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定位辅助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头颈部定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头颈部定位辅助装置由底板、升降机构、倾斜机构及辅助垫所组成;底板左右侧相对固接一对限位板,各限位板前后侧分别开设第一、第三滑槽,两滑槽间有第一定位孔;升降机构有第一、第二连杆,两连杆两端分别开设下杆孔一、上杆孔一、下杆孔二及上杆孔二,相邻第一、第二连杆中央以轴杆枢接;倾斜机构有一对从动板,其两端各开上板孔及下板孔,上板孔枢接于第一连杆与对升降板间,为上固定杆所穿;下板孔供从动杆两端穿越,套设于第三滑槽内;从动板顶面连接倾斜板,前端邻接支承平台,顶面对应固定孔二;辅助垫有隆起部,周缘开设穿孔,套接定位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增加调整的便利性。
【专利说明】头颈部定位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定位辅助装置,特别是一种头颈部定位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放射治疗以高能量的X光线或带电粒子,例如电子、质子等来照射病灶部位,借以达到杀死恶性肿瘤或抑制良性肿瘤增生的目的。若放射治疗能够准确的照射到肿瘤部位,将有效提高病患治愈的机会,因此,治疗过程中,除了专业的医师技术及精密的放射治疗仪器外,另一项重点则在于定位辅助装置将病患欲进行放射治疗的部位予以定位。
[0003]而已知的的头颈部放射治疗的定位装置,大抵以面罩固定器为居多,但是其显著缺点在于,其无法将病患头颈部做其它角度,例如升降及/或倾斜角度的调整。基于前述面罩固定器不具有升降及/或倾斜角度调整的缺陷,相关医疗器材业者即开发出一种可调式基座与硬质辅助垫的头颈部定位辅助装置,其利用基座与辅助垫的搭配来达到体位固定的要求。可调式基座固然具有角度调整的功能,从而解决习知面罩固定器不具备调整角度的困扰,但基座本身仅靠一端锁紧于支架,使得其支撑力明显不足,一旦经过多次使用之后,基座往往因承受力量超过负荷而产生断裂的情况,这不仅增加仪器保养的困难度外,且对正在进行放射治疗的病患言亦增加了危险度。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头颈部定位辅助装置,用以解决上述的现有问题。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头颈部定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头颈部定位辅助装置由底板、升降机构、倾斜机构及辅助垫所组成;底板为一平板,其左右侧相对固接一对限位板,各限位板前后侧分别开设呈线形的第一滑槽和第三滑槽,两滑槽间设有第一定位孔;升降机构具有呈X型交叉枢接的一对第一连杆和一对第二连杆,两连杆两端分别开设下杆孔一、上杆孔一、下杆孔二及上杆孔二,且相邻第一、第二连杆中央以一轴杆进行枢接;倾斜机构具有一对从动板,其两端各开上板孔及下板孔,上板孔枢接于第一连杆与对升降板之间,且为上固定杆所穿越;下板孔供从动杆两端穿越,分别套设于对限位板的第三滑槽内;从动板顶面连接一倾斜板,其前端邻接于支承平台,且其顶面对应于固定孔二 ;辅助垫具有一隆起部,其周缘开设复数个穿孔,来套接在支承平台顶面预设的定位销。
[0006]第一连杆的下杆孔一、上杆孔二分别供下活动杆及上固定杆的枢接,且下活动杆两端分别伸入两限位板的第一滑槽内,且与锁固件相螺接。
[0007]锁固件向内伸出一螺杆,其螺接于下活动杆外端的螺孔内。
[0008]上固定杆两端枢接于一对升降板一端的第二定位孔,且升降板还在横向开设有第二滑槽。
[0009]第二连杆的下杆孔二分别供下固定杆两端穿越,并枢接于两限位板的第一定位孔。
[0010]第二连杆的上杆孔二分别供一上活动杆两端穿越,并套设于两升降板的第二滑槽内。
[0011]升降板顶面连接一支承平台,支承平台的顶面突设至少二个定位销,且还开设固
定孔一。
[0012]两第一连杆两端分别与下活动杆及上固定杆结合成矩形第一框架,两第二连杆两端分别与下固定杆及上活动杆结合成矩形第二框架,两框架中心以轴杆枢接成两交叉的框架。
[0013]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限位板及升降板之间设有长垫圈、短垫圈,短垫圈长度等同于第一、第二连杆的厚度,且为长垫圈长度的一半。
[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可直接调整升降功能,增加调整的便利性,且有效提高了放射治疗准确性,舒适耐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组立后尚未操作的立体图;
图3为病患枕靠于图2所示定位辅助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操作时将支承平台及倾斜板去除后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操作后的立体图;
图6为病患枕靠于图5所示定位辅助装置的示意图。
[0016]图中标示:1、底板,11、限位板,111、第一滑槽,112、第三滑槽,113、第一定位孔,2、升降机构,21、第一连杆,211、下杆孔一,212、上杆孔一,22、第二连杆,221、下杆孔二,222、上杆孔二,23、轴杆,24、下活动杆,241、锁固件,242、螺杆,243、螺孔,25、上固定杆,26、升降板,261、第二定位孔,262、第二滑槽,27、下固定杆,28、上活动杆,29、支承平台,291、定位销,292、固定孔一,201、长垫圈,202、短垫圈,3、倾斜机构,31、从动板,311、上板孔,312、下板孔,32、从动杆,33、倾斜板,331、固定孔二,4、辅助垫,41、隆起部,42、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如图所示,本发明头颈部定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头颈部定位辅助装置由底板1、升降机构2、倾斜机构3及辅助垫4所组成;底板I为一平板,其左右侧相对固接一对限位板11,各限位板11前后侧分别开设呈线形的第一滑槽111和第三滑槽112,两滑槽间设有第一定位孔113 ;升降机构2具有呈X型交叉枢接的一对第一连杆21和一对第二连杆22,两连杆两端分别开设下杆孔一 211、上杆孔一 212、下杆孔二 221及上杆孔二 222,且相邻第一、第二连杆中央以一轴杆23进行枢接;倾斜机构3具有一对从动板31,其两端各开上板孔311及下板孔312,上板孔311枢接于第一连杆21与对升降板26之间,且为上固定杆25所穿越;下板孔312供从动杆32两端穿越,分别套设于对限位板11的第三滑槽112内;从动板31顶面连接一倾斜板33,其前端邻接于支承平台29,且其顶面对应于固定孔二331 ;辅助垫4具有一隆起部41,其周缘开设复数个穿孔42,来套接在支承平台29顶面预设的定位销291。第一连杆21的下杆孔一 211、上杆孔二 212分别供下活动杆24及上固定杆25的枢接,且下活动杆24两端分别伸入两限位板11的第一滑槽111内,且与锁固件241相螺接。锁固件241向内伸出一螺杆242,其螺接于下活动杆24外端的螺孔243内。上固定杆25两端枢接于一对升降板26 —端的第二定位孔261,且升降板26还在横向开设有第二滑槽262。第二连杆22的下杆孔二 221分别供下固定杆27两端穿越,并枢接于两限位板11的第一定位孔113。第二连杆22的上杆孔二 222分别供一上活动杆28两端穿越,并套设于两升降板26的第二滑槽262内。升降板26顶面连接一支承平台29,支承平台29的顶面突设至少二个定位销291,且还开设固定孔一 292。两第一连杆21两端分别与下活动杆24及上固定杆25结合成矩形第一框架,两第二连杆22两端分别与下固定杆27及上活动杆28结合成矩形第二框架,两框架中心以轴杆23枢接成两交叉的框架。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与限位板11及升降板26之间设有长垫圈201、短垫圈202,短垫圈202长度等同于第一、第二连杆的厚度,且为长垫圈201长度的一半。
[0019]如图1及图4所示,基本上,本发明头颈部定位辅助装置为避免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干扰,因此,所有构件均采用非金属材料所制成。其中,两升降板26顶面连接一支承平台29,使支承平台29可随着升降板26的动作,而同步上升或下降。为使支承平台29具有固定病患颈部的功能,所以,其顶面突设至少二定位销291,以供后叙辅助垫4的嵌插定位。此外,支承平台29对应于已知面罩固定器周边预设的孔洞开设固定孔292,以方便病患颈部仰卧于辅助垫4时,就是可将面罩固定器罩住病患头部,然后利用定位栓穿越面罩固定器的预设孔洞,并嵌插于固定孔292内,即形成所预期的辅助定位效果。
[0020]为减少各连杆分别与限位板11及升降板26的摩擦,所以,两者间均设有长、短垫圈以供下活动杆24、上固定杆25、下固定杆27及上活动杆28穿越。其中,短垫圈202长度等同于第一、第二连杆的厚度,并为长垫圈201长度一半,使升降板26得以搭接于限位板11之上。
[0021]倾斜机构3具有一对从动板31,其两端各开一板孔,该对从动板31顶面连接一倾斜板33,其前端邻接于支承平台29,且其顶面对应于面罩固定器预设的孔洞开设固定孔331。因此,当升降机构3上升时,会带动从动板31前端也一并上升,而后端则沿着第三滑槽112向前移动,进而改变倾斜板33的倾斜角度,以利于病患头部的贴靠。
`[0022]辅助垫4为一中空成型或实心型态的垫体,隆起部41供病患颈部的枕靠,升降机构2可带动支承平台29及其所结合的辅助垫4同步升降,因此,医院无须准备不同尺寸的辅助垫,且在进行放射治疗之前无须反覆地更换不同尺寸的辅助垫,借以减少放射治疗人员的准备动作。
[0023]参照图4至5,欲调整升降高度时,仅需将锁固件241,例如旋钮旋松,并向后推入,使下活动杆24沿着第一滑槽111向后移动,而令第一连杆21另一端的上固定杆25上升的同时,使升降板26及从动板31前端也一并上升,而第二连杆22的上活动杆28则沿着升降板26的第二滑槽262向后移动,且从动杆32沿着第三滑槽112向前移动,以致支承平台29及辅助垫4垂直地上升至所欲的高度后,将锁固件241与下活动杆24锁紧,而倾斜板33则加大倾斜角度,直到病患咽喉部位形成如图6所示的明显外露型态,以利于放射治疗的进行。
[0024]所以,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由于辅助垫可随着升降机构的支承平台同步上升或下降,而改变辅助垫的高度,所以医院无需准备不同尺寸及不同曲线幅度的辅助垫,也能提高放射治疗的准确性。再者,升降机构采用连动方式同步升降,其机械强度佳,具有足够的支撑力,且容易保养与维修。更进一步说,升降机构进行调整的同时,其一侧可同步带动一倾斜机构改变其倾斜角度,使病患头颈部的 体位角度改变时,倾斜机构也一并适应,而保持着枕靠状态,以确保体位的固定,以及放射治疗的进行。
【权利要求】
1.一种头颈部定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头颈部定位辅助装置由底板(I)、升降机构(2)、倾斜机构(3)及辅助垫(4)所组成; 底板(I)为一平板,其左右侧相对固接一对限位板(11),各限位板(11)前后侧分别开设呈线形的第一滑槽(111)和第三滑槽(112),两滑槽间设有第一定位孔(113); 升降机构(2 )具有呈X型交叉枢接的一对第一连杆(21)和一对第二连杆(22 ),两连杆两端分别开设下杆孔一(211)、上杆孔一(212)、下杆孔二(221)及上杆孔二(222),且相邻第一、第二连杆中央以一轴杆(23)进行枢接; 倾斜机构(3)具有一对从动板(31),其两端各开上板孔(311)及下板孔(312),上板孔(311)枢接于第一连杆(21)与对升降板(26)之间,且为上固定杆(25)所穿越;下板孔(312)供从动杆(32)两端穿越,分别套设于对限位板(11)的第三滑槽(112)内;从动板(31)顶面连接一倾斜板(33),其前端邻接于支承平台(29),且其顶面对应于固定孔二(331); 辅助垫(4)具有一隆起部(41),其周缘开设复数个穿孔(42),来套接在支承平台(29)顶面预设的定位销(29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颈部定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杆(21)的下杆孔一(211)、上杆孔二(212)分别供下活动杆(24)及上固定杆(25)的枢接,且下活动杆(24)两端分别伸入两限位板(11)的第一滑槽(111)内,且与锁固件(241)相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颈部定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锁固件(241)向内伸出一螺杆(242),其螺接于下活动杆(24)外端的螺孔(243)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颈部定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固定杆(25)两端枢接于一对升降板(26)—端的 第二定位孔(261),且升降板(26)还在横向开设有第二滑槽(26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颈部定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杆(22)的下杆孔二(221)分别供下固定杆(27)两端穿越,并枢接于两限位板(11)的第一定位孔(1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颈部定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杆(22)的上杆孔二(222)分别供一上活动杆(28)两端穿越,并套设于两升降板(26)的第二滑槽(262)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颈部定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板(26)顶面连接一支承平台(29),支承平台(29)的顶面突设至少二个定位销(291),且还开设固定孔一(29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颈部定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第一连杆(21)两端分别与下活动杆(24)及上固定杆(25)结合成矩形第一框架,两第二连杆(22)两端分别与下固定杆(27)及上活动杆(28)结合成矩形第二框架,两框架中心以轴杆(23)枢接成两交叉的框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颈部定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与限位板(11)及升降板(26)之间设有长垫圈(201)、短垫圈(202),短垫圈(202)长度等同于第一、第二连杆的厚度,且为长垫圈(201)长度的一半。
【文档编号】A61N5/10GK103656879SQ201310704847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0日
【发明者】朱科奇 申请人:宁波市鄞州科启动漫工业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