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舌背弹性牵引装置的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37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舌背弹性牵引装置的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之一种用于舌背弹性牵引装置的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含有舌背连接机构与弹性牵引体,通过整体制造工艺制成。所述弹性牵引体含牙侧连接机构、弹性变形机构、舌侧连接机构。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按照以下顺序排列:牙侧连接机构、弹性变形机构、舌侧连接机构、舌背连接机构、舌侧连接机构、弹性变形机构、牙侧连接机构。所述弹性变形机构发生弹性变形时,所述牙侧连接机构或舌背连接机构几乎不发生弹性变形。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舌背弹性牵弓I装置的一体式弹性牵弓I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舌背弹性牵引装置的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特别是用于治疗軒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Syndrome,以下简称:0SAHS)的舌背弹性牵引装置的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
【背景技术】
[000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由于睡眠时上气道的软组织出现塌陷、堵塞而引起的一种以打鼾、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为临床特征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
[0003]对于OSAHS的发病机理,一般认为有多因素共同作用。除了上气道解剖结构狭窄夕卜,主要原因是由于睡眠时维持上气道开放的扩咽肌松弛,出现软组织塌陷,而导致的阻塞。阻塞部位多位于腭咽平面或舌咽平面。
[0004]研究表明:20%-25%的OSAHS患者是由于单纯的腭咽平面的软组织塌陷导致,15%-20%的OSAHS患者是单纯的舌咽平面的软组织塌陷导致,50%-70%的OSAHS患者同时有腭咽平面和舌咽平面的软组织塌陷,即混合型OSAHS患者。
[0005]为了治疗舌后坠而导致的舌咽平面软组织塌陷形成的0SAHS,本实用新型人在中国专利申请CN102198010A中公开了一种植入式的舌根牵引装置,该发明在临床上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特别适合于因舌根塌陷而导致的中度或重度OSAHS患者的手术治疗。
[0006]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中国专利申请201310043949.5中,公开了舌背弹性牵引装置及植入方法,提供了一种治疗因舌后坠塌陷而导致的轻度或中度OSAHS患者的舌背牵引装置,具有创伤更小、更舒适、使用更方便的优点。本专利申请是对该专利申请中的舌背弹性牵引装置的舌背连接机构和弹性牵引体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发明内容】

[0007]一种用于舌背弹性牵引装置的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将舌背连接机构I与弹性牵引体2 —体化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0008]A、采用医用弹性材料制造;
[0009]B、是在外力作用下能伸长,并产生恢复力,当外力卸除后,又能恢复到原始形状的弹性物体;
[0010]C、含舌背连接机构I和弹性牵引体2 ;
[0011]D、所述弹性牵引体2含牙侧连接机构22、弹性变形机构20及舌侧连接机构21 ;
[0012]E、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位于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的两端,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上设有至少I个牙侧连接孔22-1 ;所述舌背连接机构I位于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的中部;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设在所述舌背连接机构I与牙侧连接机构22之间;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通过所述舌侧连接机构21与所述舌背连接机构I相连接。
[0013]在同等受力条件下,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发生弹性变形时的弹性变形量大于所述舌背连接机构I发生的弹性变形量;当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发生弹性变形时,所述舌背连接机构I几乎不发生弹性变形。通常,在同等受力条件下,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量是所述舌背连接机构I发生的弹性变形量的3倍以上为佳。或者说,所述舌背连接机构I的弹性变形抗力至少是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的3倍以上。
[0014]在同等受力条件下,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发生弹性变形时的弹性变形量大于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的弹性变形量;当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发生弹性变形时,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几乎不发生弹性变形。通常,在同等受力条件下,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量是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发生的弹性变形量的3倍以上为佳。或者说,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的弹性变形抗力至少是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的3倍以上。
[0015]在工作状态时,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提供的弹性牵引力小于300g,其较佳值在30g?200g之间。
[0016]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是长条状弹性物体,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弹性变形机构20、舌侧连接机构21及舌背连接机构I按照以下顺序排列:
[0017]牙侧连接机构22—弹性变形机构20—舌侧连接机构21——舌背连接机构I——舌侧连接机构21——弹性变形机构20——牙侧连接机构22。
[0018]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上设的牙侧连接孔22-1的周围设有能增加拉伸抗力的凸起棱边22-1-1。所述凸起棱边22-1-1能有效环抱住牙侧固定器3,防止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从牙侧固定器3上意外脱落。
[0019]进一步,采用同种性能的弹性材料制造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时,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的横截面的面积既小于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的横截面的面积,也小于舌背连接机构I的横截面的面积。通常,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的横截面的面积仅为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或舌背连接机构I的横截面的面积的30%或更小。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可以采用弹性材料整体制造,通过横截面积的变化,来实现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的变形抗力小于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或舌背连接机构I的变形抗力。在对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施加300g以下拉力的工作状态下,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发生弹性变形,而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或舌背连接机构I几乎不发生弹性变形。此外,所述舌背连接机构I与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之间的过渡区即构成了所述舌侧连接机构21。
[0020]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能从舌粘膜下上皮化的隧道100-1中穿过;而且所述舌背连接机构I具有与舌粘膜下上皮化的隧道100-1相匹配的弧段。
[0021]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采用医用硅胶、或医用乳胶、或医用橡胶、或医用聚氨酯制造。
[0022]本实用新型之一种用于舌背弹性牵引装置的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含有所述舌背连接机构I与所述弹性牵引体2,通过整体制造工艺制成。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按照以下顺序排列:牙侧连接机构22、弹性变形机构20、舌侧连接机构21、舌背连接机构1、舌侧连接机构21、弹性变形机构20、牙侧连接机构22。其中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发生弹性变形时,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或舌背连接机构I几乎不发生弹性变形。
[0023]本实用新型之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能从舌背的舌粘膜下上皮化的隧道100-1中穿过,所述舌背连接机构I能对舌粘膜下上皮化的隧道100-1起到有效的支撑固定作用;2个牙侧连接机构22位于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体2的两端,方便将其固定在牙侧固定器3上;而设立在牙侧连接机构22与舌背连接机构I之间的弹性变形机构20能对舌施加适当的弹性牵拉力,既可以将塌陷的舌根向前提拉,避免舌根塌陷导致的OSAHS ;又不会妨碍舌的运动,在治疗鼾症或OSAHS的同时,保留了良好的语言能力,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性。
[0024]临床使用时,利用这种一体式结构的弹性牵引机构212对舌背进行弹性牵拉治疗OSAHS时,在工作状态下,所述舌背连接机构I及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几乎不发生弹性变形;而发生弹性变形、并对舌施加弹性牵引力的部分为弹性变形机构20。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在工作状态下施加的弹性牵引力,依据OSAHS患者的个体差别及临床治疗的需要,这种弹性牵拉力通常小于300g, —般在30g?200g之间。通过使用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中的不同位置的牙侧连接孔22-1,可以调节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的这种弹性牵拉力的大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含2个牙侧连接机构22、I个舌背连接机构I及2个弹性变形机构20,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上设有4个牙侧连接孔22-1,所述4个牙侧连接孔22-1分别用来调节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的弹性恢复力。
[0026]图1-1是图1的牙侧连接机构处的A— A剖视图。
[0027]图1-2是图1的弹性变形机构处的B— B剖视图。
[0028]图1-3是图1的舌背连接机构处的C一C剖视图。
[0029]图1-4是图1的D— D剖视图。
[0030]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的工作原理图。
[0031]上述图中:
[0032]I为舌背连接机构,2为弹性牵引体,3为牙侧固定器,4为舌,5为牙。
[0033]20为弹性变形机构,21为与舌背连接机构相连接的弹性牵引体上的舌侧连接机构,22为与牙侧固定器相连接的弹性牵引体上的牙侧连接机构,22-1为牙侧连接孔。22-1-1为牙侧连接孔上的凸起棱边。100-1为舌粘膜下上皮化的隧道。212为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之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
[0035]参考图1至图2,本实施例中,采用医用硅胶制造本实用新型之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按照医用硅胶的模具成型的工艺制造本实用新型之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
[0036]本实用新型之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含有舌背连接机构I与弹性牵引体2。所述弹性牵引体2含牙侧连接机构22、弹性变形机构20、舌侧连接机构21。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的牙侧连接机构22、弹性变形机构20、舌侧连接机构21及舌背连接机构I按照以下顺序排列:
[0037]牙侧连接机构22—弹性变形机构20—舌侧连接机构21——舌背连接机构I——舌侧连接机构21——弹性变形机构20——牙侧连接机构22。
[0038]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采用变截面的设计思路,来实现在同等受力条件下,弹性体的各个功能模块,具有不同的弹性变形量。[0039]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的横截面的面积既小于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的横截面的面积,也小于舌背连接机构I的横截面的面积。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的横截面的面积仅为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或舌背连接机构I的横截面的面积的30%或更小。本实施例的本实用新型之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在同等受力条件下,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量达到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或舌背连接机构I发生的弹性变形量的3倍以上。换个角度说,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的变形抗力小于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或舌背连接机构I的变形抗力。
[0040]在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施加300g以下拉力的工作状态下,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发生弹性变形,而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或舌背连接机构I几乎不发生弹性变形。
[0041]进一步,在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上设有4个牙侧连接孔22-1,每个牙侧连接孔22-1之间间隔距离为5mm,而且在每个牙侧连接孔22-1的附近用阿拉伯数字标有位置号。将不同位置号的牙侧连接孔22-1固定在牙侧固定器3上时,可以调节本实用新型之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对舌的弹性牵拉力的大小。所述牙侧连接孔22-1越靠近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固定在牙侧固定器3上时产生的弹性牵拉力越大。反之,所述牙侧连接孔22-1越远离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固定在牙侧固定器3上时产生的弹性牵拉力越小。
[0042]此外,在每个所述牙侧连接孔22-1的周围设有能增加拉伸抗力的凸起棱边22-1-1,所述凸起棱边22-1-1能有效环抱住牙侧固定器3,防止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从牙侧固定器3上意外脱落。
[0043]在工作状态时,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发生弹性变形,对舌施加弹性牵拉力,既可以将塌陷的舌根向前提拉,避免舌根塌陷导致的0SAHS。由于采用弹性牵拉方式,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对舌背施加的拉力柔和而富有弹性,不会妨碍舌的运动,在治疗OSAHS的同时,保留了良好的语言能力,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性。
[0044]进一步,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在工作状态下对舌施加的弹性牵引力,依据OSAHS患者的个体差别及临床治疗的需要,这种弹性牵引力通常小于300g,一般在30g?200g之间。通过使用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中的不同位置号的牙侧连接孔22-1,可以调节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的这种弹性牵引力的大小。
[0045]本实用新型之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的舌背连接机构1,置留在舌背的舌粘膜下上皮化的隧道100-1内,具有与所述舌粘膜下上皮化的隧道100-1相匹配的弧段。工作状态时,所述舌背连接机构I几乎不发生弹性变形,能对舌粘膜下上皮化的隧道100-1起到有效地支撑固定作用,保证牵拉时的舌背受力面积,提高舌咽部气道的扩张效果。
[0046]临床使用时,首先,在舌背的舌粘膜下形成可以承受一定拉力的舌粘膜下上皮化隧道100-1。
[0047]局麻下,通过微创手术方式,在舌背粘膜表面轮廓乳头前方约Ocm?5cm处距中线约Icm?3cm的两侧,用手术器械贯穿舌粘膜下,形成隧道,然后将能形成舌粘膜下隧道的植入体植入、固定,使得所述植入体的两端暴露在舌粘膜外。手术后15天-60天,拆除所述植入体后,即可在舌背粘膜下形成可以承受一定拉力的舌粘膜下上皮化隧道100-1。
[0048]第二步,固定牙侧固定器3。
[0049]通过医用粘胶剂将两个所述牙侧固定器3,分别固定在从门牙向左侧计起的第4颗上牙,与从门牙向右侧计起的第4颗上牙上。[0050]第三步,睡眠前,佩戴本实用新型之一体式弹性牵引体。
[0051]入睡前,用辅助工具将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穿过在舌背处形成的舌粘膜下上皮化的隧道100-1。当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从手术舌粘膜下上皮化的隧道100-1穿过后,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可选择所述牙侧连接孔22-1的不同位置号。本实施例中,选择了所述牙侧连接孔22-1的2号位置号,并沿2号位置号的标识线将所述牙侧位置连接孔22-1的3号位置与4号位置剪除。所述牙侧连接孔22-1将所述弹性牵引体2的两端固定在牙侧固定器3上,即完成了本实用新型之舌背弹性牵引装置的安装佩戴过程。
[0052]第四步,起床后,拆除本实用新型之一体式弹性牵引体。
[0053]将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从牙侧固定器3上取下,并从舌粘膜下上皮化的隧道100-1抽出,即可解除对舌背的牵引。
[0054]应该注意,本文中公开和说明的结构可以用其它效果相同的结构代替,同时本实用新型所介绍的实施例并非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唯一结构。虽然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例已在本文中予以介绍和说明,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都清楚知道这些实施例不过是举例说明而己,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做出无数的变化、改进和代替,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因此,应按照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来的界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舌背弹性牵引装置的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的特征在于: A、采用医用弹性材料制造; B、是在外力作用下能伸长,并产生恢复力,当外力卸除后,又能恢复到原始形状的弹性物体; C、含舌背连接机构(I)和弹性牵引体(2); D、所述弹性牵引体(2)含牙侧连接机构(22)、弹性变形机构(20)及舌侧连接机构(21); E、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位于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的两端,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 )上设有至少I个牙侧连接孔(22-1);所述舌背连接机构(I)位于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的中部;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设在所述舌背连接机构(I)与牙侧连接机构(22)之间;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通过所述舌侧连接机构(21)与所述舌背连接机构(I)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同等受力条件下,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发生弹性变形时的弹性变形量大于所述舌背连接机构(I)发生的弹性变形量;当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发生弹性变形时,所述舌背连接机构(I)几乎不发生弹性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同等受力条件下,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发生弹性变形时的弹性变形量大于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的弹性变形量;当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发生弹性变形时,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几乎不发生弹性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工作状态时,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提供的弹性牵引力小于300g,其较佳值在30g?200g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是长条状弹性物体,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弹性变形机构(20)、舌侧连接机构(21)及舌背连接机构(I)按照以下顺序排列: 牙侧连接机构(22)—弹性变形机构(20)—舌侧连接机构(21)—舌背连接机构(I)—舌侧连接机构(21)—弹性变形机构(20)—牙侧连接机构(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上设的牙侧连接孔(22-1)的周围设有能增加拉伸抗力的凸起棱边(22-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采用同种性能的弹性材料制造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时,所述弹性变形机构(20)的横截面的面积既小于所述牙侧连接机构(22)的横截面的面积,也小于舌背连接机构(I)的横截面的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能从舌粘膜下上皮化的隧道(100-1)中穿过;而且所述舌背连接机构(I)具有与舌粘膜下上皮化的隧道(100-1)相匹配的弧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弹性牵引机构(212)采用医用硅胶、或医用乳胶、或医用橡胶、或医用聚氨酯制造。
【文档编号】A61F5/56GK203576725SQ201320575298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6日
【发明者】张湘民, 周星, 罗丽飞 申请人:张湘民, 周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