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压结构及使用其的穿戴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7079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按压结构及使用其的穿戴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关于一种按压结构及使用其的穿戴式电子装置,按压结构包括:致动件,其具有第一滑动件及第一容置空间;从动件,其容纳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中,且该从动件上具有抵触部及第二滑动件,该第二滑动件与该第一滑动件相对应;第一壳体,其具有第二容置空间及开口,该第二容置空间用以容纳该致动件与该从动件;以及弹性件,该弹性件的第一端与该致动件相接;其中,藉由该弹性件作用,该致动件可带动该从动件运动,以使从动件可自第一壳体的开口中伸出并凸出于第一壳体的底面或者与底面相齐平。采用本发明上述按压结构的穿戴式电子装置,其中,当抵触部为感测模组,可将感测模组稳定的紧贴使用者,获得精准的检测结果,提高检测模组的准确度。
【专利说明】按压结构及使用其的穿戴式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按压结构,特别关于一种应用于穿戴式医疗电子装置感测器位置调整的按压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和保健要求的不断加强,推动了医疗模式从传统的以症状治疗向以预防为主、早诊断早治疗的模式发展。因此,医疗器械的发展也开始从复杂的、应用于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转向既适用于医院又适用于家庭和个人的穿戴式的装置。
[0003]穿戴式医疗仪器具有生理信号检测和处理、信号特征提取和数据传输等基本功能模块,可以实现对人体的无创监测、诊断和治疗。一般具有可移动操作、适用简便、支持长时间连续工作、智能显示诊断结果、异常处理、报警提示和无线数据传输等特点。
[0004]心律量测是近年来穿戴式医疗装置的重要发展课题之一。其原理是以LED等发光组件将光线射入人体组织中,在利用光感测组件记录光线在血管中因血流脉动而产生的变化,将这些变化经由算法的运算转化为心跳的资讯。量测数值精准与否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发光组件与感测组件和人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应尽量减少,且需要避免外在光线的干扰,因此将此量测技术应用于手表或者手环时,必须设法让发光与感测组件紧贴手腕。较紧的佩戴可以确保心律量测的精准度;然而,当使用者不用于量测心律而仅将该装置作为计时手表或者是计步器等其它用途时,较紧的佩戴则会带来不适。本发明即针对上述使用需求,设计一种需要做心律测量时降低感测器位置以使其紧贴使用者的表面的按压结构。


【发明内容】

[0005]为克服现有技术中需要紧贴使用者的穿戴式医疗测量仪的量测结果准确性不高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按压结构,可将上述装置中的感测模组稳定的紧贴使用者获得精准的检测结果。
[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按压结构,该按压结构包括:致动件,其具有第一滑动件及第一容置空间;从动件,其容纳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中,且该从动件上具有抵触部及第二滑动件,该第二滑动件与该第一滑动件相对应;第一壳体,其具有第二容置空间及开口,该第二容置空间用以容纳该致动件与该从动件;以及弹性件,该弹性件的第一端与该致动件相接;其中,当未施加作用力于该致动件时,该致动件及该从动件处于初始位置;当施加作用力于该致动件时,该致动件朝向第一方向移动,该第二滑动件与该第一滑动件的结合位置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并带动该从动件朝第二方向移动,该弹性件处于第一状态;当停止施加该作用力时,该致动件藉由该弹性件的回弹力朝第三方向移动,并带动该从动件沿第四方向移动,该第二滑动件与该第一滑动件的结合位置由该第二位置恢复至该第一位置,该致动件及该从动件恢复至初始位置,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垂直,该第一方向和该第三方向相反,该第二方向和该第四方向相反。
[0007]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滑动件为滑槽,该第二滑动件为滑块或滑柱;或者该第一滑动件位滑块或滑柱,该第二滑动件为滑槽。
[0008]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滑动件与该第一滑动件的结合位置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抵触部自该开口中伸出并凸出于该第一壳体的底面或与该第一壳体的底面齐平。
[0009]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阻挡件,该阻挡件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中,且该阻挡件与该弹性件的第二端相连接,其中,该第一端和该第二端相对。
[0010]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滑动件为滑槽,该第二滑动件为伸缩性滑块或滑柱,该伸缩性滑块或滑柱具有伸展状态及压缩状态,该滑槽具有第一端部、主体部与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相对,其中,该压缩状态的伸缩性滑块或滑柱于在该主体部上滑动,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定位该伸展状态的伸缩性滑块或滑柱。
[0011]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与该第一壳体形成容置空间用以容纳该致动件及该从动件。
[001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按压结构,该按压结构包括,致动件,其具有第一滑动件及第一容置空间,且该致动件在第一初始位置与第一停止位置之间移动;从动件,其容纳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中,该从动件具有抵触部及第二滑动件,该第二滑动件与第一滑动件相对应,且该从动件在第二初始位置与第二停止位置之间移动;第一壳体,其具有开口及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二容置空间用以容纳该致动件与该从动件;以及,弹性件,该弹性件的第一端与该致动件相抵接;其中,当未施加作用力于该致动件时,该致动件处于第一初始位置,该从动件处于第二初始位置,该第二滑动件位于该第一滑动件的第一位置;当施加第一作用力于该致动件时,该致动件沿第一方向自该第一初始位置移动至第一中间位置,该第二滑动件由该第一滑动件的该第一位置移动至该第一滑动件的第二位置,并带动该从动件沿第二方向自该第二初始是位置移动至该第二停止位置,停止施加第一作用力于该致动件,该第一滑动件施加一阻力于该第二滑动件上并固定该第二滑动件于该第二位置,该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当继续施加第二作用力于该致动件,该致动件自该第一中间位置移动至该第一停止位置,该第二滑动件克服该阻力自该第一滑动件的该第二位置移动至该第一滑动件的第三位置,并带动该从动件自该第二停止位置恢复至该第二初始位置;当停止施加该第二作用力时,藉由弹性件的回弹力使得使得第二滑动件自该第一滑动件的该第三位置移动至该第一位置,即该致动件恢复至该第一初始位置,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垂直。
[0013]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滑动件为一环状滑槽,该环状滑槽具有该第一位置、该第二位置与该第三位置,其中,该环状滑槽还具有端点,其中,该端点设置于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之间,其中,当该第二滑动件移动于该第一位置与该端点之间时,移除施加于该致动件的该第一作用力,该第二滑动件移动至该第一位置,且该致动件恢复至该第一初始位置,该从动件恢复至该第二初始位置。
[001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穿戴式电子装置,该穿戴式电子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按压结构,该接触部为第一感测模组。
[0015]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第一感测模组包括血压、脂肪、心律或温度感测模组的至少其中之一。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发明的上述按压结构藉由弹性件及滑动件之间的配合,使得致动件带动从动件的抵触部自穿戴式电子装置的壳体中伸出,进而稳定的将抵触部的感测模组紧贴使用者获得精准的测试结果,并于测量完成后,藉由弹性件的回复力,使得致动件及从动件恢复至初始状态,以提高使用者佩戴穿戴式电子装置的舒适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按压结构的爆炸图。
[0018]图2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按压结构的弹性件于初始状态的俯视图。
[0019]图2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按压结构的弹性件于压缩状态的俯视图。
[0020]图3A-图3C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按压结构的作动过程示意图。
[0021]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按压结构的第一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按压结构的爆炸图。
[0023]图6A-图6D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按压结构的作动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对本发明上述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有更加准确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25]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按压结构的爆炸图,图2A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按压结构的弹性件于初始状态的俯视图,图2B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按压结构的弹性件于压缩状态的俯视图,请同时参照图1、图2A及图2B。
[0026]本发明的提供的按压结构,其包括:第一壳体10、从动件20、致动件30及弹性件50。
[0027]致动件30具有第一容置空间31及第一滑动件32。
[0028]从动件20具有抵触部24及第二滑动件23,其中,从动件20可容纳于致动件30的第一容置空间31中,且第二滑动件23与第一滑动件32相对应。
[0029]第一壳体10具有第二容置空间11及开口 12,第二容置空间11用以容纳致动件30及从动件20于其中。
[0030]弹性件50的第一端51与致动件30相接。
[0031]其中,未施加作用力于致动件30时,致动件30及从动件20处于初始位置;于施加作用力于致动件30时,致动件30朝向第一方向移动,第二滑动件23与第一滑动件32的结合位置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并带动从动件20朝向第二方向移动,此时,弹性件50处于第一状态;当停止施加作用力时,致动件30藉由弹性件50的回弹力朝第三方向移动,并带动从动件20沿第四方向移动,第二滑动件23与第一滑动件32的结合位置由第二位置恢复至第一位置,致动件30及从动件20恢复至初始位置,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第一方向与第三方向相反,第二方向与第四方向相反。
[0032]图3A-图3C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按压结构的作动示意图,为使得对上述致动件30及从动件20的作动过程有更准确的理解,请继续参照上述图3A-图3C。
[0033]如图3A-图3C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滑动件32为环状滑槽,第二滑动件23为滑柱或者滑块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滑动件32可为滑块或滑柱;第二滑动件23例如为环状滑槽。其中,滑槽例如为非贯通槽,滑块或滑柱例如可为通过弹性材料注塑等方式形成的;或者为可拆卸的安装于致动件或者从动件上。
[0034]如图3A所示,当未施加作用力时,致动件30及从动件20都处于初始位置,此时,第二滑动件23位于第一滑动件32的第一位置S1处;当施加如箭头F1所示的方向的作用力于致动件30时,致动件30沿箭头F1所示的方向移动并作用于弹性件50,弹性件50进入第一状态,且从动件20的第二滑动件23在致动件30的第一滑动件32中自第一位置S1向第二位置S2移动,进而带动从动件20沿图中箭头F2所示的方向移动(如图3B所示);当第二滑动件23移动至第一滑动件32的第二位置S2 (如图3C所示)时,停止继续施加作用力于致动件30上,由于弹性件50的回弹力,其驱使致动件30沿箭头F3所示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二滑动件23在第一滑动件32中自第二位置S2向第一位置S1移动,并使得从动件30沿箭头F4所示的方向移动。其中,箭头F1所示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箭头F2所示的方向为第二方向,箭头F3所示的方向为第三方向,箭头F4所示的方向为第四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该第一方向和该第三方向相反,该第二方向和该第四方向相反。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50的第一状态为压缩状态。
[0035]如图1及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滑动件32例如为滑槽,第二滑动件23例如为伸缩性的滑柱或滑块,在第二滑动件23处于伸展状态时,其部分突出于从动件20上的固定部23a ;在第二滑动件23处于压缩状态时,其缩回至固定部23a中,其中,固定部23a例如为固定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第一滑动件32为滑槽时,滑槽为非贯穿槽,较佳的,滑槽具有第一端部321、主体部322及第二端部323,第一端部321及第二端部323相对,其中,第一端部321及第二端部323用以卡固伸展状态的滑柱或滑块,压缩状态的滑柱或滑块在主体部322中滑动,且主体部322的深度D1小于第一端部321的深度D2及第二端部323的深度D3。具体来说,当未施加外力于致动件30时,伸缩性滑柱或滑块位于滑槽的第一端部321,且伸缩性滑柱或滑块处于伸展状态;当施加外力于致动件30时,弹性件50被压缩,伸缩性滑柱或滑块自滑槽的第一端部321进入滑槽的主体部322,由于主体部322的深度D1较小,使得滑柱或滑块由伸展状态进入压缩状态,而压缩状态的滑柱或滑块可更快在主体部322中移动,当达到滑槽的第二端部323时,压缩状态的滑柱或滑块恢复至伸展状态并卡固于滑槽的第二端部323中。此时停止施加作用力于致动件30上,弹性件50处于第一状态例如压缩状态,而弹性件50由压缩状态恢复至其初始状态时产生的回复力小于伸缩性滑柱或滑块自伸展状态进入压缩状态所需的外力,因此,伸展状态的滑柱或滑块可以稳定的卡固与第二端部323中,并使得致动件30与从动件20维持在当前位置。当致动件30及从动件20由当前位置恢复至初始位置时,直接施加如箭头F4所示方向的作用力于从动件20上,或者施加箭头F3所示方向的作用力于按压结构上,使得从动件20能够产生如箭头F4所示方向的反作用力,此作用力或者此反作用力可使位于第二端部323中的伸缩性滑柱或滑块由伸展状态进入压缩状态而离开第二端部323进入主体部322,并以压缩状态在主体部322中移动,当到达滑槽的第一端部321时,伸缩性滑柱或滑块恢复至伸展状态并卡固在第一端部321中,致动件30及从动件20恢复至初始位置。本实施方式,藉由不同区域具有不同深度的滑槽与伸缩性滑柱或滑块的配合,使得从动件20和致动件30之间可以更稳定的结合,其中,滑槽的第一端部321为第一位置S1,第二端部323为第二位置S2。
[0036]请继续参照图1及图3A-图3C,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0的开口12设置于第一壳体10的底面13上,其中,当第二滑动件23位于第一滑动件32的第二位置S2处时,抵触部24可自开口 12中伸出并凸出于第一底面13或者与第一底面13齐平,如此可以保证抵触部24能够确实与被接触物接触。
[003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按压结构较佳还包括阻挡件40,如图1及图2A所示,弹性件50的第二端52连接于阻挡件40 —侧,当沿图2B中T1方向施加作用力于致动件30时,阻挡件40用于使得弹性件50形成压缩状态50a。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阻挡件40可为一体成型于第一壳体10上的一凸块。请继续参照图1,当阻挡件40为设置于第一壳体10的底面12上的一凸块,其中,致动件30具有第一侧壁33,从动件20具有第二侧壁21,于从动件20容置于致动件30的第一容置空间31中,第一侧壁33与第二侧壁21相邻且相对并形成一间隔区,阻挡件40位于上述间隔区中。在另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阻挡件40可为第一壳体10邻近于致动件30的第一侧壁33设置的第一壳体10的侧壁(未示出)。
[0038]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致动件30具有第三侧壁34,从动件20具有第四侧壁22,于从动件20容置于致动件30的第一容置空间31中,第三侧壁34与第四侧壁22相邻且相对,第一滑动件(未示出)可设置于第三侧壁34上,第二滑动件23可设置于第四侧壁22上。
[0039]此外,本发明中如上述实施例中的设置于从动件20上的第二滑动件23及设置于致动件30上的第一滑动件32的数量、位置及形状均可依据实际使用情况作调整,并不以上述实施例中所列的为限。
[0040]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弹性件50较佳为弹簧或者金属弹片。
[0041]请继续参照图1,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按压结构还可包含第二壳体60,第二壳体60与第一壳体10形成容置空间以收纳致动件30及从动件20于其中。
[0042]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按压结构的爆炸图,图6A-图6D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按压结构的作动过程示意图,其中,图5-图6D中具有与图1-图3C中相同号码标记的组件,有相同或类似的结构以及功能,在此不做赘述。
[0043]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按压结构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按压结构的区别在于,第一滑动件35的形状不同,第二实施例中以第一滑动件35为滑槽、第二滑动件23为滑块或者滑柱为例进行说明。由于第一滑动件35的形状发生改变,第二滑动件23相对第一滑动件35的作动过程发生了改变。
[0044]具体而言,当致动件30、从动件20及弹性件50被组装至第一壳体10中形成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按压结构。于未施加作用力时,致动件30处于第一初始位置,从动件20处于第二初始位置(如图6A所示),此时,第二滑动件23位于到第一滑动件35的第一位置S1处;当沿箭头H1所示方向提供第一作用力于致动件30时,致动件30压缩弹性件50离开初始位置,并朝向箭头H1所示的方向移动(即致动件30由第一初始位置相第一中间位置移动),使得第二滑动件23在第一滑动件35中自第一位置S1向第二位置S2移动,并带动从动件20朝向箭头H2所示的方向自第二初始位置向第二停止位置移动(如图6B所示);当致动件30沿箭头H1所示的方向移动Z1距离(Z1距离是指第二滑动件23自第一位置S1到第二位置S2时,致动件30实际移动的距离),并使得第二滑动件23到达第二位置S2时,第一滑动件35施加一阻力于第二滑动件23上使第二滑动件23被固定与第二位置S2处,此时,移除施加在致动件30上的第一作用力,致动件30位于第一中间位置,从动件20停留于第二停止位置,弹性件50处于压缩状态(如图6C所示);继续施加第二作用力于致动件30,致动件30沿箭头Hl所示的方向移动Z2距离(Z2距离是指第二滑动件23自第二位置S2到第三位置S3时,致动件30实际移动的距离)并自第一中间位置移动至第一停止位置,第二滑动件23克服上述阻力,同时藉由滑槽的导向作用自第二位置S2移动至第三位置S3,并带动从动件20沿箭头H3所示的方向移动自第二停止位置恢复至该第二初始位置;当停止施加第二作用力于致动件30时,藉由弹性件50的回弹力使得致动件30沿箭头H4所示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二滑动件23自第三位置S3移动至第一位置SI,即致动件30由第一停止位置恢复至第一初始位置。其中,箭头Hl所示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箭头H2所示的方向为第二方向,箭头H3所示的方向为第三方向,箭头H4所示的方向为第四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相垂直,第一方向和第四方向相反,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反。在本实施方式中,较佳的第二作用力大于第一作用力。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滑动件23到达第二位置S2时,第一滑动件35施加在第二滑动件23上的阻力,例如可通过在第二位置S2内的滑槽侧壁上设置凸块或是弹性的夹持件实现,其中,凸块或者弹性夹持件可使位于第二位置S2上的第二滑动件23被更稳定定位,即致动件30仍会因上述的阻力而停留于第一中间位置,从动件20亦停留在第二停止位置。
[0045]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滑动件35还具有端点36,其中,端点36设置于第一位置SI及第二位置S2之间,较佳的端点36邻近第二位置S2处,其中,当第二滑动件23移动在端点36与第一位置SI之间时,移除第一作用力后,第二滑动件23可自当前所在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SI,进而使从动件20恢复至第二初始位置;当第二滑动件23移动至第二位置S2与端点36之间时,移除第一作用力后,端点36用以阻挡第二滑动件23由第二位置S2朝向第一位置SI处移动,进而使从动件20稳定的维持在第二停止位置。
[0046]由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上述按压结构可知,当第二滑动件23位于第一滑动件35的第二位置S2时,停止施加作用力于致动件30,第二滑动件23被限定于第二位置S2,使得从动件20的抵触部24自第一壳体10的开口 12中伸出以使抵触部24与被接触物抵接,此时被接触物产生如图6A-图6D中箭头H3所示方向的反作用力,此反作用力作用于从动件20并使得第二滑动件23稳定的位于第一滑动件35的第二位置S2处,进而使从动件20与致动件30维持在当前位置,其中,较佳的,反作用力的方向与第二滑动件23的行进方向垂直。
[0047]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当第二滑动件23位于第一滑动件35的第二位置S2处时,从动件20的抵触部可自第一壳体10的开口 12中伸出并凸出于第一壳体10的底面13或者与底面13齐平。
[0048]此外,在本发明的其它较佳实施例中,第二滑动件23为伸缩性滑动件,即第二滑动件23可相对于从动件20的侧壁发生伸缩移动。当第二滑动件23为伸缩性滑动件时,第一滑动件35为环状滑槽,其可具有如图6A中所示的斜块A,斜块A邻近设置于第二位置S2处,第一滑动件35例如为滑槽,第一位置SI及第二位置S2的滑槽深度大于第一位置SI至第二位置S2主体部滑槽的深度,当导引第二滑动件23由第二位置S2向第三位置S3移动时,斜块A可用于挤压第二滑动件23,第二滑动件23由伸展状态变为压缩状态并缩回从动件20的内部,当克服凸块或是弹性的夹持件的阻力,因第二滑动件23的压缩力,从动件20可快速依H3方向回复到第二初始位置而进入第一壳体10内,其中,第一滑动件35例如为滑槽第三位置S3至第一位置SI的深度逐渐变大,致动件30因弹力50做动而回复至第一初始位置时,第二滑动件23自第三位置S3回到第一位置S1时由压缩状态变为伸展状态。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滑动件35例如为滑槽,第三位置S3至第一位置S1的滑槽深度相同,致动件30因弹性件50的弹性力回复至第一初始位置S1时,因第一位置S1的滑槽深度使得第二滑动件23由压缩状态迅速变为伸展状态,如此也可防止第二滑动件23沿箭头H4所示的方向移动。
[0049]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穿戴式电子装置,其包含如上所述的实施例中的按压结构,且接触部24为第一感测模组,其中,第一感测模组包括:血压、脂肪、心律或温度感测模组的至少其中之一。穿戴式的电子装置还包括带体,带体与按压结构相连接。穿戴式的电子装置的形状可与例如手表、手环等相似。
[0050]当本发明的具有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按压结构的穿戴式电子装置,例如用于测量使用者的心律指数时,此时第一感测模组为心律感测模组,使用者施加作用力于致动件30上,致动件30的第一滑动件32例如为滑槽,致动件30沿作用力的方向移动,并使得从动件20的第二滑动件23例如为滑块或者滑柱,自第一滑动件32的第一位置S1朝向第二位置S2处移动,此时,致动件30带动从动件20运动,且当第二滑动件23处于第二位置S2时,从动件20的心律感测模组自第一壳体10的开口 12中伸出,并紧贴使用者的皮肤,使得心律感测模组与使用者之间几乎不产生相对运动,进而获得精准的量测结果。当上述测量完成后,使用者停止施加作用力于致动件30上,由于弹性件50的回复力,其驱使致动件30朝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恢复至初始位置,使得第二滑动件23自第一滑动件的第二位置S2朝向第一位置S1移动,并带动从动件20恢复至初始位置。其中,在上述测量过程中,使用者持续的施加作用力在致动件30上,由于从动件20的心律感测模组紧贴使用者的皮肤,因此,使用者会产生抵持力,抵持力使得心律感测模组量测心律的过程中第二滑动件23可以相对稳定的位于第一滑动件32的第二位置S2处,进而减少心律感测模组与使用者之间的相对运动,获得更加精准的测量结果,提高心律感测模组测量的准确度。
[0051]当然,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上述按压结构不仅限用于穿戴式医疗电子产品也可为常见的穿戴式电子装置,例如智能眼镜、小型电脑、感应装置(相机、GPS等接收装置)等。
[0052]综上,本发明的上述按压结构藉由弹性件及滑动件之间的配合,使得致动件带动从动件的抵触部自穿戴式电子装置的壳体中伸出,进而稳定的将抵触部的感测模组紧贴使用者获得精准的测试结果,并于测量完成后,藉由弹性件的恢复力,使得致动件及从动件恢复至初始状态,以提高使用者佩戴穿戴式电子装置的舒适感。
[0053]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按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压结构包括: 致动件,其具有第一滑动件及第一容置空间; 从动件,其容纳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中,且该从动件上具有抵触部及第二滑动件,该第二滑动件与该第一滑动件相对应; 第一壳体,其具有第二容置空间及开口,该第二容置空间用以容纳该致动件与该从动件;以及 弹性件,该弹性件的第一端与该致动件相接; 其中,当未施加作用力于该致动件时,该致动件及该从动件处于初始位置;当施加作用力于该致动件时,该致动件朝向第一方向移动,该第二滑动件与该第一滑动件的结合位置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并带动该从动件朝第二方向移动,该弹性件处于第一状态;当停止施加该作用力时,该致动件藉由该弹性件的回弹力朝第三方向移动,并带动该从动件沿第四方向移动,该第二滑动件与该第一滑动件的结合位置由该第二位置恢复至该第一位置,该致动件及该从动件恢复至初始位置,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垂直,该第一方向和该第三方向相反,该第二方向和该第四方向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滑动件为滑槽,该第二滑动件为滑块或滑柱;或者该第一滑动件位滑块或滑柱,该第二滑动件为滑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滑动件与该第一滑动件的结合位置为该第二位置时,该抵触部自该开口中伸出并凸出于该第一壳体的底面或与该第一壳体的底面齐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挡件,该阻挡件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中,且该阻挡件与该弹性件的第二端相连接,其中,该第一端和该第二端相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滑动件为滑槽,该第二滑动件为伸缩性滑块或滑柱,该伸缩性滑块或滑柱具有伸展状态及压缩状态,该滑槽具有第一端部、主体部与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相对,其中,该压缩状态的伸缩性滑块或滑柱于在该主体部上滑动,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定位该伸展状态的伸缩性滑块或滑柱。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与该第一壳体形成容置空间用以容纳该致动件及该从动件。
7.一种按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压结构包括, 致动件,其具有第一滑动件及第一容置空间,且该致动件在第一初始位置与第一停止位置之间移动; 从动件,其容纳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中,该从动件具有抵触部及第二滑动件,该第二滑动件与第一滑动件相对应,且该从动件在第二初始位置与第二停止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壳体,其具有开口及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二容置空间用以容纳该致动件与该从动件;以及, 弹性件,该弹性件的第一端与该致动件相抵接; 其中,当未施加作用力于该致动件时,该致动件处于第一初始位置,该从动件处于第二初始位置,该第二滑动件位于该第一滑动件的第一位置;当施加第一作用力于该致动件时,该致动件沿第一方向自该第一初始位置移动至第一中间位置,该第二滑动件由该第一滑动件的该第一位置移动至该第一滑动件的第二位置,并带动该从动件沿第二方向自该第二初始位置移动至该第二停止位置,停止施加第一作用力于该致动件,该第一滑动件施加一阻力于该第二滑动件上并固定该第二滑动件于该第二位置,该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当继续施加第二作用力于该致动件,该致动件自该第一中间位置移动至该第一停止位置,该第二滑动件克服该阻力自该第一滑动件的该第二位置移动至该第一滑动件的第三位置,并带动该从动件自该第二停止位置恢复至该第二初始位置;当停止施加该第二作用力时,藉由弹性件的回弹力使得使得第二滑动件自该第一滑动件的该第三位置移动至该第一位置,即该致动件恢复至该第一初始位置,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垂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滑动件为一环状滑槽,该环状滑槽具有该第一位置、该第二位置与该第三位置,其中,该环状滑槽还具有端点,其中,该端点设置于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之间,其中,当该第二滑动件移动于该第一位置与该端点之间时,移除施加于该致动件的该第一作用力,该第二滑动件移动至该第一位置,且该致动件恢复至该第一初始位置,该从动件恢复至该第二初始位置。
9.一种穿戴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穿戴式电子装置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按压结构,该接触部为第一感测模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感测模组包括血压、脂肪、心律或温度感测模组的至少其中之一。
【文档编号】A61B5/0245GK104398250SQ201410693094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6日
【发明者】杨若群 申请人: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