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5114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抗肿瘤药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用抗肿瘤药物,特别涉及伊立替康活性代谢物SN38与聚合型大分子肽类化合而形成的多聚结合物(polyconjunctions)。



背景技术:

伊立替康(irinotecan),临床上常使用其盐酸盐(三水合物),用于成人转移性大肠癌治疗的一线用药,对于经含5-Fu化疗失败的患者,本品可作为二线治疗用药。同时,伊立替康应用于胃癌、食管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多种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盐酸伊立替康三水合物的英文化学名为:(S)-4,11-diethyl-3,4,12,14-tetrahydro-4-hydroxy-3,14-dioxo1H-pyrano[3',4':6,7]-indolizino[1,2-b]quinolin-9-yl-[1,4'bipiperidine]-1'-carboxylate,monohydrochloride,trihydrate,其化学式为:C33H38N4O6·HCl·3H2O,分子量为:677.19,其化学结构式为:

伊立替康在体内经代谢,形成其活性代谢物7-乙基-10-羟基喜树碱,CAS登记号为86639-52-3,该活性代谢物通常亦称为SN38,SN38的化学结构式为:

人们曾尝试将SN38直接作为活性治疗剂施用于人体以治疗相关的肿瘤疾病,但是鉴于SN38的水溶性差,在注射给药时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将SN38制成其水溶性衍生物似乎是一种有效的方案。例如,CN1429121A(中国专利申请号01809441.4)和CN101507820A(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10127655.4)公开了喜树碱或其类似物例如SN38与聚谷氨酸形成结合物。

然而,正如Puja Sapra等(Puja Sapra,等,Novel Delivery of SN38Markedly Inhibits Tumor Growth in Xenografts,Including a Camptothecin-11-Refractory MSN38el,Clin Cancer Res2008;14(6)March 15,2008:1888)中提到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内酯型的SN38有在其E环开环的可能,形成羧酸型的非活性物质,即:

以上SN38结构中显示了其E环上的20位的羟基,其在本文中可称为20-羟基。

上述开环形成羧酸型是需要极力避免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有技术在面对上述问题时其解决方案并不理想。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仍然期待有一种新的治疗肿瘤的方法,例如期待有伊立替康活性代谢物SN38应用于临床的新方法;并且期待这种方法,包括由该方法提供的治疗剂具有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肿瘤的方法,例如期待提供一种以伊立替康活性代谢物SN38为活性物质来治疗上述疾病的方法;并且期待这种方法,包括由该方法提供的治疗剂具有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优点。在本发明中,已经出人意料地发现,通过聚合型大分子与SN38化合形成的SN38多聚结合物显示至少一种完全出人意料的性质。本发明基于此发现而得以完成。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供药用的多聚结合物,其包括活性药物和大分子聚合物,所述活性药物与所述大分子聚合物通过化学键结合。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案的多聚结合物,其中所述活性药物是SN38,即7-乙基-10-羟基喜树碱,或者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案的多聚结合物,其中所述大分子聚合物是氨基酸聚合物。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案的多聚结合物,其中SN38的20-羟基经由一个氨基酸与所述大分子聚合物连接。该氨基酸在本发明中亦可称为桥接氨基酸。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案的多聚结合物,其中SN38的20-羟基经由一个氨基酸与所述大分子聚合物连接,所述氨基酸的一个羧基与SN38的20-羟基形成酯键,氨基酸的一个氨基与大分子聚合物连接。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案的多聚结合物,其中SN38的20-羟基经由一个氨基酸与所述大分子聚合物连接,所述氨基酸的一个羧基与SN38的20-羟基形成酯键,氨基酸的一个氨基与大分子聚合物上的羧基形成酰胺键。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案的多聚结合物,其中每个大分子聚合物分子上结合一个或多个活性药物分子。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案的多聚结合物,其中所述活性药物重量是该多聚结合物重量的3~60%,即在该多聚结合物中包含3~60%的活性药物以及余量的大分子聚合物。例如,所述活性药物重量是该多聚结合物重量的10~50%,例如10~40%,例如10~35%。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案的多聚结合物,其中所述大分子聚合物氨基酸聚合物。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形成该氨基酸聚合物的氨基酸是天冬氨酸或者是天冬氨酸与谷氨酸二者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案的多聚结合物,其具有如下通式:

其中:

R是氢或者天然氨基酸的侧链;

n是2~100的整数;

PA是氨基酸聚合物,形成该氨基酸聚合物的氨基酸是天冬氨酸,或者形成该聚氨基酸聚合物的氨基酸是天冬氨酸与谷氨酸二者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案的多聚结合物,其中所述R’是氢。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案的多聚结合物,其中所述R’是选自下列氨基酸的侧链: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案的多聚结合物,其中所述n是5~75的整数。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案的多聚结合物,其中所述n是5~60的整数。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案的多聚结合物,其中所述n是5~50的整数。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案的多聚结合物,其中所述n是一个整数,其还满足活性药物重量是该多聚结合物重量的3~60%的范围,例如满足活性药物重量是该多聚结合物重量的10~50%,例如10~40%,例如10~35%。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案的多聚结合物,其中形成所述聚氨基酸的氨基酸包括其D型氨基酸、L型氨基酸、DL混合型氨基酸。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案的多聚结合物,其中形成所述聚氨基酸聚合物的氨基酸是天冬氨酸与谷氨酸二者的组合。在此组合的情况下,天冬氨酸的摩尔百分数大于40%,例如大于50%,例如大于60%,例如大于70%。已经出人意料地发现,形成所述聚氨基酸聚合物的氨基酸采用天冬氨酸,或者采用天冬氨酸与谷氨酸二者组合且谷氨酸在其中的摩尔百分数少于60%的情况下,所制成的多聚结合物具有优异的稳定性,特别是其中SN38的E环稳定,不容易开环而失去生物学活性。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案的多聚结合物,其中所述聚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5000~100000道尔顿,例如10000~80000道尔顿,例如10000~50000道尔顿,例如10000~40000道尔顿。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案的多聚结合物,其中所述活性药物重量是该多聚结合物重量的3~60%,即在该多聚结合物中包含3~60%的活性药物以及桥接氨基酸和余量的大分子聚合物。例如,所述活性药物重量是该多聚结合物重量的10~50%,例如10~40%,例如10~35%。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案的多聚结合物,其可使用注射用水、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给药时的注射用溶媒。

进一步地,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制备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多聚结合物的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i)提供大分子聚合物,使其溶解于溶剂中以形成溶液;

ii)向步骤i)所得溶液中加入活性药物并使其溶解;

iii)向步骤ii)所得溶液中加入催化剂和缩合剂,使大分子聚合物和活性药物进行缩合反应,以形成大分子聚合物与活性药物二者通过化学键结合的多聚结合物;

iv)分离提取所得多聚结合物。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法,其中步骤i)中所述溶剂是有机溶剂,例如但不限于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法,其中步骤iii)中所述催化剂是4-(二甲氨基)吡啶(其可简写为DMAP)。其用量通常可以是活性药物摩尔量的0.01~4倍,例如0.5~2倍,例如0.8~1.5倍,例如1.0~1.2倍。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法,其中步骤iii)中所述缩合剂是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icyclohexylcarbodiimide,其可简写为DCC)。其用量通常可以是活性药物摩尔量的0.5~4倍,例如0.8~1.5倍,例如1.0~1.2倍。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法,其中步骤iv)中所述分离提取是通过透析或超滤的方法进行的,此方法可以容易地除去未结合的游离活性药物。这种透析或超滤分离提取的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

在本发明方法中,使用缩合剂DCC和催化剂DMAP反应条件可以使羧酸型聚氨基酸例如聚天门冬氨酸的游离羧基与活性药物中间体分子结构中的氨基缩合,从而形成活性药物SN38与该类聚氨基酸经化学键结合的多聚结合物。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可以使本发明活性药物与所述大分子聚合物通过化学键结合的其它方法亦可用于本发明。

已经发现,通过本发明方法,至少赋予本发明多聚结合物具有比之于其相应的活性药物在溶解度方面显著更高的溶解性的优点。例如,通过本发明方法,使得本发明所得SN38多聚结合物的溶解度(折算成SN38计)比之于SN38原药具有显著更高的溶解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其中包含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案所述的多聚结合物,以及任选的药学可接受的辅料。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药物组合物,其可以是制药工业中任意的药物制剂形式,例如但不限于,口服制剂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液剂等,注射制剂例如小容量注射液、大容量注射液、无菌粉末制剂(例如冷冻干燥粉针剂等),吸入制剂例如经鼻吸入制剂(例如吸入用粉末剂或吸入用溶液剂)等。

所述辅料的选择取决于该药物组合物呈现的具体制剂形式。例如,当该药物组合物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时,其中可以任选地包括稀释剂(例如淀粉、乳糖、微晶纤维素等)、崩解剂(例如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等)、粘合剂(例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等)、润滑剂或助流剂(例如硬脂酸镁、滑石粉、硬脂酸、胶体二氧化硅等)。还可以任选地包括矫味剂、着色剂、包衣剂等。

又例如,当该药物组合物为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液剂等时,其中可以包含溶媒例如水、乙醇、甘油、丙二醇、分子量为200~600的聚乙二醇等。还可以任选地包括矫味剂、着色剂等。

又例如,当该药物组合物为小容量注射液、大容量注射液等时,其中可以包含溶媒例如水、乙醇、甘油、丙二醇、分子量为200~600的聚乙二醇等,还可以任选地包含渗透压调节剂例如氯化钠、葡萄糖等。

又例如,当该药物组合物为无菌粉末制剂等时,其中可以包含赋形剂例如甘露醇、葡萄糖、右旋糖苷、氯化钠、蔗糖、乳糖等。

这些呈药物制剂形式的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配方和制法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和经验实现。例如对于片剂,可以通过湿法制粒压片、干法制粒压片、粉末直接压片等方法制备。又例如对于冷冻干燥粉针剂,可以根据制剂需求加入适量甘露醇并用注射用水溶解,接着经冷冻干燥而获得。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任一实施方案的药物组合物,其为注射用药物组合物,并且其可使用注射用水、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给药时的注射用溶媒。

进一步地,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治疗肿瘤或癌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给有需要的哺乳动物施用有效量的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案的多聚结合物或者本发明第三方面任一实施方案的药物组合物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肿瘤或癌症是大肠癌。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大肠癌是晚期大肠癌。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多聚结合物用于与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联合治疗既往未接受化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或者,所述多聚结合物用于作为单一用药,治疗经含5-氟尿嘧啶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

本发明的任一方面的任一实施方案,可以与其它实施方案进行组合,只要它们不会出现矛盾。此外,在本发明任一方面的任一实施方案中,任一技术特征可以适用于其它实施方案中的该技术特征,只要它们不会出现矛盾。

本发明任一方面或该任一方面的任一实施方案所具有的任一技术特征同样适用其它任一实施方案或其它任一方面的任一实施方案,只要它们不会相互矛盾,当然在相互之间适用时,必要的话可对相应特征作适当修饰。下面对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和特点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所引述的所有文献,它们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并且如果这些文献所表达的含义与本发明不一致时,以本发明的表述为准。此外,本发明使用的各种术语和短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含义,即便如此,本发明仍然希望在此对这些术语和短语作更详尽的说明和解释,提及的术语和短语如有与公知含义不一致的,以本发明所表述的含义为准。

本发明所得多聚结合物具有优异的性质,例如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优异的生物学效果。例如,在本发明试验例1中对制备例1-制备例14的全部试样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显示:制备例1-制备例10所得全部大分子聚合物-桥接氨基酸-SN38多聚结合物,其8月百分含量均在96.8~98.5%范围内,8月时E环开环降解产物增加百分数均在23.2~38.6%范围内,显示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制备例11所得全部多聚结合物,其8月百分含量均在89.2~92.6%范围内,8月时E环开环降解产物增加百分数均在142.2~176.5%范围内,表明这些多聚结合物主成分含量降低快,降解产物增加亦多;制备例12-制备例14所得全部多聚结合物,其8月百分含量均在93.1~94.3%范围内,8月时E环开环降解产物增加百分数均在237.1~282.7%范围内,表明这些多聚结合物主成分含量有降低,并且降解产物增加非常多。又例如,本发明试验例2的结果显示:制备例1~10所得全部多聚结合物相对于游离SN38剂量的百分数均在68~77%范围内,制备例11~14所得全部多聚结合物相对于游离SN38剂量的百分数均在84~96%范围内,例如制备例11所得全部多聚结合物相对于游离SN38剂量的百分数均在93~96%范围内。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聚结合物”或者亦可称为“结合物”、“多聚物”等,是指一种化学物质,其中包括活性药物和大分子聚合物两部分,所述活性药物部分与所述大分子聚合物部分通过化学键结合,例如通过酯键或者酰胺键结合,因此,本发明多聚结合物本质上讲亦是一种化合物,即,本发明多聚结合物亦可称为化合物。术语“多聚”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含义,例如其可理解为聚合物、多聚物、高分子物质、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型大分子等。

对于聚氨基酸而言,所述氨基酸可以选自:羧酸型氨基酸、氨基型氨基酸、或其组合,从而可以形成羧酸型聚氨基酸、或氨基型聚氨基酸等聚氨基酸。羧酸型氨基酸选自: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lu)、或它们以任意比率的组合;氨基型氨基酸可以选自:鸟氨酸(Orn)、赖氨酸(Lys)、精氨酸(Arg)、羟赖氨酸(Hyl)、或它们以任意比率的组合。这些氨基酸可以包括它们的D型、L型、DL混合型。聚氨基酸的制备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例如US5610264公开了聚天门冬氨酸的合成方法,S.Roweton等(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olymer Degradation,Vol.5,No.3,1997:175)亦公开了一种聚天门冬氨酸的合成方法。类似地,其它聚氨基酸也有诸多文献公开了它们的合成方法,并且通过控制这些合成方法的条件,可以有利地获得具有期望的聚合度的聚氨基酸,即可以有利地获得具有期望分子量或分子量范围的聚氨基酸。另外,还可以使用这些聚氨基酸的药学可接受的盐例如钠盐(例如聚天门冬氨酸)、盐酸盐(例如聚鸟氨酸)等。此外,这些聚氨基酸还可从市场购得,例如可以从Sigma-Aldrich公司容易地购得具有期望的聚合度或者分子量或分子量范围的聚氨基酸,例如可以从Sigma-Aldrich公司购得产品货号为P6762的分子量在15000~50000道尔顿的聚-L-天门冬氨酸。在本发明中,如未另外说明,所用的聚氨基酸是从市场购得的。

本发明使用的SN38,可以容易地从市场上购得,例如可以从Sigma-Aldrich公司购得,亦可以从湖北远成药业有限公司购得。在本发明中如未特别说明,所用SN38购自后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克服了SN38,研究设计新型的聚合型大分子与喜树碱类物质例如SN38化合形成的多聚SN38多聚结合物。

在本发明多聚结合物的一个实施方案中,一个聚合型大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SN38。

SN38具有与伊立替康类似的生物学活性。伊立替康是半合成喜树碱的衍生物,是能特异性抑制DNA拓扑异构酶I的抗肿瘤药。它在大多数组织中被羧酸酯酶代谢为SN-38,而后者作用于提纯的拓扑异构酶I的活性比伊立替康更强,且对几种鼠和人肿瘤细胞系的细胞毒性也强于伊立替康。SN-38或伊立替康可诱导单链DNA损伤,从而阻断DNA复制叉,由此产生细胞毒性。这种细胞毒性是时间依赖性的,并特异性作用于S期。

在体外实验中,并未发现伊立替康和SN-38可被P-糖蛋白[sup]MDR[/sup]有效识别,且显示出对阿霉素和长春花碱耐药的细胞系仍有细胞毒作用。

另外,在体内实验中,伊立替康对鼠肿瘤模型显示了广谱的抗瘤活性(P03胰导管腺癌,MA-16/C乳腺癌,C38和C51结肠腺癌)并有抗人异种移植肿瘤的活性(Co-4结肠腺癌,MX-1乳腺癌,St-15和SC-6胃腺癌),伊立替康对表达P-糖蛋白[sup]MDR[/sup]的肿瘤(长春新碱和阿霉素耐药的P388白血病)也有抗瘤活性。

本品除具有抗肿瘤活性外,最相关的药理学作用为抑制乙酰胆碱酯酶。

使用本药后,主要毒副作用的强度(如白细胞减少症和腹泻)与母体药物和其代谢产物SN-38的曲线下面积相关。在单药治疗中,血液学毒性(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下降至最低点)或腹泻的程度与伊立替康和其代谢产物SN-38的曲线下面积值显著相关。伊立替康和SN-38(其活性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在I期临床试验中进行了研究,60例患者接受了推荐剂量方案的药物治疗,即30分钟静脉滴注本品100-750mg/m2。伊立替康的动力学是非剂量依赖性的。在临床研究中登记的患者接受不同伊立替康给药方案,其药代动力学均相似。其血浆衰减模式既是二室的又是三室的。三室模型中平均血浆半衰期在第一阶段为12分钟,第二阶段为2.5小时,最终阶段为14.2小时。在使用推荐剂量350mg/m2静滴结束时,伊立替康和SN-38达到血浆峰浓度,分别为7.7ug/mL,56ug/mL,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34ug/h/mL,451ug/h/mL,其稳态分布容积很大,并保持相对稳定,为剂量的函数,平均为157L/m2。机体总清除率平均值为15L/h/m2,且在同一患者的不同治疗周期保持稳定。SN-38在不同个体其药物代谢参数变化很大。伊立替康和SN-38的24小时平均尿排泄率分别为使用剂量的19.9%和0.25%。关于伊立替康药代动力学的II期临床研究试验在72例肿瘤患者中进行。限制采样模型计算出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与I期研究的参数十分接近。体外实验中,伊立替康和SN-38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65%和95%。当患者的胆红素在正常值上限的1.5-3倍时,伊立替康清除率降低约40%。在这些患者中给予伊立替康200mg/m2时,其血浆药物浓度与正常肝功能的癌症患者给予伊立替康350mg/m2时相同。与5-氟尿嘧啶/亚叶酸合用,不改变伊立替康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多聚结合物是由羧酸型聚氨基酸与SN38化合而得。例如,其是由聚氨基酸分子上羧酸与SN38分子上20-羟基经桥接氨基酸化合形成酯键连接构成。例如,以聚天门冬氨酸与SN38通过甘氨酸形成的多聚结合物为例,一种示例性的化学键合模式是:

式中PA表示聚天门冬氨酸,R’是氢(即桥接氨基酸是甘氨酸),根据投料比例和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容易地调节n的大小或范围。

其中SN38中间体的氨基可以在以DCC为缩合剂的化学缩合反应中与聚天门冬氨酸的羧基反应,两分子间脱去H2O分子形成酰胺键(-CON-),聚天门冬氨酸肽链上的多个游离羧基可以根据缩合反应的具体条件(例如投料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而键合期望量的SN38中间体,例如在得到的由聚氨基酸与SN38中间体两分部构成的多聚结合物中,SN38中间体的重量可以占该多聚结合物重量的3~60%(例如10~50%,例如10~40%,例如10~35%),接着可以使所得多聚结合物与碱性物质反应形成药学可接受的盐,例如形成钠盐。在本发明下文中已经通过紫外法和HPLC法证实了以化学键合而非物理键合(例如氢键)形成的多聚结合物。上述羧酸型聚氨基酸的典型实例包括但不限于D-天门冬氨酸(Aspartic acid,Asp)、L-天门冬氨酸、DL-天门冬氨酸、及其组合例如任意构型的天门冬氨酸与任意构型的谷氨酸以任意比例例如以0-99%混合比例聚合的羧酸型聚氨基酸。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多聚结合物是由羧基型聚氨基酸与SN38化合而得。例如,其是由聚氨基酸分子上的游离羧基通过桥接氨基酸与SN38分子上20-羟基在反应试剂的作用下形成。

在制备本发明物质的方法中,反应所用的各种原材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已有知识可以制备得到的,或者是可以通过文献公知的方法制得的,或者是可以通过商业购得的。本发明反应方案中所用的中间体、原材料、试剂、反应条件等均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已有知识可以作适当改变的。

本发明多聚结合物可以与其它活性成分组合使用,只要它不产生其他不利作用,例如不产生过敏反应。

本发明多聚结合物可作为唯一的药物使用,或者可以与一种或多种其他生理活性上与本发明物质具有协同和/或增效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联合治疗可通过将各个治疗组分同时、顺序或隔开给药来实现。

本文所用的术语“药物组合物”意指包括包含指定量的各指定成分的产品,以及直接或间接从指定量的各指定成分的组合产生的任何产品。在本发明中,术语“药物组合物”可以与“组合物”互换使用。

可改变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各活性成分的实际剂量水平,以便所得的活性物质量能有效针对具体患者、化合物和给药方式得到所需的治疗反应。剂量水平须根据具体活性物质的活性、给药途径、所治疗病况的严重程度以及待治疗患者的病况和既往病史来选定。但是,本领域的做法是,活性物质的剂量从低于为得到所需治疗效果而要求的水平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到得到所需的效果。

当用于上述本发明治疗和/或预防或其他治疗和/或预防时,治疗和/或预防有效量的一种本发明多聚结合物可以以纯形式应用。或者,所述多聚结合物可以以含有该目的多聚结合物与一种或多种药物可接受赋形剂的药物组合物给药。词语“治疗和/或预防有效量”的本发明多聚结合物指以适用于任何医学治疗和/或预防的合理效果/风险比治疗障碍的足够量的多聚结合物。但应认识到,本发明多聚结合物和药物组合物的总日用量须由主诊医师在可靠的医学判断范围内作出决定。对于任何具体的患者,具体的治疗有效剂量水平须根据多种因素而定,所述因素包括所治疗的障碍和该障碍的严重程度;所采用的具体多聚结合物的活性;所采用的具体药物组合物;患者的年龄、体重、一般健康状况、性别和饮食;所采用的具体药物组合物的给药时间、给药途径和排泄率;治疗持续时间;与所采用的药物组合物组合使用或同时使用的其它药物;及医疗领域公知的类似因素。例如,本领域的做法是,药物组合物的剂量从低于为得到所需治疗效果而要求的水平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到得到所需的效果。一般说来,本发明多聚结合物用于哺乳动物特别是人的剂量以所述喜树碱类化合物SN38的量计可以介于0.0001~1000mg/kg体重/天,例如介于0.001~500mg/kg体重/天,例如介于0.001~100mg/kg体重/天。

运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悉的药物载体可以制备成含有效剂量的本发明多聚结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因此本发明还提供包含与一种或多种无毒药物可接受载体配制在一起的本发明多聚结合物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可特别专门配制成以固体或液体形式供口服给药、供胃肠外注射或供直肠给药。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可配制成许多剂型,便于给药,例如,口服制剂(如片剂、胶囊剂、溶液或混悬液);可注射的制剂(如可注射的溶液或混悬液,或者是可注射的干燥粉末,在注射前加入注射水可立即使用)。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中载体包括:口服制剂使用的粘合剂(如淀粉,通常是玉米、小麦或米淀粉、明胶、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或聚乙烯吡咯烷酮),稀释剂,润滑剂(如二氧化硅、滑石、硬脂酸或其盐,通常是硬脂酸镁或硬脂酸钙,和/或聚乙二醇),以及如果需要,还含有崩解剂,如淀粉、琼脂、海藻酸或其盐,通常是藻酸钠,和/或泡腾混合物,助溶剂、稳定剂、悬浮剂、着色剂、矫味剂等,可注射的制剂使用的防腐剂、增溶剂、稳定剂等;局部制剂用的基质、稀释剂、润滑剂等。药物制剂可以经口服或胃肠外方式(例如静脉内、皮下、腹膜内或局部)给药,如果某些药物在胃部条件下是不稳定的,可以将其配制成肠衣片剂。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通过口服、直肠、胃肠外、池内、阴道内、腹膜内、局部(如通过散剂、软膏剂或滴剂)、口颊给予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或者作为口腔喷雾剂或鼻腔喷雾剂给予。本文所用术语“胃肠外”指包括静脉内、肌肉内、腹膜内、胸骨内、皮下和关节内注射和输液的给药方式。

适合于胃肠外注射的药物组合物可包括生理上可接受的无菌含水或非水溶液剂、分散剂、混悬剂或乳剂,及供重构成无菌可注射溶液剂或分散剂的无菌散剂。合适的含水或非水载体、稀释剂、溶剂或媒介物的实例包括水、乙醇、多元醇(丙二醇、聚乙二醇、甘油等)、植物油(如橄榄油)、可注射有机酯如油酸乙酯及它们的合适混合物。

这些药物组合物也可含有辅料,如防腐剂、湿润剂、乳化剂和分散剂。通过各种抗细菌剂和抗真菌剂,例如尼泊金酯类、三氯叔丁醇、苯酚、山梨酸等,可确保防止微生物的作用。还期望包括等渗剂,例如糖类、氯化钠等。通过使用能延迟吸收的物质,例如单硬脂酸铝和明胶,可达到可注射药物形式的延长吸收。

混悬剂中除活性化合物外还可含有悬浮剂,例如乙氧基化异十八醇、聚氧乙烯山梨醇和聚氧乙烯失水山梨糖醇酯、微晶纤维素、偏氢氧化铝、膨润土、琼脂和黄蓍胶或者这些物质的混合物等。

在一些情况下,为延长药物的作用,期望减慢皮下或肌内注射药物的吸收。这可通过使用水溶性差的晶体或无定形物质的液体混悬剂来实现。这样,药物的吸收速度取决于其溶解速度,而溶解速度又可取决于晶体大小和晶型。或者,胃肠外给药的药物形式的延迟吸收通过将该药物溶解于或悬浮于油媒介物中来实现。

可注射贮库制剂形式可通过在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如聚丙交酯-聚乙交酯中形成药物的微胶囊基质来制备。可根据药物与聚合物之比和所采用的具体聚合物的性质,对药物释放速度加以控制。其他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实例包括聚原酸酯类和聚酐类。可注射贮库制剂也可通过将药物包埋于能与身体组织相容的脂质体或微乳中来制备。

可注射制剂可例如通过用滤菌器过滤或通过掺入无菌固体组合物形式的灭菌剂来灭菌,所述固体组合物可在临用前溶解或分散于无菌水或其他无菌可注射介质。

本发明化合物或其药物组合物可用口服方法或非胃肠道给药方式。口服给药可以是片剂、胶囊剂、包衣剂,肠道外用药制剂有注射剂和栓剂等。这些制剂是按照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方法制备的。为了制造片剂、胶囊剂、包衣剂所用的辅料是常规用的辅料,例如淀粉、明胶、阿拉伯胶,硅石,聚乙二醇,液体剂型所用的溶剂如水、乙醇、丙二醇、植物油(如玉米油、花生油、橄榄油等)。含有本发明化合物的制剂中还有其它辅料,例如表面活性剂,润滑剂,崩解剂,防腐剂,矫味剂和色素等。在片剂、胶囊剂、包衣剂、注射剂和栓剂中含有本发明多聚结合物的剂量是以单元剂型中存在的喜树碱类化合物SN38量计算的。在单元剂型中本发明活性化合物一般含量为0.01-5000mg,优选的单元剂型含有0.1-500mg,更优选的单元剂型含有1-500mg。具体地说,本发明可以提供的供口服给药的固体剂型包括胶囊剂、片剂、丸剂、散剂和颗粒剂。在此类固体剂型中,活性化合物可与至少一种惰性的药物可接受赋形剂或载体如柠檬酸钠或磷酸二钙和/或以下物质混合:a)填充剂或增量剂;b)粘合剂如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盐、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蔗糖和阿拉伯树胶;c)保湿剂如甘油;d)崩解剂如琼脂、碳酸钙、马铃薯或木薯淀粉、海藻酸、某些硅酸盐和碳酸钠;e)溶液阻滞剂如石蜡;f)吸收加速剂如季铵化合物;g)湿润剂如鲸蜡醇和甘油单硬脂酸酯;h)吸附剂如高岭土和膨润土;以及i)润滑剂如滑石粉、硬脂酸钙、硬脂酸镁、固体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它们的混合物。在胶囊剂、片剂和丸剂的情况下,所述剂型中也可包含缓冲剂。

相似类型的固体组合物使用赋形剂例如乳糖及高分子量聚乙二醇等,也可用作软胶囊和硬胶囊中的填充物。

片剂、糖衣丸剂(dragees)、胶囊剂、丸剂和颗粒剂的固体剂型可与包衣和壳料如肠溶衣材和医药制剂领域公知的其他衣材一起制备。这些固体剂型可任选含有遮光剂,且其组成还可使其只是或优先地在肠道的某个部位任选以延迟方式释放活性成分。可以使用的包埋组合物的实例包括高分子物质和蜡类。如果适合,活性物质也可与一种或多种上述赋形剂配成微囊形式。

供口服给药的液体剂型包括药学可接受的乳剂、溶液剂、混悬剂、糖浆剂和酏剂。液体剂型除含有活性物质外还可含有本领域常用的惰性稀释剂,例如水或其他溶剂,增溶剂和乳化剂例如乙醇、异丙醇、碳酸乙酯、乙酸乙酯、苄醇、苯甲酸苄酯、丙二醇、1,3-丁二醇、二甲基甲酰胺、油类(特别是棉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胚芽油、橄榄油、蓖麻油和芝麻油)、甘油、四氢糠醇、聚乙二醇和脱水山梨糖醇的脂肪酸酯及它们的混合物。口服组合物除包含惰性稀释剂外还可包含辅料,例如湿润剂、乳化剂和悬浮剂、甜味剂、矫味剂和香味剂。

供直肠或阴道给药的组合物优选是栓剂。栓剂可通过将本发明多聚结合物与合适的非刺激性赋形剂或载体例如可可脂、聚乙二醇或栓剂蜡混合来制备,它们在室温下为固体,但在体温下则为液体,因此可在直肠腔或阴道腔内熔化而释放出活性化合物。

本发明多聚结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还考虑用于局部给药。供局部给予本发明多聚结合物的剂量形式包括散剂、喷雾剂、软膏剂和吸入剂。在无菌条件下将活性物质与药学可接受的载体和任何所需的防腐剂、缓冲剂或推进剂混合。眼用制剂、眼软膏剂、散剂和溶液剂也被考虑在本发明范围内。

本发明多聚结合物也可以脂质体形式给药。如本领域所公知,脂质体通常用磷脂或其他脂类物质制得。脂质体由分散于含水介质中的单层或多层水化液晶所形成。任何能够形成脂质体的无毒、生理上可接受和可代谢的脂质均可使用。脂质体形式的本发明化合物除含有本发明化合物外,还可含有稳定剂、防腐剂、赋形剂等。优选的脂类是天然和合成的磷脂和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它们可单独或者一起使用。形成脂质体的方法是本领域公知的。参见例如Prescott,Ed.,MethSN38s in Cell Biology,Volume XIV,Academic Press,New York,N.Y.(1976),p.33。

本发明人惊奇地发现,本发明多聚结合物在生物和/或物理和/或化学方面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使用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药效试验:以尾静脉给药后体重的经时变化。

图2:使用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药效试验:以尾静脉给药后肿瘤体积的经时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制备实例和试验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为,这些例子仅仅是用于更详细具体地说明之用,而不应理解为用于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对试验中所使用到的材料以及试验方法进行一般性和/或具体的描述。虽然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所使用的许多材料和操作方法是本领域公知的,但是本发明仍然在此作尽可能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在下文中,如果未特别说明,本发明所用材料和操作方法是本领域公知的。

A、测试多聚结合物的方法

测试方法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针对SN38、聚天门冬氨酸、聚天门冬氨酸-SN38多聚结合物三种物质进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扫描,结果显示在250~400nm的波长范围内聚天门冬氨酸不会对多聚结合物或SN38的吸光度有贡献,并且在此区域聚天门冬氨酸-SN38多聚结合物与原形药物SN38二者的典型吸收峰波长吻合。这些结果表明,三种物质在分光光度法下具有各自独特的光谱行为和光谱贡献,使得通过HPLC法定性和定量分析三种物质成为可能。

另外,本发明人在进一步的试验中还发现,对于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组合得到的聚氨基酸,对于SN38,它们均具有与上述聚天门冬氨酸、SN38及其多聚结合物类似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光谱扫描图谱特征,三类物质在分光光度法下具有各自独特的光谱行为和光谱贡献,使得通过HPLC法定性和定量分析三类物质成为可能。

测试方法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

色谱柱:艾杰尔Venusil XBP C44.6*250mm,5um,300A

保护柱芯:菲罗门C4

流动相A:5mM的Na2HPO4水溶液,调节pH7.0

流动相B:乙腈

柱温:40℃

流速:1ml/min

检测器:DAD(测定SN38及其多聚结合物等时在266nm波长处)

样品浓度:1mg/ml

进样量:10ul

梯度洗脱条件:

按照以上HPLC法,测试如下四种物质及其色谱行为:(A)SN38、(B)聚天门冬氨酸、(C)聚天门冬氨酸-SN38多聚结合物、(D)多聚结合物与游离SN38的混合物。

结果显示:

(A)SN38(25μg/ml)的高效液相色谱图中,显示SN38约18.3min处出峰;

(B)聚天门冬氨酸(PA,75μg/ml)的高效液相色谱图中,在约5.2min处显示小色谱峰,色谱峰小的原因在于在检测波长254nm处PA吸收弱;

(C)聚天门冬氨酸-SN38多聚结合物(PA-SN38,制备例1产物,100μg/ml,其中包含的SN38浓度与上面(A)SN38样品溶液中SN38浓度相当)的高效液相色谱图中,在约18.3min处出检测到微小的色谱峰(游离SN38<0.15%),但是在约5.2min处显示一个峰面积与(A)图中相当的色谱峰。这表明,该PA-SN38多聚结合物中基本无游离的SN38(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得其峰面积百分数小于0.15%,即游离SN38<0.15%),本发明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PA-SN38多聚结合物(以SN38计的纯度大于99%);而PA-SN38以化学键结合成稳定的化合物,在色谱条件下不能分离开,并且由于聚氨基酸的强大极性使得该PA-SN38多聚结合物的色谱保留行为与PA接近,在PA处出峰。另外还可以通过该HPLC法结合测定结果计算出该多聚结合物中SN38的百分含量,即活性药物含量,制备例1的活性药物含量结果为23.1%(w/w);

(D)聚天门冬氨酸-SN38多聚结合物与游离SN38的物理混合物(PA-SN38,100μg/ml;SN38,25μg/ml)的高效液相色谱图中,在约18.4min处检测到与SN38添加量相符的SN38色谱峰,且在约5.2min处检测到与PA-SN38添加量相符的PA-SN38色谱峰。这表明,该PA-SN38多聚结合物与游离的SN38二者具有独立的色谱行为,二者互不干扰。

(E)对(C)聚天门冬氨酸-SN38多聚结合物样品在60℃下放置10小时,同时测定,结果显示在约5.2min处检测到的PA-SN38峰变小,并且在约4.5min处出现一色谱峰,使用液-质联用仪检测显示该峰是多聚结合物中SN38的E环开环降解产物。

以上HPLC法同样可以延用于SN38与其它大分子聚合物形成的多聚结合物例如聚(天门冬氨酸-谷氨酸)聚合物,甚至基本不用对HPLC条件作显著的改变即可实现对这些多聚结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此时大约在5.2min处的主峰以及约4.5min处出现E环开环降解产物都会相应的有偏离,这种偏离主要是由于所用大分子聚合物不同而造成的,并不会对测定结果有影响)。

B、多聚结合物的制备例部分

制备例1、聚天门冬氨酸-甘氨酸-SN38多聚结合物的化学合成

使用已知方法获得聚-DL-天门冬氨酸(20000Da),将其作为大分子聚合物来制备多聚结合物。使用甘氨酸作为桥接氨基酸。示意性的合成路线如下:

(聚天门冬氨酸-SN38多聚结合物)

合成步骤:取聚-L-天门冬氨酸800.0mg(分子量28000Da),溶于5ml二甲基甲酰胺中。再取中间体03 206.7mg(0.30mol)加入上述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搅拌使03溶解。另取二环己基碳二亚胺62.5mg(0.30mol)和4-(二甲氨基)吡啶37.0mg(0.30mol),均加入上述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在室温(23-25℃)条件下,磁力搅拌12小时,加入四丁基氟化铵156.7mg,继续搅拌6小时。将100ml的0.5M的NaHCO3溶液加入到上述反应溶液中,磁力搅拌1小时,将上述碱性溶液倒入透析袋中,用去离子水透析45小时后,溶液通过0.2μ过滤膜,冷冻和干燥,得聚天门冬氨酸-两性霉素B多聚结合物820.4mg。

经测定,本制备例获得的聚天门冬氨酸-SN38多聚结合物的氢核磁共振(1H-NMR)图谱(未图示),显示有与该多聚结合物相符的谱线。

经测定,本制备例获得的聚天门冬氨酸-SN38多聚结合物的碳核磁共振(13C-NMR)图谱(未图示),显示有与该多聚结合物相符的谱线。

经测定,本制备例获得的聚天门冬氨酸-SN38多聚结合物的高效液相(HPLC)紫外检测(UV)图谱(未图示),与预期的结果一致。

经测定,本制备例获得的聚天门冬氨酸-SN38多聚结合物的高效液相(HPLC)质谱检测(MS)图谱图中显示了一些由SN38形成的碎片(未图示)。这表明SN38存在于该多聚结合物中,并且随大分子聚合物部分一起在HPLC系统中洗脱出来。

经测定,本制备例获得的终产物,结合态活性药物含量=23.1%(w/w),游离活性药物含量<0.15%(可使用HPLC图中SN38峰的峰面积除以PA-SN38峰的峰面积乘以100%所得百分数来计算)。

制备例2、聚天门冬氨酸-甘氨酸-SN38多聚结合物的化学合成

参考制备例1的方法,但是大分子聚合物改用聚-D-天门冬氨酸(分子量5000Da)进行,使用甘氨酸作为桥接氨基酸。所得多聚结合物以小分子活性药物计收率85.8%。所得产物经测定,结合态活性药物含量=17.9%(w/w),游离活性药物含量<0.18%。

制备例3、聚天门冬氨酸-甘氨酸-SN38多聚结合物的化学合成

参考制备例1的方法,但是大分子聚合物改用聚-L-天门冬氨酸(分子量100000Da)进行,使用甘氨酸作为桥接氨基酸。所得多聚结合物以小分子活性药物计收率88.3%。所得产物经测定,结合态活性药物含量=31.1%(w/w),游离活性药物含量<0.25%。

制备例4、聚(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甘氨酸-SN38多聚结合物的化学合成

参考制备例1的方法,但是大分子聚合物改用聚(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占总氨基酸摩尔量的35%,分子量20000Da)进行,使用甘氨酸作为桥接氨基酸。所得多聚结合物以小分子活性药物计收率82.4%。所得产物经测定,结合态活性药物含量=24.5%(w/w),游离活性药物含量<0.22%。

制备例5、聚(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甘氨酸-SN38多聚结合物的化学合成

参考制备例1的方法,但是大分子聚合物改用聚(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占总氨基酸摩尔量的23.5%,分子量20000Da)进行,使用甘氨酸作为桥接氨基酸。所得多聚结合物以小分子活性药物计收率82.4%。所得产物经测定,结合态活性药物含量=24.5%(w/w),游离活性药物含量<0.22%。

制备例6、聚(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甘氨酸-SN38多聚结合物的化学合成

参考制备例1的方法,但是大分子聚合物改用聚(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占总氨基酸摩尔量的35.8%,分子量20000Da)进行,使用甘氨酸作为桥接氨基酸。所得多聚结合物以小分子活性药物计收率84.8%。所得产物经测定,结合态活性药物含量=18.7%(w/w),游离活性药物含量<0.20%。

制备例7、大分子聚合物-桥接氨基酸-SN38多聚结合物的化学合成

参考制备例1的方法,但是桥接氨基酸甘氨酸改为赖氨酸。所得多聚结合物以小分子活性药物计收率86.3%。所得产物经测定,结合态活性药物含量=15.9%(w/w),游离活性药物含量<0.15%。

制备例8、大分子聚合物-桥接氨基酸-SN38多聚结合物的化学合成

参考制备例6的方法,但是大分子聚合物改用聚(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占总氨基酸摩尔量的15.5%,分子量10000Da),桥接氨基酸甘氨酸改为谷氨酸。所得多聚结合物以小分子活性药物计收率84.3%。所得产物经测定,结合态活性药物含量=28.4%(w/w),游离活性药物含量<0.15%。

制备例9、大分子聚合物-桥接氨基酸-SN38多聚结合物的化学合成

参考制备例6的方法,但是大分子聚合物改用聚(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占总氨基酸摩尔量的7.5%,分子量25000Da),桥接氨基酸甘氨酸改为丙氨酸。所得多聚结合物以小分子活性药物计收率87.3%。所得产物经测定,结合态活性药物含量=32.7%(w/w),游离活性药物含量<0.15%。

制备例10、聚天门冬氨酸-甘氨酸-SN38多聚结合物的化学合成

参考CN1429121A(中国专利申请号01809441.4)说明书实施例18所载方法,不同的是分别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3所用的大分子聚合物,得到3种多聚结合物样品。所得多聚结合物以小分子活性药物计收率均在80~90%范围内。所得产物经测定,结合态活性药物含量均在10~30%范围内,游离活性药物含量均小于0.5%。本实例所得产物具有优异的E环稳定性,表明不同工艺所得多聚结合物同样能够获得本发明技术效果。

以上制备例1~制备例10所得全部多聚结合物,均可以用以下通式表示,根据结合态活性药物含量、各物质理论投料量、未结合的SN38以及未结合的大分子聚合物等参数计算,可算得它们的n值均在5~75范围内

制备例11、制备大分子聚合物-SN38多聚结合物

分别参照实施例1-10的方法以及现有技术方法(例如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688394X中记载的方法),不同的仅是使大分子聚合物直接与SN38的20位羟基连接,而不使用中间的桥接氨基酸,得到10种多聚结合物样品。所得多聚结合物以小分子活性药物计收率均在80~90%范围内。所得产物经测定,结合态活性药物含量均在10~30%范围内,游离活性药物含量均小于0.5%。

制备例12、制备多聚结合物

分别参照实施例1-3的方法,不同的是所用的大分子聚合物为聚谷氨酸,得到3种多聚结合物样品。所得多聚结合物以小分子活性药物计收率均在80~90%范围内。所得产物经测定,结合态活性药物含量均在10~30%范围内,游离活性药物含量均小于0.5%。

制备例13、制备多聚结合物

分别参照实施例4-6的方法,不同的是所用的大分子聚合物为聚(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且谷氨酸分别占总氨基酸摩尔量的50.3%、68.2%、85.4%,得到3种多聚结合物样品。所得多聚结合物以小分子活性药物计收率均在80~90%范围内。所得产物经测定,结合态活性药物含量均在10~30%范围内,游离活性药物含量均小于0.5%。

制备例14、制备多聚结合物

照CN1429121A(中国专利申请号01809441.4)说明书实施例18所载方法制备多聚结合物PG-甘氨酰-(7-乙基-10-OH-CPT)。所得多聚结合物以小分子活性药物计收率82.7%。所得产物经测定,结合态活性药物含量为15.4%,游离活性药物含量<0.25%。

上述各制备例的制备规模可以容易地放大并且各性能参数不会出现明显改变,能有效地重复。

C、试验例部分

试验例1:考察本发明多聚结合物的化学稳定性

使本发明上文各制备例所得各种多聚结合物置于35℃条件下放置8个月,使用本发明上文所述HPLC法测定其中多聚结合物的含量,同时测定多聚结合物分子中SN38之E环开环降解产物相对于主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对于SN38多聚结合物,以8月时相对于0月时的百分含量为评价指标;对于E环开环降解产物,以其8月时相对于0月时增加百分数为评价指标。使用这些指标来评价多聚结合物的稳定性。

试验例2:生物学实验

试验例21:

尽管伊立替康在临床上用于大肠癌,但是其用于肺癌亦是有效的,其代谢物SN38亦有同样的抗癌谱。参照CN101507820A(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10127655.4)说明书实施例8所载方法,测试制备例1-14所得全部多聚结合物的TGD(其反映肿瘤生长延滞)。另外,使用不同剂量的游离SN38,同法测定TGD,以游离SN38与TGD描绘剂量-效应曲线。根据该剂量-效应曲线查找在达到同样效应情况下所需要多聚结合物的量(折算为多聚结合物中所含SN38的量),并计算在达到相同效应情况下多聚结合物剂量相对于游离SN38剂量的百分数,此数值如果低于100%则表明达到相同生物学效应情况下所需的多聚结合物剂量比游离SN38剂量小,并且此数值越低表明多聚结合物的生物学效果越好。

试验例22:使用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药效试验:

使用制备例1中所得的聚天门冬氨酸-SN38多聚结合物(样品1)进行以下实验。

用含有灭活的10%胎牛血清,100U/ml的青霉素和100μg/ml的链霉素以及2mM谷氨酰胺的McCoy's 5a培养基在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HCT116细胞。细胞培养起始浓度为1×106个/毫升,每隔3至4天待细胞长满后分瓶传代。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肿瘤细胞用于体内肿瘤的接种。用无血清的McCoy's 5a培养液重悬的HCT116肿瘤细胞以5×106/100μl接种于实验动物的右侧胁肋部皮下。待肿瘤长至120mm3左右时选出肿瘤体积较均一的动物分组给药,共4组,每组8只。

肿瘤的测量及实验指标:每周两次使用游标卡尺对肿瘤进行测量,测量肿瘤的长径和短径,其体积计算公式为:体积=0.5×长径×短径2。根据肿瘤体积计算相对肿瘤体积(relative tumor volume,RTV)和相对肿瘤体积增比值(%,T/C)。RTV=Vt/V0,其中Vt为分组给药后第t天的肿瘤体积均值,V0为分组当天的肿瘤体积均值。T/C=TRTV/CRTV×100,其中TRTV为治疗组RTV,CRTV为溶剂对照组RTV。肿瘤生长抑制率(%,TGI)按如下公式计算:(1-T/C)×100%。

以尾静脉给药,测定以下4组的肿瘤体积以及体重的经时变化:

1:溶剂对照组(qwk×2);2:阳性对照组伊立替康80mg/kg(qwk×2);3:聚天门冬氨酸-SN38多聚结合物(样品1)50mg/kg,single dose;4:聚天门冬氨酸-SN38多聚结合物(样品1)40mg/kg(qwk×2)。试验结果分别见图1和图2。

受试化合物聚天门冬氨酸-SN38多聚结合物(样品1)40mg/kg(qwk×2)组和聚天门冬氨酸-SN38多聚结合物(样品1)50mg/kg组均表现出非常强的显著的抗肿瘤效果,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3.1%和90.7%(与溶剂对照组比较P<0.001)。并且效果显著地比伊立替康强。

D、组合物例部分

组合物例1:制备冷冻干燥粉针剂

配方:多聚结合物50重量份、甘露醇200重量份

制法:将多聚结合物和甘露醇加至适量注射用水中,使溶解,用1M盐酸溶液或1M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至5.0~5.5,补加注射用水至药液中固形物含量为7.5%。依次用0.45um和0.22u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在无菌条件下将药液分装到西林瓶中(每瓶装量折算成SN38的量为50mg),并加塞,置冷冻干燥机内,冷冻干燥至水份含量低于3%,压塞,即得。

组合物例2:制备冷冻干燥粉针剂

配方:多聚结合物50重量份、乳糖250重量份

制法:将多聚结合物和乳糖加至适量注射用水中,使溶解,用1M盐酸溶液或1M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至4.5~5.0,补加注射用水至药液中固形物含量为10%。依次用0.45um和0.22u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在无菌条件下将药液分装到西林瓶中(每瓶装量折算成SN38的量为50mg),并加塞,置冷冻干燥机内,冷冻干燥至水份含量低于3%,压塞,即得。

组合物例3:制备注射液

配方:多聚结合物50重量份、枸橼酸10重量份、注射用水1000重量份

制法:将多聚结合物和枸橼酸加至适量注射用水中,使溶解,用1M盐酸溶液或1M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至3.5~4.0,补加注射用水至全量。依次用0.45um和0.22u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在无菌条件下将药液分装到安瓿瓶中(每瓶装量折算成SN38的量为50mg),熔封,即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