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人工晶状体度数预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04970阅读:18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人工晶状体度数预测方法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小儿人工晶状体度数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儿童白内障是导致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儿童盲的最主要原因。在我国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率为0.05%,在儿童的失明原因中占第二位。白内障的发生可严重的抑制婴幼儿早期视力的发育。白内障患儿尽早行手术治疗已得到广泛认可,人工晶体植入术亦成为术后矫正屈光状态的最主要手段。要进行尽早进行手术的关键在于能够精确的预测所需植入的晶状体的度数,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眼球光学结构参数(眼轴长度、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厚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前后表面曲率和厚度)生物测量的准确性和计算公式选择的正确性。

在临床上现有的晶状体度数预估方法中,多需得知小儿的角膜曲率和眼轴。其中,又以眼轴的测量尤为重要,1mm的测量误差可以引起大约2.7D屈光误差,眼轴的生物学测量主要有传统的A超测量和IOL-Master测量等方法。因临床上缺乏可靠的针对小儿的角膜中央曲率生物测量技术,很难对小儿的人工晶体做出正确的计算。

现用临床的方法是:医生根据A超和IOL+master进行角膜曲率的估计和眼轴的测量,但是该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1、眼轴测量使用A型超声波生物测量仪,方法有直接接触和浸入测量法两种方法。直接接触法操作快捷,操作者需经过严格训练,否则测量的眼轴长度较浸入法短而产生误差。浸入法对探头要求高。

2、现有的IOL(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经验回归公式和理论公式)均源自于成人眼数据的计算分析,尚不清楚这些公式应用于儿童时是否具有同样的可信度,尤其对于一些短眼轴,角膜曲率大术后,术后屈光目标为非正视状态时。此外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眼球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眼轴长度、角膜曲率以及眼球特点均可在发生明显的变化。与成人相比,白内障患儿测量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的过程时白内障患儿更易产生误差,是IOL度数选择时误差的另一重要来源。

3、现有文献报道,年龄﹤2岁患儿术后绝对预测误差与年龄>2岁患儿术后绝对预测误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2岁组术后绝对预测误差明显增加。因此早期行先白手术存在意义。现代临床亟需发展安全、便携、非接触式且高精度的测量方法。

屈光预测误差最小化是所有白内障手术患者尤其是婴幼儿及儿童的首要目标。达到准确的术后预期屈光状态能减少术后的屈光参差、可能发生的弱视的发生,避免再次行IOL置换,最终获得更佳的视力。所以,基于小儿眼球的参数,提出适合于先白人工晶状体植入的计算方法对临床具有重大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内容是提供一种小儿人工晶状体度数预测方法,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小儿人工晶状体度数预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测量小儿全眼形态参数;

(2)根据步骤(1)中测得的全眼形态参数构建眼球术前三维模型;

(3)在步骤(2)中获取的眼球术前三维模型中加入人工晶状体模型,从而获取眼球术后三维模型;

(4)采用光路追迹法,根据眼球术后三维模型计算所加入人工晶状体模型的理论度数。

作为优选,步骤(1)中,采用扫描光束同步对眼前段和视网膜进行聚焦,从而获取初始眼球扫描图像。

作为优选,步骤(1)中,采用偏振分光片将扫描光束分为两路,并使其中一路聚焦于眼前段、其中另一路聚焦于视网膜。

作为优选,步骤(2)中,基于斯涅尔定律通过三维空间的矢量光线追迹的方法对初始眼球扫描图像进行矫正;根据矫正后的眼球扫描图像,依次确定角膜前表面边界、角膜后表面边界、瞳孔、晶状体前表面边界、晶状体后表面边界、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位置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边界,在根据瞳孔位置进行配准后,采用重构软件获取眼球术前三维模型。

作为优选,步骤(2)中,同时对眼球术前三维模型进行定量化计算,从而获取角膜前表面曲率、角膜后表面曲率、角膜中央厚度、后房深度及眼轴长度。

基于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对任意个体所需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度数进行较佳计算,从而能够较佳的适用于小儿白内障手术中。

本发明中,步骤(1)能够通过专利号为2013101334749的中国专利中所提供的装置或方法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眼球术后三维模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儿人工晶状体度数预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测量小儿全眼形态参数;

(2)根据步骤(1)中测得的全眼形态参数构建眼球术前三维模型;

(3)在步骤(2)中获取的眼球术前三维模型中加入人工晶状体模型,从而获取眼球术后三维模型;

(4)采用光路追迹法,根据眼球术后三维模型计算所加入人工晶状体模型的理论度数。

步骤(1)中,采用扫描光束同步对眼前段和视网膜进行聚焦,从而获取初始眼球扫描图像。

步骤(1)中,采用偏振分光片将扫描光束分为两路,并使其中一路聚焦于眼前段、其中另一路聚焦于视网膜。

步骤(2)中,基于斯涅尔定律通过三维空间的矢量光线追迹的方法对初始眼球扫描图像进行矫正;根据矫正后的眼球扫描图像,依次确定角膜前表面边界、角膜后表面边界、瞳孔、晶状体前表面边界、晶状体后表面边界、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位置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边界,在根据瞳孔位置进行配准后,采用重构软件获取眼球术前三维模型。

步骤(2)中,同时对眼球术前三维模型进行定量化计算,从而获取角膜前表面曲率P1、角膜后表面曲率P2、角膜中央厚度L1、后房深度L3及眼轴长度AL。

如图1所示,眼球术后三维模型主要由角膜、人工晶状体模型和视网膜等组成,涉及的结构参数有角膜前表面曲率P1、角膜后表面曲率P2、角膜中央厚度L1、人工晶状体模型在眼内的位置L2、后房深度L3及眼轴长度AL。

本实施例中,步骤(1)中采用专利号为2013101334749的中国专利中所提供的方法对小儿全眼形态参数进行测量。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