓜萎皮10份、冰片0.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工艺是:按制作1000粒胶囊进行,先将三七粉碎成细粉备用,再将薤白、地龙、瓜萎皮加8倍量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lh,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70°C下相对密度为1.10~1.12的清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70°C下相对密度为1.33~1.35的稠膏,加入三七细粉混匀,干燥至含水量为5%以下,加入冰片,置粉碎机中粉碎,过80目筛,加适量淀粉至总重量为500g,混匀,装胶囊,即制成1000粒胶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工艺是:按制作1000粒胶囊进行,先将三七粉碎成细粉;取三分之二的三七细粉加6倍量70%乙醇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70°C下相对密度为1.33~1.35的清膏备用,醇提后的三七药渣与薤白、地龙、瓜萎皮加8倍量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lh,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70°C下相对密度为1.33~1.35的清膏,与上步提取的三七醇提清膏及余下三分之一的三七细粉合并,混匀,干燥至含水量为5%以下,最后加入冰片,粉碎,过80目筛,加适量淀粉至总重量为500g,混匀,装胶囊,即制成1000粒胶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工艺是:按制作1000粒胶囊进行,先将三分之一的三七碎成细粉备用;将余下的三七和薤白、地龙、瓜萎皮加8倍量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lh,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70°C下相对密度为.1.10~1.12的清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为5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70°C下相对密度为1.33~1.35的稠膏,再与碎成细粉的三七混匀,干燥至含水量为.5%以下,最后加入冰片,粉碎,过80目筛,加适量淀粉至总重量为500g,混匀,装胶囊,即制成1000粒胶囊。
【文档编号】A61K31/045GK103566146SQ201310469492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0日
【发明者】刘泰 申请人:广西中医药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